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2021年4月Apr.2021第45卷第2期Vol.45,No.2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浅谈《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①张淑静王兰英张云飞骆焱平(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对食物的需求已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急需农作物全程绿色种植,以降低农药残留。
因此,生产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重要讲授内容。
结合海南大学《植物化学保护》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论述“双一流”视域下《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S4-4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ZHANG ShujingWANG LanyingZHANG YunfeiLUO Yanping(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Abstract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residents'demand for food has changed a lot.The whole pro ‐cess of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rop growth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reduce pesticide residu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pollution-free foo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Phytochemical Protec ‐tion in Hainan Universit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 class".Keywords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Teaching methods ;Reform and practice《植物化学保护》是科学使用农药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1],该门课程是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交叉学科,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难度大。
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NZYJG2022003),辽宁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LNZYBK202207)。
作者简介王丹(1988—),女,博士,讲师,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3-24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王丹尹海波*张建逵赵容陈月华邢艳萍孟宪群潘博雅(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植物保护学课程是面向中医药类院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课程设置、学习时数、学生知识基础等因素,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且有待提升。
本研究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运用到传统的植物保护学教学课堂中,分析了思维导图在本门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
该教学模式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启发与示范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2-0150-04中医药作为我国历经千年的文化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医疗卫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医药类院校陆续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需求设立的新兴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中药学、生物学和农学三重背景知识。
植物保护学课程是面向中医药类院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全方位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快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2]。
植物保护学课程涵盖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包括绪论、农业病害、虫害、螨害、鼠害、草害、相关危害的预测预报以及综合防治方法8部分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应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解决本课程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效率低以及理论与应用脱钩等问题。
第2卷第6期植物医学2023年12月V o l.2N o.6P l a n tH e a l t h a n dM e d i c i n e D e c.2023D O I:10.13718/j.c n k i.z w y x.2023.06.011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植物保护专业为例赵倩倩1,唐博文2,张佳景1,刘颖超21.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培养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正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的关键.当前新形势下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以实现教学专创融合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体系建设背景及建设现状,具体阐述了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框架,分析了高校植物保护专业实现 专创融合 取得的成效,揭示了当前高校植物保护专业在实施 专创融合 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成因,提出了加强政府协调引导㊁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多项对策与建议.这些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关键词: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农林高校中图分类号:Q96;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71354(2023)06008508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e o f S p e c i a l i z e d I n t e g r a t e d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a k i n g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M a j o r a s a nE x a m p l eZ HA O Q i a n q i a n1, T A N GB o w e n2,Z HA N GJ i a j i n g1, L I U Y i n g c h a o21.I n n o v a t i o na n d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G u i d a n c eC e n t e r,H e b e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B a o d i n g H e b e i071000,C h i n a;2.C o l l e g e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H e b e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B a o d i n g H e b e i071000,C h i n a收稿日期:20231115基金项目: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研究项目(Y K C S Z2022053);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230205048);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 B21J Y046).作者简介:赵倩倩,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植物保护㊁创新创业教育.68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A b s t r a c t: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t a l e n t s a r e t h e d e c i s i v e f a c t o r i nb u i l d i n g a n i n n o v a t i v e c o u n-t r y a n d e n h a n c i n g n a t i o n a l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C u l t i v a t i n g a n db u i l d i n g a n i n n o v a t i v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t a l e n t t e a mi s t h e k e y t o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l a y o u t o f t a l e n t p r i o r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U n d e r t h e c u r r e n t n e ws i t u a t i o n,t h e r e 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e m a n d f o r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i n n o v a t i v e a n d e n-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t a l e n t s t o p r o m o t eC h i n a s e c o n o m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u p g r a d i n g.A s a n i m p o r-t a n t p o s i t i o n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t a l e n t s,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h o u l d a d a p t t o t h e t i m e s,k e e p p a c e w i t h t h e t i m e s,a n d s t r i v e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i n u o u s l yp r o m o t i n g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T h i se s s a y f o c u s e so na n a l y z i n g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e x p e r t i s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f o