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平衡计分卡_与公共行政执行的有效性
- 格式:pdf
- 大小:301.93 KB
- 文档页数:6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0年2月73关于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公共部门中运用的研究蒋文峰 季 丽(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2—0073—01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战略管理、绩效评价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我国公共部门完全可以尝试引入和推广平衡计分卡。
一、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平衡计分卡能帮助公共部门管理战略平衡计分卡能在公共部门内部发挥协同和聚焦的作用,使组织能够清晰地描述和沟通战略,并让全体公务人员理解战略并为之而努力,公共组织内任何资源和行动都可以围绕战略协同起来,在组织和公务员个人间建立新的联系。
(二)平衡计分卡能满足公共部门平衡多目标的要求 不同的公共部门追求不同性质的目标,甚至同一部门追求多重目标且经常发生变化。
计分卡的精髓是追求在组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等重要管理变量之间的微妙平衡。
因此,计分卡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公共部门多目标之间的平衡。
(三)平衡计分卡有利于公共部门业务流程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平衡计分卡从战略层面分解到流程角度,可以制定出与战略密切结合的流程衡量指标;可以引导高层领导思考哪些业务领域需要进行变革和改进。
同时,计分卡要求建立以绩效考评为目标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将有利于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提高政府部门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中的架构调整与应用公共部门通常认为他们只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就可以了。
但单纯这样理解计分卡在公共部门应用是片面的。
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战略管理中的优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计分卡的框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一)平衡计分卡的架构设计需根据公共部门的使命进行必要调整公共部门在设计计分卡使都会考虑优异运营这一战略主题。
公共部门的“客户”是辖区内的公民,要想获得客户的满意,单从成本层面设定战略主题就过于单一了。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 引言绩效评价在公共部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组织监测和改进其工作效果,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绩效评价工具,已经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2. 平衡计分卡概述2.1 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平衡计分卡是由韦尔斯与戴文波特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它将组织目标划分为四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视角: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2.2 平衡计分卡四个视角财务视角关注组织财务表现,包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指标;顾客视角关注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等指标;内部流程视角关注组织内部流程优化,包括生产流程、服务流程等指标;学习与成长视角关注组织员工的学习与发展,包括培训、员工满意度等指标。
3.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3.1 财务视角在公共部门中,财务视角可以关注组织的财务可持续性和效益。
可以通过衡量财政收入、支出和债务等指标来评价组织的财务表现。
例如,可以评估领导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债务偿还能力等。
3.2 顾客视角顾客视角在公共部门中可以关注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投诉率等指标来评价公共服务机构对顾客的满意程度。
例如,可以评估医院患者满意度、学校家长满意度等。
3.3 内部流程视角内部流程视角关注公共服务机构内部流程的效率和优化。
可以通过衡量办事效率、工作流程改进等指标来评价内部流程表现。
例如,可以评估领导审批时间、医院诊疗时间等。
3.4 学习与成长视角学习与成长视角关注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以及组织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投入、员工满意度等指标来评价学习与成长表现。
例如,可以评估领导培训投入、学校教师满意度等。
4.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优势4.1 综合性评价平衡计分卡能够综合考虑组织的多个方面,不仅关注财务表现,还关注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效率和员工发展等。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新兴的绩效管理工具,在我国政府部门管理活动中还未普遍采用。
本文从我国政府部门在其绩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谈起,通过引述青岛市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成功实践来加以佐证,再充分结合平衡计分卡自身理念特征、价值取向、灵活特征等,详细分析论述了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管理模式在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适用性,进而得出将平衡计分卡引入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效益。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战略ABSTRACTBSC as a new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ol has not been commonly used in the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of China'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the passage is quoted in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Qingdao Cit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SC to be corroborated, fully integrated with the BSC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values, flexible features, detailed analysis discusses the BS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n com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S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help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efficiency.Key word: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BSC; Strategy摘要 (I)ABSTRACT (I)1. 我国政府部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1.1 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片面,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1)1.2 传统的绩效管理工具无法应对复杂的绩效管理项目 (1)1.3 绩效管理同社会的发展脱节 (2)1.4 绩效管理缺乏民主化 (2)2.