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城东镇南屏小学王维斌面对祖国的花朵,未来建设的创造者,21世纪的接班人。
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能力的人才呢?正是我们教师探讨的问题。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如何创新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目标创新应用题教学不但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和技巧,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意识,从而获得数学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必须处理好知识性与发展性的目标,并保持平衡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而应在知识的获得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如:四年级应用题例1,在目标定位上除了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的训练中,我自编了一道应用题:家里有30件脏衣物,妈妈洗了3小时,平均每小时洗6件,余下的由同学们自己洗,3小时洗完,平均每小时洗多少件衣物?学生做完题目后,我问:‚同学们,做完这题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有的说:‘妈妈平时洗衣服真劳累。
’有的说:‘我今后要帮助父母做家务事。
’有的说:‘我回家洗衣服时算一下时间,看洗一件衣服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免得我家总是洗衣服洗半天,太浪费电了。
’为此,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样的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性,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等各方面进步与发展,体现教学目标的创新。
二、内容创新一位学者曾说:‚在中国,老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回答,答案基本上一样,而这种现象在外国学生眼中,是不可能的,他们5个人中或许会讲出10种答案,其中不乏有非常奇怪的答案。
‛这段话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中国人都只有一个答案?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到大所做的题目都只有一个答案。
因此他们都不想尚有什么答案,也不会有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上要多设计开放性题目。
例如:老师和学生去动物园,老师有15人,学生有120人,门票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20人以上每人8元。
请制定一种你认为最佳的买票方案。
这个问题答案有多种,可以让学生养成多想的好习惯。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灌输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为主,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追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研究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综合上述背景,本文将围绕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展开探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通过引入探索性学习、任务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通过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1.3 文献综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文献综述显示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趋势。
研究表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如何在新课程下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浅谈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技能则是教师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认识是起源于动作,思维则是内化的动作,活动是连接客观的桥梁,是认识与发展的直接源泉。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有意义的积极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才能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的。
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鸭式的,使学生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一种眼光内向,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的狭隘的纵向的能力。
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的着力点必须由单向的文化传承转移到激发创新上来。
而实现这一转移的根本在教师,因为教师是直接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因素。
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特别是数学教师要摈弃“数学学科最难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大胆改革。
二、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途径(一)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练习学生学生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1、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数学情境创设必须要有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外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思维起始于疑问和好奇,而疑问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因此,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欲言而不能”的“问题”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受到了学校、家庭和老师的重视。
然而,如何让学生们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提出了几点思考。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应突出重点,重视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应当在传授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和技术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实际的问题出发,给出运用实际的数学解决方案,才能体现学习小学数学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以便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可以从考试中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在后续的数学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参与讨论,逐步萌发自主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应加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主题教学、游戏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来探究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老师应教会学生自律,积极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将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另外,老师也应配合学生的学习,做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小学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实际应用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更高的学习效果。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新课程的要求。
一、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情境化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在情境化教学法下,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实验和角色扮演等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一场“美食盛宴”,让学生用分数来描述各种不同比例的菜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真正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情境化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情境化教学法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概念和算法,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法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而设计的。
在探究式教学法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数学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
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周长和面积的实验,通过实践来发现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知识。
三、多元化评价体系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学评价也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动态评价。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人教版)内容提要:通过数学的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及精密的思考能力,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参与作用,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潜能和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向40分钟要质量,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潜能创新能力创新活动小学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并不是离开素质中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和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
”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
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文章摘要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后的优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转变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
所以教师必须把创新教育积极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并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
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点燃创造的火花。
二、贯穿过程,培养创新。
三、练习多样,引导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后的优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转变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
所以教师必须把创新教育积极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并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
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发兴趣,点燃创造的火花。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强烈的探究创新的欲望,教师必须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更加活泼主动的发展,就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立平等民主的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
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就需要一个友善的环境,使之在其中积极发展。
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泼、充满生机。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转。
教研漫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东官营乡中心小学吕绘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为了国家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可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观念和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创新的人才,也需要我们本身不断探索创新。
下面把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经验简单的介绍一下:
㈠、教学目标制定要注重整体。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确定认识一位小数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一位小数。
(3)培养学生理解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㈡、课堂导入要创新
贴切而精炼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
基础。
因此,课堂导入对上一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
(3)以旧引新。
(4)设疑提问。
㈢、挖掘教材活动同时重视实践。
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师只有准确的找到教学的起点,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讲解小数的认识,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小数一无所知,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就认识了小数。
在讲解时,首先让学生看商品的价格(钢笔5元,铅笔0.1元,文具盒3.5元,本0.5元)根据数学的特点进行分类。
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小数的读写过程。
㈣、以生动的内容,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同一个训练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归一”应用题的时候出示这样的问题:一个工厂3天加工了180各零件,照这样计算,做12天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零件?通过问题了解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对学习较差的给予表扬与适当的鼓励。
㈤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总结法则。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本身的生活。
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握与理解。
例如,对面积的教学就要重视实际的测量,以培养学生
的基本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
课前教师在家外量出一块长10米的正方形土地,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测量。
教师再把全体学生带入100平米的正方形柜内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体验它的面积有多大。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场所,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