r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m a j o r s i nC h i n a.I t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e l a b o r a t e s o n 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d e s i g n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e x p e r t i s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f o r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m a j o r s,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a c h i e v i n g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e x p e r t i s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i nu n i v e r s i t y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m a j o r s,r e v e a l s t h e p r o b l e m s t h a t e x i s t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p r o c e s s o f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i n t e-g r a t i o no f e x p e r t i s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i nu n i v e r s i t y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m a j o r s,a n dd e e p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a u s e so f t h e p r o b l e m s.S e v e r a l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h a v eb e e n p r o-p o s e d,i n c l u d i n g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a n d g u i d a n c e o f g o v e r n m e n t,a n d i n d u s t r y-u n i-v e r s i t y-r e s e a r c hc o o p e r a t i o n.T h e s e m e a s u r e s w i l lh e l p f u r t h e r p r o m o t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m a j o r s i nC h i n e s eu n i v e r s i t i e s,e n h a n c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 p r o v i d e s t r o n g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u p g r a d i n g o f t h e c o u n t r y s e c o n o m y.K e y w o r d s: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e s t r y c o l l e g e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职责[1].近年来,我国在清华大学㊁北京大学㊁复旦大学等一批高校先行先试,充分吸收美国㊁德国㊁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经验和成果,取得了许多高水平㊁高层次的试验成果,并且上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层面[2].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为标志,创新创业教育初步形成了普遍认可的框架,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积极推进,发展速度较快[3].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农业类高技术人才的重任,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等农林院校要培养出更加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解决 三农 问题.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着重理论㊁轻实践㊁实践实训导师力量不足㊁学生就业创业主动性不强等问题[4].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高校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仍以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作为主要目标,教师按照课程安排进行授课,课程设置上对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需求考虑不足,以学术型教育为主;另一方面,学生由于大学前形成的学习习惯,仍然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要完成考试,就能够掌握进入社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自主探索能力弱,实践不足,社会历练少,缺乏社会经验,仅以顺利毕业为主要目标,对自身创新创业素质㊁能力提升关注不足.高校教学效果不理想,毕业生普遍对社会不适应,需要通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去适应工作环境和转变思维方式,非常不利于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些问题在植物保护专业的毕业生身上也有所体现,同时也影响着乡村振兴未来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壮大.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是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课程设置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实践环节㊁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构建起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 专创融合 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因此,只有充分探讨和实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 专创融合 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完善的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教育体系,才能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功底扎实㊁技能水平高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创业型人才.2019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发 2019 4号)为专创融合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指导思想,文件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㊁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专创融合 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路径.1 植物保护专业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介绍植物保护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医学㊁兽医学一起构成人类健康和食物安全的三大支柱学科[5],是涉农类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保护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植物病㊁虫㊁草㊁鼠等有害生物的防控.该专业要求能够综合利用多种农业学科知识去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通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 双创 教育方针政策,构建并实施符合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创新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既达到培养目标,又能够实现个人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推进植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及促进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 36号)的要求,参考现阶段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践能力培养制定原则,作者提出了适宜当前植物保护专业进行 专创融合 教学的课程体系框架,总体框架及核心要求如图1所示.图1 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框架图78第6期 赵倩倩,等: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88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思路是: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为引导,为学生提供工作室训练㊁专业综合实习㊁行业竞赛的机会与平台,从而使所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可; 双线并行 多维合力 这两条思路贯穿课程体系始终,兼顾创业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开展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㊁创新精神㊁综合分析能力㊁想象力㊁创造力等[6].通识类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加强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使学生逐步从应试思维转变为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创新积极性,储备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为下一步专业技能深化和跨界融合模块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学习习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学生认清职业方向,确定就业方向的重要一环,通过职业规划,学生也能够在后续课程选择上更加理性.在课程架构上,专业群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在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让学生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课程设置上,选择以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㊁化学防治技术与制药工艺及新化合物开发这3门课程作为专业群课程的核心科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从事技术工作还是进入企业,均能够从这几门课程中获得工作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专业群课程的基础之上,该课程框架为学生提供了2个选择:一是继续进行技术专攻,分为 物联网㊁生物信息㊁智慧植保 这3个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后持续深入学习,以课题为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该方向的重要技术和当前发展趋势,从而能在毕业后顺利进入相关领域开展工作;二是选择跨界融合课程,学生能够接受较为系统的商业管理类课程训练,建立思维训练工作室㊁技能提升工作室㊁项目锻炼工作室及运营服务工作室,分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项目策划㊁产品开发㊁流程跟进㊁推广应用上的能力,以专业基础知识为背景,以工作室形式开展项目锻炼,综合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如果有创业意愿,在跨界融合学科平台上,学生也可以选择了解创业相关政策.