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数学科考试情况分析一、试卷的特点本次考试的范围为高中预备知识部分内容和数学必修1第一章全部知识,试题的模式仿照高考文科数学试题模式。
整套试卷基本上是按新课标要求的精神“着重学生学习基础、着重学生应用能力”来命制的。
分析本套试卷有两大特点:1、紧密了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从整套试卷可看出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15至18小题均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题目,其中多数题都可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或者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改编而成。
因此,了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这套试卷的一大特色。
2、深化能力立意,突出思想方法的考查试卷淡化机械的计算,突出考查解题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如,试卷中的几道解答题,若将问题分解开来,考查的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与常用的通性通法。
考生只要调动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取相关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不难理出解题思路的,因此试卷也就更加突出了对数学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试题还突出考查了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如解答题的最后两小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基本情况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计1277人。
最高分137,平均分为75.98。
2.各题考查内容及学生得分情况:第1题考查算术平方根,属容易题,得分率高。
第2题考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属容易题,得分率高。
第3题考查二次函数,属容易题,得分率高。
第4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属容易题,得分率高。
第5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属容易题,得分率高。
第6题考查集合语言的表达,属容易题,得分率较高。
第7题考查代数式的因式分解,属容易题,得分率较高。
第8题考查相同函数的判定,属中档题,得分率较高。
第9题考查分式方程的求解,属中档题,得分率较低。
第10题考查函数的表示,属中档题,得分率较低。
第11题考查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属容易题,得分率较高。
高一数学考试试卷分析高一数学考试试卷分析(一)一试题分析1.选择题分析该试题的1—6小题均为容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7、8小题为中档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9、10小题为综合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对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2.填空题分析该题比选择题难度稍大一些,考查的内容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外,还考查了本学期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的联系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答题分析本大题的19、20题为容易题,侧重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基础知识的考查;21、22题为中难度题,它侧重考查的是三角函数常见的恒等变换的以及最值的求解方法;23题为难度题,本题侧重综合能力考查,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考查的更深,对知识面考查的更广。
二学生的答卷情况一般的学生对选择题可以顺利完成一半,对于后面的几个中难度的题完成得不是很好,即便是选对了了也是猜的,说明学生的知识还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将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填空题完成得很不乐观,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可以拿到10以上,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对1、2个;对于解答题完成得更是糟糕,19、20这样的容易题基本没有一个可以得满分的,后面的21、22、23更是惨不忍睹。
这些现状也足以让我们老师和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夯实基础,落实学生的课下巩固情况,在今后的学习和教学中更加努力。
高一数学考试试卷分析(二)一、试题情况1.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合理,试卷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70分,设有两种基本题型,即填空题和解答题。
(2)考试内容分布基本得当。
考试内容包括二部分:解三角形和数列二、成绩分析及答题情况分析1.考试成绩分析这次考试难度不大,我们想把数学平均分控制在60分左右,但没有达到目标,大多数题型每个班都讲过练过,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
说明了学生对中等题的落实不够。
今后我们将加强对这一部分的学习。
