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道德
- 格式:docx
- 大小:23.75 KB
- 文档页数:5
未来科技的道德规范与考虑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的生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同时也迎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难题和伦理问题。
在未来科技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科技的发展方向,还应该与之相匹配的道德规范与对道德的考虑。
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和虚拟现实等多个方面,探讨未来科技的道德规范和考虑。
一、人工智能的道德规范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道德问题。
例如,为了让机器能够更好地学习人类行为,机器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但这样可能会挑战人们的隐私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思考需要哪些道德准则来限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防止人权和隐私权受到侵犯。
此外,如果人工智能拥有人的一些情感和感受,那么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有情感”的人工智能,要不要给它们赋予相应的人权呢?这些道德问题的讨论,需要我们在科技的基础上,同样考虑到人性、人权和道德的层面,设计一些新的机制和规范来保护人们的利益和尊严。
二、基因编辑的道德规范随着我们对基因分子的更深入研究,精准基因编辑成为了未来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同样带给人们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考虑。
首先,基因编辑会使得人们能够改变人的体质、智力、外貌等,这样的改变会对人的尊严和平等权利提出挑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限制基因编辑的使用,以确保获得真正的人类尊严和平等权利。
其次,基因编辑也会引发社会不平等问题。
如果基因编辑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实,那么拥有经济条件的人会更容易获得机会,而那些经济条件不够的人则会被剥夺权利。
这样的社会不平等将更加明显,而我们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防止这样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三、虚拟现实的道德规范虚拟现实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立体化图像体验。
在未来,虚拟现实将会广泛应用于游戏、医学、教育等领域。
然而,虚拟现实同样存在道德问题。
虚拟现实的一个问题是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人们可能会受到虚拟世界的影响。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科技和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永恒主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无法脱离它们无处不在的影响。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有人认为科技的短板限制了道德作用的范围、有人认为道德是科技的枷锁、也有人认为道德的限制催生科技的进步……其实,科技与道德,本就是相生相伴、密不可分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践行道德的要求。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烧杀抢掠稀松平常,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有让每一个远离饥饿的期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同理心”也将拓展得更远。
回顾历史,我们的“不道德”,更多伴随的是技术的落后。
封建时代,女性服从于男性是道德、早婚早育繁衍后代是道德;生产力匮乏的时代,老人应该圆润地死去、儿童一出生就是国家和社会的劳动力……而当今生产力富足的时代,尊老爱幼是社会共识、婚恋自由是人天生的权力。
在一些时候,道德的限制也能够推动科技的发展。
有人说“道德是科技的枷锁”,认为道德会阻碍科技的进步。
其实不然,道德作为一种约束力量,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推动科技的萌发和成长。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在当时被当成巫术,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出世也被认为不合伦理,但现在这些东西都已变得稀松平常。
没有什么能阻挡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是必然的,同时,科技的进步也能推动道德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需要道德的约束。
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历史前进的齿轮,不断向前、不可逆转。
但都说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若毫无约束任其发展,必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生化武器、核武器的出现,利用基因技术制造新型病毒……若没有道德伦理的制约,后果不堪设想。
回想克隆人被制造出来的最原始的目的是替换人类的器官,如果没有道德的限制,人们或许已经享受到了无限的可替代器官,但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社会里,未来又会如何发展?正是道德的约束,促使基因编辑技术向着更完善的方向进步。
科技伦理原则是指在科技发展和应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指导原则,以确保科技的发展和使用符合人类价值观和社会利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技伦理原则:
尊重人的尊严和自主权:科技发展应尊重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保护人的自主决策和隐私权。
科技应该为人类的自我实现和福祉提供支持,而不是剥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促进公正和公平:科技应该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避免产生不平等现象。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应该考虑社会的多样性和不同群体的需求,避免技术鸿沟的加剧。
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科技的目标应当是造福人类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科技应该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和福祉。
透明和负责任: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应该是透明的,相关决策和过程应该对公众可见。
科技从业者应该承担起责任,对其行为和后果负责,并接受监督和审查。
风险评估和管理:科技应该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预测和评估可能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最小化风险。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应该遵循安全、可靠和可控的原则。
持续反思和伦理审视:科技发展和应用应该进行持续的伦理审视和反思,及时评估和回应新技术的伦理挑战和问题。
科技从业者和相关利益方应该积极参与伦理讨论和决策过程。
这些科技伦理原则旨在指导科技发展和应用的道德取舍,确保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类价值观相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科技伦理也需要不断地演进和适应新的挑战和问题。
现代科技对人类道德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变革中,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挑战。
本文将探讨现代科技对人类道德所带来的挑战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
首先,现代科技在信息传播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和无处不在。
然而,也正是因为信息传播的便利化,人们容易受到虚假信息、谣言和恶意攻击的影响。
这对我们的道德观念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我们需要培养对信息的辨别力,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并在传播信息时遵循道德准则。
其次,科技发展给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个人隐私的关注越来越高。
然而,科技的普及和数据的大规模采集使得我们的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滥用。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隐私政策常常被批评为对用户信息的侵犯,这对我们的道德观念构成了挑战。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个人隐私,防范个人信息被滥用。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人类道德提出了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确实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难题。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对人类就业的影响等等。
如何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保障人类的安全和福祉,也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道德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并进行伦理讨论,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道德原则和人类的利益。