综上所述,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为依托,通过专业课程群进一步夯实,自选课程进一步拔高,形成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2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实施成效2.1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效果2.1.1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专创融合 体系的构建,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机会,使更多学生接触到课本知识学习之外的学习领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植物保护知识更加立体化,逐步为学生建立起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 被动灌输 到 主动寻求 的转变,经过训练,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先思考解决方法,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再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制定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总的来说,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些能力将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2.1.2 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创新的机会 专创融合 课程教学体系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 观察㊁实验㊁归纳㊁演绎㊁分析㊁综合㊁系统分析方法㊁信息方法㊁功能模拟方法 等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选择参与科研课题,也可以选择进入企业实训基地锻炼实操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课题组和实训基地的经历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科研创新工作.2.1.3 让学生形成优良的职业习惯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重要一关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好的职业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7].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逐层递进的训练内容充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安排,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艰苦探索的品质,还提升了学生沟通㊁表达㊁协作等方面素质,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专创融合 课程中的作业设计与社会问题结合紧密,学生要做好课程作业,就需要对当前社会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需要考虑复杂工程背景下的专业问题,并能够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做好课程实践,逐步养成 找到痛点㊁解决难点 的优良职业习惯,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具有积极作用.2.2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对教学团队的培养效果2.2.1 教学模式产生转变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的一大特征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拘泥于常规课程中 学习课本知识 背诵考点 参加考试 教师评分 的框架,通过参与课题来展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在熟知课本知识和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在教案编写㊁教学情景设置㊁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方面,都应当和以往的固定模式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随着内容的改变,教学形式上也要相应发生革新,如丰富授课形式,增强师生互动,增加评价维度,从而更好地实现 专创融合 的教学目标.2.2.2 促进教师进行业务钻研 专创融合 课程教学体系既需要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对学术研究的需求,同时又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能在行业经验㊁沟通能力㊁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方面向学生提供指导.在指导学生开展工程实践等问题研究时,要求教师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创新创业知识,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3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 存在问题及成因为响应国家号召,当前各大高校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都在不断推进中,通过课程改革㊁校企联合等措施,激励了广大学子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笔者发现,高校 专创融合 课程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98第6期 赵倩倩,等: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09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3.1.1 专创融合 实际效果有待提升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还没有达到高质量的相互融合,具体表现在:创新创业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出不同专业存在的差异;而专业课程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教学内容中面向就业的知识较少.以植物保护学科为例,当前课程中的植物有害生物知识非常全面,从识别特征㊁发生规律㊁防治方法都有详细介绍,从就业角度来讲,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基础,但应当从田间防治㊁果园有害生物防治㊁防护林/草地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知识入手,更有针对性地介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对有害生物防治方案的制定依据㊁成本/收益计算应有所涉及,同时应当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能够参与到各项有害生物系统治理的项目建设中,深入体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的目的与意义,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目前来看,这部分工作尚存在空白.当前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课程主要学习通识类知识,仅在形式上把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了整合,但实际上的整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两者依旧彼此独立.因此,需要让植物保护专业教育通过渗透模式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所有阶段,才能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3.1.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不强现阶段的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将重点放在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商业思维㊁产品思维㊁广告思维,以理论课程居多,课程结题作业通常是做企划㊁策划活动㊁设计产品等,此类课程的确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但是从学生需求来看,还是远远不够,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全面了解植物保护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情况,同时工作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介绍并不多,学生不能通过课堂体验到工作后的环境与工作内容,导致学生在毕业前不能够对自己的职业作出合理规划,出现盲目选择工作岗位的情况,就业后由于工作内容和自己的心理预期不相符,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愿从事相关工作,造成人才浪费.3.1.3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不足是我国高校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8],这一问题同样也出现在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高校教育虽然已开始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在课程建设上有所侧重,但由于开展时间较短,创业教育这一方面师资力量并不是非常雄厚,许多老师都不是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加之教师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教师梯队建设不足,也会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缓慢;其次,相关领域教学素材积累较少,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长,研究人员不足,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涌现出这一领域有代表性的教材㊁书籍,需要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积累获得;第三,资金投入不够,专创融合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构建适宜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广阔平台,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高校㊁企业之间深度合作,这其中资金投入必不可少,而目前高校产学研合作一般以企业为主,对学生专创融合能力培养的投入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3.2解决对策3.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专业教师队伍应保持合理结构,各专业需要配备至少8名专任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专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应均衡合理.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植物保护专业教师年轻化不足,教师梯队仍处于不断建设完善过程中.