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植物染料—蓝草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民间蓝印花布摘要:蓝印花布,正在消逝的“活化石” 在我国民间艺术中,蓝印花布是一道具有东方神韵的亮丽风景。
这种以植物靛蓝作染料,利用黄豆和石灰粉拷蓝,由独特手工艺制作的蓝白两色的纯棉线品,以其朴实的图案,单纯的色调和清新的风格自成一派,散发着永恒的艺术芳香。
0引言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民间手工艺就有莫名的好感,喜欢那种纯纯的感觉。
对蓝的偏好,或许除了是因为人们在着装用色上的含蓄与谨慎,更重要的是,蓝色使人们在贫寒中保有适度的自尊。
纯净的蓝色就像山野间的平民,安静地承载着所有悲喜。
与此同时,蓝靛草的嫩根正在冬季沉睡的土壤里发荣生长。
它们与古老的乡村一样,暮霭朦胧间顽强决然地复制美丽诗意的灵性生命。
它们匍匐沉默着,等待着。
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会赢得春天。
一蓝印花布的介绍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俗称“药斑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被国务院公布、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以手工刻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的民间技艺,纯洁而又朴素、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印染品。
二蓝染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利用天然染料染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应用赭黄、雄黄、朱砂、黄丹等矿物颜料在织物上着色,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的带有红色丝绢残片和丝绳都证明了先祖染色工艺,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纺织品染色实物。
据古书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经种植蓼蓝,并已经知道它的生长习性,可见蓝印花布所用的植物染料-蓝草,在夏代就已经开始种植。
到了周代,随着染色工艺的发展,染色技术的进步,东周时期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及并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至春秋战国时期,染色色谱更加丰富,染色工艺也趋于成熟。
随着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和推动蓝靛在棉纺织品上的使用。
北朝出现了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实物。
到了宋国,国力衰退宫廷自奉节俭,常以夹缬代替丝绣品为宫室日常服饰。
蓝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者:来源:《小演奏家》2018年第04期蓝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它的原材料提取自一类叫“蓝草”的植物,有木蓝、马蓝、蓼蓝、菘蓝等。
这些植物的茎叶不易长久保存,匠人们通常需要将植物原料制成泥状的靛蓝以便取用。
用于染色时,取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以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最终由绿色转为蓝色。
传统染艺的智慧在于人们取材于自然,将自然的给予用在亲肤之物上,而人们本身最终也将归于自然,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蓝靛是唯一通过氧化还原染色的染材,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至今仍在沿用。
古法靛蓝具有防虫、除臭、杀菌的功效,甚至可以隔绝紫外线的侵袭,具有耐久性,而冬暖夏凉的特性还会给人们带来绝佳的舒适感。
轻纱幔帐,那无边无际的蓝让人心如水一般娴静,而蓝染正如岁月漂洗后的颜色,有一种宁静的生活味道。
荀子在《劝学》中提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目睹染匠从绿色蓝草中染出比绿色还要艳丽的青色,感到相当不可思议,因此发出了这样的喟叹之言。
我国自古以来使用的最普遍的染料就是蓝靛,而蓝染则是华夏民族广泛应用的一种染布方式。
从商周到秦汉,染蓝技术已相当成熟,于是蓝色大量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平民百姓的代表色。
从蓝草中萃取出的蓝色艳丽而稳重,呈现出温润典雅、耐人寻味的手染质感,并对大自然、人体健康无害,非常环保。
蓝染有诸多技法和工艺,其中尤为常用的有型染、缬染、扎染等。
型染是将雕刻好的镂空型纸敷在待染的棉布上,再将糯米或米糠制成防染糊,用篦子附着于型纸上,揭取型纸后便会留下糊状的纹样。
缬染是更为古老的技术,可细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夹缬四类。
而扎染则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工艺,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其中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和四川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理周城璞真综艺染坊还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天然染色历史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
