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不同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量条款中加订的。
(散装货:粮食、矿砂等)中性包装即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
(无牌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班轮运输是指按照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上各港口间的往返载货的船舶。
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
推定全损指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受损货物残值,如果加上施救、整理、修复、续运至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其抵达目的地的价值时,视为已经全损。
信用证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也是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种保证,只要受益人履行信用证所规定的条件,即受益人只要提交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各种单据,开证行就保证付款。
(银行信用)汇票指由付款人或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被收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实际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商品检验是指对商品的品质和数量所进行的鉴定工作品质公差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
在工业制成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出现一定的误差有时是难以避免的。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国际贸易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e Trade)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关系。
2.净出口(净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年度计算),在同种商品上既有进口也有出口,当出口数大于(或小于)进口数时称之。
3.复出口(复进口)是指国外(本国)商品进口(出口)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进口)。
4.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进出口交换比价”或“交换比价”。
由于所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固常用贸易条件指数。
5.对外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它可以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多数国家采用来衡量贸易规模的指标。
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期国民(国内)生产总值(GNP、GDP)的对比关系。
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可细分为进口与出口对外依存度7.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经过一国国境,这些货物既不在该国销售,该国也不参与到贸易之中,只是提供交通的便利,并收取少量费用。
8.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9.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也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还是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一国或者一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
3、对外贸易额:一国或者一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表示。
4、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
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对外货物贸易额的比较。
5、总贸易体系:以过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与专门贸易体系标准划分进出口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5、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 又称为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和统计进出口的标准6、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7、转口贸易:货物消费国和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
7、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
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8、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幼稚工业(infant industry ):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展成熟但却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3.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4.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5.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6.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7.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8.要素密集度指生产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要素的投入比例9.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
10.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11.差异产品,指在设计、品牌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12.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一国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或某些同类产品,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而言的。
产业间贸易是指一国进口与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
13.倾销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称为倾销14.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示范效应”。
15.雷布津斯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所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同时导致另外一种产品产量下降16.关税:是一种对商品进出关境征收的税17.非关税壁垒:是关税以外的其他对国际贸易构成障碍的政府干预措施18.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第一部分⑴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指的是以国际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自由结汇贸易(Free-Liquidation Trade)⑵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指以经过计价的商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贸易,又称记帐贸易(Clearing Account Trade)或换货贸易⑶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直接从生产国(出口国)销往消费国(进口国),不通过第三国转手而进行的贸易,这两国之间的贸易称为直接贸易。
⑷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指商品从生产国销往消费国中通过第三国转手的贸易。
对生产国和消费国来说,开展的是间接贸易;而对于第三国来说,则进行的是转口贸易。
⑸总贸易(General Trade)以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⑹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以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⑺专门进口额:外国进入的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的总额。
⑻专门出口额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和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总额⑼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 )指两国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
⑽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e )指在多个国家政府之间商定的贸易规则和调节机制下的贸易。
⑾a. 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贸易活动。
b.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⑿a.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
b.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也称部门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叫做边际替代率,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X 商品必须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2.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示一国在即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第一章:1、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2、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贸易值:也叫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4、贸易量:是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应国际贸易的指标。
5、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6、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货物买卖行为。
对生产国而言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直接进口。
7、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Z为对外贸易依存度、X为出口总值、M为进口总值Z=(X+M)/GDP*100%8、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第二章: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
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即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家财富,但强调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的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2、绝对优势:是指一国(人)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国(人)同类商品的生产、则称该国(人)在生产该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3、劳动生产率: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L‘表示。
相对劳动生产率: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4、生产成本: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严肃投入数量、用C j表示。
