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124.61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一、概述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二、主要事件与时期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由于英国对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引发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由于英法联军侵华引发的战争。
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3、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日之间因朝鲜问题引发的战争。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一场旨在改革政治、经济的变法。
4、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19年,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一场旨在倡导科学、民主的文化运动。
6、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1931-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解放战争: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
三、重要人物1、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2、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3、孙中山:辛亥革命的领袖,中华民国的创立者。
4、鲁迅: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四、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与评价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历史。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觉醒和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近代史上,中国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政治上,国家四分五裂,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经济上,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民族工业发展困难;文化上,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社会价值观混乱。
历史考研必考知识点速查历史考研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研究历史发展与演变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备考历史考研,以下是历史考研必考知识点的速查表,供考生参考。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与夏代统治者夏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夏商之际的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商朝的兴起与商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周朝的建立与周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诸侯争霸与兼并统一的过程3.秦汉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汉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汉武帝的开创与对内政策、对外政策的影响东汉末年的政治动乱与黄巾起义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西晋的灭亡与五胡乱华的局面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魏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5.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与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唐朝的建立与盛世,政治制度及变迁、经济社会状况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对外交往与影响6.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北宋的建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7.元明时期元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明朝的建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明朝的科举制度、对外交往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8.清代清朝的建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点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晚清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与发展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二、世界史1.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文化艺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军事、文化古典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的影响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力与影响十字军东征与其影响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商业繁荣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宗教改革及其导致的宗教战争欧洲的探险与殖民4.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与社会变革拿破仑时期的欧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5.工业革命与新帝国主义工业革命的背景与基本特点新帝国主义的出现与扩张世界大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与对中国的影响6.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局冷战的形成与发展联合国的建立与国际组织的重要性冷战时期的各国战略与外交政策东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差异与互动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历史考研中的一部分必考内容,但是它们是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阶段和事件。
史纲知识点总结考研一、远古时期(公元前200万年-公元前3000年)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变迁3. 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兴起和发展4. 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制度5. 原始宗教和原始神话二、古代史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1. 世界各地最早的文明及其特点2. 汉谟法尔斯帝国、希腊、罗马帝国等古代文明的兴衰3. 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和传播4. 古代帝国的形成和发展5. 古代宗教和哲学的演变三、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1.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革命和商业繁荣2. 伊斯兰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3. 欧洲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权力4. 十字军东征、回教徒帝国和蒙古帝国的侵略5. 东方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四、近代史时期(公元1453年-公元1914年)1. 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2. 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和全球化3.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4. 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独立运动5. 世界大战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五、现代史时期(公元1914年-现在)1. 世界两次大战和国际秩序的变革2. 冷战和美苏两极对立3. 反殖民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4.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5.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六、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演变2. 秦、汉、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3. 隋、唐、宋、元、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4.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伟大事件5.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和专题研究七、中国近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1. 中国近代社会制度和变革2.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国共斗争4. 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5.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八、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互通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2.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3. 世界宗教和文化的传播和交融4. 现代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5. 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九、历史思想方法论和历史研究技能1. 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2. 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事实的规律性3. 史学理论和历史文献的分析4. 历史研究的创新和突破5. 历史写作和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上是史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考研有所帮助。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考研复习有所帮助。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有关夏朝的文献记载有限。
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重要政治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和权力继承。
(三)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周王将土地分给诸侯和臣下,受田者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和转让。
(四)春秋战国的变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等先后称霸。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五)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
