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作家档案
何为,当代著名作家。原名何敬业,祖籍浙江定海,曾任中国作家 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散文学会 副会长,福建》《何为散文选集》等。
二、写作背景
1827 年 3 月 26 日,维也纳的天空电闪雷鸣,仿佛整个城市在大放 悲声。突然一声惊雷震响在贝多芬临终的屋内,这位永远的叛逆者衰 弱地举起不屈服的拳头,接着他向后倒下,死去了。他去世时身边没 有一个亲人,一双陌生的手为他阖上了双眼。命运的确对他太公平了, 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打击,而在爱情、生活上他也备遭不幸, 可他仍然创造出了不朽的音乐。
2.如何理解“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这句话?
剖析: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 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 却不能完美地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不能奏出贝多芬内心 的热情和生命,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3.核心图解
1.“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 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 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剖析:《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 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串小说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 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 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 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茨威格 的传记作品《罗曼·罗兰》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当时并没有这样一位客人拜访过贝多芬,这篇文章是作者 根据《贝多芬传》及其他史料写成,虽然作者没有见过贝多芬,却和 他进行了灵魂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