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尚氏
- 格式:pptx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45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
(1)提高经济效率;
(2)改善收入分配;
(3)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
(4)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扩展资料
萨缪尔森的理论:萨缪尔森的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
他还一直热衷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为数理经济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萨缪尔森定理:
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的边际产品也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短期内,虽然产品价格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发生变化,但生产要素还来不及在部门间流动。
因此,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只影响产品价格。
结论
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
这一结论表明,国际贸易虽然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但是并不对每一个人有利,一部分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减少了。
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这也恰恰是为什么有人反对自由贸易的原因。
Economics 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2、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产品市场中的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量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与核算中的国民收入不同。
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它与总需求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而均衡国民收入总是与总需求相等。
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如果总需求小于国民收入(总供给),即产品供大于求,厂商就会缩减生产,国民收入将减少;如果总需求大于国民收入(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将增加。
只有当社会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总供给)时,社会生产才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国民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三个核算恒等式:GDP≡C+I+G+(X -M),GDP≡C+S+T,C+I+G+(X-M)≡C+S+T 。
之所以不能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是因为:1、恒等式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既定不变的量无论是支出中的个人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还是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收入C、私人储蓄S、政府税收T,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而是既定不变的量。
2、三个核算恒等式左右两边的总量是恒等的,不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1、实际支出、意愿支出与非意愿支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社会总意愿支出的组成3、国民收入均衡公式4、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核算恒等式的区别一、均衡国民与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用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实际支出是指已经实现了的支出;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想要的支出或计划支出;非意愿支出是指当事人不想要的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支出。
实际支出=意愿支出+非意愿支出。
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Barro-Sala-i-Martin theorem)是一种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
该定理是由经济学家罗伯特·J·巴罗(Robert J. Barro)和贝尔南·萨缪尔森(Xavier Sala-i-Martin)在1992年提出的。
一、定义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表明,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时,不同国家的生产率水平将会趋向于相等。
这里所说的生产率水平指的是单位劳动力拥有的资本量对GDP产出的影响程度。
二、推导假设两个国家A和B,它们各自拥有kA和kB单位劳动力拥有的实物资本。
则根据凯恩斯生产函数:Y = F(K, L)其中,Y表示GDP总量,K表示实物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
因此,在两个国家中,单位劳动力拥有kA和kB数量的实物资本时,其对GDP总量产生的影响分别为:YA = F(kA, 1) 和YB = F(kB, 1)如果假设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则有:F(kA, 1) = F(kB, 1)将上式变形,得到:kA / kB = [F'(kB, 1)] / [F'(kA, 1)]其中,F'表示凯恩斯生产函数对实物资本存量的一阶偏导数。
由于F''小于0,因此有F'越大,其绝对值越小。
因此,当kA > kB时,左边的比率将会增加,从而导致右边的比率减小。
反之亦然。
因此,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不同国家中单位劳动力拥有的实物资本量将会趋向于相等。
三、应用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主要应用于分析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问题。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到生产效率更高的国家,并在这些国家中获得更高的回报。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会逐渐趋向于均衡。
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可以发现,在一个开放经济体系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实物资本存量的差异所导致的。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书目摘要:一、引言二、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三、课程书目推荐1.基础课程书目2.专业课程书目四、书目综述及学习建议正文:【引言】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顶尖学府,其经济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质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的书目,以帮助有兴趣的同学更好地学习和了解经济学。
【北大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1.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3.计量经济学4.国际经济学5.发展经济学6.产业经济学7.金融经济学8.经济史9.经济思想史【课程书目推荐】【基础课程书目】1.《经济学原理》(作者:格雷戈里·曼昆)2.《微观经济学》(作者:保罗·萨缪尔森)3.《宏观经济学》(作者:保罗·萨缪尔森)【专业课程书目】1.《计量经济学》(作者:沃尔特·恩德斯)2.《国际经济学》(作者:保罗·克鲁格曼)3.《发展经济学》(作者:阿瑟·刘易斯)4.《产业经济学》(作者:丹尼斯·卡尔顿)5.《金融经济学》(作者:罗伯特·默顿)6.《经济史》(作者:马克·布劳格)7.《经济思想史》(作者:约瑟夫·熊彼特)【书目综述及学习建议】这些书目都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及历史演变。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以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
可以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经济学素养。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一、配第(1623-1687):1.他的早期经济自由主义学说,明显地带有过渡时期的色彩,还保留有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残留。
一方面他承认经济生活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不依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受重商主义的原始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他也提倡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政策。
2.代表作: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是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思想。
二、斯密(1723-1790):1.从利己主义人性论出发构筑了他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他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人总是在“自爱”心的引导下,追逐自己的个人利益,但这种利己心并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害,相反会促成社会利益。
他强调要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必须改善资本的用途,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益必须实行放任自由,让人们有充分的自由。
2.代表作: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三、李嘉图(1772-1823):1.采纳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认为每个人只要能追求个人的利益就能建立整个社会的普遍幸福。
2.代表作:1817奶奶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四、萨伊(1767-1832):1.继承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提出了“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鼓吹市场的自动均衡。
就全社会来看,总供给和总需求总是一致的。
2.代表作:180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
3.他不否认市场上产品过剩无法脱售的现象,认为只有让人们自由投资,价格自由涨落,通过价格来引导供求变化的利润大小,结果会使供求一致,他反对国家干预。
【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一、马歇尔(1842-1924):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
二、里昂.瓦尔拉(1834-1910):1.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用严密的逻辑分析证实了斯密的设想,但它仅仅是局部均衡理论——从成千上万种商品抽出一种来分析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原创实用版】目录1.萨缪尔森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3.《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的影响和贡献4.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5.总结正文1.萨缪尔森与《经济学原理》的关系保罗·萨缪尔森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自 1948 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教材。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原理》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分析。
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讲述了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消费者如何选择、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等。
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系,探讨总量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等。
政策分析部分则讨论了政府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发展。
3.《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的影响和贡献《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理论相结合,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次,它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得经济学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规范。
最后,它强调了政策分析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研究,更是一种实践指导。
4.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最后,他强调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张国际间的自由贸易。
5.总结总的来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
它不仅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经济学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