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申论热点: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到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亿多人,比年末增加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
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到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万个左右。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
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六是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增长却并不同步。
主要有四大因素抑制了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
这四大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就业总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却没人去做,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浅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社会资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助和合作关系的总和。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资本在各个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进行浅论。
一、社会资本导致大学生职业定位困难社会资本的生成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长期交往,这种交往所建立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对于职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然而,由于大学生往往处于独立的学习状态,他们与社会中其他人的接触较少,社会资本的积累也就相应受限。
比如,一个普通的学生如果没有家庭背景或者足够的社会关系网络,那么他进入工作市场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困难。
这是因为,在国内的劳动力市场中,职业定位和职位接触一般都是通过人际关系建立的。
而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社会关系相对较少,他们很难找到相关领域的工作机会,从而导致他们的职业定位不清。
这将使他们在职业和人生中走得更加困难。
二、社会资本加重大学生“弱势群体”处境社会资本对于社会地位的形成和确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对于一些处于“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他们通常缺乏社会资本,他们面临的就业问题可能更加严峻。
比如,一些地区下岗工人和贫困家庭出身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资本,他们在面对就业难题时需要克服更多的难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果不能够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将会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脱颖而出。
这不仅加重了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也使得他们很难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尊重。
三、社会资本增加大学生择业焦虑社会资本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求职难题时容易出现择业焦虑情况。
大学生在面对职场挑战的时候,通常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如行业市场前景、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社会认可等。
如果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资本,他们很难有效地评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潜力,从而导致择业焦虑。
这种焦虑会让大学生无法保持有效的心态,进而在求职面试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尚未准备充分的情况。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就业现状的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就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结构性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待遇不公以及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等。
1. 产业结构性失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由于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过度依赖外需和低成本劳动力,当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差时,许多就业岗位被撤销,导致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
而高技能产业却面临人员短缺的困扰,形成了供求不匹配的状况。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虽然我国高校逐年扩招,但是由于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缺乏信任感,更倾向于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这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和挑战。
3. 农民工待遇不公在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着待遇不公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缺乏保障,拖欠工资、违法用工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差异导致了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卫生条件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差异。
4.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
包括用人单位存在低薪、长时间加班等问题,同时一些打工者承受庞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非正式就业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劳动者处于合同保障缺失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二、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1. 结构性调整与转型为了解决产业结构性失衡带来的就业问题,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来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
政府可以推动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并引导劳动力向新兴行业转移,以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习机会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政府可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在学生就读期间提供实践培训机会,增加他们获得就业的竞争力。
3.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针对农民工待遇不公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作者: 哈梅芳
作者机构: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02
出版物刊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8-170页
主题词: 资本有机构成 失业率 产业 劳动力
摘要:以1991—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失业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资本有机构成与失业率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适度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应调整经济结构,扩展就业领域,大力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以吸收我国多余的劳动力。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就业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就业问题的存在1.就业岗位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国家部分、企业部分和农村部分。
但是这三个部分的就业岗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国企、大型企业、政府和城市,而农民工很难进入城市就业市场。
2.就业流动性不足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就业流动性。
在我国,人们需要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取得工作许可证,这意味着一个人只能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工作。
这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就业选择和流动性,而且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3.职业教育不足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薄弱。
虽然我国有大量的职业教育机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财政投入、师资配备和专业设置,这些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
这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
二、应对就业问题的措施1.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缓解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快这一进程,包括建设农村电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企业等,从而让农民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
2.改善户籍制度政府可以减少普通居民和城市户口之间的区别,取消城市户口制度,从而让人们在就业问题上拥有更多的选择。
3.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政府可以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设施和师资,并加强与企业合作,这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应质量,促进技能型人才的涌现。
4.鼓励创业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创业的政策,为有创业意愿的人们提供更加友好的环境和更加便捷的创业机会。
这可以激发创业精神,同时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可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单位的管理,对侵犯劳动者权益、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论:我国的就业问题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是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加以应对。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
苏秀颖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12(000)018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关概念,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影响。