最后,现代科技对于人类道德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对社交互动的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社交的兴起。
这对人类的社会交往和道德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虚拟社交使得人们更容易追求短暂的快乐和粉丝量,而忽视了真实世界中的亲密关系和责任。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虚拟社交的价值,并找到平衡现实社交与虚拟社交之间的关系。
面对现代科技对人类道德的挑战,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袖手旁观。
我们需要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和道德观念,以应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当代科技道德的原则、要求与规范为人民服务是当代科技道德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当代科技道德的基本要求,献身科学、严谨治学、学术民主、团结协作、敬贤爱才、谦虚勤奋是当代科技道德的主要行为规范。
扩展阅读:当代科技精神的基本要求新时代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的根基;追求真理,勇攀科技高峰;严谨治学,潜心研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包容失败,鼓励成功;恪守诚信,办实事、求实效。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
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强调理性与实证性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探索与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活力。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叫科学精神。
还要有创新精神。
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
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
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
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
新时代的意义:1、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及其他科技工作者。
第三条科技工作者应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第四条科技工作者应以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繁荣学术思想,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促进优秀科技人才成长,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使命。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第二章学术道德规范第五条进行学术研究应检索相关文献或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在发表论文或以其他形式报告科研成果中引用他人论点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如实标出。
第六条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
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第七条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
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第八条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
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第九条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
第十条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
第十一条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专业人员拥有著作权。
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
第十二条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
署名人应对本人作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第十三条科研新成果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前(有合同限制的除外),不应先向媒体或公众发布。
第十四条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
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工作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因此,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科技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一套严格的道德规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一、尊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科技工作者必须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科技工作者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对其它人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进行侵犯和盗用。
科技工作者需要注意自己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得将自己的创新成果盗用和侵犯其它人的知识产权。
只有通过尊重知识产权,才能够保证科技工作者间的公平竞争和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科技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
他们的研究结论需要经过严密的实验验证和论证,真正遵循“事实说话”的原则。
以次充好、过度宣传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捏造和歪曲事实不仅会影响科学研究的发展,更会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失去听众的信任。
三、遵守行业规范科技工作者需要遵守相应的行业规范。
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行业规范和法规,严格遵守它们。
例如,在医疗技术领域,必须注重患者的人权和隐私权。
在互联网安全领域,必须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和个人信息。
科技工作者违反行业规范不仅会导致重大安全问题,也会为行业赋予不良影响。
四、保护环境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研究和应用任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科技工作者需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考虑到其做出的技术成果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地控制产生的污染和副作用。
同时,科技工作者也应该倡导环保意识,全面推进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不得侵害他人利益科技工作者需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利益,不得进行有害的行为。
例如,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信息进行非法活动,致使他人经济受损,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同时,科技工作者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被人利用和滥用,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经济利益和声誉。
科技发展是否应该受到道德约束?——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科技发展应该受到道德约束。
首先,科技的发展是为了造福人类,而道德约束可以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
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没有道德,但科学家必须有。
”科技的发展必须以人类的福祉为出发点,而不是单纯追求技术上的进步。
如果科技发展不受道德约束,就有可能导致伦理道德的沦丧,甚至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其次,道德约束可以防止科技的滥用和伤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的出现,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就有可能被用于不道德的目的,比如武器的制造和生物的改造等。
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人们可以通过道德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科技才能真正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人类的灾难。