2013学年度高一上册半学期考试数学试题附答案解析卷第一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函数中为指数函数的是( D )x y A =. x y B 2.= x y C 1.= 2.x y D =2. 有五个关系式:①∅⊂}0{;②}0{=∅;③∅=0;④}0{0∈;⑤∅∈0其中正确的有 (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关于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 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象 B . A 中的两个不同的元素在B 中的象必不同 C . B 中的元素在A 中可以没有原象D . B 中的某元素在A 中的原象可能不止一个4. 全集 U = { 0, -1, -2, -3, -4 },集合 M = { 0, -1, -2 }, N = { 0, -3, -4 },则 ( C U M )∩N 为 ( B ) A. { 0 } B. {-3, -4 } C. {-1, -2 } D. φ5.下列函数中,值域是 ( 0 , + ∞ ) 的是 ( D ) A. y =132+-x x B. y = 2x + 1 ( x >0 )C. y = x 2 + x + 1D. y =21x6. 下列各图形中,是函数的图象的是( D )7.给出下列函数:(1)y=3x ; (2) y=|x|; x )2,3(-∈; (3) y=x 2+212-x; (4)y=x 2+c 其中偶函数的有( B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满足条件 { 0, 1 }∪A = { 0, 1 } 的所有的集合A 的个数是( D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9.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b a ,b c a <<,当],[c a x ∈时,)(x f 是单调递减;当],[b c x ∈时,)(x f 是单调递增,则)(x f y = 的最小值为( B ))(.a f A )(.c f B )(.b f C )2(.b a f D +10全集U={1,2,3,∙∙∙,9}}9,7{)(},8,4,2{)()(},3,1{=⋂=⋂=⋂B A B A B A C C C u u u 则B=( D )}1.{A }3,1.{B }5,3,1.{C }6,5,3,1.{D11. 设函数,2)2(),0()4(.0,2,0,)(2-=-=-⎩⎨⎧>≤++=f f f x x c bx x x f 若则关于x 的方程x x f =)(解的个数为( C )A .1B .2C .3D .412.已知二次函数x a x a x f )12()(2-+=在]1,(-∞是单调递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C )]41,.(-∞A ),41.[+∞B ]41,0.(C ]1,41.[D第一卷一.选择题答案第二卷二:填空题(每题4分16分) 总分_______________ 13.函数f(x)=x x x +-++11的定义域是]1,1[- 14.已知2,222=+=+y x y x ,则=xy 1 15.已知f(x)=x 2+1, 则f(x+1)=1)1(2++x .16. 已知全集U={三角形},A={直角三角形},则C U A=}{斜三角形 三:解答题(6题74分)17. 已知全集为R,集合A={3|+≤≤a x a x },B={60|><x x x 或} (1)B C R (用区间表示) (2)若1-=a ,求)(B A C R ⋂ (3)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13分)解: (1) B C R =]6,0[ (4分)(2) 当1-=a ]2,1[-=A 则)0,1[-=⋂B A )(B A C R ⋂=),0[)1,(+∞⋃--∞ (9分)(3)用数轴分析得0≥a ,且63≤+a30≤≤a (13分)18.已知)(x f y =的定义域为]4,1[,当]2,1[∈x 时)(x f 的图像为线段,当]4,2[∈x 时)(x f 的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且顶点为)1,3(.又已知3)2(,2)1(==f f ,求)(x f 的解析式(13分) 解: 当]2,1[∈x 时)(x f 的图像为线段,设b kx x f +=)( (2分)由已知3)2(,2)1(==f f 故b k b k +=+=23,2∴1,1==b k ∴]2,1[∈x 时1)(+=x x f . (6分)当]4,2[∈x 时)(x f 的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且顶点为)1,3(设1)3()(2+-=x a x f ,又3)2(=f ∴ (8分)1)32(32+-=a ∴2=a当]4,2[∈x 时1)3(2)(2+-=x x f (12分)=)(x f]4,2[,1)3(2]2,1[,12∈+-∈+x x x x (13分)19.已知=)(x f 0,10,00,42<-=>-x x x x x (12分)(1) 求))1((-f f ,))1((f f ,(2)画出)(x f 的图像(2) 若a x f =)(,问a 为何值时,方程没有根?有一个根?两个根? 解.(1). ,0)2())1((==-f f f 4)3())1((=-=f f f (4分) (2)略 (8分)(画错一段扣2分,画错两段扣4分) (3)由图像观察得4-≤a ,a x f =)(无解 当,14≤<-a 且0≠a 时a x f =)(只有一个根当1>a ,或0=a 时a x f =)(有两个根 (12分)20设A={}04|2=+x x x , B={}01)1(2|22=-+++a x a x x 其中a R ∈,如果A ⋂B=B,求实数a 的范围(12分) 解.由条件得}4,0{-=A 由A ⋂B=B 得A B ⊆ (1)Φ=B ,方程01)1(222=-+++a x a x 无解,则0)1(4)1(422<--+=∆a a 得1-<a (4分)(2)B ∈0,则012=-a ,得1=a ,或1-=a检验,满足条件 (8分) (3)B ∈-4,则01)4)(1(2)4(22=-+-++-a a 得1=a 或7=a 检验7=a 不合条件舍去1,1=-≤∴a a 或 (12分)(没有检验的扣2分)21.已知函数()a x x f -=,()122++=ax x x g (a 为正常数),且 (12分) 函数()x f 与()x g 的图象交点在y 轴上。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报告高一历史一、试卷总体分析1、试卷特点:试题体现出基础性,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考查的历史知识均为政治史的主干知识,覆盖面广,实现对历史必修一史实部分的全面考查。
每道试题均依据史料,设置一定的不同的情境,由此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注重试题的新颖性。
试卷简约,体现梯度。
试题内容简洁、易懂,考生阅读无障碍,便于考生准确作答。
选择题由浅入深。
材料解析题中所设置的问题的难度也呈阶梯式递进。
2、试卷结构及内容:本份试卷在题型设计上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必修1 全部内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述量大,需要学生必须有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3.数据分析本次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高一年级参加考试学生人数为1390人,均分为76.4分。
双过线人数普通班321人(78分以上),尖子班51人(88分以上),预测军检以上人数1251人(59分以上)和宁阳一中相比差距不大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存在问题: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
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对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如学生是对“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这一对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理解不透,对这两个概念学生普遍掌握的不够深入;对雅典民主的特点和局限性认识不到位。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理解不够透彻。