相对成本:指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个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净进口:是指一国同类商品上有出口也有进口,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
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
4.对外(国际)贸易量:是指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对外(国际)贸易额,即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办法,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计算公式为:对外(国际)贸易量=对外(国际)贸易额/价格指数。
5.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
6.贸易逆差: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逆差,或称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
7.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地区)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签订进口合同与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以营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
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地区)而言,是转口贸易。
8.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
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
9.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10.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
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
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
11.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
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亦称 "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亦称 "国外贸易"或 "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同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金额的大小,又称对外贸易额。
4.对外贸易量:为剔除价格变动对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往往用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以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量,就叫对外贸易量。
5.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6.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7.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8.有形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
9.服务贸易:依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指:(1)从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2)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存在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4)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
10.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11.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
12.转口贸易: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1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国际贸易额相比,用比重表示。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对来 和对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构成,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对外贸易量:是指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直接贸易:是指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直接买卖的行为。
对生产国为直接出口贸易,对消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的劳动分工。
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挑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出于在国际经验业务中最大限度外汇管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出口税:是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目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目的而征收的进口关税。
又称禁止进口。
进口附加税: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有时根据某种目的需要加征进口关税。
反补贴税:是对于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消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被称为差价税。
特惠税: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商品或部分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低利贷款。
按借贷关系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优惠待。
是指一本的价者以占领市场。
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偶然性倾销特点:由于倾销的时间短暂,进口国家通常很少采用反倾销措施。
间接性或掠夺性倾长期性倾销:其特点是长期以低于国内价格,但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其目的是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贸易条约与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际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约国间调整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支付协定:是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权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国际商品协定是某项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为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名词解释国际贸易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国际贸易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国际贸易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国际贸易的意思国际贸易的简称国贸(International Trade),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
国际贸易造句欣赏1、谈判双方在语言理解上的分歧会严重影响每一笔国际贸易的成交,因为参加洽谈的任何一方自然都愿意使用自己管窥蠡测的语言。
2、要迎接世贸规则挑战,就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基本程序和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否则,盲目应对便会自食其果。
3、新建的国际贸易大楼里批发零售的商品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4、这个时期贫穷国家能够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之后便是货物价格升高,退出世界廉价货物市场,生产能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高附加值产品的阶段了。
5、在中国,仲裁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仲裁委员会主持进行.6、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放宽管制,与国际贸易惯例接轨。
7、国际贸易问题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北对话的议题。
8、申诉者还需要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证明,这些纸张的进口给美国市场造成或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害。
9、在他的统治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国际贸易量急剧增加。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进口贸易: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
出口贸易: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
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称为“总出口”,两者之与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关境是指一国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
所以关境与国境可能存在不一致,例如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存在使国境要大于关境,而几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对外统一征收关税,内部则自由贸易互免关税,此时关境要大于国境。
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与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的对比。
贸易条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贸易条件能反映出该国的价格优势与竞争能力的变化趋势。
实际计算时,价格一般用指数表示。
对外贸易额(值)这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的规模,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则称为对外贸易差额。
当出口商品总额超过进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顺差”,也可成为“贸易出超”;当进口商品总额超过出口商品总额时,差额部分称为“贸易逆差”,也可称为“贸易入超”;如进出口商品总额相等,则叫做“贸易平衡”。
对外贸易量这是为剔除价格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换活动。
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又称进出口贸易,海外贸易。
