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3
古诗词鉴赏名篇名句解析大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人情世故的真实。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篇名句,并对其进行解析。
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是一首描绘壮丽自然景色的诗歌。
诗人以雄奇的形象描绘了山河壮丽景色,寓意人生奋斗要不断超越自我,向上爬坡更高的境界。
2.《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析:诗人以夜晚枫桥的景象和船上听到的钟声,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美景和乡愁的思念之情。
3.《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解析:这是一首人文景观的诗歌,诗人表达了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向往和景仰之情。
4.《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解析:诗人把岳阳的雄伟景色与岱宗的伟岸瑰丽相比较,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惊叹。
5.《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是一首寄托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明月的形象和思故乡之情相结合,抒发了在他寄居他乡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这首诗由壮志豪情和对岁月无情的描写构成,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现实生活苦辣的思考和领悟。
7.《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析:诗人以原野的春草和四季更迭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变化无常的哲理。
8.《登高》- 杜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悲欢的描绘,充满豪情和哀怨。
9.《早发白帝城》- 杨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诗词及其解析【前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启蒙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我国亿万文人墨客的笔下,创作了无数经典诗词,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收藏价值。
本文将深入解析几首经典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吧。
【第一部分】《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析:这首诗描写了赋诗人对别情的怀念之情。
诗人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作为开头,本句描写了草木自然生长的规律,吐露出对光阴逝去的感慨,这种感慨和所表达出的离别情感相互呼应,表达了离别不舍、别离难忘的情感。
下文则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同情感,表达了古往今来的感恩、怀念之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四句中诗人则运用了华丽的视觉描写,将荒原、古道、荒城拟人化,直接表达了离别的忧伤,凸显了作者强烈的离别情感。
【第二部分】《李白——将进酒》作者: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这首诗是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代表作,诗中言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to 海不复回”,以黄河水的奔流形象,表现了时间无法回头的主题。
诗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表达了只有生命中得意之时要尽情享受、好好珍惜的观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则是鼓励自己要有信心和勇气,不论遭遇多少困难,只要认真努力,就有不错的结果。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倡导的是悠闲、舒畅、豁达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作者:王昌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古代诗词常见题材解析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题材进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一、咏史抒怀咏史抒怀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诗人通过咏史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感。
这类诗词通常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就是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二、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词中的另一大题材,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为主。
这类诗词通常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恬淡的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离别送行离别送行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题材,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是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祝福。
四、爱情诗爱情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赞美和感叹。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描绘梦境中的爱情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惋惜。
五、咏物诗咏物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题材,诗人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如苏轼的《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研究,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六、战争诗战争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如杜甫的《兵车行》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七、边塞诗边塞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殊题材,主要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
如王昌龄的《出塞》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八、宗教诗宗教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题材,主要反映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追求。
如王维的《送别》通过描绘佛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推崇和祝愿。
古诗词及其解析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它们以简洁的语言、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含义,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本文将对几首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解析,探究其内涵和艺术特色。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以写景手法展示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并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白日/黄河”、“千里目/一层楼”的对比,表达了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人生态度。
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乡之情。
诗中使用了“明月光/地上霜”、“举头/低头”等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忧伤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宋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江雪》以写景手法展示了寒冷冬日江雪的景象。
诗中描绘了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独处幽静环境中的宁静和与自然融合的境地。
四、《送灵澈上人》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以借物抒怀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春草的生长与岁月的流转,以及对王孙归乡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五、《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由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诗,以壮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展现了人生的苦痛和无奈。