儒家的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等。
在政治制度上,推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二)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
(三)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四)东汉的兴衰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但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考研《313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归纳一、列强历次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鸦片走私(1)背景英国商人企图利用走私鸦片的方式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影响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的财政陷入困境;英国资产阶级赚取了巨额利润,中英贸易关系也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衰落,军队也逐渐丧失了战斗力。
2.虎门销烟钦差大臣林则徐奉命到广州禁烟,收缴鸦片两万余箱。
自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在林则徐主持下,所有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3.战争过程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以禁烟运动作为侵华战争的借口,于1840年6月封锁广州海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封建制度的腐朽、科学技术的落后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背景1856年,正当清政府忙于与太平天国作战之际,英国、法国为了扩大《南京条约》所取得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战争过程1856年10月23日,英法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投降敌人,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6月,签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24日、25日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3.战争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大肆侵略,并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1年8月6日《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8年5月28日《瑷珲条约》;1860年10月底《北京条约》;1864年10月《勘分西北界条约》;沙俄共侵占1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四)中法战争1.入侵越南1862年,法国侵越并签订《西贡条约》。
313历史学考研笔记以下是313历史学考研笔记的样例,供您参考:一、中国古代史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由大禹建立。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由汤建立。
3.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
4.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5.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由秦始皇建立。
6. 汉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至1864年,由洪秀全领导。
3. 义和团运动:1900年至1901年,反对西方列强侵略。
4.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5.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提倡民主、科学和新文化。
6.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
7. 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世界史1. 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年,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2. 古希腊文明: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146年,爱琴海地区的文明。
3. 古罗马文明:约公元前753年至公元476年,地中海地区的文明。
4. 中世纪欧洲: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封建制度时期。
5. 文艺复兴:公元14世纪至公元17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复兴。
6. 工业革命:公元18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初,欧洲的工业生产变革。
上海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重要事件梳理中国的古代史与近代史涵盖了丰富而庞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上海市考研历史学复习需求,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考生更全面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以下是古代史与近代史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梳理:一、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梳理1. 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
2.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商代经济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商代王朝的兴衰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
3. 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它采取了封建制度,分封诸侯,周天子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对诸侯进行控制。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个诸侯国纷争不断,战国时期的兵器、军队制度、哲学思想都有很大的发展。
5. 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6. 汉朝建立(公元前206年):汉朝继承了前代王朝的衣钵,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对中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
7. 三国时期(220年 - 280年):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相互争斗的时期,三国时期的文化、音乐和艺术都有重要发展。
8. 隋朝建立(581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王朝,隋文帝统一整个中国,实现政治的统一。
9. 唐朝建立(618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中央集权王朝,唐朝的开放政策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10.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 - 96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混乱时期,各个军阀割据一方,争夺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梳理1. 清朝灭亡(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王朝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历史考研知识点总结历史考研是中国各大高校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录取考试。
历史考研考试不仅要求对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求考生对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因此,历史考研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史学史、史料、文献阅读、史地方志、史地理、历史方法等多个方面。
一、史学史1. 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演变等。
2. 世界史学史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罗马史学、中世纪史学、文艺复兴史学、近代史学等。
3. 总结回顾史学史对于了解古代史学的发展和演变,对于理解不同历史学派别和方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史料1. 史料类型史料包括文字、文物、考古资料等多种类型,如传世文献、遗失文献、墓志铭、各种典籍、碑刻等。
2. 史料价值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等问题,以及不同类型史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史料分析如何识别和鉴别史料的真伪,以及史料的重要性和利用价值。
三、文献阅读1. 古代文献阅读如何解读古代文献,包括隶书、楷书、小篆、草书等不同书体的文献。
2. 史料文献汇编史学文献的整理、编纂和出版问题,包括从史籍的校勘、整理到版本的研究等。
3. 文献研究方法如何运用古代文献对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文献比较、文献分析等方法。
四、史地方志1. 方志内容方志是古代中国地方志书籍,包括地理、历史、宗教、风俗、行政建制等内容。
2. 方志编撰方志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包括调查、整理、编修、印刷等工作。
3. 方志研究如何运用史地方志来研究历史问题和地方文化。
五、史地理1. 古代中国地理中国古代地理形势,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 地图绘制古代地图的绘制原理、方法和技巧。
3. 地理资料利用如何利用地理资料来研究历史问题,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等多方面的资料利用。
六、历史方法1. 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历史资料搜集、分析、整理、研究、比较等方法。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命题规律及趋势——考点解析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题。
(5)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
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2年不排除继续再考大题,要引起注意。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
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
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
(3)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
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
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根源,以及商办企业要了解具体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第四部分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作为重点来看,要联系后面的知识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梳理好,形成一个体系,这种跨度比较大的题最能考查出考试的综合素质,往往容易出论述题。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一、中国近现代史题型分析及复习重点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