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各种计量单位表示的贸易数量,能准确反映贸易规模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额\世界出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 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结构性指标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贸易条件国际贸易特点:更困难1 、语言不同,商业语言是英语2法律,风格习惯不同3贸易障碍多,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4市场调查困难5交易接洽技术困难,缺乏国际贸易共同法规,纠纷不能解决更复杂1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大{记价货币(硬币、软币)}2商业习惯复杂3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4国际汇兑复杂5货物的运输与保险风险大1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3汇兑风险4运输风险5价格风险6政治风险经营对外贸易应具备的条件(一)要有远大的眼光、良好的商业信誉(二)要有专业知识1通晓外语2市场学3了解法规、货运、报关、检验手续4熟悉各国关税制度5国际金融知识6商品知识7法律知识8保险知识9运输知识10财会、统计知识(三)灵通的商业情报(商业信息)(四)雄厚的资金(五)完备的组织机构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重要手段2 对外贸易是获得外国先进技术重要手段3 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4 对外贸易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5 对外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是国家积累资金的源泉之一6 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机会是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7 对外贸易有利于推动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同时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罗伯特.逊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主要观点:①出口扩大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②投资流向发生变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③形成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力④加强部门之间联系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⑤外国资本流入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⑥竞争促进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①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过国界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第一章1. 国际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 (或地区 )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 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 对外贸易 :如果从单个国家(或地区 )的角度出发, 一个特定的国家 ( 或地区 ) 同其他国家 (或地区 ) 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3. 海外贸易 :对一些海岛国家 (或地区 )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 ),如英国、日本、台湾省等,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4. 净出口与净进口: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一年 ),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加以比较, 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则为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则为净进口。
净出口和净进口是以数量来反映的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 处的地位。
5. 出口部门 :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6. 进口竞争部门 :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7. 总贸易: 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凡是进入该国境界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 称为总进口; 凡是离开该国境 界的商品均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8. 专门贸易: 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
凡是离开关境的 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专门出口额加上专门进口额,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额9. 贸易差额: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就 是存在出超,或称贸易顺差;反之,若是进口值大于出口值称为入超,或存在贸易逆差。
10 . 国际贸易值 :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
第二章1. 国际分工: 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有形商品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的交换2出口贸易:一国的商人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的活动(净出口指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部分)3进口贸易:一国的商人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水平购买后,将其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净进口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那一部分)4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5过境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经过第三国的过境简答6重商主义学说:分为早期学说和晚期学说,早期:主张禁止货物进口,防止贵金属外流,货币平衡论,即重金主义学说。
晚期:发展对外贸易,出发点吸引进来的货币大于流出去的,即狭义的忠商主义学说取消禁止货币输出,使出口多于进口。
7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内容国际分工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优势基础上的,主张自由贸易。
体现了自由贸易理论,废除了重商主义学说。
(必须有一个成本优势的国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即是一个国家的行业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获利,而另一个国家行业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都低,通过国际贸易会获得更大利益。
(生产力,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主张保护幼稚工业,(生产力,德国工业实行保护,提高关税,限制出口,眼前利益可观,长远会落后)经济发展阶段论,(抹煞了各国经济历史特点,分为原始未开化,畜牧业,农业,工农业,工农商)贸易保护的手段(禁止输入,保护关税),目的(发展本国生产力),对象(国内幼稚工业)评价:利,不是保护落后,通过保护关税用机器挤掉手工劳动,用现代生产代替宗法生产。
利于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斗争,为发展中国家借鉴,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弊,对生产力理解分析错误,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基础是错误的,歪曲真实性。
1、自然禀赋:也称自然优势,是超越过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壤、矿产以及其他相对固定的自然状态优势。
2、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
3、比较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即使生产每种商品都具有较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
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商品都具有最低生产率,处于绝对劣势。
只要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的在不同的商品之间存在差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以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彼此的贸易中获得利益。
4、获得成本:是指为了获得进口商所偿付的出口商的数量。
5、提供曲线:是表示一国为了进口一定数量的某种数量的某种商品所必须支付的出口商数量的曲线。
6、进口替代政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
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入,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通过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商品。
(为本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7、关税名义保护率:是指海关税则中注明的对进口商品应征收的关税税率。
8、关税有效保护率:是指一个国家征收关税后,单位产品增加值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单位产品增加值相比增加的比率。
9、最有关税:是指能使一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FOB:“装运港船交货”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和规定的时间将货物交付买方,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之前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CIF:“成本、保险费和运费”是指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装运港自付费用签订运输合同,办理货物保险,并将货物装船、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损坏的风险。
象征性交货::是指在买卖双方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卖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或交付承运人后,并向买方提供包括物权证书在内的有关单证,凭承运人签发的运输单据及其他商业单据履行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装运合同:即只保证货物按时装运,不保证货物按时到达。
质量公差::是指允许交付货物的特定质量指标有在公认的一定范围内的差异。
质量机动幅度:是指为了避免质量条款的规定过于严格造成卖方交货困难,在合同中确定对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对等样品:在实际业务中,如卖方认为按买方来样供货没有切实把握,卖方可根据买方来样仿制或从现有货物中选择品质相近的样品提交买方。
公量::在计算货物重量时,使用科学,抽去商品中所含水分,在加标准水分重量,求得的重量。
溢短装条款:买卖双方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具体交易商品数量的同时,又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允许卖方可以多交或少交若干数量的商品,但增减幅度不能超过合同中规定的数量百分比。
中性包装: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名、商标或品牌的包装.运输标志:习惯上称为“唛头”,通常由一组简单的几组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构成,主要作用是在运输、储存、装卸过程中便于识别和点数商品,以防错发错运。
班轮运输:也叫定期船运输,它是在一定航线上,在一定的停靠港口,定期开航的船舶运输。
(“四固定”“一负责”)海运提单: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滞期费:是指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租船人未完成装卸作业,给船方造成经济损失,租船人对超过的时间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金。