最后,科技发展受到道德约束也可以促进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约束可以让科技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从而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技术的发展,还应该关注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只有在道德约束下,科技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总之,科技发展应该受到道德约束,因为这样可以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防止科技的滥用和伤害,促进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道德的约束下,科技才能真正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人类的灾难。
反方观点,科技发展不应该受到道德约束。
首先,科技的发展是为了追求技术上的进步和创新,而道德约束可能会限制科技的发展。
正如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道德的束缚只会束缚科学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需要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而道德的束缚可能会让科技陷入保守和僵化。
其次,道德约束可能会阻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科技的发展都受到了道德的限制,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受到了道德的争议。
如果科技发展受到道德约束,就有可能让一些有益的科技无法得到应用,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科协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全文) 享有“科技工作者之家”之誉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十三日下午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旨在推动中国科技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学术环境。
这份科学道德规范由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研究制定,其全文如下——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及其他科技工作者。
第三条科技工作者应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
第四条科技工作者应以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繁荣学术思想,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促进优秀科技人才成长,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使命。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
第二章学术道德规范第五条进行学术研究应检索相关文献或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在发表论文或以其他形式报告科研成果中引用他人论点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如实标出。
第六条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
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第七条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
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第八条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
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第九条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
第十条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
第十一条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专业人员拥有著作权。
1科技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中,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人们,在对社会承担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过程中遵循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且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学探索、试验研究、新品开发、工程设计、情报分析、信息采集和处理等工作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据此,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可概括为二十八个字:热受祖国、热创新、吃苦耐劳、严谨治学、团结同志、甘为人梯。
具体地说,应具备以下几点:1.1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人持久地开展爱国爱国主义是一切职业道德的核心。
作为一名爱国者,无疑会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提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心、爱国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年留学美国,193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1叫6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对航空工程理论做出重大贡献,是在美国工作的最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1955年,为报效祖国,他断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突破了美国当局和国民党的重坏,历经艰辛,怀着一颗拳拳赤子心,带着加速发展中国核导弹十年规划的极其重要的机密资料,回到了祖国怀他成了中国科技界的负贵人、国防科研的设计和组织者,为创造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和培养国防尖端技术人才做献。
科技工作者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的年仅so几岁的教授冯长根,他成果丰硕,国外驰名国系统研究热爆炸理论第一人”。
他在《没有理由忘记国家》一文中写道:“对我来说,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天经以上的典型事例说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爱国、爱社会主义祖国。
1.2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列宁说得好,没有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
搞科学大自然的奥秘,寻求事物的内在规律,更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
科技道德与学术规范论述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令人赞叹的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科学家们求真务实科学精神和潜心钻研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也渐渐渗入了科研领域。
抄袭的现象无疑腐蚀了科学界的健康肌体,损害了科学和科学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崇高信誉,并且严重挫伤了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
因此,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问题也受到科学家们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术诚信,法律,监督
Scientific ethics and academic standard discussion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 China technolog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development and impressive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These achievements are inseparable from generations of outstanding scientists in a pragmatic spirit of science and the study of the style of work.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society, people's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The research team continue to grow at the same time, some fame in society, bad atmosphere has gradually infiltrated the resort to deceit,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The phenomenon of plagiarism is the corrosion of the healthy body of science, science and scientific workers damage the high reputation in the society, and has seriously dampened our efforts in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ethics and academic integrity issues by scientists and socie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Scientific ethics,academic integrity,law,supervise.