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
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
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
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
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
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
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云南扎染植物材料云南扎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工艺技巧和鲜艳夺目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扎染的主要原料来自于植物,植物材料种类繁多,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云南扎染植物材料。
一、蓝艾纳木蓝艾纳木为一种蓝色染料植物,是云南扎染中最常用的植物之一、其叶片富含蓝色素,可以用来制作蓝色的染料。
蓝艾纳木的染料具有鲜艳的颜色和良好的牢度,可用于染制各种布料和纺织品。
二、豆蔻豆蔻又称芳草木,是云南扎染中常用的植物材料之一、豆蔻的根茎和叶片富含红色素,可用来制作红色的染料。
豆蔻染料具有艳丽的颜色和较好的不褪色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云南扎染的纺织品中。
三、染蓝草染蓝草是云南扎染中常见的蓝色染料植物,其叶片含有大量的蓝色素。
染蓝草的染料经过提取和加工之后,可以制成浓缩蓝色染料,用于染制各种布料和纺织品。
四、木香木香又称指甲兰,是云南扎染中重要的植物材料之一、木香的叶片富含黄色素,可以制作黄色的染料。
木香染料具有明亮的颜色和较好的牢度,广泛应用于云南扎染的纺织品中。
五、苦苣苔苦苣苔是一种常见的绿色染料植物,其叶片含有丰富的绿色素。
苦苣苔的染料具有艳丽的绿色和较好的染色性能,可以用来染制云南扎染中的绿色纺织品。
以上介绍的只是云南扎染中常见的一些植物材料,实际上云南地区还有很多其他植物可供使用。
云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条件适宜,所以这里的植物品种繁多,可以提供丰富的植物材料选择。
而且由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扎染的纺织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质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总之,云南扎染植物材料丰富多样,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颜色和用途。
这些植物材料通过精细的加工和染色工艺,使得云南扎染的纺织品色彩鲜艳、富有层次感,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云南扎染作为一项独特的传统手工艺,为云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法蓝晒原理古法蓝晒原理是指使用古代传统的方法对蓝布进行染色的过程。
在现代化的染色工艺中,往往采用化学染料和机械设备进行染色,而古法蓝晒则是一种更为传统和手工的染色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法蓝晒的原理及其特点。
古法蓝晒的原理基于天然染料与棉织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染色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好蓝草,这是一种天然的蓝色植物。
蓝草经过收割、晾晒等处理后,可以提取出蓝色的染料。
然后将染料与水进行混合,形成染料溶液。
接下来,将待染的棉织物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其充分浸透。
这个过程中,棉织物的纤维会与染料中的分子发生作用,染料分子会渗透到棉纤维的内部,并与其结合。
在染料与棉纤维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染料分子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深蓝色的颜料。
染色完成后,将染过色的棉织物晾晒在阳光下。
这是古法蓝晒的关键步骤,也是其得名的原因之一。
晒的过程中,棉织物中的染料会逐渐暴露在阳光下,经过氧化反应,使染料变为深蓝色。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时间长度根据阳光的强度和气温等因素而定。
在古法蓝晒的过程中,染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非常重要。
染料的稳定性决定了染色后颜色的持久性,而耐久性则决定了染色后面料的抗洗、抗晒等性能。
由于染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较低,因此古法蓝晒的面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养,避免与强酸、强碱等物质接触。
古法蓝晒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色彩和手工的韵味。
由于染料的天然特性和手工操作的不确定性,每一块古法蓝晒的布料都具有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这使得古法蓝晒的面料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等领域。
古法蓝晒的原理虽然简单,但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细的工艺。
在染料的配比、浸泡时间、晾晒时间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古法蓝晒的面料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艺术性的原因之一。