通过对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人生困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抒发了对风华漫过的人生和命运无常的痛恨之情。
通过对这几首古诗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古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古诗词作为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美感。
诗韵飘香诗词意境解析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优美的韵律和精致的意境,向世人展现了深邃的情思和美好的生活。
本文将以“诗韵飘香”为题,分析几首经典的诗词,揭示其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1.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这首杜牧的《清明》诗中,他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寥寥无几的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描绘的是一个雨天的清明节,烟雨蒙蒙,行人凄凉。
他以“雨纷纷”一句来表达大自然的变幻无常;以“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抓住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而寥寥无几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寂静的画面,令人沉浸其中。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被誉为古代诗词宝典中的瑰宝之一。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词,通过简单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清新而恬静的夜晚意境。
明月光如白昼般明亮,在夜空中映照着大地。
在举头望明月的时候,远离故乡的人不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整首诗以简单的字句传递了人们内心的漫长思念和宁静的夜晚情怀。
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永的《江雪》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表达,展示了一个寒冷而孤寂的江雪景象。
诗人描绘了大雪纷飞的画面,山中的鸟儿无影无踪,人们的足迹消失不见。
诗中的“孤舟蓑笠翁”和“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一个孤独而执着的形象,也与外界的孤寂景象形成了对比。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畏,同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和静谧。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现象级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用简单的字句描述了壮丽的山河景色和敢于向往的精神。
描绘了白日西斜、黄河汹涌入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远大抱负。
他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突破自我。
整首诗以简练而给力的词句,勾勒出广袤山河和雄伟景象,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5. 如梦令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梦令人心悠远。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
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
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
“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
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
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古代优美的古诗词解析5篇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解析,方便大家学习。
春望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律】类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背依蛇山,俯瞰长江,与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②鹦武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品评】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223),以楼址在黄鹤矶得名。
然而费文袆(音衣)登仙驾鹤于此之说既见于《图经》,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之说又见于《齐谐志》,可见黄鹤楼因仙人乘黄鹤而得名,早以成为民间传说。
崔颢于仕途失意之时来登此楼,其感受与传说拍合,触动灵感、发此浩歌。
前半篇就传说生发:昔人与黄鹤俱去,空余此楼,徒有黄鹤之名而已!吊古伤今,感慨淋漓。
又就“黄鹤去”腾空飞跃,突进一层:黄鹤飞去时白云悠悠,黄鹤一去不返,白云依旧悠悠,然而也只是“空”悠悠而已!四句诗一气贯注,盘旋转折。
虽紧扣诗题,借鹤去楼空、白云飘忽写今昔变化,而诗人独立楼头的身影和百感茫茫的心态,亦依稀或见。
后半篇写眼前景及由此引发的身世之感与思乡之情。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烟波浩渺,暮霭迷蒙,久游思归,乡关何处?望汉阳树,望鹦鹉洲,望江上,望乡关,四顾苍茫,飘泊无依,遂以“使人愁”感慨作结。
诗词种类大全解析一、古体诗。
1. 诗经。
2. 楚辞。
3. 乐府诗。
二、近体诗。
1. 律诗。
2. 绝句。
三、词。
1. 婉约词。
- 赏析:婉约词就像是江南水乡的温柔女子。
柳永就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写的词啊,大多是关于爱情和离别的。
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画面感多强啊,两个人要分开了,拉着手,眼泪汪汪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还有李清照,她的词也很婉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这是在思念自己的丈夫呢,自己瘦得比黄花还厉害,把那种思念和哀怨写得特别细腻。
婉约词的特点就是情感细腻、含蓄,用词也很柔美,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地流进你的心里。
2. 豪放词。
- 解析:豪放词就像是战场上的勇士。
苏轼和辛弃疾就是豪放词的两大巨头。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气势,就像长江的水一样汹涌澎湃。
他站在赤壁古战场上,想起那些英雄豪杰,自己虽然仕途不顺,但是那种豁达的情怀都在词里了。
辛弃疾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他可是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一心想收复失地,虽然壮志难酬,但是他在词里抒发的那种豪情壮志,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
豪放词的风格就是大气磅礴,充满了阳刚之气,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四、曲。
1. 散曲。
- 解析:散曲就像是元代的流行歌曲歌词。
它比较自由,不像词那么严格地要求格律。
散曲的内容也很丰富,有描写风景的,有讽刺社会现象的。
关汉卿就写过不少散曲。
他的散曲里有很多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内容,语言很直白、泼辣。
就像“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这就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且很有个性,就像一个很有脾气的人在大声喊出自己的心声。
2. 杂剧。
意境深奥中国古代诗词解析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诗,还是抒发内心情感的爱情诗,都蕴含着丰富而隽永的意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千年之作。
一、山水诗中的意境山水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瑰宝,其独特的意境常常使人陶醉其中。
这些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索。
1. 山水交融的意境中国古代山水诗倡导“山即是水,水即是山”的理念,通过将山与水融为一体,展现出浑然天成的意境。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段描写将山、雨、秋、月、松、泉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2. 山水意境与人生哲理中国古代山水诗常常通过山水的意境来表达人生哲理。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薄露横空滴彩,雁声远往横汀。
”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色,诗人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匆匆的主题,令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爱情诗中的意境古代爱情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另一重要流派,以其细腻而动人的描写方式,展现了深沉而浪漫的意境。
1. 心灵相通的意境古代爱情诗常常通过描写两情相悦的情景,表达心灵相通的意境。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通过“相思”一词的重复使用,诗人表达了两情相悦的情感,勾勒出一幅缱绻而动人的画面。