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工具应用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2)2.1 对形成科学的绩效观具有推动作用 (2)2.2 帮助政府形成全新的战略体系 (3)3.青岛市政府部门引用平衡计分卡的实践 (3)3.1 制定关于青岛市政府部门的四大远景 (3)3.2建立政府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结构 (3)3.3制定青岛市政府平衡计分卡具体绩效目标 (5)3.4引入平衡计分卡为青岛市政府带来的变化 (5)3.5青岛平衡计分卡试验带来的启示 (6)4. 平衡计分卡在地方政府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6)5.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保障条件 (7)5.1 更新绩效管理理念 (7)5.2 加强地方政府战略管理 (8)5.3 健全政府管理的相关制度 (8)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平衡计分卡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以青岛市为例借鉴现代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理论,创建中国特色的高绩效党政机关,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这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追求的目标在方向上也是一致的。
平衡计分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应用刘文静摘要: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成效,这种先进的经典管理理论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力支撑技术和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我国已经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平衡计分卡,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可以说,这不失为一种颇为价值和长远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经典管理理论,它由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及咨询师大卫·诺顿创建,应用于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领域,逐渐走向成熟,在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企业愿景为目标的宗旨之下,平衡计分卡从全新的维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衡量和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战略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工具和方法。
一、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及意义平衡计分卡主要是从四个维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审视和应用,这四个维度主要包括:个人学习与自我成长;应用流程;顾客;财务,这四个维度讲究新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市场份额,要占据竞争市场上的份额优势,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种市场份额体现出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它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报表方式,更能够反映出市场份额战略与核心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它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以企业战略为核心,系统地从这四个维度进行描述、衡量和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的解释依据和宣传工具,并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由目标战略转化为实践行动,从而全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平衡计分卡这种战略性的管理工具它将企业战略与业绩评价相联系,显现出“多方平衡”的特点,这些平衡着眼于战略管理和战术管理的平衡、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定性指标与定时指标的平衡、内外部环境的平衡、因果相联的平衡等。
平衡计分卡在行政事业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管理,不仅要做好持有资金的预算工作,必须做到财务能够随时根据企业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工作具备一定的随时变动性。
2022-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管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下列不属于消防水泵结合器过水能力不足的维修方法是()。
A.更换密封圈、紧固螺栓或更换损坏件B.维修或更换止回阀C.维修或更换安全阀D.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答案】 D2、政府与公共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乎行政理性,其判断标准包括判断力,行政平等、()。
A.行政比例B.反思平衡C.行政责任D.行政忠诚【答案】 A3、在下列组织结构中,最具有弹性但稳定性较差的组织形式是()。
A.矩阵式B.职能制C.事业部制D.直线职能制【答案】 A4、在下.列各组文种中,都可以用于下行文的一组是()。
A.通知、决定、请示、纪要B.通知、命令、通报、批复C.报告、决定、公报、条例D.通知、决议、意见、函【答案】 B5、按照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2005)要求,下列关于火灾报警控制器整机一般具有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火灾报警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直接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及其他火灾报警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发出火灾报警声、光信号,指示火灾发生部位,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并予以保持,直至手动复位B.火灾报警控制功能:火灾确认后,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具有火灾声和/或光报警器控制输出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手动/自动控制状态转换、手动/自动控制状态指示功能C.故障报警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故障总指示灯(器)。
无论火灾报警控制器处于何种状态,只要有故障信号输入,该故障总指示灯(器)均应点亮D.自检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自动检查其面板所有指示灯(器)、显示器的功能和所有声器件的功能【答案】 D6、某建筑高度为100m的住宅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且最低有效水位应满足水灭火设施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应低于()。
A.0.05MPaB.0.07MPaC.0.10MPaD.0.15MPa【答案】 B7、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实行全面改革,改革使政府问关系在权力分配上趋向于()。
