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与“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57
初中历史美国的大萧条与新政改革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措施。
本文将探讨美国的大萧条以及新政改革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 大萧条的起因与影响大萧条起源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崩溃。
失业率急剧上升,银行倒闭,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成为社会普遍面临的挑战。
大萧条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国内,也波及到了世界各地。
2. 导致大萧条的内外因素大萧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外因素:美国经济过度繁荣导致的股市泡沫破灭、农业危机、全球贸易放缓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失误等。
3. 新政改革的实施为了应对大萧条,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新政”。
“新政”包括三个方面的改革:金融改革、经济刺激和社会保障。
金融改革措施旨在加强监管,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经济刺激措施主要包括公共工程项目和农业救助计划,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率。
社会保障措施则旨在为老年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4. 新政改革的成效新政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效果。
首先,经济逐渐复苏,失业率开始下降。
其次,社会保障措施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第三,金融改革措施加强了监管,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5. 新政改革的争议与挑战尽管新政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与挑战。
一些人认为,新政过度干预市场,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
同时,新政改革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执行效率不高等问题。
6. 新政改革的启示与意义大萧条及新政改革对美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揭示了经济危机中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新政改革以其积极成效启示着其他国家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也可以通过改革政策来应对危机。
在大萧条与新政改革中,美国历史上标志性的一章展开。
通过新政改革,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课程标准】知道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了解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评价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美国的悲剧》,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搜集、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难点样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焦点访谈播放20秒有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录像片段,大屏幕最后将画面定格在“施粥棚里的失业者”这一照片上。
师:同学们,我背后的这张照片是在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一个小小画面。
这仅是在这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前所未有的危机中,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
那么在这次危机中,劳动人民的命运如何?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危机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我们课前派出三个“记者”小组,为我们追踪报道,下面就请看他们发回的报道。
第一组:生1:我们小组负责调查1929?D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找到了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
生2:(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并朗诵了一段小说原文)可是你,在非常急迫的时刻……不是可以表明这是一件意外?生3:德莱塞通过小说,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一个国家的悲剧与一种文明的悲剧,批判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弊端。
生4:我这有一组材料:材料一: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攫取……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 000美元,占国民收入的4%。
中学历史教案《“大危机”与“新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影响以及主要表现。
2. 使学生掌握美国政府在经济大危机时期采取的新政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政府应对危机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危机的爆发:a. 时间:1929年b.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股票投机、信贷消费过度等c. 表现:美国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失业率飙升、农民破产等2. 新政的实施:a. 背景:大危机导致美国社会动荡,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b. 目的:稳定金融、恢复工业、扩大就业、改善农业、保护消费者权益等c. 主要措施:i. 整顿金融:关闭破产银行,加强监管,恢复银行信用ii. 恢复工业: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生产水平iii. 扩大就业:兴办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iv. 改善农业:调整农业政策,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v. 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权益3. 新政的效果:a. 经济逐渐恢复:工业生产、就业率、农民收入等得到改善b. 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保障,社会矛盾缓解c. 政府权威重建:新政使美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影响及主要表现;美国政府在经济大危机时期采取的新政措施及其效果。
2. 难点:新政的措施及其目的和效果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危机的背景、影响、主要表现以及新政的措施、目的和效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大危机对新政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政的措施及其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大危机的背景、影响、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