2. 天地共鉴的意境中国古代爱情诗还常运用自然景物来形容爱情,创造出了一种天地共鉴的意境。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描写明月的光芒和思念故乡的情感,诗人将爱情和自然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意境。
三、写景诗中的意境中国古代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描绘,创造出了独具美感的意境。
1. 手法的意境写景诗中的意境不仅体现在描写的内容上,还体现在诗人运用的手法上。
唯美惊艳的诗词及解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首先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锦瑟啊,平白无故地就有五十根弦,每一根弦、每一根弦柱都让诗人想起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这锦瑟就像是一个引子,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种回忆往昔的惆怅情绪里。
“庄生晓梦迷蝴蝶”呢,这是用了庄子梦蝶的典故。
庄子分不清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了,多迷糊啊。
诗人就像庄子一样,沉浸在那种似真似幻的梦境里,也许他觉得自己过去的经历就像一场大梦,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把自己的哀怨和思念都寄托在杜鹃鸟的啼叫上。
诗人大概也有很多无法言说的心事,就像望帝一样,只能借着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沧海月明珠有泪”,大海里的鲛人对着月亮哭泣,眼泪都变成珍珠了。
这画面多凄美啊,诗人的感情就像这珍珠泪一样,珍贵又带着无尽的哀伤。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这个地方阳光一照,美玉好像升起了烟雾。
这种美啊,是那种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美,就像诗人的回忆,模模糊糊的,却又很美好。
最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感情啊,哪里是等到现在回忆起来才觉得珍贵呢?其实在当时就已经让人很迷惘、很惆怅了。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经历一些事情,当下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等过了很久再想起来,才发现那种感觉早就深深扎根在心里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解析:“云想衣裳花想容”,你看啊,这云彩都羡慕杨贵妃的衣裳,花儿都羡慕她的容貌呢。
这想法多奇特,诗人把杨贵妃的美夸到天上去了。
云彩和花儿本来就很美了,可它们在杨贵妃面前都自惭形秽,那杨贵妃得美成啥样啊?“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轻轻吹过栏杆,花朵上的露水更加娇艳欲滴了。
这就好像杨贵妃在春风的轻抚下,更加美丽动人了。
这一句把杨贵妃的美和自然的美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幅绝美的画。
语文古代诗词的意境解析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诗人们通过精妙的文字,善于借物抒情,以打动人心。
本文将从意境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古代诗词的内在魅力。
一、春天的意境春天,是大自然的孩子,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诗人笔下的春天。
唐代诗人杜牧的《春怨》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通过表达女子怀人之情,结合春天蚕变、蜡炬化灰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悦与温暖,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这种意境巧妙地将春天与人情相融合,使得诗词显得更加生动和感人。
二、夜晚的意境夜晚是一片神秘的世界,是诗人们倾诉情感的最佳时刻。
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通过描绘月亮、酒与天空之间的联系,创造出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引发读者内心的遐想和想象。
这种意境的营造,给予人们凝神静气、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感受。
三、山水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与古代诗词常常联系在一起,描绘山山水水的意象成为了古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宋代文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词通过对山的描绘,将山与人内心的追求相联系,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与人生的意义的探索。
这种山水意境的构建,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得读者感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四、爱情的意境古代诗词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五更钟,声声入君梦,明月楼台,影自悲。
”通过对爱情的深情描写,将爱情与时光相联结,营造出悲欢离合、动人心弦的意境。
这种对爱情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纯洁和美丽。
五、禅定的意境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禅定的意境,以表达出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越。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明日歌》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词通过描写红豆花的生长与盛放,表达了对红尘中的执念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意境扑朔迷离中国古代诗词解析意境扑朔迷离中国古代诗词解析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富有深远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这些诗词往往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寄托了诗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意境,而这些意境往往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一、意境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诗词常采用象征、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通过内涵深远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隐喻的意象,比如“采苓采苓,我欲采苓”中的苓可以理解为美女,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而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达到了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二、扑朔迷离的意境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往往并不直接明了,而是以迷离的方式呈现。
这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要求读者在细细品味之后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
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回忆和思考。
三、意境的背后意境扑朔迷离的背后往往蕴含着诗人的真实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以一种富有感慨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的感慨:“胡乐一声愁绝,千古凭高唱。
”这种令人动容的意境背后,是诗人对命运而又无可奈何的感知。
四、意境的接受与理解意境的接受与理解需要读者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个人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通过对诗人背景的研究和对文化传统的把握,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意境。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他通过借景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背后的意境也离不开他自身经历和历史背景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扑朔迷离的意境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从古代到现代,它们一直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并在欣赏中得到思考和启迪。
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词典故解析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词典故解析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生哲理。
这些优美而深刻的诗句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还传递了世界观、价值观及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进行解析,揭示诗句背后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夜晚的景象,表达了思乡之情。