平衡计分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应用作者:刘文静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年第10期摘要: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成效,这种先进的经典管理理论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力支撑技术和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我国已经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平衡计分卡,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可以说,这不失为一种颇为价值和长远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经典管理理论,它由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及咨询师大卫·诺顿创建,应用于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领域,逐渐走向成熟,在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企业愿景为目标的宗旨之下,平衡计分卡从全新的维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衡量和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战略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工具和方法。
一、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及意义平衡计分卡主要是从四个维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进行审视和应用,这四个维度主要包括:个人学习与自我成长;应用流程;顾客;财务,这四个维度讲究新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市场份额,要占据竞争市场上的份额优势,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种市场份额体现出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它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报表方式,更能够反映出市场份额战略与核心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它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以企业战略为核心,系统地从这四个维度进行描述、衡量和管理,成为企业战略的解释依据和宣传工具,并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由目标战略转化为实践行动,从而全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平衡计分卡这种战略性的管理工具它将企业战略与业绩评价相联系,显现出“多方平衡”的特点,这些平衡着眼于战略管理和战术管理的平衡、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定性指标与定时指标的平衡、内外部环境的平衡、因果相联的平衡等。
平衡计分卡在行政事业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李爽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摘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前沿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特点以及国外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案例分析,探讨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以期在我国逐步建立科学的公共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一、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分析公共部门是以社会进步为自己的使命、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
所以,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和结构必然不同于营利组织,在应用时需要对其做出一定调整。
下面,我们将根据平衡计分卡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一下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及使用。
1.模型的特点。
公共组织成功利用平衡计分卡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美国夏洛特市政府,它通过分阶段确定几个关键领域实施平衡计分卡。
从而成功使其拥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平衡计分卡毕竟是为企业等营利性组织设计的,要利用它满足公共部门使用者,必须对它进行改造。
保罗·R·尼文曾经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型(图1),我认为这作为公共部门的一般计分卡模型还是可取的。
2.1使命。
在公共部门中,平衡计分卡需要全局性的目标和宗旨。
即公共部门的使命。
2.2战略。
战略是将一个组织的使命和行动计划整合为一个有机体的规划。
2.3客户。
这里的客户是指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即社会公众。
2.4财务。
公共部门在平等地给予社会公众高质量服务的前提下。
同样应考虑资金预算的合理运用,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5内部流程。
公共部门的内部流程评价指标由客户方面的相关的价值理念所驱动的。
2.6学习与成长。
公共部门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让其在一个不断改进的组织氛围中工作,激发工作积极性。
3.适用性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获得的巨大成功。
引起了许多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密切关注,人们开始尝试在这些机构和部门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来加强管理。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随着公共部门的不断发展,绩效评价逐渐成为公共部门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为实现公共部门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
而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则因其能对组织的战略、目标、绩效指标以及绩效绩效进行协调和统合而被广泛用于公共部门中的绩效评价。
本文将探讨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价1. 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Robert S. Kaplan和David P. Norton于1992年提出,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绩效管理工具,旨在帮助企业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的绩效,分别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财务绩效是企业运营得失的重要指标,客户角度主要考虑企业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内部业务过程则是指企业如何使内部流程更加有效和高效,学习和成长角度则关注企业如何激励员工的学习和成长,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因此,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战略为基础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协调和统一企业的各种目标和绩效指标,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而公共部门的目标和职责都是为公众服务,因此平衡计分卡也被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中。
2.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是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促进政府公信力、引导组织行为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设定政策目标,并实施和监督政策;(2)效果和成果: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果,重点评估政策的实际影响程度和满意度;(3)资源使用:评估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经费管理和资源分配情况等;(4)领导能力:评估公共部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员工满意度等。
因此,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工具,可以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1. 建立战略目标平衡计分卡帮助公共部门在制定战略时制定战略目标,并为不同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当的绩效指标,以实现绩效评价的定量化和监控。
