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语文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2.91 KB
- 文档页数:14
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róng)恣意(zì)蹉跎(cuō)岁月B. 迤逦(yǐ)旖旎(nǐ)踟蹰(chú)不前C. 踌躇(chóu)踽踽独行(jǔ)惘然(wǎng)若失D. 徜徉(cháng)缱绻(quǎn)叱咤(chì)风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丰富,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和深入理解。
3-10. (略,类似结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出自其作品《_________》。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_________》,意在强调规矩的重要性。
1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_________》。
14-20. (略,类似结构)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故乡的秋天》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略,文章内容继续)21. 作者为什么要不远千里从杭州赶到青岛,再从青岛赶到北平?(3分)22. 文中描述的秋天有哪些特点?(4分)23. 作者对故乡秋天的感情是怎样的?(4分)24.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秋天?(5分)25. 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分)四、作文(共30分)2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30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D2. B(略,类似结构)二、填空题11. 《春晓》12. 《孟子》13. 《望岳》(略,类似结构)三、阅读理解21. 答案要点:作者之所以不远千里赶到北平,是为了体验北国秋天的独特韵味,这种秋味在作者心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和心灵上的满足。
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涣然冰释(错误:应为“涣然冰释”)C. 涣然冰释D. 涣然冰释(错误:应为“涣然冰释”)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错误:应去掉“不仅”)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错误:应去掉“而且”)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错误:应去掉“不仅”)答案:A3-20. (类似题目,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10. (类似题目,略)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人们在公园里散步,享受着春天的气息。
1. 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3分)答案: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小鸟歌唱,花儿摇曳,人们散步。
2. 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早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5. (类似题目,略)(二)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3分)答案:李白。
2. 诗中“举头望明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5. (类似题目,略)四、作文(40分)题目:《我的梦想》要求:1. 字数不少于800字;2. 内容健康向上,有真情实感;3. 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答案解析:1. 选择题部分,考生应注意审题,避免因粗心大意而选错答案。
2. 填空题部分,考生应加强对诗词名句的记忆,注意书写的准确性。
单招试题及解析答案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根据上文,岳阳楼的重修是在哪位官员的主持下完成的?2. 文中“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了什么情况?3. 作者提到“前人之述备矣”,这里的“前人”指的是谁?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指的是什么?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解析答案:1. 岳阳楼的重修是在滕子京的主持下完成的。
2.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描述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后,政治清明,人民和睦,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 “前人”指的是历史上曾经到访岳阳楼并留下诗文的文人墨客。
4. “大观”指的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宏伟建筑。
5.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
试题二: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10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8. 诗中的“明月光”象征着什么?9. 诗中“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之间有什么联系?10.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解析答案:6.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8. “明月光”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9. “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之间表达了作者由对月亮的仰望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由外及内的情感转换。
10.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
单招试题语文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róng)矍铄(shuò)蹉跎(cuō)B. 恣意(zì)踌躇(chú)逡巡(qūn)C. 龃龉(jǔ)舐犊(shì)忖度(dù)D. 桎梏(gù)踽踽(jǔ)旖旎(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
C. 这本书的内容简明扼要,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10. (略,类似结构的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出自其作品《________》。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________》,意在强调规矩的重要性。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表达了学习的态度。
14-20. (略,类似结构的填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附一段文言文或现代文阅读材料)问题:a.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b. 文中提到的“XX”一词在文中有何含义?c. 请分析最后一段的结构和作用。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附另一段文言文或现代文阅读材料)问题:a. 文中“XX”的象征意义是什么?b.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 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四、作文(共20分)23. 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注:本试题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
答案部分应另附,以便于考生自我检验。
单招语文简单试题答案及解析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春天的希望》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世界。
花儿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大地装扮得五彩斑斓。
小溪潺潺,唱着欢快的歌,流向远方。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新生的季节。
问题:1. 文章中提到的春天的特点是什么?2. 春天在文章中被比喻成什么?答案及解析:1. 文章中提到的春天的特点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小草探头、花儿开放、小溪潺潺。
2. 春天在文章中被比喻成希望的季节和新生的季节。
试题二:文言文翻译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及解析: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试题三: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及解析:由于作文题目是开放性的,答案会因个人而异,这里提供一个写作思路:开头:简单介绍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主体:详细描述梦想的来源,为什么有这个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和计划。
结尾:总结自己对梦想的看法,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试题四:成语填空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填入合适的词语。
题目:1. 他做事总是______,从不考虑后果。
2. 她______,总是能想出新奇的点子。
答案及解析:1. 他做事总是“鲁莽行事”,从不考虑后果。
2. 她“思维敏捷”,总是能想出新奇的点子。
试题五: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古诗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及解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具体答案应根据实际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来确定。
单招语文试题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倔强(jué)应接不暇(yīng)B. 踌躇(chóu)瞠目结舌(chēng)熨帖(yù)C. 蹉跎(cuō)踽踽独行(jǔ)矜持(jīn)D. 踌躇(chú)瞠目结舌(táng)熨帖(yūn)解析:根据汉语拼音规则,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中的“应接不暇”应读作“yìng”,B项中的“瞠目结舌”应读作“chēng”,D项中的“踌躇”应读作“chóu”。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其中所有加点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新的安全措施。
