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辐射防护监测的一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9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的一些行为准则,以确保辐射对人体不造成危害或对环境造成极小的影响。
它是基于辐射防护学所发现的物理、生物学和医学原理,规定了人们在处理辐射问题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行动方法。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避免原则:即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辐射的机会,以减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这要求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对自己造成危害的物质,如放射性物质、X射线、γ射线等;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减少接触辐射的时间和强度。
二、控制原则:即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有效控制辐射水平,使其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以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当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辐射使用,定期检查辐射水平,确保辐射水平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同时,也要求人们在正常生活中,应当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有效控制辐射接触,以保障个人和环境的安全。
三、预防原则:即在可能接触到辐射的环境中,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因辐射而造成的危害。
这就要
求使用辐射源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搭建屏蔽护栏等;同时,在正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辐射,避免接触到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物质,尤其是对婴幼儿应当更加注意。
以上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它们主要是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减少辐射对人体和其他物质的伤害,从而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虽然这些原则有其独特的特点,但它们的实施仍然需要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作用。
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2.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对於因进行任何活动,而增加了个人或群体的辐射照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在其一九九零年的建议书(第60号刊物)内,列出三项基本辐射防护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任何涉及辐射照射的行动都必须具备充分理由,即该行动对受照射的个人或社会利多於弊;2.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及受辐射照射的人数,应在合理可行和顾及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情况下减至最少;以及3.个人剂量限值─个人所受的照射须符合剂量限值,确保没有人需要承受不能接受的辐射危害。
对於因核意外而令自然环境辐射水平增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一九九零年的建议书(第60号刊物)及一九九一年的建议书(第63号刊物)内,均建议需进行干预(即通过某些活动影响已存在的照射原因,从而降低总照射量),保障受到影响的人的健康,其防护原则为:1.正当化─在降低剂量而减少危害的同时,干预本身带来的危害与代价,包括社会代价,必需是值得的。
2.最优化─干预的形式、规模及持续的时间应当谋求最优化,令减低辐射危害而得到的好处,扣除干预带来的危害后,得到最大的净利益。
剂量学中常用的量吸收剂量是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的一个基本量。
它是量度物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
单位:戈瑞,简称戈,其符号为Gy。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除了与吸收剂量有密切关系外,还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能量有关。
当量剂量是量度不同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对人体个别组织或器官造成的影响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特定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在一个组织或器官中引致的当量剂量,就是该辐射在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该辐射的权重因子。
这个权重因子称为「辐射权重因子」,它反映不同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辐射有多个种类和能量时,在一个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就是个别辐射所致的当量剂量之和。
单位:希沃特,简称希,符号为Sv。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是指采取措施,减低人员、环境和设备等受到辐射危害的可能性和程度。
辐
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时间、距离和屏蔽。
下面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时间原则
时间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辐射的危害与人体暴露时间成正比,暴露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就越大。
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受到辐射的可能性。
各类辐射的作用时间限值是必须遵守的。
二、距离原则
距离也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辐射危害与人体和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
离越远,受到的辐射越少。
因此,在需要接近辐射源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远离辐射源,以保证身体安全。
三、屏蔽原则
屏蔽也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辐射的危害与其穿过的物质的密度和厚度成正比,屏蔽物的厚度越大,受到的辐射就越小。
因此,在必须靠近辐射源的情况下,应使用适当
的屏蔽装置降低辐射的强度。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混凝土、钨、铅等。
总之,时间、距离和屏蔽原则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应在辐射工作中密切遵循。
同时,应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防护衣、穿戴防护鞋、戴上防护面罩等,以保证辐
射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的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辐射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
(1)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
(2)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增加射线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说在一定距离以外工作,使人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就能保证人身安全。
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
(3)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