因此,建议学校和学院考虑当前实际,充实植物保护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可以建立实践部门轮岗挂职制度,使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就业一线,从而更好地开展 专创融合 教学工作.3.2.2 提升 专创融合 实际效果1)丰富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教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好坏㊁内容设计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国高校学生 专创融合 教育起步较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上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将现阶段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放在教材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教学实践去检验教材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对教材进行丰富和完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同样也是重要一环,要注重实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一成不变,对使用的器材㊁器械㊁软件㊁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实验教学效果.2)推进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多元化改革.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毕业论文可采取学术论文㊁案例分析㊁调研报告㊁创业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但由于毕业生人数多,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现阶段毕业生的 出门考 还是以论文写作为主.撰写毕业论文作为衡量学生毕业标准固然有其优势,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而 专创融合教育与生产实际结合相对紧密,反倒对学术性要求不高,不能够以同等标准去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因此,建议对不同培养方案采取针对性的考核方式,除了论文选题上增加选题范围之外,也可以考虑将有价值的统计调查报告㊁商业项目策划书㊁调研报告㊁项目总结等纳入考核范围.3.2.3 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实习基地建设鉴于高校学生的生源地较为分散,要返乡实习实现难度较大,为便于指导㊁管理和把控实习质量,建立完善校办实习基地是较好的选择.可以根据现有的实习基地建设基础[9],吸引企业投资共建,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拓展实习生实习范围,结合专业实习㊁顶岗实习㊁毕业实习,既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平台,锻炼创新创业实际本领,又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同时对学校教育也是有力的补充.4 结语在促进就业的各项行动中,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被寄予厚望[10].在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1].如何深层次把握 专创融合 教育的价值,促进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教育提质增效,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12].今后社会对创新创业能力素质高的学生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的设置,对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㊁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一领域应当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充分重视.本文就植物保护专业 专创融合 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新形势下高校 专创融合 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张翔,杨川.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培育路径[J ].教育研究,2018,39(5):66-69.19第6期 赵倩倩,等: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29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2]陈诗慧,张连绪.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经验及启示 基于美国㊁德国㊁日本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经验比较[J].教育探索,2018(1):113-119.[3]李亚员,刘海滨,孔洁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理想样态 基于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跨案例比较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2):32-46.[4]乔游子.乡村振兴背景下 五位一体 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3):63-67.[5]管致和.简论植物医学[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14(2):33-34.[6]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51-153.[7]王妙. 职业能力 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4):83-85.[8]宋佳艳.高校教学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9):76-77.[9]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J].教育研究,2006,27(9):90-92.[10]赵玉莹. 以创业带动就业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22(8):10-11.[1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12]杨定安.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S1):142-143.责任编辑苏荣艳。
本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多样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刘卫欣,田明义(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本文基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生物多样性》课程,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课程内容繁多、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
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思政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及考核手段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并结合植物保护专业特点,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1.014A Test on Teaching Reform of "Biodiversity"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lant Protection —Tak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Weixin,TIAN Mingyi(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42,China)Abstract :Biod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Protecting biodiver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Based on the "Biodiversity"course offered to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lant protection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 ⁃lyzed the problems of this course,such as a wide variety of curriculum content,single teaching methods,and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several reform 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terms of opti ⁃mizing teaching content,strengthening political education,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innovating teaching practices and assessment 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protection major,thought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Key words :biodivers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plant protection;teaching reform收稿日期:2020-12-09作者简介:刘卫欣(1987—),女,河北无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与昆虫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研究。
创新教育DOI:10.16660/ki.1674-098X.2018.21.231植物保护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①——以扬州大学为例冯建国 钱坤 董飒 邓维 袁树忠*(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摘 要:植物保护专业是国内涉农高校开设的特色专业,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深化该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应用人才的根本途径。
以扬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植物保护专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陈旧,双创师资力量和平台建设薄弱,服务管理体系滞后,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传统课程体系,重视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建设孵化基地,积极组织参加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新举措,旨在为高素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植物保护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S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7(c)-0231-03①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YZUJX2016-40C)。
作者简介:冯建国(1983—),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药剂型加工原理与应用技术。