总结一下,古法蓝晒是一种传统的染色方式,其原理基于天然染料与棉织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通过将染料溶液与棉织物接触,使染料分子渗透到纤维内部,并在阳光下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深蓝色的颜料。
蓝靛染料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蓝草:蓝草是一种富含蓝色素的植物,常见的蓝草有靛
蓝、蓼蓝、马蓝等。
将蓝草收割后,晾干备用。
2.提取蓝草中的蓝色素:将晾干后的蓝草切成小段,放入大缸
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石灰,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蓝草中的蓝色素会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蓝色的溶液。
3.沉淀蓝色素:将发酵后的溶液过滤,得到含有蓝色素的液体。
将液体静置一段时间,让其中的杂质沉淀,得到纯净的蓝色素溶液。
4.制作染料:将蓝色素溶液与适量的草木灰水溶液混合,草木灰
水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钾,可以促进蓝色素的化学反应。
混合后的溶液经过煮沸和搅拌,逐渐变成深蓝色的染料。
5.染色:将需要染色的织物浸泡在染料中,根据不同的染色要
求,选择不同的染色时间和温度,以达到想要的染色效果。
6.漂洗和定色:染色完成后,将织物取出,用清水漂洗,去除多
余的染料和杂质。
最后,将织物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定色处理,确保染料的牢固度和颜色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蓝靛染料的制作过程,其中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蓝靛染料。
蓝的本义和引申义组词1. 本义: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蓝天。
哎每次看到那湛蓝湛蓝的天,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蓝色绸缎铺在头顶,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就像我上次去草原旅游,抬头一望,那蓝天简直能把人的魂儿都吸进去,感觉自己都要融化在这片蓝色里了。
2. 引申义:忧郁、消沉(蓝色常被视为忧郁的颜色)3. 本义:蓼蓝(一种植物,可作染料,颜色为蓝)- 蓝草。
我奶奶以前就跟我说过蓝草,说在她年轻的时候,还见过有人用蓝草染布呢。
那染出来的布啊,有着一种天然的蓝色,就像把整个大自然的蓝色都锁在了布里。
这蓝草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就像一个小小的蓝色魔法盒。
4. 引申义:低贱(古时蓝色衣服为平民所穿)- 蓝本。
你可别小看这个词,虽然现在说蓝本是指著作所根据的底本之类的意思,但在以前,蓝本这东西就有点像那些穿着蓝衣服的平民一样,不太起眼。
就好比一个刚起步的小作家,他的初稿可能就是他未来大作的蓝本,虽然一开始看着低贱、粗糙,但是经过打磨就能发光。
5. 本义:蓝色的东西(宽泛概念)- 蓝笔。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拿着蓝笔批改作业。
那蓝色的笔迹就像在白色的作业本上跳动的蓝色精灵。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老师:“老师,为啥您老用蓝笔呀?”老师说:“这蓝笔的颜色清晰又温和,就像老师对你们的教导,不刺眼但能让你们明白对错。
”6. 引申义:色情(网络用语,如蓝片)- 蓝片。
这词可不能随便说啊。
我有个同学,在网上不小心点到了一个号称是什么“蓝片”的东西,吓得他赶紧关掉。
他说:“哎这东西怎么能存在呢,就像一颗毒瘤在网络里,污染人的眼睛和心灵。
”咱们可得远离这种不良的东西。
7. 本义:深蓝色(如深蓝的大海)- 深蓝。
当我站在海边,望着那深蓝的大海,感觉自己就像一粒沙子那么渺小。
那深蓝就像一个神秘的巨兽,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我就想啊,大海里的鱼儿在这深蓝的世界里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是不是也像我们在陆地上一样有喜怒哀乐?8. 引申义:具有某种蓝色特征的(如蓝眼睛)- 蓝眼。
靛蓝染布方法靛蓝色是一种深蓝色,历史悠久,是许多文物的象征。
它象征着高贵和优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靛蓝染布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常用于染布织物的装饰。
靛蓝染布的技术源于中国古代,当时是用植物提取的蓝色染料染色。
植物提取的蓝色染料,又称“蓝草素”。
这种蓝色染料源于中国古代一种叫做“靛草”的植物。
靛蓝染布是以靛草提取的蓝色染料为原料,用染色技术将其涂抹在织物上,以达到装饰织物的目的。
靛蓝染布技术也被称为“蓝草染法”,它是以蓝草提取的蓝色染料为原料,涂抹在织物上以达到装饰的目的。
靛蓝染布的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技术,需要仔细操作,其步骤主要有:洗涤、清洗、浸泡、浸渍、漂洗、烘干、染色、滴萃取、漂洗、烘干、抛光等。
靛蓝染布技术中,染色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要将靛草提取的蓝色染料浸渍在织物上,然后用棉绳把染色的部分拉出,再用棉绳把其他部分拉出,以达到靛蓝染布的效果。
染色过程中,要控制染料的浸渍时间,以及织物的浸泡温度,以保证染色效果。
靛蓝染布技术具有历史悠久、传统感强、技艺精湛、作品精美等特点,是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技艺。
靛蓝染布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技艺的精华之作。
靛蓝染布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承载着每一代人的智慧,将古老的技艺传递给后代。