在题型上,2007-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大部分上都出现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中,只有2007、2012年出现过两道史料分析题,这两道题的涉及到了清末的科举变革和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即1840年—1949年),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问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要好好掌握。
二、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解析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北京、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
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以及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1)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2)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3)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
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知识点?第一部分史前时代★(1)对于旧石器、新时期时代的分期大家要知道,同时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我们需要记忆的是该遗址发掘的时间、地点、距今年代、重大特色。
(2)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虽然在新大纲中删掉了,但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这部分大家了解一下;(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5)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这一章,我们需要记忆的是夏商周重大事件、西周重大制度,以及事件发生的年代和影响等。
另外也需要了解夏商周的远祖。
?第三部分春秋战国★(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有哪些,他们的形成过程大概要了解一下,出来选择题大家要能分辨清楚;(3)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
这部分极易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是比较重要的。
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很容易被考查到。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基础知识,无论考不考都是要弄清楚的。
这一章我们需要记忆霸主、会盟、战争、改革、社会变动以及诸子百家。
?第四部分秦汉★★★★(1)掌握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及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2)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解答。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汉政权的强大。
(4)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论述题和名词解释;(5)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光武中兴要掌握。
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之争以及党锢之祸。
(6)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7)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不能在这种题上失分。
(8)汉代的服役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9)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10)理解秦汉时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第五部分魏晋南北朝★★★(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及战役后的政局变化。
(2)了解曹魏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九品选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3)了解魏蜀吴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注意孙吴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等事实。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5)了解诸葛亮以及对他做出客观评价。
(6)了解西晋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乱、门阀制度、淝水之战、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
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
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论述题都容易考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第六部分隋唐五代★★★★★(1)了解隋朝建立的过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2)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3)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
要对武则天做出客观的评价。
(4)安史之乱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论述题容易出,它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答案。
(5)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6)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出论述题的可能性最大。
(7)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8)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9)能够根据史实对五代十国的人物如冯道做出评价。
(10)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第七部分宋、辽、西夏、金、元★★★★(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是历年出题的重点;(2)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3)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4)澶渊之盟、隆兴和议、宋元理学、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词解释。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以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形式考查。
(7)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是选择题的命题重点。
(8)宋元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主要的农民起义要了解一下,很有可能会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
(9)宋元时期,封建经济发展,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经济基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以及元的统一,都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政治条件。
这些都是宋元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掌握。
?第八部分明清(鸦片战争前)★★★★★(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可以作为论述题来考查。
一定要做到识记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现象,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记住,要做到全面,详细。
(2)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3)东林与复社以名词解释来做准备就可以了。
(4)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5)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略看。
(6)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康乾盛世是怎么出现的都是重点。
(7)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经常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
(8)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9)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
但今年大纲中这部分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明清的国家制度。
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都需要考生掌握清楚。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有可能出论述题,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写的情况。
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论述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题。
(5)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
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2年不排除继续再考大题,要引起注意。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题。
(5)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
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2年不排除继续再考大题,要引起注意。
?第五部分、辛亥革命(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都要熟记,可能出现选择题、论述题。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焦点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
可能会以论述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4)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有哪些,出现过哪些著名的人物,这些都要清楚,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的几率比较大。
(5)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天地会、陈天华、章炳麟、邹容、兴中会、保皇派与革命派的区别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平时关注较少的团体、人物,比如三合会、郑士良等等,每年名词解释都会出到几个比较偏的名词,这就需要考生也要全面复习,遇到这类型的题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
?第六部分、民初政局(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一段黑暗时期。
对于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二十一条,可能作为名词解释出题;像张勋复辟也可能出名词解释。
(2)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要了解(3)军阀混战中各派系要清晰。
?第七部分、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1)新文化运动是非常重点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