染色体作图
- 格式:pdf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68
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体作图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体作图(10h)教学⽬的:掌握性染⾊体决定性别的类型,X—连锁遗传、Y—两锁遗传的特点。
掌握与连锁交换有关的主要概念,交换值的测定⽅法,掌握连锁交换的细胞学基础和基因定位⽅法。
明确性染⾊体、剂量补偿、性转换等概念。
明确连锁遗传图。
了解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类性别异常的现象及发⽣的原因。
了解连锁交换规律在实践中的应⽤。
教学重点:性染⾊体决定性别的类型、X连锁遗传及其特点。
连锁交换有关的概念及交换值的测定。
教学难点:剂量补偿,交换值的计算。
第⼀节性染⾊体和性别决定⼀、性染⾊体⼆、性别是由性染⾊体差异决定三、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第⼆节性连锁遗传⼀、果蝇的伴性遗传⼆、⼈类的伴性遗传三、鸡的伴性遗传四、⾼等植物的伴性遗传第三节遗传的染⾊体学说的直接证据⼀、遗传的染⾊体学说的直接证明证据⼆、⼈类性别畸形第四节果蝇中的Y染⾊体及其性别决定⼀、性别决定⼆、果蝇中的Y染⾊体第五节剂量补偿效应⼀、性染⾊质体⼆、剂量补偿三、L yon假说四、X染⾊体随机失活的分⼦机制第六节连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连锁和交换⼆、三点测验和基因在染⾊体上定位第七节真菌的遗传分析⼀、顺序四分⼦及其遗传分析⼆、⾮顺序四分⼦的遗传分析第⼋节⼈类基因组的染⾊体作图⼀、⼈类基因定位⽅法⼆、⼈类染⾊体作图三、⼈类基因组的物理作图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体作图(10h)⾼等⽣物中最明显的性状之⼀是什么?即雌雄性别,性别的形成包括两步:⼀性别决定,⼆是性别分化。
⾼等动植间性别差异很明显:例如:鸡——母鸡与公鸡的⽻⾊、鸡冠、鸣叫均有异。
⼜如⼈(可让学⽣来说)。
⼤多数动物和少数植物都是雌雄异体的,⽽雌雄⽐例为1∶1,这个⽐例数与我们前⾯学过的单因⼦杂交中的测交后代分离⼀致,使⼈们联想到⽣物的性别是否也是由⼀对因⼦来控制的呢?第⼀节性染⾊体和性别决定⼀、性染⾊体性染⾊体的发现与XO型:1891年,德⽣物学家Henking⾸先在雄性昆⾍细胞中发现了⼀特殊的结构,称为“X体”。
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引言孟德尔定律表明一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相互分离,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
遗传的染色离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则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有很多成千上万而染色体只有几条到基因有很多,成千上万,而染色体只有几条到几十条,最多不过几百条。
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而基因数目为3~4万个。
每条染色体上必然有很多34万个每条染色体上必然有很多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如何排列的呢?•我们怎样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呢?•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在遗传时是如何重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在遗传时是如何重新组合的呢?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II. 连锁交换定律遗传学重大发现往往由一个“例外”现象而引起:Morgan由例外的白眼雄果蝇发现了伴性遗传;Bridges他的学生g由白眼雄果蝇中的初级例外和次级例外发现了染色体不分离现象,并直接证明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连锁现象的发现则是由两对基因杂交试验F2代性状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比率9:3:3:1的例外而引起的。
的例外而引起的第一个发现非自由组合现象的是W.Bateson 和R.C. P他们于Punnet,他们于1906年在研究香豌豆的花色及花粉粒形状的遗传时,发现这两对性状在遗传时不能自由组合。
Bateson-Punnet 香豌豆杂交试验P: 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F1:紫花长花粉↓表型观察数(O) 期望比例期望值(E)F2: 紫长483193910.5紫圆390 3 1303.5红长393 31303.5133814345红圆1338 1434.5总计6952= ∑(O i E i)/E i=3371.58χ2=-E2=3371.58df=4-1=3, χ2>χ2 0.05=7.82,χ2>>χ2 0.01=11.35 ?差异极显著,说明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代中性状的亲本组合类型远远多于重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