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15.98 MB
- 文档页数:80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编码:J18.000)(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儿科学》第九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儿科学》(赵霞李新民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1.临床表现(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重症肺炎表现:重症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附:肺炎心衰诊断标准a. 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4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b. 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加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c. 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d. 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e. 肝脏肋下婴幼儿≥3.0cm,儿童≥2.0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者。
f.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具备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血细胞分析和CRP、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降钙素原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儿科学》精讲复习:肺炎肺炎(pneumonia)是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之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哕音为其共同临床表现。
本病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也是儿童死亡的第 1 位原因。
据国内 1991 年调查资料表明,肺炎占婴儿死亡率的 23.9%,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一、分类由于不能兼顾病因、病理及临床等特点,小儿肺炎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分类方法。
目前常用者包括:(一)病理分类按解剖部位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
(二)病因分类1.病毒性肺炎经大量研究证实,合胞病毒居首位,其次为腺病毒 3、7、 11、21 型,甲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 l、2、3 型,其他尚有麻疹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细菌性肺炎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及厌氧菌及军团菌等。
3.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为主。
4.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或肺炎衣原体为主。
5.真菌性肺炎念珠菌、曲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
6.原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为主。
7.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吸入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三)病程分类:急性(1 月以内)、迁延性(1~3 月)、慢性(3 月以上)。
(四)病情分类1.轻症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无全身中毒症状。
2.重症除呼吸系统受累严重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临床上若病原体明确,则以病原体命名,以便指导治疗,否则按病理分类命名。
本节着重讨论支气管肺炎。
二、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
婴幼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 39.5 倍。
可能与此期小儿免疫力低下及下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
营养不良、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低出生体重为婴幼儿肺炎的高危因素。
(一)病因支气管肺炎病原体最常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江西省儿童医院陈强1概述和发病机制2治疗进展及循证依据3诊断要点4主要诊疗项目5合理用药临床路径6一概述和发病机制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为我国住院小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病为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首位原因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为主要表现肺炎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先天畸形, 3%新生儿破伤风, 2%新生儿其它, 2%新生儿腹泻, 1%腹泻, 17%其它, 10%早产, 10%出生窒息, 8%疟疾, 8%新生儿严重感染(主要是肺炎/脓毒症)10%麻疹, 4%外伤, 3%AIDS 3%肺炎19%症), 10%AIDS, 3%肺炎, 19%全球每年超过150万儿童因肺炎失去生命.中国5岁以下儿童前十位病种死因死亡率比较肺炎是中国肺炎是中国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疾病673.6773.6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193.4630.7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148.7192.8意外窒息腹泻64373.0134.8神经管畸形溺水32.464.3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痢疾颅内出血(1/10万)(一)病理分类: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病()病理分类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病理形态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婴幼儿时期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多见;时气管多临床上,在没有明确病原体的情况下, 临床上在没有明确病原体的情况下此种分类最常用。
(二)病因分类以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类,对临床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得到病原学证据的肺炎都应该以此进行分类。
1.细菌性肺炎: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A组和B 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A组和B组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军团菌等(II)。
2.病毒性肺炎: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I)、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麻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儿科学(pediatrics)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的临床医学学科,是全面研究儿童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临床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儿科学几种不同病原肺炎特点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
在儿科学中,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肺炎及其不同的病原体特点。
1. 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患细菌性肺炎时,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乏力等症状。
病程可持续1-2周。
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到肺实变影或浸润影。
敏感性细菌性肺炎一般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2. 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儿童患病毒性肺炎时,通常表现为咳嗽,喘息,流涕,喉咙痛,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病程一般较短,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肺部浸润。
目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提供支持性护理。
3. 真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儿童患真菌性肺炎时,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
病程较长,治疗也相对较为复杂。
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肺部感染病灶和腔隙。
治疗真菌性肺炎通常需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例如伊曲康唑。
4. 寄生虫性肺炎寄生虫性肺炎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常见的寄生虫病原体包括弓形虫、阿米巴原虫等。
儿童患寄生虫性肺炎时,常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可见肺部病变和纤维化。
治疗寄生虫性肺炎通常需根据具体寄生虫采用相应的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症状和治疗也有所差异。
了解不同病原肺炎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以制定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病原肺炎的发生。
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病症肺炎喘嗽儿科学文献知识:肺系疾病:肺炎、喘嗽肺炎和喘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特别在儿童中更为普遍。
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生病时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肺炎和喘嗽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的定义、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的感染。
细菌,病毒或真菌可以引发肺炎。
在儿科中,病毒性肺炎更为常见。
肺炎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以及体力衰弱等。
对于特别弱小或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肺炎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有肺炎症状的儿童,尤其是年幼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儿童,家长应尽快求医。
喘嗽是一种特殊的咳嗽,常伴有哮喘发作。
喘嗽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尖锐的呼吸声、呼吸困难和胸闷。
喘嗽发作一般会发生在夜间,并且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
孩子因喘嗽而失眠、食欲不振,严重时还会引起气促和疲劳。
与肺炎相比,喘嗽并不能直接危及生命,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喘嗽可能引发并发症,例如呼吸道感染等。
针对这些肺系疾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对于细菌性肺炎,通常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消灭细菌感染。
但对于病毒性肺炎,抗生素无效。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退烧药以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充分饮水和休息。
对于喘嗽,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来扩张气道,减少喘息的发作。
对于严重的喘嗽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吸入类固醇来减轻炎症反应。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关键。
对于肺炎和喘嗽,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首先,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疾病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应经常洗手,并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
其次,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肺炎球菌疫苗。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关键,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和经常锻炼。
最后,对于已经患有喘嗽或肺炎的儿童,家庭应该提供温暖和舒适的环境,避免潮湿和寒冷的天气。
总结起来,肺炎和喘嗽是常见的儿科肺系疾病。
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而喘嗽则是一种特殊的咳嗽,常伴有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