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进化树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14
生物信息学第七章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2)同义与非同义的核苷酸替代❒同义替代:编码区的DNA序列,核苷酸的改变不改变编码的氨基酸的组成❒非同义替代:核苷酸改变,从而改变编码氨基酸的组成❒计算方法:进化通径法Kimura两参数法采用密码子替代模型的最大似然法SdS❒Ka/Ks ~ 1: 中性进化❒Ka/Ks << 1: 阴性选择,净化选择❒Ka/Ks >> 1: 阳性选择,适应性进化❒多数基因为中性进化,约1%的基因受到阳性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新功能的产生❒PAML, MEGA等工具:计算Ka/Ks及统计显著性进化通径法:Nei-Gojobori❒首先需要考虑:潜在的同义(S )和非同义位点数(N )❒基本假设:所有核苷酸的替代率相等❒用f i 表示某一个密码子第i 位的核苷酸上发生同义替代的比例;(i=1,2,3)❒所有密码子潜在的同义和非同义替代的位点数定义如下:,n=3-s∑==31i i f s潜在的同义和非同义位点数的估计❒例如对于Phe, 密码子TTT, 第三位T变成C时为同义替代,变成A/G为非同义替代❒因此:❒s=0+0+1/3❒n=3-1/3=8/3❒终止密码子忽略不计;如Cys的TGT, s=0.5整个序列的同义与非同义估计❒和N=3C-S; Sj 为第j 位密码子的s 值,C 为所有密码子的总数❒S+N=3C :所比较的核苷酸的总数∑==C j j S S 1S d 与N d 的计算:进化通径❒当一对密码子仅存在一个差异时,可以立即判断是同义还是非同义,进化通径只有一种可能;例如对于GTT(Val)和GTA(Val),s d =1,n d =0;而对于ATT(I)和ATG(M),s d =0,n d =1❒一对密码子存在两个差异时:两种进化通径(简约法,即最少需要)。
例如:比较TTT(Phe)和GTA(Val): (1) TTT(Phe)<->GTT(Val)<->GTA(Val)(2) TTT(Phe)<->TTA(Leu)<->GTA(Val)❒s d =1/2=0.5,n d =3/2=1.5❒同样,终止密码子不予考虑一对密码子存在三个差异时:六种进化通径。
系统发育进化树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系统发育进化树是生物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通过对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演化历史进行系统分析和分类,构建出一颗树状结构,用以揭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这种树状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方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目前主要包括分子系统学和形态系统学两种方法。
分子系统学通过比对物种之间的DNA 或蛋白质序列,来推断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而形态系统学则是通过对物种的形态、生理学特征等进行比较和分类。
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准确地揭示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
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答物种起源、分化等基础科学问题,还可以指导生物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等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
因此,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建立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系统发育进化树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述,介绍系统发育的基本概念以及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系统发育和进化树的构建方法,以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系统发育进化树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系统发育进化树的作用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3 目的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首先介绍系统发育的概念,探讨进化树的构建方法,然后详细讨论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我们旨在揭示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潜力,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最终,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强调系统发育进化树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它通过研究生物体内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本文将介绍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分子进化的基本原理分子进化是指物种内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分子水平上,进化主要表现为DNA序列的突变和基因组结构的变化。
分子进化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物种产生多样性的原因。
遗传变异可通过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等途径实现。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分子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根据环境变化和适应性需求,具有更有利基因型的个体会在繁殖中获得更高的生存优势,从而逐渐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3. 基因漂变:基因漂变是指随机性的基因频率变异,特别在小种群中影响较大。
基因漂变可以导致分子进化的随机性增加,进而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二、分子系统发育的基本原理分子系统发育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或蛋白质结构,构建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树。
它基于分子进化的原理,通过计算相似性或差异性来推断物种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分子系统发育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保守性进化:保守性进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一些基因或蛋白质序列在物种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变化。
这些保守性的变化为系统发育提供了可比较的基础。
2. 数据分析:分子系统发育的关键步骤是对获得的分子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和计算进化速率等。
3. 进化树的构建:进化树是分子系统发育的主要结果之一。
它通过对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子差异性进行比较和计算,来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共同祖先。
构建进化树的方法主要包括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等。
三、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分子时钟、基因家族分析和基因组学等。
1. 分子时钟:分子时钟是一种基于分子进化速率的方法,用来估计物种的分化时间和进化速度。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分析转: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是进化关系,系统发育分析就根据同源性状的分歧来推断或者评估这些进化关系。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所推断出来的进化关系一般用分枝图(进化树) 来描述,这个进化树描述了分子(基因树)、物种以及二者之间遗传关系的谱系。
由于“Glade”这个词(拥有共同祖先的同一谱系)在西腊文中的本意是分支,所以系统发育学有时被称为遗传分类学(cladistics) 。
在现代系统发育研究中,重点己不再是生物的形态学特征或其他特征,而是生物大分子尤其是序列,对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又称为分子系统学或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它的发展得益于大量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程序的完善。
比起许多其他实验性学科,分子系统学与其他进化研究一样有其局限,即系统发育的发生过程都是己经完成的历史,只能在拥有大量序列信息的基础上去推断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而不能再现。
由于系统发育分析不太可能拥有实验基础,至多是些模拟实验或者病毒实验:如何处理序列从中得到有用信息、如何用计算的办法得到可信的系统树、如何从有限的数据得到进化模式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1进化树构建构建进化树的方法包括两种:一类是基于序列类似性比较,主要是基于氨基酸/核酸相对突变率矩阵计算不同序列差异性积分作为它们的差异性量度而构建的进化树;另一类是在难以通过序列比较构建进化树的情况下,通过蛋白质结构比较包括刚体结构叠合和多结构特征比较等方法建立的进化树。
2评估进化树和数据现在己经有一些程序可以用来评估数据中的系统发育信号和进化树的健壮性。
对于前者,最流行的方法是用数据信号和随机数据作对比实验(偏斜和排列实验):对于后者,可以对观察到的数据重新取样,进行进化树的支持实验(非参数自引导和对折方法)。
似然比例实验可以对取代模型和进化树都进行评估。
本文只阐述几个常用的方法:偏斜实验(Skewness Test):统计的临界值随着分类群数口的不同和序列中点的不同而不同,对随机数据集呈现的信号很敏感,可以用来决定系统发育信号是否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