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生产关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
山西水利2020年8月忻州市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生产关系分析
王宇
(忻州市水利局,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文章根据忻州市自然气候特征,以及建国70年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增长的情况,提出水利灌溉工程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而且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粮食稳产和安全的根本保证。结合全市农田灌溉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在水利建设中抓好节水灌溉,同时还应兴建和改造一批水源工程,要做到“节流和开源并举,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为重”。[关键词]水利建设;粮食生产;水利对策;粮食安全;忻州市[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20)08-0049-02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
战略物资,而粮食安全更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
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通过各项农业措施发
展粮食生产,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以满足社会对粮
食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当今社会极为重视的一个问
题。忻州市地处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因此兴
修水利、发展灌溉、促进粮食生产尤为重要,灌溉农业
在忻州市粮食生产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
干旱少雨是忻州市的主要气候特点,据统计,全
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0mm左右,且多集中在7~
9月,而全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000mm以上,因而素
有“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之称。据建国70年统计情
况,该市遭受不同旱灾的年份就有56年,其中发生春
旱有48年,严重干旱的有13年,相当于每5年发生
一次较严重的旱灾,每次受旱面积均超10万hm2,最
多达40多万hm2,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民以
食为天,早在1000多年前,广大劳动人民就与干旱进
行顽强的斗争,开渠引水,发展灌溉。原平市地方志记
载的“阳武流金富万民”,就是当年劳动人民兴修水
利、战胜干旱,获得丰收的真实写照。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水利建设十分重视,围绕
粮食生产,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截
止2019年,忻州市已建成的主要灌溉设施,中、小型
水库48座(因泥沙淤积先后已报废近100座小型
水库),万亩以上自流灌区22处,万亩以上机电灌区
6处,配套机电井8000余眼,另外还建有众多的小
型农田灌溉工程,近年来又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工程。这些水利设施每年可为全市农田灌溉提供水
量4.12亿m3,发展灌溉面积达15.4万hm2,实际灌溉
面积14.3万hm2,保浇面积8.6万hm2。由于水利灌
溉事业的发展,使全市粮食生产的总产量由解放初
的35万t提高到近200万t。
随着忻州市水利灌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灌溉工
程的逐步完善,尽管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
极为不利,但由于水利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
善,有效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粮食产量逐
步登上新台阶。
2水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条件
建国以来,忻州市粮食产量增长了5.7倍,农田水
利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
建国初期全市有水浇地面积近4.7万hm2,而且
多以引洪灌溉为主,灌溉保证程度极低。20世纪50年
代后期,修建了多处水利灌溉工程,新发展灌溉面积
5.1万hm2,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10余万hm2,但因配
套工程和田面工程不完善,灌溉效益并不显著,实灌
面积平均只增加了1.4万hm2,因而全市粮食产量基
本稳定在35~40万t左右,平均亩产不足50kg。
之后10年,基本没有兴建骨干水源工程,所以新
发展灌溉面积有限,经对原有灌溉工程的部分完善,
实灌面积增加到5.4万余hm2,但保证程度仍很低,
因而全市粮食产量增幅并不大,10年平均总产只有
45万t。
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各种灌溉水利设施的进
一步配套和完善,特别是大批水井的建设和配套对地
下水的开发利用,全区灌溉面积发展到13.2万hm2,实灌论坛·2020年第8期
49SHANXIWATERRESOURCES山西水利面积也大幅度提高,达到10多万hm2,保浇面积由
2.6余万hm2增加到近6万hm2,由于抗旱能力的提
高,全市粮食总产突破50万t,10年平均达到70万t,平