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直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水平也是各国政府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
现如今,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绩效评估已不再是一个新词汇,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管理之中,成为实现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以及改进和评价政府行为的一个有效工具。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基本组织形式,公共部门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层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科学地绩效评估显得十分有必要。
但是在我国,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平衡计分卡作为当前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和应用的组织绩效评估工具,其产生、发展以及在私营部门的成功运用给了我国公共部门很多的启发。
平衡计分卡能够克服以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的缺陷,以更为全面的考核体系去衡量公共部门绩效。
因此,本文选择平衡计分卡这一有效工具来设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对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结构要索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了平衡计分卡的两个核心理念——平衡理念和战略理念。
紧接着,本文深刻探讨了平衡计分卡与我国公共部门结合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再从理论、价值、技术、制度四个方面去分析平衡计分卡卡应用于我国公共部门的可行性。
实证研究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本文选取了苍南县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为案例部门,介绍其概况,并阐述了该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然后着手开始为该部门构建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首先,指出了构建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需要明确的条件,这有利于平衡计分卡的有效实施。
然后建立起苍南县城管部门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并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接着,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设计、筛选并最终确定该部门平衡计分卡的所有指标及其权重,形成战略地图。
“平衡计分卡”与公共行政执行的有效性Ξ□张国庆 曹堂哲摘 要:平衡记分卡是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试图通过系统的平衡与和谐,以优化战略管理绩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它被许多国家应用于解决长期困扰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尤其是行政执行的有效性问题。
它对于新时期中国政府公共管理的意义,在于改变G DP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转而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政府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 战略管理 绩效考核 公共行政执行 有效性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5)02-042-06 一、“平衡计分卡”的管理要义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一种着眼于组织发展战略有效性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系统管理方法。
因其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非政府组织等多领域的比较广泛的成功应用,而成为了近10年来世界“管理革新运动”的标志性的理论和方法之一。
(一)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内容在线性和单向关系占据主导的工业时代,以泰罗(Frederick W.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精确化和标准化能够提高生产率和管理效率,也能够改善公司与顾客的关系,进而,以科学管理思想作为指导,单一的财务数据就能够很好的浓缩企业的信息,反映出企业的绩效。
因此,单一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考核是最节约企业家的“注意力资源”的最佳考核方式。
但是,进入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以来,知识、人力资本、管理技术等,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约束变量,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线性和单向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非线性关系大量存在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为了应对这方面的难题,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顿研究所的执行长诺顿(David Norton)合作开展了“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
该计划基于“财务绩效指标对于现代企业组织而言是无效的”这一假定,试图找出超越传统的以财务会计量度为主的绩效衡量模式,从而在信息时代开发出多变量的企业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系统。
正如卡普兰和诺顿所说:“平衡记分卡保留了传统的财务测量指标,但是财务测量指标对于反映企业的长期投资和资本获利能力以及消费关系方面是不成功的。
为了引导和评估信息时代的方向和进程,必须着手创造贯穿于投资、消费、供应者、雇员、流程、技术发明诸环节的未来价值。
”[1]作为研究成果,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1993和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2 view)杂志上分别发表了“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评估体系”(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平衡计分卡的应用”(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和“将平衡计分卡用于战略管理系统”(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三篇论文,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和操作方法。
1996年,卡普兰出版了《平衡记分卡———将战略转化为行动》(The Balanced Scorecard: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2 tion),2001年又出版了《战略核心组织:实施平衡记分卡的组织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How Bal224Ξ作者简介:张国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曹堂哲,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2 ness Environment),使平衡计分卡的理论与方法得到了系统化。
平衡记分卡是具有绩效考核功能的管理系统。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内部过程和外部产出之间的反馈循环,使组织的发展战略落实为行为,从而能够持续地改善战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所以,战略的实现构成了平衡记分卡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个管理系统,平衡记分卡同时设置了四个关键管理层面: (1)财务层面:由营业收入成长与组合、成本下降生产力提高、资产利用投资策略等指标构成。