得分不多。
另外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试结成绩没有预期的效果。
兴义一中2016届高一(7)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总结班主任:陈勇一、基本情况:高一(7)班在本次半期考试中,综合考评在各年级排名第十九,与第一次相比,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在考试的所有科目中:语文、政治相对较好;数学、英语有所进步;物理、地理、历史相对稳定;生物、化学相对较弱。
但比第一个月有所进步:第一个月较分班成绩进步排20名,此次较第一次进步排10名。
二、取得的成绩:1、此次考试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共有34人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2、特别是一些原来排名较后的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如代时凤由1096进步到580共进步580名、刘应娟由1014进步到648共进步386名、刘丹由1319进步到1209共进步110名等。
三、存在的问题:1、从成绩分布来看,1000名以后共20人,人数较多。
2、从各科成绩分析,7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自信心不足,个别学科上课较沉闷。
3、分班时的优等生状态不稳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这些学生成绩变化很大,有些学生退步幅度太大,如赵巾由94名降到183共退步94名、余博由643降到1062共退步419名等。
4、个别学科与年级相差较大,如化学的及格率18.0%较年级的27.8%低了9.8个百分点、生物的及格率21.3%较年级的55.2%低了33.9个百分点。
四、下阶段的措施:1、首先,重视薄弱学科的指导与督促,加强与科任教师的交流。
2、狠抓课堂学习纪律和晚修纪律,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利用班会课和平时的谈话,激励学生,制定计划,树立信心。
4、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对退步较大的优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5、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以团结之风带动班级的进步,营造奋发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
6、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
7、向衡水中学学习,真正做到“入室则静,入座即学。
”。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一」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按事先约定的计划已圆满地结束了。
从考试的结果看与事前想法基本吻合。
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从成绩上看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东西总结。
(1)考试的内容: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内容为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
从卷面上看,必修1集合部分占29分,约占总分的18%。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部分104分,约占总分的88%。
函数应用部分17分,占总分约为8.5%。
从分值分布看基本合理。
(2)考试卷面题型分析。
卷面上只有填空和解答两种题型。
第I卷第1小题“设集合M=,则M∩N= ”为集合交集问题,放在此处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较难。
第2题考查补集、子集问题。
第3小题为计算题,根式计算问题。
4,5,6,7为一般性问题应准确性还可以。
第10题为偶函数定义域为,要考虑端点关于原点对称,有不少学生不太熟悉这种形式。
第12题是关于恒成立问题,因为组内集体备课未强调,有的人讲,有的人没有讲,但也有很同学做对。
13题为考前讲过的原题答案为,但是在考场上没有做出来的还是很多。
14题较难考虑画图后比较端点大小,没有讲过这种问题的班级做对的学生很少。
第II卷解答题15题一般性集合问题。
16题一般性二次函数问题,考查奇偶性,图象,单调区间,值域等等。
17题为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初学又没有复习深化,大多数人被扣分,对m的讨论不全。
第1小题对第2小题有诱导错误嫌疑。
18题因为没有将分段函数总结在一起扣分,其实扣分也不太合理。
19题,第1小题用定义证明单调性过程比较规范,第2小题有同学用特值法求出m的值但缺少验证奇函数过程。
20题,较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般学生只能做第1小题和部分第2小题,第3小题较难又涉及到参数和恒成立问题,全校仅有数人能完整解答出来。
(3)考试成绩分析与反思笔者教两个班,高一(2)班为普通班,入学成绩较低一些,高一(24)班为二类重点班,入学成绩介于高分与低分之间。
2013-2014学年度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蓟县第四中学一试卷基本情况1、得分情况2、失分情况1)客观题得失分情况①客观卷平均分38分②各题正答率统计情况:③正答率较低的题:8、4、102)主观题得失分情况①主观卷平均分54.65分②失分较多的题:11、13、14、15、17、203.学情分析1)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增加。
高中数学与初中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学习习惯的改变,学生需由老师督促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2)初高中知识难度的巨大落差,知识层次的加深;需要适应一段时间3)学习心理的调整,由初中的佼佼者进入人才济济的高中课堂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学生心理压力大。
其次,高中知识与学科能力要求高,学生完成这个思维的跨越,难度较大。
4)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也造成学习困难。
4、典型试题分析选择填空题考查的知识综合性强,每道题考查的都考查不同的知识点,适合学生解答。
除8题得分率低外,其他题得分率低较高。
填空题中尤其是13、15题对学生来说综合性太强,学生正答率几乎较低,填空题得分率太低。
解答题中20题综合考查数列的综合能力,已知an与Sn的关系时,通常用转化的方法,先求出an与n的关系,再由等比数列通项方法求通项公式。