C. 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D. 这篇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解析:A项中“通过”和“使”两个词重复使用了,应去掉其中一个。
B项中“防止”和“不再”两个词矛盾,应去掉“不再”。
C项中“每个”和“我们”两个词重复使用了,应去掉“每个”。
D项没有语病,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春眠不觉晓,________。
”解析:这句诗出自孟浩然的《春晓》,下句是“处处闻啼鸟”。
2. “不积跬步,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22年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 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最核心尺度是()A. 外貌B. 地位C. 品德2. 选出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 要塞(s oi)歼(jia n)灭绥(s ui)靖B. 寒噤(j in) 蹄(cuan)跳震悚(s o n g)C.瞒珊(shan)尴尬(g o)俋(y u)身D.愧怍(z u o)轩树(xuan)伦俗(cang)D、辈分锐不可当(d a ng)杯盘狼藉(j1)呆滞(hi)笨拙销声匿(n i)迹3. 小王、小张和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人考上重点大学,一人参军.此外还知小赵的年龄比士兵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请问他们之中谁是大学生?( )A. 小张B. 小王C. 小赵4. 两兄弟给富翁做保镖,为保证富翁的安全,制定了如下行事准则:(1)没周星期一、二、三,哥哥说谎;(2)每周星期四、五、六,弟弟说谎.一天某人急着找富翁办事,只有兄弟俩知道富翁的去向,此人只能去问兄弟俩,并且也知道兄弟俩的行事准则,但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另外,想要知道答案还得弄清楚今天是星期几.于是他向兄弟俩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昨天是谁说谎的日子.兄弟俩同时回答:是我说谎的日子.请问今天是星期几?( )A. 星期一B. 星期四C. 星期日D、星期五5. 以下哪一项不属千手势运用时的基本要求()A. 适度原则B. 幅度不宜过大C. 速度要快D、姿势要要优雅6. 古人的婚礼是在什么时间举行()A. 早上B. 中午C傍晚D、凌晨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是指()A. 杜甫B. 李臼C. 臼居易D、汪伦8. 佩戴首饰需要注意什么()A. 与社交场合的气氛相适应B. 特立独行C. 越多越好D、越贵越好9.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应遵守()A."尊者优先了解情况“原则B."尊者决定“原则C."以右为尊”原则D、从熟悉到陌生10. ( )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对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为自已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以及制定用千实施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A. 职业意识B职业生涯规划C. 自我评价D、职业道德11. 下列不属千积极态度的构成部分是()D、坚持A. 乐观B热情C懦弱12. 沟通的关键技巧是()A可以随时打断对方的谈话,帮助对方分析问题B倾听和尊重对方C. 随意的表态D. 表达自己观点13. 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获未获得就业许可证.如果上述情况就是真的,无法断定为真的选项就是()A. 有些河南来京打工人员就是武术学校的学员B. 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C. 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D、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14.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体现的是仪容的()A. 内在美B. 修饰美C. 自然美D、打扮很重要15. 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修养,是一种软实力.( )A. 职业技能B. 职业素养C. 职业规划D、职业操守16. "一门父子三词客”提到的“三父子”是指()A曹操、曹丕、曹植B. 苏淘、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7. 中国最早的叙事诗是:()A. 格萨尔王B、栏辞C、孔雀东南飞D、长恨歌18. 著名水城威尼斯共有几个小岛:()A、116B、118C、120 D. 12<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A、西汉B、春秋C、东汉D、大唐20. <掷铁饼者>是什么时期的作品?()A. 艺复兴时期B、古希腊时期C、古罗马时期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二、填空题(共15分)l、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单招常考的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给(jǐ)予B. 应(yīng)邀C. 模(mú)样D. 着(zháo)陆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B.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C. 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
D. 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答案:D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
”答案:处处闻啼鸟“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1)文章中提到的“背影”象征着什么?答案:文章中的“背影”象征着父亲的形象,以及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情感和怀念。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家庭变故的哀伤。
四、作文题5.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变化。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样题为准,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
单招试题大全语文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倔强(jué)蹊跷(qī)B. 踌躇(chóu)恣意(zì)瞠目(chēng)C. 拾级(shè)缜密(zhěn)踽踽独行(jǔ)D. 拮据(jū)恣睢(suī)旖旎(nǐ)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好几遍,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
3-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
” 请填写下一句。
12.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 请填写下一句。
13. “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 请填写上一句。
14. “__________,死而后已。
” 请填写上一句。
15-2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21-25题。
《故乡的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故乡,秋天的到来总是伴随着一片金黄的稻谷和丰收的喜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稻田上,那一片金黄便显得更加耀眼。
农人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故乡的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
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会在这个季节里,更加深切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那片熟悉的土地。
秋天的风,带着一丝丝的凉意,仿佛在诉说着游子的乡愁。
文章到此结束。
21. 文章中提到的“故乡的秋天”有哪些特点?22. 为什么说秋天是思念的季节?23. 文章中描述的农人们脸上的表情是什么?24. 秋天的风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5. 作者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四、作文(20分)2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24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笑不属于喜悦,所以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研究B.当笑声结束时,血压和心率都会自动恢复原来状态C.忍受更高电流强度,说明人在欢笑时可以抵消不适D.医生们脸上“欢欣的微笑”有助于缓解病人的不适答案:C2.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一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一一江水是这祥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答案:A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答案:A4.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从反面讽刺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的规劝答案:D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溢、和平。