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造成一些产业就业人员的相对减少,同时也会扩展其它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应促进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苏秀颖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为视角 [J], 许晓红
2.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就业问题探析 [J], 刘通
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为视角 [J], 许晓红;
4.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为视
角 [J], 黄露;
5.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就业问题探讨 [J], 许晓红;黄家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春工业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报考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准考证号: 291511100215 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摘要:目前,失业(包括下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害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对于我国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充分就业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失业原因影响对策The current Chinese unemployed cause of formation analysi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 t】At present, the unemployment ( including off-duty )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is very promin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focus problem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why will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unemployed population, should understand how the current society appears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the unemployment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esent what kind of trend,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it, these all have now become the new subject in front of us. Unemployment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is a sensitive social problem,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s a national economic phenomena, but too high unemployment rate will endanger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social stability. China is a major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Full employment is the modern country of macroscopical economy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unemployment situation, reason, seek the efficient way that solves unemployed problem, have important theory and realistic meaning.目录一、我国失业的现状 (1)(一)失业的定义 (1)(二)失业的类型 (1)(三)我国失业的现状 (1)二、失业的成因分析 (4)(一)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4)(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5)(三)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 (5)三中国就业形式 (5)四、失业的影响 (6)(一)积极影响 (6)(二)消极影响 (7)五、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8)参考文献 (13)一、我国失业的现状(一)失业的定义科学的界定失业的定义,是正确判断失业状况的前提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一、伴随经济体制转型,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二、我国当前失业现象的主要特征目前,由于经济持续不景气,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失业问题上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
首先,菲利蒲斯理论认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或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反比关系,这也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一个理论依据。
但我国的实践却并没有证实这一理论。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经济增长率和物价都呈上升趋势时期,城镇失业率却并没有降低,而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在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降低时,城镇失业率依然在上升。
由于我国城镇失业主要来自国有部门和集体部门,这表明,固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原因,单纯运用货币扩张政策、扩大需求政策缓解国有和集体企业困难的效果是不会太显着的。
要解决这种困境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其次,失业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强调的是失业和下岗人员自谋职业,过去那种把国家统一安排、截流进城民工作为解决失业的主要措施的做法已完全抛弃,用市场手段解决下岗和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措施。
但单位制的约束依然存在,下岗不表现为失业,是传统单位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表现。
三,隐性失业问题。
隐性失业是我国一个独特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采取的是忽视投资效率的高投入与粗放经营,许多部门积淀了大量的富裕人员,这等于国家用大量的投资资本把失业者养起来。
另外,错误理解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没有制定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政策,尽管目前国有和集体部门中大量富裕人员因效益不佳而大量下岗或失业,却依然有大量的富裕人员存在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加上没有被列入失业率统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一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目前现有就业人口中的隐性失业率仍可能高达27%。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我国取得了许多就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就业机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建筑业。
这导致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过于依赖这些行业,同时在其他行业,特别是新兴技术和服务业方面出现就业岗位相对匮乏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我国就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形势的不稳定性。
由于全球经济的波动以及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和淘汰的风险,这给一些人带来了就业压力和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不稳定性,政府应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更新,帮助劳动者提高技能水平,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及时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我国就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虽然我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中,劳动力供应过剩,而在其他地区和行业中,劳动力需求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劳动力就业困难,而另一些地区却出现了用工紧张的情况。
应对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地区间和行业间劳动力资源的协调和调配,鼓励劳动力流动,促进就业机会的均衡分布。
最后,我国就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机会的质量不高。
虽然就业机会总体上有所增加,但是很多就业岗位的薪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缺乏发展空间和保障。
为了提高就业机会的质量,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扶持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形势的不稳定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和就业机会的质量不高。
作者: 牛靖楠[1];周天勇[2];张群[1]
作者机构: [1]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室,北京
100091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
页码: 11-13页
主题词: 大型企业;中国;消费需求;资本有机构成;就业结构;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第三产业;投资规模
摘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劳动所得所占份额的相对减少,从而使得消费性需求相对不足,阻碍了经济稳定增长。
我国大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增长率上看都要高于中小企业,这种现象在工业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而在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则不是特别明显。
所以我国有必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防止我国出现最终产品的使用结构失调和就业不足的现象,从而保证经济稳定高速的增长。
以下为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
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
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当前就业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尽管近年来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就业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产能过剩导致部分行业岗位减少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矛盾加剧,我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导致某些传统行业岗位减少甚至消失,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就业压力。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高校扩招政策带来众多毕业生,但市场对人才需求并不足够。