其次还重点考查错位相减法,大部分学生计算结果都出错,失分严重。
二、对试卷的简要评价1、试卷考查内容:数学必修5,内容考查全面。
2、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试题难易适中,试题容量合理,注重课本双基的主旨,重点突出,考查了思维的灵活性、敏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的考查。
例如15题、20题、注重考查了数列通法的考查。
三、考后反思与教学策略分析1、考后反思1)、基础知识应夯实:教师上课对主干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剖析,加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对易混、易错知识点时常进行点拨,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平时测验可进行专项训练。
学生听课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笔记外,复习时还要举一反三,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做到“点透、线通、面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 三 年 数学(理科)科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2214.(]()212,,-⋃-∞- 15. 54 16. (]ππ2,三、解答题(共74分)17. 解:(1)依题意得:{}{}31|42|-<>=<<-=x x x B x x A 或,{}41|<<=⋂∴x x B A …………………………………………………5分(2)①当,符合时,Φ==C 0a )(B A C ⋂⊆;…………………7分 ②当0>a 时,{}a x a x C 2|<<=, 要使)(B A C ⋂⊆,则⎩⎨⎧≤≥421a a ,解得:21≤≤a ;……………………9分③当0<a 时,{}a x a x C <<=2|,0<a ,)(B A C ⋂⊆=Φ,0<∴a 不符合题设……………………11分∴综合上述得:021=≤≤a a 或…………………………………………12分18.解:(1)由已知得: x x x xxx f ωωωωωcos 3sin 3cos 32cos2sin32)(+=+⋅==)3sin(32πω+x …………………………………2分A 为图象的最高点,∴A 的纵坐标为32又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4||=BC …………………………………3分∴42=T可得8=T 即82=ωπ 得4πω=…………………………………5分∴)34sin(32)(ππ+=x x f …………………………………………………6分 (2)由题意可得),64sin(323)2(4sin 32)(ππππ-=⎥⎦⎤⎢⎣⎡+-=x x x g ………8分令z k k x k ∈+≤-≤+,2236422ππππππ,……………………………………10分可得z k k x k ∈+≤-≤+,2236141221)(,8320838z k k x k ∈+≤≤+∴…………………………………………………11分 故函数)(x g 的减区间为)(8320838z k k k ∈⎥⎦⎤⎢⎣⎡++,。
拉孜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
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模拟高考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题,共计18小题,卷面总分100分。
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40分;填空题5道,每题4分,共16分;解答题4个,共46分。
试题来源于历年各省市高考原题及变形、课后练习和习题的变形,作为基础性学科,本次数学命题难度系数为0.7~0.8,属于容易题范畴。
考试内容覆盖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重难点、典例突出,题目本身没有偏题怪题,题目类型在平时讲课中都有所体现,而且不止一次的讲解,上课时学生反映良好。
由此,学生试题反馈应该乐观的。
但是,事实刚好相反,学生卷面效果并不理想。
本次考试文理科使用同一套试题,理科平均分在15~16分之间,文科在11分左右,总体和上学期期末考试相当。
60分以上有三个,二班、三班各有一个作弊处理的学生,整个年级有16个0分。
通过改卷,发现问题及反思,概括如下:
第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相当差。
这和学生自身体验不无关系,从小学初中以来,数学一直是头疼学科,一时之间无法彻底改善现状,形成的恶性循环,更加不愿学数学。
这样一来,一些送分的题目也不假思索的恣意而为。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不合理。
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只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课下不会再抽出时间专门看、专门做题,可想而知,这样学出来的数学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
从讲课角度,学生课堂反映良好,实际上相当部分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是猜是蒙。
试卷上有个别同学选择题作对6个甚至8个而填空题、解答题无一做出甚至白板就很说明问题。
第三,对学生应该进行诚信考试的教育。
这次考试有两个学生作弊,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错事之后还自得意满好像没事人似的。
诚信,不应该只是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解,作为任课老师,应该着眼于高考,着眼于学生人格的成长。
第四,学习付出与成绩不对等。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不佳,但本次考试能够拿到40多分,其中选择填空拿到40分;有的学生认真学习反倒只拿到一个个位数,这确实值得反思。
对于前者,可能会沾沾自喜洋洋自得,不知天高地厚人外有人忘乎所以;对于后者,可能会顾影自怜感叹不公,以致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于形成抵触情绪。
对于这两种情况如何有效合理解决,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是当前关键所在。
对于今后教研组命题考试,可以适当抽样,选择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学生做小范围命题测试。
根据样本反馈,对考试命题有一个量的把握,改进后作为考试题目。
此外,由于出题老师自身风格、业务素质局限,更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这样,才能出一份真正体现某阶段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合理试卷。
数学组燕浩 2014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