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3.27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14《 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圆明园的历史为线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被毁灭的悲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和痛恨情感,以及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分析历史事件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及其被毁灭的悲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及其被毁灭的悲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课堂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总结课文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热爱和痛恨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 热爱
毁灭 —— 痛恨
原因 —— 历史教训
意义 —— 珍惜保护
八. 说教学评价
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合作探究的表现,包括讨论积极性和参与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 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等。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知识点儿整理: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围绕着圆明园的历史及其被毁灭的悲剧展开,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
1. 圆明园的概况:圆明园是清朝皇家的一座大型园林,位于北京西郊,被誉为“万园之园”、“园林建筑的典范”。它始建于康熙年间,经过多次扩建,成为了一个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园内有山有水,建筑精美,植被繁茂,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2.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期间被英法联军焚毁。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随后在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破坏,最终将圆明园焚毁。这场浩劫导致了圆明园无数珍贵文物和建筑的丧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
3. 圆明园的文物:圆明园原本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书画、瓷器、玉器、金银器皿等。这些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极高,其中不乏世所罕见的重宝。然而,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这些文物大部分被掠走或毁坏,仅有少数得以保存。
4. 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损失,不仅使得大量珍贵文物和建筑永远消失,也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5. 圆明园的重建: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中国人民重建家园的决心。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努力恢复圆明园的原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圆明园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和文物得以恢复,圆明园正在逐渐恢复昔日的辉煌。
6. 对圆明园的反思: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反思,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同时,圆明园的毁灭也让我们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尊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
以上是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整理,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步作业练习题:
1. 圆明园是下列哪个朝代的皇家园林?
2.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
A. 抗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文化大
D. 自然灾害
3. 圆明园被毁灭的时间是?
A. 1860年
B. 1900年
C. 1937年
D. 1949年
4. 圆明园原本拥有的文物主要包括哪些?
A. 书画、瓷器、玉器
B. 建筑、雕塑、园林
C. 书籍、资料、设备
D. 金银、珠宝、铜器
5. 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A. 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B. 使得中国文化受到极大损失
C. 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D. 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1.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的________,位于北京西郊。
答案:大型园林
2. 圆明园被誉为“________”和“园林建筑的典范”。
答案:万园之园
3. 圆明园始建于________年间。
4. 圆明园在________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答案:1860年
5. 圆明园的毁灭使得大量________被掠走或毁坏。 答案:珍贵文物
1. 请简要介绍一下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答案: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焚毁。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随后在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破坏,最终将圆明园焚毁。
2. 请简要说明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损失,不仅使得大量珍贵文物和建筑永远消失,也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
答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圆明园原本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精美的建筑,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然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大量珍贵文物和建筑被毁坏,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深感痛心,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