李白此时身处异地,对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
通过描绘明月的光辉照射在床前,作者将自然景象与人情往事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共鸣力。
2.《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人的宁静相对比。
诗人借春天的醒来与人们仍在熟睡的对比,表达出自然生命力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巨大落差,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机遇。
3.《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人们要不断奋进,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意愿。
王之涣通过景物描绘,使人感受到壮丽与辽阔,同时展现了壮志未酬的情怀。
4.《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循环。
白居易以青草经历四季的生长与枯落,寄托了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同时也对人生的感慨。
5.《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以豪情壮志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反抗精神。
李白借用黄河奔流不息的景象和明镜中白发沧桑的形象,表达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的精神。
6.《送元二使安西》- 王之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西行的情景,抒发了离别之苦和对友人的思念。
通过描绘渭城朝雨和客舍柳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谊的珍视。
中国经典古诗词解析大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
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古诗词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古诗词解析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代〕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
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
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2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明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3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中国经典古诗词解析21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古诗词解析及背诵方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古诗词常常显得晦涩难懂,背诵更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解析古诗词的方法,以及背诵古诗词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一、古诗词解析方法1.了解背景信息:古诗词往往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等信息。
在阅读古诗词之前,可以了解一些诗人及其时代的基本背景,对于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境非常有帮助。
2.把握情感表达:古诗词往往通过表达情感来传递作者的心情和对事物的感悟。
在解析古诗词时,可以从作者的情感出发,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意境,揭示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3.理解修辞手法:古诗词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这些手法使得古诗词更加形象生动。
在解析古诗词时,可以注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4.注重韵律和节奏: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是其独特之处。
使用平仄、抑扬格等规则使得古诗词更具音韵美。
在解析古诗词时,可以注意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领会其音韵之美。
二、背诵古诗词的方法1.明确背诵目标: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确立背诵目标。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也可以根据诗词的名家、名作进行挑选。
2.分段背诵:将古诗词按照内容和诗句的连贯性进行分段,逐段进行背诵。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整首古诗词。
3.反复朗诵:背诵古诗词时,可以多次朗诵,熟悉整首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通过反复朗诵,逐渐进入诗词的氛围,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其内涵。
4.注重声音表达:背诵古诗词不只是背诵文字,更重要的是给予诗词以声音。
在背诵时可以注意声调、音量、停顿等表现方式,使得背诵更具生动感。
5.理解词意:背诵古诗词的同时,也要努力理解其中的词意。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
6.配合赏识:在背诵古诗词的同时,也可以赏析诗词的音乐性和意境美。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形式整齐,平仄协调,对仗工稳。
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词语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一作‚蜀州‛。
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臵。
‛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è):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
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国境之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⑻无为:不要做。
歧(qí)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离别的地方)。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译文: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五津,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词语注释: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旅途。
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
⑷风正:顺风。
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译文:在青山之外旅途,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词语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候骑:一作‚候吏‛。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臵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这里代指前线。
(10)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11)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2)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译文:乘辆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词语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臵县,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现保存有龙标书院。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锦屏位于贵州东部,湖南西部,故‚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五、两小儿辨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即使是连孔子也无法判断。
说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虚的教育与学习态度。
词语注释1、东:东方。
2、游:游历、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5、辩:争。
6、其:代词,两小儿。
7、故:缘故,原因。
8、以:认为。
9、始:刚刚,才。
10、去:离;距离。
11、日中:正午。
12、初:刚刚。
13、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及:到。
15、则:就。
16、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为:是。
1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20、决:决断,判定,判断。
21、孰:谁。
22、为:同‚谓‛,说,认为。
23、汝:你。
24、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25、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