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生物膜系统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最新编写)
- 格式:pdf
- 大小:284.32 KB
- 文档页数: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五、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七、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图十一、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及补充习题十二、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定义特征2、协助扩散定义特征3、主动运输定义特征4、物质运输类型5、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表格)十三、课后评价:课后对本堂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理解程度作评价。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1 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只有正常的和外界交换所需的物质,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本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介绍了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所受的限制也不同。
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的其它生命活动中物质的进出过程和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在本章前两节学习后,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结构基础)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现象分析)。
在这节中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理解会比较容易。
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 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引导法。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教科书、板书等七、教学过程自由扩散出示自由扩散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自由扩散的方向,是否受其它条件的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语言规范回答学生看动画了解自由扩散的过程,思考自由扩散时物质运输的方向、实例。
总结得出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得出自由扩散的的特点。
(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给出的结论记忆更深)并练习学生扩散 协助 出示协助扩散的动 画 引导学生关注协助扩散的方向,是否受其它条件的影响学生看动画了解协助扩散的过程,思考自协助扩散时物质运输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织和引导 活动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大家应该很熟悉吧?生物膜的结构如何?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有什么特点?我们再来看这幅图。
这是不是生物膜? 很好,观察很准确。
这是人工合成的没有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
大家看看什么物质可以通过,什么物质不能通过。
大家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这里你有疑问吗?很好,原因是磷脂分子间是有缝隙的,氧气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葡萄糖等稍大的分子、带电荷的离子不能通过。
还有疑问吗?它们化学成分与磷脂比较相似,物质具有相似相溶性。
下面大家思考问题探讨2,3。
同桌间互相讨论该如何回答? (葡萄糖不能通过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却能吸收葡萄糖; 回忆最近学过的知识,看这个图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很好,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蛋白质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煮菜时,在客厅就可以闻到菜的香味,这时由于气味分子可以从厨房到达到客厅,这就是扩散。
如果我们把两种溶液连通,溶质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些也是如此,有些则相反。
由于内容比较简单,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部分。
看看物质运输有几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如何区分?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表格讨论、总结出来。
(10分钟) 我们通过多媒体动画先回顾大家自学的内容,然后请几位同学来填写。
(先解释图形含义,细胞膜内外位置等。
这里的ATP 是一种能源物质,可以提供能量,详细知识我们到第五章再学习。
如果这是运输钠离子的载体;如果这是运输钾离子的载体。
) 下面我们简单比较三种方式,P71思考与讨论,请大家讨论回答问题2和问题3。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3:两者被称为被动运输,为什么?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对于总结的内容,你能提出问题吗? 为什么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先举一个例子。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一、糖类、蛋白质和核酸1.有关多聚体的比较:2.DNA、RNA与蛋白质的关系:3.细胞中的能源物质:①生物体中能源物质的种类及关系:a .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注意:不是细胞中所有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糖也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质,还有其他物质,如蛋白质);b .主要储能物质:脂肪;c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d .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太阳能――→光合作用等糖类等能源物质――→细胞呼吸ATP 中的化学能――→水解作用生命活动 ②四种物质的合成场所或结构:淀粉——叶绿体 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肝脏、肌肉糖蛋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DNA 控制着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性状,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 与细胞质遗传有关;原核细胞拟核中的DNA 控制着原核生物的大部分遗传性状,质粒是小的环状DNA ,也控制原核生物的性状。
(2)RNA 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 ,只存在RNA ;当RNA 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 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
(3)少数RNA 具有催化功能,是生物体内的酶。
(4)朊病毒既无DNA ,也无RNA ,蛋白质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5.DNA 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效率,且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含量较多。
②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
③衰老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下降,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④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
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①细胞在元素和化合物组成上具有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