均亩产达近100kg,粮食总产和单位产量均较50年
代翻了一番。
以后水利灌溉事业又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尤
其是实灌和保浇面积的增加,虽时有旱情发生,但全
市粮食生产仍在持续增长,连续多年突破100万t大
关,平均亩产达150kg以上。21世纪以来,由于水利
灌溉工程加大了改造更新和完善配套的力度,同时大
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农业,加之其他农业技术的提高,
粮食产量得到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粮田面积为
42.2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4.5万hm2,实灌面积和
保浇面积分别增加到14.2万hm2和8.6万hm2,粮食
总产达到近200万t,较之前又翻了一番。
由上可见,建国70年来忻州市粮食产量的提高
与农田灌溉面积尤其是实灌、保浇面积的提高密不可
分,也充分说明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农田灌溉的持
续发展是该市粮食产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
(全市实灌面积与粮食总产增长幅度见图1。)
图11949—2019年忻州市实灌面积与粮食总产增长幅度对照图3水利是粮食稳产的根本保证
从忻州市历年的粮食产量看,1949—1969年20年
间,粮食产量在40万t上下浮动,粮食产量是低而不
稳,原因是多数水利灌溉工程修建于50年代后期,由
于工程先天不足,存在水库蓄水难,渠道通水难,土地
浇水难等问题,水利设施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加之地下水尚未大量开采,因而基本是靠天吃饭。
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市农田灌溉工程基
本形成了一个蓄、引、提比较完整的灌溉体系,多数河
流的地表水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和利用,用于农田灌
溉的地下水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为农田灌溉提
供的水量提高了一倍,因而全市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
100万t左右。后由于加强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程的
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灌面积和保浇面积均得到大幅提升,因而自2011年以来,连续9年全市粮食产量
均在150万t左右,尽管遇到2015年的旱情,粮食
产量亦未明显减产。充分说明,发挥水利灌溉工程
效益和提高供水保证率,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重要
基础。
受季风影响,忻州市降雨年内和年际间分布极不
均匀,水浇地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该市年内
降雨70%集中在7~9三个月,而不同程度的春旱几乎
年年发生,每年秋、冬、春浇面积近10多万hm2,为全
年的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与严重春旱年
份1965年和1972年相近的1986年、1991年、1999年
和2001年,由于农田灌溉条件的不断改善,粮食产量
仍能维持在50~60万t左右。忻州市丰、枯水年份降
雨量相差悬殊,相应粮食产量相差几十万吨,但据统
计水浇地的粮食产量变化幅度却很小,无论干旱少
雨还是风调雨顺的年份,水浇地粮食产量保障了全
市的基本产量,例如1986年降雨294mm,相当于
1988年降雨量568mm的1/2,两年粮食产量分别为
65万吨和93万吨,两年水利设施条件基本相同,实灌
面积相近,其实灌面积的粮食单产分别为325kg和
339kg,总产分别为50.4万t和55.2万t,实灌面积分
别占粮田总面积的27.1%和27.8%,粮食产量却占总
产量的77.5%和59.5%。可见,无论干旱年还是丰水
年,水浇地的粮食产量均占到总产量相当大的比例,
也就是说水浇地在粮食稳产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4保证粮食安全的水利发展对策
水利灌溉工程既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又是粮
食增产和稳产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根据忻州市当
前水利发展现状,要实现粮食稳产,确保粮食安全,必
须采取“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重”的水利工程建设
对策。
忻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8亿m3,其中地表水可开
采量为5.22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9亿m3,可供
利用的水资源量为14.12亿m3。目前已开发利用水
资源量6.53亿m3,其中地表水3.75亿m3,地下水
2.78亿m3,水资源的开采量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
36%,占可供利用量的46%,其中地表水占可利用量
的72%,地下水占可开采量的31%。在已开发利用的
水资源中,用于农田灌溉的水量为4.12亿m3,占到
63%,可灌溉面积15.2万hm2。
目前忻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地表水尚
有近30%的可开发利用量;地下水虽有局部地区超
采,但全市尚有近70%的可开采量
没(下转第52页)论坛
50SHANXIWATERRESOURCES山西水利金报账制。县水利局作为项目法人,对
工程建设负总责;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业绩突出、信
誉良好的施工队伍与监理团队;工程监理严格把关,
协调施工与发标单位,竭力控制工程质量与施工进
度;工程资金结算,严格实行报账制。由于建设管理制