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案:C6.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答案:B7.选出古义词与今义词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于是遂遣奉璧西人秦答案:D8.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括号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单招考试第六大类试题语文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明察秋毫C. 明察秋毫D. 明察秋毫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古典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岳阳楼记》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虎类犬D. 画饼充饥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采薇》D. 《鹿鸣》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8. “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形式的诗歌?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C. 词D. 曲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王之涣B. 王勃C. 李白D. 杜甫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1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1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______。
1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单招职高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急中生智B. 别出心裁(错别字:心-新)C. 一愁莫展(错别字:愁-筹)D. 声名狼籍(错别字:籍-藉)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很乐于助人。
B. 经过老师的帮助,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音乐,喜欢运动。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D.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D.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知识渊博,像海洋一样深。
D.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牛。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难道我们不能克服这个困难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互相帮助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心灵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的未来。
C.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通过不懈的努力。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24语文单招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年语文单招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B. 急中生智C. 明察秋毫D. 一愁莫展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急中生智,终于解决了问题。
B. 他张冠李戴,把事情搞砸了。
C. 他一愁莫展,显得非常焦虑。
D. 他明察秋毫,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非常鲜明,论据也很充分。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施耐庵。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B.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音乐。
C.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还很有才华。
D.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如春风般和煦。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7.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8.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名言。
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10. “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12. 第一段中提到的“他”是指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13. 第二段中“这种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迫取消。
答案:D2. 下列词语中,全部属于名词的是:A. 书籍、阅读、思考、学习B. 快乐、悲伤、愤怒、喜悦C. 桌子、椅子、电脑、书籍D. 快速、缓慢、高大、矮小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海内存知己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单招试题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B.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C. 《红楼梦》是明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D. “建安文学”是东汉末年的文学现象答案:C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白居易答案:C3. 下列不属于中国四大名著的是:A. 《红楼梦》B. 《水浒传》C. 《三国演义》D. 《金瓶梅》答案:D二、填空题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______。
答案:屈原5.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______。
答案:状元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
答案:春晓三、简答题7. 请简述“文房四宝”是指哪四种物品,并说明它们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在古代文人生活中,这四种物品是书法和绘画不可或缺的工具。
笔用于书写和绘画,墨用于制作墨水,纸作为书写和绘画的载体,砚则用于研磨墨块制成墨水。
8. 请解释“对联”的起源和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联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桃符,最初用于驱邪。
对联的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平仄协调。
例如: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下联:竹叶青于岁月中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常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孤独、美丽和永恒。
它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对自然美的赞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在文学作品中,“月”的意象丰富了诗词的内涵,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五、作文题10. 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展现其独特魅力和个人思考。
大学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愁莫展B. 再接再励C. 黄梁美梦D. 相辅相承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我对这个难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种新药的疗效,经过临床试验证明是显著的。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努力。
答案:C3.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C.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答案:B4.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编年体史书。
C.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汉赋。
D.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集。
答案:A5.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一般不能作定语。
B. 形容词可以作谓语。
C. 介词后面不能跟动词。
D. 副词可以修饰名词。
答案:B6.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
B. 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C.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来增强语言效果的修辞手法。
D. 拟人是一种将人的行为、情感赋予非人事物的修辞手法。
答案:C7.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古代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 古代的“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
答案:C8.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缄(jiān)默眼睑(jiǎn)诘(jié)责吹毛求疵(cī)B. 污秽(huì)恣睢(suī)羸(léi)弱孜孜不倦(zī)C. 蓬蒿(hāo)嗤(chī)笑抽噎(yē)锲而不舍(qiè)D. 愧怍(zuò)逞(chěng)能媲(pì)美冥思暇(xiá)想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拙。
B.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只希望做一个坚强的、能报效祖国的人!”C. 海外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怀念家乡。
D. 苍海桑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请相信我们的友谊如同磐石一样稳固。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敌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B. 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 春天的公园姹紫嫣红,游人如织。