今天,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靛蓝染布技术仍然是一种经典传统工艺,被广泛用于装饰织物。
靛蓝染布是一种古老工艺,它源自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高贵和优雅,受到众多文物的喜爱。
通过掌握靛蓝染布的技术,可以将古老的技艺传递给后代,以应对今天的文化发展。
植物靛蓝染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植物靛蓝染料是一种由天然植物提取的染料,具有历史悠久、环保、安全、色彩鲜艳等特点。
它在纺织、皮革、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重视,植物靛蓝染料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介绍植物靛蓝染料的历史、制作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旨在探讨这种绿色染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植物靛蓝染料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植物靛蓝染料的历史、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植物靛蓝染料的优点,展望其发展前景,并给出结论性的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植物靛蓝染料的相关知识,深入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潜力。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探讨植物靛蓝染料的特性、制作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以便深入了解这种天然染料在纺织、皮革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通过对植物靛蓝染料的历史、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的价值,为使用和推广植物靛蓝染料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文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植物靛蓝染料的优点和前景,促进植物靛蓝染料的发展和应用。
2.正文2.1 植物靛蓝染料的历史植物靛蓝染料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染料,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文明如埃及、印度和中国等都有使用靛蓝染料的记录。
在古埃及,靛蓝被称为“褐蓝色”的宝石,被用于染制皇家服饰和装饰物,象征着皇权和神圣。
在古印度,靛蓝也被广泛应用于印度教的宗教仪式和波斯绣。
而在中国,靛蓝在汉代便已被使用,特别是在丝绸的染色中。
靛蓝被视为高贵珍贵的颜料,只有皇家和贵族才能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靛蓝染料的生产方法逐渐得以改进和完善。
传统的植物靛蓝染料是从靛蓝植物中提取纯净的色素颗粒,但这一过程十分繁琐且生产效率低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传统蓝印花布工艺介绍
中国传统蓝印花布工艺介绍
中国人利用棉纤维织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初,到了十三世纪末手
工棉纺织技术已在苏皖、江浙等地区广泛传播,蓝印花布工艺也随之得到普遍应用。
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
老辈人身上穿
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
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
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
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
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
在南通地区,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在明清时期,由于南通当时的气候
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棉花和“蓝草”的生长,并且
“蓝草”和棉花种植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再加上当地的民间纺织技术又
十分发达,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机,家家可闻布机声,户户都有织布娘。
故在明清时期,南通的染织蓝印花布的作坊已发展成有规模的街市,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就有十九家
之多。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蓝草作文描写《蓝草作文描写》篇一蓝草,这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就像那种在角落里默默散发着魅力的小清新。
我第一次见到蓝草,是在老家的田埂边。
那时候我正跟着爷爷去田里干活儿,说是干活儿,其实就是去捣乱的。
我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就像一只脱缰的小野马。
突然,我看到了一丛丛蓝色的东西,在绿色的草丛里特别显眼,就像蓝色的星星掉进了绿色的海洋里。
我好奇地跑过去,蹲下身子仔细看。
蓝草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就像一把把小宝剑,但是又很柔软,风一吹就轻轻摇晃,像是在跟我打招呼呢。