度健全完善,保障了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4.5抓好运行管理,持续发挥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重点,运行是关键。抓好建
成工程的运行管理,是发挥预期效益极为重要的环节。根据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在
明晰所有权的前提下,放开经营权和使用权。依照各
地的成功经验,根据工程规模与性质,采用租赁、承
包、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分类管理,建立责、权、利
相统一管理机制,从而保障了“十三五”农田水利建设
与改造工程的健康运行。
[作者简介]严霞霞(1980-),女,201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师。[收稿日期]2020-06-13;[修回日期]2020-07-15
有得到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尚有
一定的潜力。因此,今后围绕粮食生产的需水要求,应
积极兴建一批新的水源工程,有计划地彻底改造一批
原有水源工程,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另一方面,在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继续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逐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如能将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7,便可将损失掉的约0.6亿m3的水量用于农田灌溉,在不增加
新水源工程的情况下,可使近2万hm2的农田得到足
额灌溉,节水潜力很大。
[作者简介]王宇(1971-),女,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会计师。[收稿日期]2020-06-08;[修回日期]2020-07-1619个村4549户13811人(其中贫困户330户,766
人)的饮水问题。
2019年,共建设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75处,解决了109个村16102户48766人(其中贫困
户1313户,2893人)的饮水问题。
2020年,共建设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16处,解决了21个村2413户6342人(其中贫困户
272户,603人)的饮水问题。
4加强检测,保障水质安全
为及时准确掌握全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和变
化趋势,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及时
发现饮水安全隐患问题,黎城县通过专业检测、安全
评定等方式,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县水利局成
立了黎城县农村水质检测中心,明确3名水质检测专
业技术人员,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水质检测
标准要求,每年定期对全县所有农村供水工程进行
pH值、溶解氧、浑浊度、硬度等19项水质检验、检测,
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均达到了饮用水标准。2020年,
共出具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验报告343份,检验结果
全部安全。全县185处农村供水工程达到了水质检测
全覆盖。每年丰水期后,由水质检测中心对全县所有
旱井水投放二氧化氯进行消毒。
5饮水安全指标评价认定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按照水质、水量、
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标准,每年对拟脱贫户进
行饮水安全指标评价认定。由水利部门、乡镇、村三级
共同评价,县水利局根据评价结果出具认定报告。分乡镇形成了2014—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报告汇
编、2019年拟脱贫户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报告汇编、
2020年拟脱贫户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报告汇编,评价结
果全部安全。
6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针对省委第二巡视组在对黎城县巡视中反馈的
涉水问题,黎城县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并如期完成。
(1)省委巡视组在红石片村巡查提出的“管道保
暖措施有欠缺、水盖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黎城县水利局于2019年11月19日,对吴家庄
生态保护区红石片村的22户水龙头立杆,增设了防
冬保温材料包裹外套,确保了冬季供水正常;对红石
片村现有的3个蓄水池进行了加盖上锁。并明确了专
人看护、巡查,防止人为破坏、投毒、污染等事件发生。
(2)“举一反三”进行整改
2019年11月16日,以黎政办函〔2019〕39号印
发了《黎城县2019年改善农村集中供水点和旱井供
水条件整改方案》,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落实了蓄水
池加盖上锁,入户管道、水龙头立杆增加了保温防冻
措施,2019年11月底已全部完成,共完成蓄水池加盖
上锁77处,入户立杆保温482套,保证了群众用水正常。
对全县11处县级集中供水站安装监控设施,实
行24h全天候监控,防止人为破坏。2019年11月底,
共新完成安装集中供水站监控设施9处,其中老金
峧、龙王庙集中供水站2处原已安装监控设施。其次,
督促各乡镇对乡管供水工程水池、管线等设施加大巡
查力度,确保供水设施安全运行。
(上接第50页)(上接第45页)
通讯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