1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和令人赞叹的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科学家们求真务实科学精神和潜心钻研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也渐渐渗入了科研领域。
抄袭的现象无疑腐蚀了科学界的健康肌体,损害了科学和科学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崇高信誉,并且严重挫伤了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
因此,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问题也受到科学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2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含义
什么是科学道德呢?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知道科技工作者这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什么又是学术诚信呢?学术诚信是指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
这里的“诚实”是指在教、学、研究和服务等方面的个人诚实;“信任”是指大家能自由地交换思想、能充分发挥各自潜力的相互信任的气氛;“公正”是指学生、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在相互交往中存在明确的、可操作的、公正准则;“尊重”是指在学习中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责任”是指在错误行为面前有责任感,并采取行动。
学术诚信具有五层含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诚实、信任、公正、尊重和责任。
这里的“诚实”是指在教、学、研究和服务等方面的个人诚实;“信任”是指大家能自由交换思想、能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各尽其能、相互信赖的科研氛围;“公正”是指学生、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在相互交往中可以依照已有的明确可操作的、公正的准则;“尊重”是指在学习科研中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观点;“责任”是指在错误行为面前有责任感,勇于担当并能及时采取行动,弥补或改正错误。
3科学道德问题在学术上的体现
科学道德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和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科学不端行为、学术失范和学术伦理道德缺失等三个方面。
科学不端行为主要指那些违背诚实原则,在课题申请、研究实施、成果报告
等科学活动中的篡改、捏造、剽窃以及论文署名违规等行为这类行为在科技界和社会上的影响相当恶劣,损害了科技界的社会信誉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伤害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学术失范现象在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活动中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一些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发生扭曲,他们不潜心钻研学问,而是一味追名逐利,为获取和占有资源而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立山头,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行政干预、权力垄断、官学一体、权学交易、学术霸道、暗箱操作、流于形式等“制度失灵”现象,并滥用了学术权威。
学术伦理道德缺失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突破了人类的伦理和道德底线,只顾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和野心,全然不顾他人,乃至国家和名族的安慰与福祉。
学术规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术伦理的自觉。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可操作的手段。
比如强调注释、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准确性;另外,采用防抄袭软件,这在国外早有应用了。
但这些仍不过是消极的防范,对于有意的抄袭来说,抄袭实在是防不胜防的。
因此,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也要从学术圈本身进行规范。
4学术诚信,从我做起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一切资料就像送到嘴边的美食,键盘上轻轻打几个字,点一点鼠标,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先哲积累下来的知识呈现在眼前,如此方便的资源,我们应该做的,是好好享受,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像牛顿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去用这些积累下来的知识去成为自己开拓创新的积淀。
如果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盖头换面,也许可以暂且图一时的完成任务,但是丧失的却是整个研究过程中踏踏实实的收获以及整个学术诚信层面的沦陷,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损失了时间,满足了一时的要求,但却丧失了进步和提高的空间及机会,这是得不偿失的。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需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论文质量,深谙学习在于勤奋,在于积累的重要性,也要深刻认识到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性,不仅应该做到最基本的“不抄袭”,还要开拓创新,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术创新取决于学者对学术道德规范的尊崇和执着,从自己做起,让大学校园的实验室成为创建一片净土的最重要的一块阵地。
5结束语
通过“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课程的学习,我对科学道德规范有了更加全面和
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对我国目前的科学失范和学术失信的具体类型和诱因,以
及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抄袭,不尊重别人的劳动等行为,
绝非我们提倡的谦虚谨慎的学风。
只有依靠共同的努力,建立一种全民崇尚诚
信的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学府抄袭作假的土壤,才能还给中国学术界
一份研究的清新之风,为建立和谐社会和创新性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研一的研究生,刚刚踏入神圣的科研殿堂,展开自己的科研历程,在此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更加重视和恪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的基本原则,以此原则要求自己的科研行为和言行举止。
时刻怀着对科学真理的敬畏与渴求,去探寻科学本身的自然之美,并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人类智慧之树,让它茁壮成长,结出造福人类的之后果实。
参考文献
[1] 高胜利,论文产业化摧垮了道德堤坝[J],教育与职业,2010(13)
[2] 柯翠英,学术道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新东方,2006(11)
[3] 姚申, 关于学术道德与诚信问题的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