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677.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2河北唐山路北期末)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动车用电作动力。
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的石墨性质是( )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答案C使用石墨制作电刷利用了石墨能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滑腻感等性质,还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
2.(2022广东广州增城期末)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构成金刚石与石墨的碳原子大小不同B.性质:金刚石不能在氧气中燃烧C.用途: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D.生产:常温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答案C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大小相同;碳单质具有可燃性,金刚石能在氧气中燃烧;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常温下石墨不能转化为金刚石。
3.(2022广东广州荔湾期末)如下依次是C60、石墨、金刚石、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类似,分子很稳定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C.这四种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D.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D题给四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2022河南许昌月考)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炭黑可制成油墨②干电池里的电极是由石墨制成的③活性炭可在防毒面具中吸附毒气④制糖工业中用C60脱色制白糖⑤金刚石可用来切割大理石⑥用炭粉和铅可制成铅笔芯A.②③④B.①⑤⑥C.④⑥D.①②③⑤答案D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⑥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制成铅笔芯,而不是用炭粉和铅制铅笔芯。
5.(2022重庆沙坪坝月考)钻石在天然矿物中的硬度最大,但科学家制成的碳单质——“Q-碳”,比钻石更坚硬。
下列关于“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B.“Q-碳”中原子间没有间隔C.“Q-碳”可用来切割玻璃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答案B“Q-碳”是碳单质,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Q-碳”中原子间有间隔;“Q-碳”比钻石更坚硬,可用来切割玻璃;“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碳的单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课题主要介绍碳的单质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金属等物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方面:学生对碳单质也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不够全面系统,并且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对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归类、碳与炭不分;思维方法: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尚未构建;情感方面: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过程方法: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通过对碳单质新的形态的发现及其简单介绍,学生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干电池、导线、2B铅笔、6B铅笔、小灯泡、小刀、开关、防毒面具、导学案六、教学过程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一课时)金刚石:石墨: 结构 性质 用途C 60: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碳的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