D. 他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他很难相处。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B.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C.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D.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这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习俗。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去浦口车站时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B.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文章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 《故乡》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揭示了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单招语文考试试题究竟有没有一份良好的语文试题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人教版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绯红(fēi)贮存(chù)器宇轩昂(áng)B.发酵(xiào)和蔼(ǎi)广袤无垠(mào)C.羁绊(jī)撺掇(chuān)黯然失色(ān)D.婆娑(suō)粗糙(cāo)尽职守(kè)下面能正确表达厂长本意的一项是小王一天没来上班,厂里有人说小王要跳槽。
到晚上,厂长到小王家与小王谈了很久,很晚才从小王家出来。
厂长对送出门来的小王说了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呀!”A.月亮都出来了,天色太晚了,你就不要送我了。
B.我到现在才登门造访,你看月亮都在怪我,你不要放在心上。
C.月亮照在哪里都是亮的,祝你新的事业取得辉煌。
D.我十分想挽留你,可是你另有打算,我也没办法了。
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生就是这样,要去面对一次次的“告别”。
我曾与伴着笑声的纸飞机惜别在柔和的晨曦里,____________;我曾与空中飞舞的风筝惜别在温暖的春风里,______________;我曾与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惜别在香飘四季的花园里,_______________;再见了,我的初中生活,你永远是我记忆中的一片灿烂阳光。
①为了实现我那高高悬挂的梦②为了我五彩缤纷的未来③为了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展翅高飞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下列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云是蜀国五虎将之一,以骁勇善战著称。
一杆长枪,两救幼主,征战无数,屡建奇功。
B.王熙凤的性格是多面性格的交融:协理宁国府,机警能干;弄权铁槛寺,敛富贪财;毒设相思局,阴险毒辣。
C.菩提祖师住在灵山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武艺的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
D.宋江原是一刀笔小吏,怒杀阎婆惜后被逼上梁山。
人称“孝义黑三郎”的他,在回沂州接老父时,曾杀了四只吃掉老父的老虎。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是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的有效途径。
B.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露了一个个自然之迷。
C.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情感,它像春天的甘霖,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D.通过寻觅春天的踪迹,使同学们对春天有了更多的感悟。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犀利苍茫相形见拙B.招徕禁锢相辅相承C.缄默蓬篙囊萤映雪D.狩猎黯然藏污纳垢现代文阅读阅读议论文,完成文后问题(12分)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
”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
习惯有好坏之分。
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
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
”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
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
”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
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
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
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
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良好习惯需要培养。
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
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
”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
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
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
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
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
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
”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
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
小题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小题2怎样理解“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2分)小题3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4有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3分)说明文(10分)“情绪污染”也是病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
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
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
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
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
正所谓“情绪致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
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
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
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
”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
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
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
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
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
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
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
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小题1“情绪污染”的危害较多,除了文中列举的“患病的多”外,你还能列举一个吗?(2分)小题2既然情绪污染的危害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防治情绪污染?(4分)小题3写出划线句的说明方法?(2分)小题4“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这个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阅读回答后面的题(15分)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
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
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
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
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
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
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
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
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
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
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
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
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
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
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
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
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
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
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
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
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
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
”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