(2)顾客层面:由市场占有率、顾客延续率、顾客争取率、顾客满意度及顾客获利率等五大核心指标构成。
(3)企业内部流程层面:可以分解为创新、营运、售后服务等三大流程。
企业通过界定一个完整的内部流程以发展新的解决方案,满足顾客与股东的需求。
(4)学习与成长层面。
包括企业通过增强员工潜力、信息处理能力、明确权责和目标来提升员工满意度、员工留职率及员工生产力。
[2]平衡记分卡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据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的报导,美国一千家大企业中,有高达40%的企业实行平衡计分卡。
而《哈佛商业评论》更推崇平衡计分卡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策略管理工具。
[3](二)平衡计分卡的管理理念平衡记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系统,而且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设计平衡记分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信息时代,在非线性关系取代了线性关系的条件下,战略如何有效执行的问题。
着眼于有效执行,通过系统平衡与和谐实现组织的战略是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理念。
一般而论,平衡是各个矛盾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良性状态,平衡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各个子系统的比例,增强整体的协同性,克服失衡的过程。
管理学当中的平衡,主要指按照平衡的理念系统集成管理系统,以及在持续变化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管理运动的节律,进而不断调整或修正不合理的倾斜,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
在此意义上,平衡意味着新的回归。
诚然,平衡并不意味着永恒,失衡更是一种常态。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失衡有助于打破静态的均衡状态,唤醒意愿、引起警觉、触发进取、消除惰性,促进组织的良性演化,但动荡是不可避免的。
进而言之,过于激烈的失衡往往会引发组织系统的存续危机,甚至导致组织的崩溃。
所以,组织管理需要基于哲学思考的动态的平衡,而平衡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就是理性整合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系统有效性的过程。
平衡记分卡的平衡理念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了信息时代组织存续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了这些关键因素之间的平衡机制:(1)外部评估(如股东与顾客)与内部评估(如企业程序、创新、学习与成长)之间的平衡。
从而使得战略、结构和前景结合起来。
(2)结果、动因和过程之间的平衡。
平衡记分卡突破了结果管理和过程控制两者各自的局限性,找到了动因、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动因、过程和结果的平衡。
(3)客观方面(如成果衡量)与主观方面(如成果衡量的绩效动因)之间平衡。
也就是说平衡计分卡的各方面指标具有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涵义,是包含业绩结果与业绩驱动因素双重指标的绩效考核系统。
(4)战略与业绩、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平衡。
通过建立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现实状况和未来期望之间的因果联系链条,实现战略与业绩、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平衡。
将绩效评估与战略管理融合,使之成为战略执行的有效管理工具,是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点之一。
系统平衡是实现子系统之间(或者系统的要素之间)和谐的前提。
管理学中和谐可以理解为不同管理要素、不同管理行为比例适当,管理职能、机构和人员协同一致相互配合以贯彻和落实组织战略和组织目标。
平衡记分卡在系统平衡的基础上描绘出了平衡记分卡四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确立了各个指标的权重,使得四个层面的职能、机构和人员能够围绕战略协同一致,实现了时间、空间、主体和综合的平衡,达到了和谐的状态,从而使战略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总之,着眼于有效执行,通过系统平衡与和谐实现组织的战略是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理念。
二、“平衡计分卡”与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执行的有效性 行政执行的有效性,换言之,如何消弭公共政策目标与行政执行之间的差距,是长期困扰各国政府管理的难题之一。
平衡记分卡之于政府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行政执行有效性问题的提出公共行政执行的有效性主要指政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结果)程度。
对公共行政执行有效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研究中“回归国家”学派开始兴起,国家自主性和国家能力问题开始再度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
[4]其中,亨廷顿(S.P.Huntington)在研究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后指出:“国与国之34间最大的政治分野其实不在于政府的组织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有效程度”。
[5]随后,研究政府能力及其构成要件以及如何提升政府能力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通过观察世界各国发展态势的优劣和反差,指出:“这些反差极大的现象背后所潜存的决定因素是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6]所谓“政府能力就是政府有效的采取并促进集体性行动的能力。
有效性是指利用这些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这些物品的需求的结果。
”[7]鉴于政府执行能力是政府能力的构成要件,因此,上述观点也实际上从正面论述了公共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性。
其二,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的视角。
缪尔达尔(G.Myrdal)从反面关注了公共行政执行无能的问题。
他把公共行政执行无能这类现象命名为“软政权”现象。
在他看来,“软政权”词义丰富,“包括所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法律,主要表现为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各级公务人员不遵从交给他们的规章制度和指令,并常常和那些他们本应该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串通一气。
”[8]缪尔达尔的研究是非常有见地的。
就目前世界存在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拉美模式、印度模式和俄罗斯模式等后发展中国家或转型期的国家,就是因为公共行政执行能力走低而导致了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以及法律、法规、公共政策难以遵循和贯彻落实,直接影响了国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方面的有效性,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三,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的视角。
在西蒙出版《行政行为》(Administration Behavior)之前,以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古德诺(Frank Johnson G oodnow)、怀特(Leonard D. White)等人为代表的古典公共行政理论倾向于认为,执行过程只是一种纯粹的官僚行政功能,通过自上而下的官僚控制结构,能够使政策偏离最小化。
与此相联系,那个时代注重制度规范和一般原则的研究,因而对于执行的有效性,即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果之间的差距问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美国开始推行国家干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