我伸手摸了摸,哇,滑溜溜的,感觉比我那调皮捣蛋的小表弟的脸还滑。
我当时就想,这蓝草有啥用呢?爷爷走过来看到我在研究蓝草,就笑着说:“这蓝草啊,可有用了。
以前的人还拿它来染布呢。
”我瞪大了眼睛,染布?那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吗?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块白色的布,被丢进了蓝色的蓝草汁里,然后“噗”的一下就变成了蓝色的布,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一样神奇。
也许有人会说,蓝草这么普通,有啥好关注的呢?嘿,我可不这么觉得。
你看,在这大片大片的绿色田野里,它就那么静静地生长着,不声不响,却又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它不像那些娇艳的花朵,拼命地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它就像是一个低调的文艺青年,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气质。
我试着把蓝草拔了一小株,想拿回家去种。
可是我又有点犹豫,这样把它从它生长的地方带走,是不是不太好呢?就像把一个人从他熟悉的家乡强行带走一样。
我想了想,还是把它放回了原地。
它在这儿,和它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吧。
后来我回到城里,就再也没见过蓝草了。
有时候我会想,那些田埂边的蓝草现在是不是还在快乐地生长着呢?是不是又有像我一样好奇的小孩去发现它们的美呢?蓝草啊蓝草,你就像我童年里的一个蓝色的梦,虽然简单,却让人难以忘怀。
《蓝草作文描写》篇二蓝草,啥是蓝草呢?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它就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草呗。
但在我看来,它可不仅仅是草。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植物园玩。
《天⼯开物》记载的植物染⾊法草⽊染,即使⽤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的⽅法。
古代使⽤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类的茜草、红花、苏⽊;黄⾊类的郁⾦、荩草、栀⼦、姜⾦和槐⽶;青⾊类的⽤蓝草制成的靛蓝,⿊⾊类的皂⽃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穷⽆尽的⾊彩。
明末宋应星《天⼯开物》“彰施第三”对草⽊染⾊⼯艺法记载很详尽:“⼤红⾊(其质红花饼⼀味,⽤乌梅⽔煎出。
⼜⽤碱⽔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亦同。
澄得多次,⾊则鲜甚。
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打脚。
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共收,旬⽉之间其⾊即毁。
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稻灰⽔滴上数⼗点,其红⼀毫收转,仍还原质。
所收之⽔藏于绿⾖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
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
)、莲红、桃红⾊、银红、⽔红⾊(以上质亦红花饼⼀味,浅深分两加减⽽成。
是四⾊皆⾮黄茧丝所可为,必⽤⽩丝⽅现。
)、⽊红⾊(⽤苏⽊煎⽔,⼊明矾、五倍⼦。
)、紫⾊(苏⽊为地,青矾尚之。
)、赭黄⾊(制未详。
)、鹅黄⾊(黄蘖煎⽔染,靛⽔盖上。
)、⾦黄⾊(芦⽊煎⽔染,复⽤⿇稿灰淋,碱⽔漂。
)、茶褐⾊(莲⼦壳煎⽔染,复⽤青矾⽔盖。
)、⼤红官绿⾊(槐花煎⽔染,蓝淀盖,浅深皆⽤明矾。
)、⾖绿⾊(黄蘖⽔染,靛⽔盖。
今⽤⼩叶苋蓝煎⽔盖者,名草⾖绿,⾊甚鲜。
)、油绿⾊(槐花薄染,青矾盖。
)、天青⾊(⼊靛缸浅染,苏⽊⽔盖。
)、蒲萄青⾊(⼊靛缸深染,苏⽊⽔深盖。
)、蛋青⾊(黄蘖⽔染,然后⼊靛缸。
)、翠蓝、天蓝(⼆⾊俱靛⽔分深浅。
)、⽞⾊(靛⽔染深青,芦⽊、杨梅⽪等分煎⽔盖。
⼜⼀法,将蓝芽叶⽔浸,然后下青矾、五倍⼦同浸,令布帛易朽。
)、⽉⽩草⾊⼆⾊(俱靛⽔微染,今法⽤苋蓝煎⽔,半⽣半熟染。
)、象⽛⾊(芦⽊煎⽔薄染,或⽤黄⼟。
)、藕褐⾊(苏⽊⽔薄染,⼊莲⼦壳,青矾⽔薄盖。
)。
附:染包头青⾊(此⿊不出蓝靛,⽤栗壳或莲⼦壳煎煮⼀⽇,漉起,然后⼊铁砂、皂矾锅内,再煮⼀宵即成深⿊⾊。
是时候来八一八「天然蓝染」的冷知识了。
作者:喜欢「煲」TVB 剧的大東关于蓝染,我们都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但是回望之前的,大多数是推荐单品为主,反而没有好好地去说蓝染它本身的事情,当然没有正儿八经地接触过蓝染的话,也是没有办法“正儿八经”地去讲述这个被誉为自然界的“蓝金”。
▲(image:jansochor)所以,大東我这回也只是浅淡一下,浅谈一下关于「天然蓝染」的冷知识。
▲(image:jansochor)首先是关于蓝染的起源于哪个地区,对此,我是觉得并没必要去纠结的,蓝染的出现同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过呢,能够提取靛蓝的植物(下面会讲到)大多数更适合在我们亚洲地区生长,当中印度、越南等地区更是将这类植物作为经济作物,所以说,蓝染或是其他的植物手工染色,我们亚洲地区是最为发达的。
▲(image:Travel + Leisure)若然你真的纠结蓝染最早的起源地,我相信印度蓝染可以给到你一个不错的答案。
印度蓝染是从木蓝提取染料的,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希腊语中表示染料的词是Indikón ,原意是“印度的”,而罗马人翻译成拉丁语Indicum,后来也影响英语,也就是我们熟悉的Indigo 。
由此可见,印度虽然不能确切说是最早发源地,但印度与蓝染的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image:FAD Magazine)回想起,大東我第一次在泰国见到印度蓝染的时候,还惊喜地说了一句,印度也有蓝染呀,对不起,那时候的我,就是个弟弟。
