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报告解读手册(康华)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53
动脉硬化诊断建议•PWV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预后因子,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常规检测项目,其检测指标已经被列入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动脉僵硬度(C A V I)值升高的指导意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动脉僵硬度的预测范围,当测试者超过自己的预测范围时,可以根据以下指导意见1.轻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20-30%(1)预防性控制:戒烟酒、控制体重、多做户外活动、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等;(2)有效控制3个月后复查PWV/CAVI。
2.中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30%~50%(1)血管弹性的改变明显,强硬度明显增高,建议首先进行心血管系统全面体格检查;(2)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3个月后复查PWV/CAVI以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或提示治疗方案的整改。
3.重度升高:高出正常高值的50%以上一般提示有血管系统可查见的器质性病变,需及时就医。
4、不考虑年龄因素,可以参考的标准CAVI值越高,动脉硬化越有进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CAVI也变高。
基准值若低于8.0为正常,为8.0≤CAVI<9.0是临界区,为9.0以上,则怀疑是动脉硬化。
这被认为与大动脉PWV相关,是根据大动脉PWV的数据而规定的。
生前PWV值为7.0m/sec,大动脉内腔面正常,而PWV/CAVI值为8.3~9.5m/sec,可见粉瘤性变化或肥厚性,还有PWV/CAVI值为12.9m/sec,可见明显的溃疡性变化。
CAVI -VaSera VS-1000得到的CAVI值和年龄变化与以前的PWV值同样,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比女性其进展更快,在女性中,闭经后,其变化曲线接近男性。
(在脉搏波形检查的结果判定中,考虑年龄增加的状况,进行分析很重要。
)另外,在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中,患病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较,无论在哪个年龄带中,其CAVI值都显示高值。
CAVI的测量,首先作为代谢综合症,在循环功能的状态的把握、血管性病变的早期发现、经过观察中是有效的。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动脉内膜下有斑块形成。
该病的发展过程中,斑块内会聚集大量的胆固醇和炎症细胞,导致动脉壁逐渐变厚,血管腔狭窄,最终影响到血液流动。
本实验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该疾病提供依据。
分析实验采用了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动物通过饮食和药物管理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而对照组则维持正常饮食和生活。
在实验结束后,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动脉组织进行切片制备。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切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变化:1.斑块形成:观察切片中动脉壁内是否有斑块形成,斑块的大小和数量。
2.胆固醇堆积:检查斑块内是否有胆固醇沉积,胆固醇结晶的颗粒大小和分布。
3.炎症反应:观察斑块附近是否存在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4.动脉壁增厚:测量动脉壁的厚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5.血管腔狭窄:测量血管腔的直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切片观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斑块形成:实验组的动脉壁内明显出现了多个斑块,而对照组动脉没有斑块形成。
2.胆固醇堆积:实验组的斑块内存在大量胆固醇结晶,而对照组动脉内无胆固醇沉积。
3.炎症反应:实验组的斑块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炎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动脉壁增厚:实验组的动脉壁厚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厚。
5.血管腔狭窄:实验组的动脉血管腔直径缩小,血液流通受限,而对照组的血管腔正常。
建议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注意控制饮食摄入,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以减少胆固醇的沉积。
2.适当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
3.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及早发现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遵医嘱使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
5.节制吸烟和饮酒,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维护心血管健康。
动脉硬化报告解读方法一、两种报告模式标准模式报告 患者模式报告 二、标准模式报告1、患者信息:看患者信息是否正确。
BMI :肥胖指数 正常范围为:18.5~24.9 2、波形图:⑴、波形图是否异常(包括心电、心音、四肢波形图)可能是因为紧张,身体移动或是手臂由床上落下所导致,提醒受测者在检查时勿移动身体并且不要说话,再重测一次,如果是受测者无意识的移动身体部位,请操作员帮忙轻压此处受检者信息波形图受检者信息四肢血压baPWV/年龄图baPWV 测量值baPWV 结论ABI 图示ABI 测量值ABI 结论生活干预评估图测量值:baPWV、ABI 、四肢血压脉搏变化图综合评价心血管疾病综合结论⑵、波形图切线图中红线所标为一组,查看波形图切线是否存在三组或三组以上,如没有,则重做。
对于心率不齐的受检者,该设备有滤波功能,设定了多个脉搏波起始点条件,仪器采集正确的脉搏波信息,从而达到测量目的。
⑶、%MAP、UT脉波形信息的定量化:%MAP、UT是PVR波形定量化参数,分析仅限下肢%MAP<45% 正常UT<180ms 正常3、脉搏变化图⑴、脉搏波振幅正常情况下,脉搏波振幅应达到振幅柱的1/2,如未达到1/2处:①、误操作重绑袖带重测!②、受检者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⑵、山形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山形图应该相似,并且变化有规律,如山形图参差不齐:①、误操作重绑袖带重测!②、受检者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⑶、骤升点正常情况下,骤升点应在同一直线上,如没有骤升点或骤升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有偏差,重测!脉搏波振幅山形图骤升点同步线外框⑷、同步线同步线是否存在,如没有同步线,重测!⑸、外框外框发粗发黑,则存在测量不准(重做)或受测者本身有问题。
* 在确定前面几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看ABI、四肢血压、baPWV4、测量数值⑴、ABI:踝臂指数,仅针对于下肢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做出评估。
①、0.9<ABI<1.4A、正常B、0.9<ABI<1 经过测量运动负荷ABI后a 依旧0.9<ABI<1 正常b ABI<0.9 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结论某侧下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定期复查②、ABI<0.9 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结论某侧下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定期复查③、A BI>1.4动脉中膜钙化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⑵、上肢左右收缩压值,上肢锁骨下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①、判定:当上肢左右收缩压之差大于15mmHg,则可判断收缩压较低的一侧存在狭窄或阻塞<15mmHg 正常②、结论: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15mmHg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结论某侧上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对值衡量动脉僵硬。
2、PWV(功能)不影响ABI,但ABI(结构)影响PWV
3、PWV偏低3因素①硝酸酯②心功能↓③血管阻塞
【知识点】
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弹力细胞)——变成“成纤维细胞”,增加血管厚度、硬度,失去收缩功能
2、肾脏病: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钙化(血管上长石头)——血管弹性更差,血管失去弹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形成高血压
3、动脉硬化:从脂质点至动脉粥样斑块,每一步改变大约需要10年
【动脉硬化放缓指南】
1、有氧运动
2、充足睡眠(熬夜会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流缓慢)
3、低胆固醇饮食
4、避免情绪激动(SNS↑)
5、药物
【30秒测出血管弹性】
手紧握30秒,放开,20秒才恢复,提示动脉硬化
【聚焦高血压报道:重要发现】
尽管降低SBP/DBP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降压是硬道理),但其重要性要次于减少动脉僵
硬度和脉搏波反射,以及随后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减少这一目标。
减少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反射最有效的药物是A+C(效果高于A+其它类)
脉搏波反射的改变是由远端动脉和小动脉床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