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附表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
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
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
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
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4.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
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
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
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
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
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附表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
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
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
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
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4.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
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
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
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
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
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答辩记录样本时间:2024年6月15日地点:ABC大学医学院会议室主持人:XXX教授1.主持人开场白XXX教授简单介绍了本次答辩的目的和流程,并欢迎了评委老师和答辩学生。
他提到,本次答辩共有10个学生参加,每位学生都将有10分钟的时间陈述自己的毕业论文,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2.学生陈述第一位学生:李华李华介绍了自己的论文题目《X疾病治疗中的微创技术应用研究》,并简单概述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现有问题。
他着重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即探索和应用微创技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优势,并详细说明了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
在陈述过程中,他用了很多图表和数据,使得他的陈述内容更加清晰和具体。
3.评委提问评委赵教授提问:(1)基于你的研究结果,你认为微创技术在治疗该疾病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2)你在实验设计中是否考虑到了其他可能因素的干扰?比如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李华回答:(1)根据我的研究结果,微创技术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方面。
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够提高手术准确性,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2)在实验设计中,我考虑到了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并通过对照组设置以控制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此外,我还对病例进行了数据匹配,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特征相似。
4.学生陈述第二位学生:王明王明展示了自己的论文题目《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他介绍了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并详细阐述了自己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和实施效果。
他还谈到了该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5.评委提问评委李教授提问:(1)你的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何优势?(2)你是否考虑到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王明回答:(1)我的改进方法在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有显著优势。
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标准,我能够提高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并减少误诊率。
(2)在研究中,我充分考虑到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论文题目:基于地下空间的新型自修复材料研发及性能评估答辩人姓名:学号:答辩评委签名:用简明语言记录答辩过程,答辩委员会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情况。
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可加页。
1、微胶囊是在什么时候起作用?是在开裂过程还是使用时?微胶囊是在预制混凝土的时候加入,起作用是在结构体产生裂缝后,微胶囊受尖端应力破碎,修补裂缝。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有二次水化法、微生物自修复方法等,微胶囊自修复是从属于这几种方法中的一种吗?微胶囊自修复是与二次水化法、微生物自修复方法平级的一个大类的修复方向。
它与微生物、纤维管自修复有一定类似之处,都是在混凝土中加入修复物质,而微胶囊自修复方式是通过胶囊包裹修复物质。
3、微胶囊的粒径选取多大呢?微胶囊的粒径是在3mm左右。
一方面粒径不易过大,粒径过大会影响结构密实度;但另一方面粒径过小,制备微胶囊的难度加大,且修复物质较少,需要添加较多的微胶囊,性价比低。
4、在结构中加入微胶囊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在结构中加入多少微胶囊比较合适呢?微胶囊的掺量需要根据两方面确定,一方面需要控制微胶囊对于结构的负面影响,胶囊掺入过多,会导致结构的强度硬度不能满足要求。
另一方面,微胶囊掺量过少,会导致修复效果被影响。
5、你主要的工作是哪方面?我主要进行论文的实验研究。
我开展了微胶囊制备、微胶囊性能评测、微胶囊对基体材料性能影响以及微胶囊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
对于修复效果的评价,是在0、3、7、14、28天进行评测,然后整理数据和图表,总结经验性规律。
6、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论文有什么不足点?我认为在评测微胶囊修复效果这方面还需要改进,实验中我采取的透水性实验,结果就不够理想。
因为开展实验时,实验中的水流破坏修复效果,带走修复物质,因此不能较客观地反应修复效果。
所以这也是实验设计的一个遗憾。
7、论文的图表制作还需要再完善,包括目录的字体大小以及页眉的设置。
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载表
姓名准考证号
专业代号专业名称
工作单位
论文题目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
指导老师(职称)
论文主要内容:
首先,本文对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介绍,我国独立的管理会计师还不存在,而且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会计的应用也不够,法制和监督体系不完善导致会计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之后,分析了西方的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建设,并且将西方的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与中国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相互比较,得出我国需要提高融合管理会计师的权威的启示;最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去建设我国的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健全培训机制,企业管理体制,法律和监督体系,加强企业领导层管理应用意识和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意识,促进管理会计师职业化发展及其职业道德更好的发展。
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在写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分析为主,作者掌握了扎实的财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学术写作能力。
论文观点正确,逻辑合理,研究规范,文笔流畅,在答辩程中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建议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答辩记录(包括所提问题及答辩情况):
执笔教师签字:
日期:年月日答辩(学科)小组意见:
经过答辩小组表决,一致通过同学论文答辩。
评定成绩:
组长签字:
组员: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