▲(image:The Curtain Call)正如上面提到印度是从木蓝植物提取染料,而我们中国这边呢,则是会从蓼蓝中提取较多,而蓼蓝也在6 世纪的时候,从中国进入到日本德岛的阿波地区,再到后来阿波地区所在的吉野川流域,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蓝染产地。
那时候,日本蓝染也叫阿波蓝,到今天仍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蓝染之一。
▲(image:tokushima)不知道大家了解德岛不,在德岛市的官方旅游网站上,参观蓝染工房或是体验蓝染也是旅游推广项目之一,接地气来说算是“特产”啦。
植物染--走近大山里的蓝靛瑶
蓝靛瑶,系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穿着用蓝靛染的衣物而得名,专以种植马蓝制靛为生。
1.分布:
蓝靛瑶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及越南、老挝等国。
在广西河池的分布主要是巴马和凤山两县境内,另一支系,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有分布,如富宁县等,语言相通。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蓝靛瑶人口有8000多人,分布在该县所略、那社、那桃乡和巴马镇等地,是河池分布最多的地方。
这里的蓝靛瑶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服饰物点:
蓝靛瑶的服饰艳丽多姿,有蓝白对比、也有蓝红对比的。
3.制蓝:
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蓝靛瑶主要以种植马蓝制靛为主,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亦分别为菘、蓼、马、木、苋五种蓝。
《本草纲目》曰:'靛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
各种蓝草的叶、根、茎可以入药,靛蓝染料本身也是一味中药。
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
马蓝的叶子也可作为大青叶人药,功效与蓼蓝、菘蓝相近。
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
这些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潮湿炎热的大山森林深处,一袭靛蓝染色的衣服可能是他们抵御疾病疮毒的最好保健服。
蓝靛染料的制作过程蓝靛染料是一种从蓝靛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染料。
它具有浓郁的蓝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和造纸工业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蓝靛染料的制作过程。
蓝靛染料的制作需要采集蓝靛植物的叶子。
蓝靛植物主要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包括蓝靛树、蓝靛藤等多种植物。
选择新鲜健康的叶子,避免有病虫害或受损的植物,以保证提取出的染料质量。
采集到的蓝靛叶子需要进行处理。
首先,将叶子洗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然后,将叶子晒干或烘干,以便将其保存和储存。
干燥的叶子能够更好地保存蓝靛素,有利于后续的提取工作。
接下来,将干燥的蓝靛叶子研磨成粉末。
可以使用石磨或者机械研磨器具进行研磨。
研磨后的蓝靛叶子粉末更容易释放出蓝靛素,提高染料的提取效率。
然后,将蓝靛叶子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
溶剂的选择一般根据染料的性质和用途来确定,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和醋酸等。
混合后,将溶剂与蓝靛叶子粉末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和溶解。
接着,将混合物进行浸提。
可以选择冷浸或热浸的方式。
冷浸是将混合物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让溶剂充分浸提出蓝靛素。
而热浸则是将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加速蓝靛素的溶解和浸提。
浸提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具体取决于浸提的温度和染料的需求。
浸提完成后,将浸提液进行过滤。
通过滤纸或滤网等过滤装置,将浸提液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蓝靛染料溶液。
过滤后的溶液可以进一步进行浓缩或者加工处理,以便得到所需的染料浓度和纯度。
将蓝靛染料溶液进行干燥。
可以采用自然风干或者加热干燥的方式。
自然风干是将溶液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中的溶剂慢慢挥发,最终得到干燥的蓝靛染料。
加热干燥则是利用热风或者烘箱等设备,将溶液中的溶剂迅速挥发,加速干燥过程。
经过上述步骤,蓝靛染料的制作过程就完成了。
制作出的蓝靛染料可以用于染色各种纺织品,如棉、丝、毛等,也可以应用于皮革和造纸工业。
蓝靛染料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溶剂的挥发和浸提液的外泄。
植物蓝晒制作过程植物蓝晒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通过植物的天然染料进行染色。
下面将详细介绍植物蓝晒的制作过程。
选择适合用于蓝晒的植物。
蓝晒最常用的植物是蓝靛草,它含有丰富的蓝色天然染料。
此外,蓝甘蓝、蓼蓝、蓝莓等植物也可以用于蓝晒染色。
选择新鲜的植物,并确保它们没有受到污染或损坏。
接下来,将选好的植物晾干。
将植物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它们自然晾干。
