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26
X105005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Computer Fundamentals
课程编号:x1050051
学 时 数: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 16 课外学时数:
学 分 数:2.0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既要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并为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提供得心应手的工具。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掌握各个部件(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微机的存储器)的功能和基本工作流程,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与基本配置;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二进制和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难点:各个部件的功能和基本工作流程。
重点:计算机的软、硬件的组成,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计算机中的数制。
(二) 操作系统
了解操作系统的有关概念、基本功能。掌握中文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使用,了解注册表的概念及应用。了解Linux的使用。
难点:控制面板的使用与注册表的概念及应用。
重点: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与控制面板的使用。
(三) Office的使用
了解Word2003的基本概况,正确理解在Word中的表格使用,熟练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排版、页面设置、打印,图形的绘制,插入等。
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能熟练使用Excel2003解决日常办公、学习中遇到的数据计算、数据处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PowerPoint的作用,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能正确实现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修饰演示文稿。动画和超链接技术。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难点:Office的熟练操作及技巧。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 算法基础与数据结构
算法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算法。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了解队列,堆栈和树形结构的概念
重点:队列,堆栈和树形结构的概念和使用。
(五) 数据库理论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组织模型,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难点:数据库的组织模型。
重点: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
学方式 学时
分配 辅导答
疑比例
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讲授 2 2 :1
二 操作系统 讲授+实验 2+2 2 :1
三 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 实验 14 2 :1
四 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 讲授 2 2 :1
五 算法与数据结构 讲授 4 2 :1
六 数据库理论、软件工程 讲授 4 2 :1
七 考核 实验 2 2 :1
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
(一) 课堂教学
主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做笔记,锻炼自己的编程、调试程序的能力,认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二) 实验教学
实验一:WindowsXP的操作
要求:1) 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2) 输入法设置;
3) 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设置;
4) 显示属性设置;
5) 区域设置。
实验二:Word基本操作
要求:1) 文字录入与修饰;2)插入图形。
实验三:Word图形操作及表格。
要求:1) 剪贴画、艺术字;2) 表格制作;3) 排版;4) 打印。
实验四:Word综合应用
要求:1) 公式,图表;2) 超链接。
实验五:Excel基本操作
要求:1) 工作表的建立;2) 函数与公式的使用。
实验六:Excel的高级操作
要求:1) 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2) 数据图表;3)数据管理和分析。
实验七:PowerPoint编辑
要求:1) 插入图形、剪贴画、艺术字;
2) 幻灯片背景设计;
3) 幻灯片的版式与母版。
实验八:PowerPoint动画效果
要求:1) 设置动画效果;
2) 幻灯片的链接;
3) 幻灯片的不同播放方式。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
六、教学参考书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 曾子维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7
《大学计算机基础》 王丽君等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7
《大学计算机基础》 龚沛曾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4
《大学计算机基础》 王贺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09
大纲撰写人:赵 骥
大纲审阅人:师云秋
负 责 人:吴建胜
X205001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C Programming
课程编号:X2050011
学 时 数:64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 20 课外学时数:0
学 分 数:4.0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本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重点,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编写程序基本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 C语言的基本概念
掌握C语言的特点及运行环境,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运算符和表达式。
重点: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运算符和表达式的规则。
难点:数据类型及存储形式。
(二) 顺序程序设计
掌握C语句种类、赋值语句;掌握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
重点: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
难点:格式输入与输出函数特殊形式几用法。
(三) 选择程序设计
掌握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掌握if语句、switch语句。
重点:各种if语句、switch语句。
难点:switch语句的句法与结构。
(四) 循环程序设计
掌握用while、do_while、for语句构成的循环。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重点:用while、do_while、for语句构成的循环。
难点: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五) 数组
掌握一维数组及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数组元素的引用。
重点:数组的定义形式、元素的引用方法。
难点: 二维数组的存储及引用。
(六) 函数
掌握函数定义、函数参数、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数组作为参数、变量的类型及存储属性。
重点:函数定义、函数的调用、数组作为参数、全局变量的使用。
难点:函数的返回值、递归调用。
(七) 指针
掌握地址和指针的概念及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掌握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指针作函数参数。
重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及运算,用指针访问数组元素、指针作函数参数。
难点:用指针访问数组元素、指针作函数参数。
(八) 结构体与共用体
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引用;了解结构体类型的指针及用指针处理链表;掌握共用体变量的定义。
重点:结构体类型变量及数组的引用。
难点:结构体类型变量、结构体类型的指针
(九) 位运算、编译预处理、文件
掌握位运算的方法和作用,了解宏定义、文件包含;掌握文件类型指针的定义、文件的打开关闭、文件的读写。
重点:位运算方法、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
难点:文件的读写。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式 学时分配 辅导答疑比例
1 C语言的基本概念 讲授 4 2 :1
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讲授+实验 2+2 2 :1
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讲授+实验 4+2 2 :1
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讲授+实验 6+4 2 :1
5 数组 讲授+实验 6+4 2 :1
6 函数 讲授+实验 6+4 2 :1
7 指针 讲授+实验 6+2 2 :1
8 结构体与共用体 讲授+实验 4+1 2 :1
9 位运算、预处理、文件 讲授+实验 4+1 2 :1
10 总结 讲授 2 2 :1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一) 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课全程CAI教学
(二)实验环节
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要求:简单顺序结构程序的建立、编译与运行,输入输出函数使用方法。
实验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要求:条件语句和开关语句的用法,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实验三: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
要求:理解while、do_while、for循环语句的用法,掌握循环结构的设计方法。
实验四: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二)
要求:循环结构的嵌套、跳转语句(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实验五:数组程序设计(一)
要求:一维数组定义、引用,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实验六:数组程序设计(二)
要求:二维数组定义、引用,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实验七:函数程序设计(一)
要求:函数的定义及调用、返回值。
实验八:函数程序设计(二)
要求:数组名及数组元素作实参、全局变量的使用。
实验九:指针应用的程序设计
要求: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
实验十:结构体和文件程序设计
要求: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文件的使用。
(三) 课外作业
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掌握三种基本结构、数组、函数及指针的程序设计,然后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各部分的程序设计及调试,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