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找不到满意工作、工资水平低等问题。
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和职场技能培养。
3. 农村转移劳动力安置困难为促进城乡差距缩小和农民增收,我国推行农村转移劳动力政策。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安置困难、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4. 信息不对称加剧结构性失业由于地区差异和行业结构调整,信息不对称成为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工作岗位信息缺乏透明度,求职者往往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或错过合适岗位的情况。
二、针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对策1. 加强产能优化与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减少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就业压力。
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在科技领域提供更多创新型岗位。
2. 推进教育与人才需求相协调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沟通合作,确定市场需求,并将其纳入课程设置。
鼓励高校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职场技能培养。
此外也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以及技术工人培养的支持和倡导。
3. 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村转移劳动力安置机制,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社保确权等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帮扶和引导。
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产业与吸纳就业岗位。
4.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求职者获取岗位信息的渠道和透明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及时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以规范招聘行为。
从《资本论》出发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者:陈依宁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6期陈依宁(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不断。
本文抛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原因,在《资本论》视角下,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通过排除一些常见的认识错误,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16-0249-02一、用《资本论》分析(一)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规律根据《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描述,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
相对过剩人口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重点分析其中两种:1.流动的过剩人口。
指在城市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用的那种过剩人口。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出现重组、整合、倒闭的现象,大部分劳动者处于失业状况,作为潜在竞争者的产业后备军的扩大,直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
2008年至2013年,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但企业的兼并也给大学生就业产生冲击。
2.潜在的过剩人口。
指农村的失业人口。
随着中国土地改革的推进和金融深化,未来土地可能会资本化、规模化、合作化,传统的小农耕种已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未来农业会向现代化发展,农村人口会卖掉手中的土地或仅留一小块土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向工业人口转移。
由于中国许多工厂从事比较初级的加工制造,并不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往往农民工就能胜任,而大学生意愿起薪一般较高,加之企业决策者有“通过排挤较高级的劳动力可以推动更多低级的劳动力”的倾向,势必加重城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而就业难的问题本身又加剧了就业难。
“资本家的绝对利益在于,从较少的工人身上而不是用同样低廉或甚至更为低廉的花费从较多的工人身上榨取一定量的劳动”。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西方掀起重读《资本论》的热潮,马克思的理论并没有过时,我们十分有必要仔细研读这部经典巨著,并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反思现今社会的相关问题。
本文结合了马克思资本的有机构成理论分析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负面影响,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资本的有机组成就业问题对策
一、根据资本的有机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资本的技术构成与资本的价值构成两者变化中的一种内在关系,即只有由技术构成决定,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才能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①。
其中,资本的技术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上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从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呢?依照马克思的理论“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会变动它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使原有①第1页
价值发生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部分。
或简称可变资本”②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积聚和集中,资本的技术构成必然不断提高。
同时,资本的技术构成又决定着资本的有机构成,显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趋势。
工人用来进行劳动的生产资料的量随着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即不变资本在不断增长。
虽然在总资本量增大的情况下,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也可能增大,但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下降。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减少。
而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机械化,操作简化,机器可以代替部分工人,农业机械化,产生大量闲置农民,以及劳动人口的绝对增加,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迅速增加。
也就是说,劳动力对资本的供过于求是我国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我国就业问题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反映到劳动力市场上,这种结构性冲击可能更明显,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劳动力市场配套制度的发展。
同时,市场对于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增加,对普通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但是高学历人才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
以高校毕业生为例,2002~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分别为145万,212万,260万,338万,413②第2页
万,495万,559万,610万,2010年高达630多万。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几乎是100%,到2010年则发生巨大变化,重点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75%,一般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8%,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41.23%。
到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已不足70%。
2008年,经济危机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下降,乐观估计也在60%以下。
三、缓解就业问题的对策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加快,技术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优势日趋强化。
在制造业,大量的手工操作过程变为流水线作业。
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导致了劳动供给总量相对过剩及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而这只是造成我国就业问题众多客观因素之一。
下面针对我国的就业现状给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调整产业政策,发展新兴行业,扩大就业机会,尤其重
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第一产业
实现充分就业的产业空间在逐渐缩小。
因此,合理调整
经济结构,积极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对失业者再就业有重
要意义。
过去的10年间,美国对电脑维修人员的需求
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二)增强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的能力,向失业人员提供培
第3页
训和咨询。
政府应针对吸收失业者的企业制定一些税费优惠政策。
(三)对失业人员进行思想观念教育,抛弃服务地位低、非公
有制企业无保障、工作怕脏,怕累等错误思想。
重新树立工作岗位不分高低的思想。
(四)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
业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劳动供求信息发布,创业策划等多方面信息。
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五)高等院校应加强技能培训,加强教学和企业用工单位之
间的合作,实现校园与社会的接轨,使毕业生有能力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六)中国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对现代
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有大量需求,在这种劳动力市场需求导向下,教育深化需要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注释】
○1卡尔·马克思原著,卞琳编著/陈果·插图《漫画资本论》,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第120页。
○2李建平,李建建等《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8页。
第4页
【参考文献】
[1]潘石,周凯;我国高学历失业的科学统计及范畴界定,经济纵
横2010.10。
[2]张国栋;失地农民再就业及社会保障之探析——以蚌埠市经济
开发区为例,知识经济杂志社2010.02
[3]冯金华;资本的有机构成和最优构成,上海,2007
[4]李志红;资本的有机构成提供对就业问题的影响,北京,
2004.01
[5]李胜检;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与政府作为研究,2007.04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