晾干的时间根据植物的种类和湿度而定,一般需要几天至几周的时间。
当植物完全干燥后,将其打成粉末。
使用研磨器或研钵将植物研磨成细粉末。
这样可以增加植物的表面积,使其更容易释放出天然染料。
将植物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水的量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和所需染色物品的数量来确定。
搅拌的目的是使植物的天然染料充分溶解在水中。
将待染物品浸入植物染料中。
待染物品可以是棉布、丝绸、麻布等天然纤维材料。
将染料浸泡到染料中,确保每个部分都充分接触到染料。
根据所需要的颜色深浅,浸泡的时间可以长短不同,一般几分钟至几小时。
将浸泡过的染料晾干。
将染料浸泡过的物品取出,晾在通风处晾干。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至几天。
当染料完全干燥后,将物品清洗。
使用清水冲洗物品,直到水清澈为止。
这样可以去除多余的染料,使颜色更加稳定。
将染好的物品晾干。
将染好的物品晾在通风处晾干,直到完全干燥为止。
这样可以确保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物品上。
通过以上步骤,植物蓝晒染色过程就完成了。
这种染色技术不仅能够为物品增添美丽的颜色,还具有环保和健康的特点。
植物蓝晒制作过程简单易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植物和染色物品,创造出独特的染色效果。
让我们一起尝试植物蓝晒,享受染色的乐趣吧!。
天然的植物染料—蓝草
植物染料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
物还原染色材料。
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
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
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在《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詹”;《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
”;《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蓼蓝。
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
不过可以用来制作蓝色植物染料的蓝草除了蓼科的蓼蓝之外,还有十字花科的菘蓝、豆科的木蓝,爵床科的马蓝等等。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就有专业性的产蓝区。
文学家赵歧路过此地,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马蓝,有感而发,写下一篇《蓝赋》,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以种蓝染绀为业。
”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
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
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
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
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
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
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茶蓝即菘蓝,插根活。
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
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
”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
其最佳者为标缸。
”。
据江苏的《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
用于染布,曰小缸青。
出如皋者尤擅名。
”,详细记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
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
亦可干收,
用染青碧。
”,他取“蓝水”为人治病,认为“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
”。
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路边青含黄酮类;蓼蓝全草含靛甙、黄色素及鞣质;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及靛蓝等;草大青及马蓝叶均含靛蓝。
都有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
特别是用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 Ait.)制成的“板蓝根”中成药,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使用。
靛蓝色泽浓艳,亮丽而不妩媚,凝重而不失自信,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我国出土的历代织物和民间手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蓝朴素优雅的
丰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用蓝草染就的天然植物纤维织物及制成品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青睐,成为时尚流行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