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品的生意,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惯例:指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自发形成的,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中普遍接受和经常遵守的任意性行为规范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就说这个国家在这个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要素禀赋: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供给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技术差距理论:关于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国家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理论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普遍优惠制:(GSP)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地区)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自愿”出口限制:出口国(地区)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地区)的出口限制,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地区)出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商品倾销:是指一国(地区)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地区)市场内的行为外汇倾销:出口企业利用本国(地区)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地区)外市场的特殊手段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阶段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对外贸易乘数: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国民经济的产业链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产生倍加效果非歧视原则:是世贸组织倡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原则,要求任何成员方不得对其他成员方实施某种歧视性限制或禁止措施最惠国待遇:(MFNT)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利益优惠,特权和豁免,应同样给予对方国民待遇:(NT)指缔约国保证缔约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也称作平等待遇原则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之间通过订立协议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关税同盟: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方实施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跨境交付: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个人或经济组织之间以技术为对象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品质公差:指工业制成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中性包装:指在商品上和内外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的包装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象征性交货:是针对实际交货而言。
名字解释1.gravity model: Tij=AxYixYj/Dij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any two countries is proportional, other things equal, to the product of the countries’s GDPs,and diminishes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 equation is known as a gravity model of world trade.引力模型:这方程式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service outsourcingWhen a service previously done within a country is shifted to a foreign location,the change is known as service outsourcing.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这种变化就是服务外包parative advantage: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y.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4.opportunity cost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 in terms of B is the number of B that could have been produced with the resources used to produce a given number of A.A的机会成本若用B来表示的话,就是生产一定数量的A的资源所能生产的B的数量5.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that can be produced once decision has been made to produce an given amount of B, and vice versa.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A产量给定时B的最大可能产量,反之亦然。
6.Ricardian model:this approach,in which international trade is solely due to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is known as the Ricardian model.李嘉图模型: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7.abundant factor: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is the abundant factor in that country.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
8.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the relativeprices of goods converage.this convergence,in turn,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land and labor.要素价格均等化:贸易后产品相对价格的趋同导致了土地和劳动的相对价格趋同。
(书上没有)9.factor intensity:the proportions in which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used in producing different goods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不同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比率10.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because the theory emphasiz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proportions in which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availab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 propor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sed in producing different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要素比例理论: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比例和他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11.Heckscher-Ohlin theory: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s largely driven by differences incountries’resources,developed by two economists,heckscher and ohlin.H-O理论:用各国间的资源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学说,由heckscher and ohlin提出。
12.expport-biased growth:growth that disproportionately expands a country’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good it exports is expport-biased growth.出口偏向型增长:使得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
13.immiserizing growth:export-biased growth by poor nations would worsen their terms of trade so much that they would be worse off than if they had not growth at all.福利恶化型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得他们的贸易条件恶化,以至于他们的福利水平比经济增长前还要低。
(书上没有)14.indifference curves:p90 That is, at each point on the curve, the consumer has no preference for one bundle over another. One can equivalently refer to each point on the indifference curve as rendering the same level of utility (satisfaction) for the consumer无差异曲线:p87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
15.terms of trade:the price of a country’s exports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its imports----on a nation’s welfare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16.Ad valorem tariffs:taxes that are levied as a fra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ported goods按进口商品的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17.Consumer surplus:An economic measure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which is calculated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a good or service relative to its market price一个消费者愿意的买价和实际买价的差额18.Import quota: the limitations on the quantity of imports对进口量的限制19.Producer surplus:An economic measur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mount that a producer of a good receives and the minimum amount that he or she would be willing to accept for the good.一个生产者愿意的售价和实际售价的差额20.Specific tariff: it is levied as a fixed charge for each unit of goods imported是对每单位进口商品征收固定的税额的关税21.Optimum tariff:the tariff that maximizes national welfare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关税22.Rent-seeking:When a company,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uses their resources to obtain an economic gain from others without reciprocating any benefits back to society through wealth creation.23.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the strategy of encouraging domestic industry by limiting im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通过限制工业产品的进口而对国内工业进行鼓励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