通讯作者:袁树忠(1963—),男,汉族,江苏丹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杂草抗性机制及化学防除技术,E-mail:szyuan@ 。
植物保护专业是国内各涉农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对于植物保护科研与应用人才的培养以及我国植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
当前,随着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考验,另一方面也对国内各涉农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2]。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这对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养,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4]。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以及仿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专业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之一。
在新时期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效果,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植物保护专业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同时也阐述了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植物保护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
Abstract: with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bionic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lant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life science field h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In the new period,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urther reform and explora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to plant protection are reviewed, analyzed the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improve plant protec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and expounds the plant protec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strategy.
Keywords: plant protec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生命科学领域中,植物保护专业一直是传统的优势专业之一,本专业以植物学为基础,并以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该学科为社会培养出掌握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大量人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贸易以及植物检疫等方面培养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保障,同时培养了大批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从事教学与科研、生产与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通用型人才。
一、植物保护专业概述
1. 植物保护专业的定义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是指以植物学、动物学、农业生态学、微生物学以及信息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同时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综合性治理技术的学科。
该专业要培养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对有害生物的综
合治理的能力。
2. 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
植物保护专业从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学生是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经营等工作的宽口径通用型人才,同时也可以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地区的植保科研与推广机构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此外也可以从事植物检疫的工作,并可担任大中型的农场、林场、植物园、园林部门以及生物技术和农药公司的技术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等。
3. 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
新世纪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按照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发展,同时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的意识]。
在植物保护专业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较低,因此教学的效果差。
此外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性,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实验内容较少,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不适合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
1.合理制定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植物保护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的对象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具体的学习需要来做到因材施教,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
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记忆性要求不高,而对操作性掌握的情况要求比较高。
因此,要确定较为适宜的教学目标,一般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培养技术高超、手艺娴熟的技能型操作人员为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
2.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植物保护学专业讲授的内容较广,涉及到植物的特征、昆虫的形态、植物病害的症状以及病原生物等内容,教学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挂图、标本和实物,传统的板书形式在植物保护的教学中难以有效表达相关的内容,教学效果差。
因此,该学科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抽象而微观的东西明了化,使书本上静止的插图动态化。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教师可利用课下时间制作多媒体的教学课件,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用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使课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3.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更加重视老师的教课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费时而费力的教学方法听烦了学生。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预先设计、组织不同的授课模式,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就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的互动式学习模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1.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植物保护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如果不加入实践教学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倦感而且记忆不深刻,因此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合适的季节里带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验基地,观察识别各类植物并采集标本,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来加深学习的印象。
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学生认识了大量的常见植物和病害和害虫,也掌握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之后,要针对学生对植物保护课有兴趣的特点,在授课班级组建课外活动小组。
老师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制定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和制定研究方案等办法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可由老师具体指导,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研究,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做到解决问题。
课外活动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通过完成任务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改变考核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考核的内容
动手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植物保护专业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基础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程考核上可以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
可以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创新植物保护课程考试的模式,通过建立实践技能考核试题库等方法,使学生在重视平时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注意实习和实验课的学习,为培养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董会刘玉张洪进.建设植物保护实验中心改革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1.
[2] 陈彩贤覃连红邓一芝.高职植物保护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11.
[3] 赵明.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4] 赵春青张卫光刘玉.和谐教学法应用于植物保护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