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 格式:pptx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54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背诵部分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③篱落:篱笆。
④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⑤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⑥头:树枝头。
⑦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⑧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⑨无处:没有地方。
⑩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梅子:果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
③肥:指果肉肥厚。
④麦花:小麦、大麦花。
⑤菜花:油菜花。
⑥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⑦篱落:篱笆。
⑧惟有:只有。
⑨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茅檐:茅屋的屋檐。
④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⑤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⑥翁媪:老翁、老妇。
⑦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⑧亡赖:同“无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这里读wú。
⑨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水调歌头》,这三首诗分别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本文将从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登临鹳雀楼时,以鸟类为主要题材,作品具有宏伟壮丽的景色描写,意境深远,为后人所传颂。
这首诗在表现壮美景色的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同时也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雄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渲染夜晚的宁静和思考,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想和感慨。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思乡的心情,通过对孤寂、静谧的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切的思念。
诗人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奋斗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名篇,该诗以描绘水乡风情为主题,通过对江南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悠扬的吟唱、淳朴的民风、宁静的江水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三首古诗虽然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感悟的抒发,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古诗三首》的这一课程设置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学生珍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整体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让学生能够流畅朗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诵方式,让诗歌更具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内容、课后练习等;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3.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辅助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播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音频,让学生先感受整体意境。
2.听课讲解:老师解读古诗中的每个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朗诵古诗,纠正朗诵错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自主背诵古诗,然后抽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分组朗诵: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分组朗诵古诗,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3.练习:老师讲解古诗中的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课时1.朗诵比赛: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诗歌或小作文。
3.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深度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做课后笔记;2.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意象创作作品,写一篇小作文或一首诗歌。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
村居生字词三
7、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上课重难点复习笔记
1.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2.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说明理由。
从落花未成阴推断应该是暮春季节。
3.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
8、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表现了农村夏忙时节路上宁静的场景。
②简介: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暮:暮色朝暮暮春暮年晨钟暮鼓
吟:吟诗吟诵吟咏呻吟吟风弄月
题:题字题目题材问题文不对题
侧:侧面侧重一侧侧身旁敲侧击
峰:山峰峰顶高峰洪峰峰回路转
庐:茅庐庐舍草庐庐山
缘:缘由边缘缘分有缘无缘无故
降:投降降伏降服宁死不降降龙伏虎
阁:阁楼阁下出阁闺阁亭台楼阁
费:花费消费费力收费煞费苦心
须:必须无须胡须触须花须根须
逊:逊色谦逊稍逊一筹出言不逊
输:输赢认输输血输送满盘皆输。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如下:
1.《静夜思》:这是一首描绘夜晚寂静、思念故乡的诗。
诗人李白以明亮的月光和寂静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2.《登鹳雀楼》:这是王之涣的一首名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黄河景色的情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春晓》:这是孟浩然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风雨、鸟鸣、花开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带拼音1:古诗词三首杂 zá杂草杂念杂烩杂人杂交杂教九流稀xī 稀客稀罕稀饭稀奇稀释人烟稀少篱 lí篱笆篱栅篱帳青篱竹篱寄人篱下蜻qīng 蜻蜓蜻蛉蜻蜻蜻虰蜻蛚蜻蜓撼石柱蜓tíng 蜻蜓蜓蚞蜓翼蜓类虺蜓蜻蜓点水蝶dié蝴蝶蝶影蝶化蝶羽蝶类莺歌蝶舞宿 sù 宿舍宿命宿主住宿留宿宿怨深仇sù 住,过夜,夜里睡觉。
xiǔ 夜:一宿两宿xiù 星座:星宿徐 xú 徐步徐州徐娘徐徐徐宅轻重疾徐疏shū 疏苗疏略疏讫疏通疏离才疏学浅茅 máo 茅房茅厕茅庐茅草分茅三顾茅庐檐 yán 檐口檐板屋檐帐檐车檐飞檐走壁翁wēng 阿翁醉翁朱翁老翁盲翁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赖 lài 依赖赖账赖婚耍赖赖精万籁俱静剥bō剥夺剥削剥皮剥运剥文剥茧抽丝————————————————————————====================================杂念 zá niàn我们应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杂烩záhuì:1.用几种原料混合烧成的菜。
2.比喻杂凑而成的事物。
他是个淘气的小精灵,他常把天籁之音和巴黎的声调和成一锅大杂烩。
杂乱无序 zá luàn wú xù: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相似词:杂乱无章反义词:井井有条这片地域被分为了几个区域,皆是以一排排的奇木划分界线,看似极为的杂乱无序,实则井井有条。
——————————————————————————————————稀客xī kè圣诞节大拍卖:手工礼品,专为稀客准备。
稀释xī shì我们彼此的友谊是真诚的聚合;加进了虚伪,友谊便会稀释。
人烟稀少rén yān xī shǎo:人烟:指住户。
指住户少。
相似词:杳无人烟我国西北的有些山区,人烟稀少,几十里找不到一户人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首古诗词:《乡村四月》、《静夜思》和《游子吟》。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创作的,描绘了乡村四月美丽的景色和农家的繁忙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通过描绘游子离家漂泊的艰辛和母亲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 能够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解释。
3. 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古诗词的内容。
2. 古诗词课本或者打印的诗词,用于学生阅读和朗读。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的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讲解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展示:使用PPT或者黑板,将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朗读: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和停顿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4. 解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5. 欣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词,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7.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设计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首古诗词的题目和关键诗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当堂达标题】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茅.屋()剥.夺()渔翁.()房檐.()锄.头()蜻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檐()媚()媪()赖()詹()眉()温()懒()三、巧填诗句。
古诗乐园的小朋友们欢乐多。
看,这里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专注地捕蝉: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钓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怕得鱼惊不应人。
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溪边,有个小朋友在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个小朋友在追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背古诗,解释词语。
茅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锄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回顾古诗,回答问题。
1.词人为什么最喜“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下阙,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诗赏析。
1.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2~3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3.体会古诗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 这节课我们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 简介作者: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 解释课题。
质疑,诗人为什么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吧。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 听录音范读,感受节奏,划停顿,读出节奏。
3. 多种形式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理解大意(一)先学。
1.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反馈理解情况。
(二)后教。
(全班交流,教师指点)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说景物的特点。
(3)师: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4)用换字法体会“肥”“稀”两个字用在这里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精炼性。
(5)师: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学生个别读)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学生说诗句意思。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学生质疑。
重点引导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3)师: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人们的劳动情景,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地写出来,但我们却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再展开适当的想象,就挖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