关于辐射防护原则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拉。
明天的咨询会更精彩哦!请大家不要错过哦!本材料由龙口三益医疗器械提供,。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1. 最小化辐射剂量:辐射剂量越小,对身体的伤害越小。
因此,应尽可能降低个人和环境的辐射暴露。
2. 防护措施优先:防护措施应优先于补救措施。
也就是说,应该首先致力于降低辐射暴露,而不是仅仅关注治疗辐射损伤。
3. 辐射防护组合原则:防护措施应综合考虑,不应依赖单一措施。
例如,应结合个人防护设备、工作流程控制和辐射监测等措施。
4. 辐射实践正当性原则:只有当辐射实践带来的利益远大于风险时,才应该进行辐射实践。
实践正当性应在考虑社会、环境和个人风险后进行评估。
5. 正当性监督原则:对于所有正当的辐射实践,都应进行监督和评估。
这包括记录和报告所有辐射暴露和损伤,以确保遵守防护措施优先原则。
辐射防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辐射类型、能量、暴露时间、个人情况和环境因素等。
因此,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需要详细了解情况和评估风险。
在实践中,应遵循上述原则,制定有效的辐射防护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个人防护设备、工作流程控制、辐射监测和培训计划等措施。
此外,应定期评估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调整计划以满足当前需求。
防辐射墙用什么材料防护材料射线防护材料有各种类型各种材质,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防辐射材料有:铅、硫酸钡、混凝土及铅玻璃等。
1.铅--铅作为辐射防护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不但广泛用于墙面、地面、顶面的固定式防护,还能用于制作铅门、各类移动式防护和贮源容器等。
铅板的防护性能稳定、便于施工、防护效果耐久且可以循环使用,后期风险低、投入小且便于外装饰施工,但其初次投入较高且物理属性较软,需解决支撑工艺问题。
2.硫酸钡--硫酸钡射线防护涂料主要成分为硫酸钡,硫酸钡也叫重晶石,是高能射线防护很好的防护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含钡矿物,具有化学惰性强、稳定性好、耐酸碱、密度大、硬度适中、高比重、高白度、能吸收有害射线(X 射线和 Y 射线)等优点。
相对于这些有点,其缺点主要表现于:墙体所占空间较大;容易开裂、无法重复使用、需要作为医疗废物进行专业处理,后期风险高、投入大;使用初期完好,但耐久性差,投入使用后易漏线及施工较为繁琐等。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 时间:尽量减少暴露在辐射源旁的时间。
越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旁,受到的辐射剂量越高,潜在的健康风险也就越大。
2. 距离:尽量保持与辐射源距离的远离。
辐射源与身体的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小。
3. 屏蔽:使用适当的屏蔽物阻挡辐射。
例如,穿戴防护服或者使用铅屏蔽物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4. 辐射源管理:采取有效的辐射源管理措施,保证辐射源的安全性。
例如,加强辐射源的固定和密封,减少辐射泄漏的可能性。
5. 监测与记录:定期进行辐射监测,记录辐射剂量的变化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辐射超标的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6. 教育与培训:对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辐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对辐射风险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7. 法律与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辐射防护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辐射安全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有三个原则,指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剂量限制,这三项基本原则构成了辐射防护体系。
为了达到完全防止确定性效应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应当灵活运用这三项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是指对任一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要大于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
辐射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是指在进行辐射实践时,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剂量限制是指由所有可被控制的源所引起的个人照射要服从剂量限值,并对潜在照射所致危险要实施某些控制。
正当性和最优化原则主要与辐射源有关,其涉及的是对某项辐射源的应用和防护是否适宜。
剂量限制涉及的是职业性人员个人和公众个人,所以剂量限制与人有关。
而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允许接受剂量范围的下限,也不能直接作为辐射防护设计和工作安排的依据。
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而个人剂量则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所以,辐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摘自《核辐射防护手册》P60,编号:12)。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常称辐射防护三原则:(1)实践的正当性。
对于任何一项辐射实践,只有在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它有关因素之后,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辐射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辐射实践才是正当的。
(2)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辐射实践中所使用的辐射源(包括辐射装置)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这也是有时称之为ALARA原则。
剂量约束小于等于国家辐射防护标准中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
(3)个人剂量限值。
由于利益和代价在人类群体中分配的不一致性,虽然辐射实践满足了正当性要求,防护与安全亦达到了最优化,但还不一定能够对每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
因此,必须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来自各项得到批准辐射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辐射存在危害,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或少受辐射的危害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或少受辐射的危害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既要对人及其环境提供恰当的防护,又要能促进核能和核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首先确定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然后通过立法,将这些原则转化为法律和法规,从而去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实践的正当性: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都必须经过正当性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当的理由,即能够获得超过代价的正的纯利益;②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③个人剂量限制:用剂量限值对个人所受的照射加以限制。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原则是指遵循一系列原则和措施以保护人类和环境抵御辐射的潜在危害。
以下是辐射防护的主要原则:
1. 限制辐射剂量:通过控制辐射源的使用、加强辐射设备的防护措施和减少辐射接触时间等方式,限制人们接收到的辐射剂量。
2. 最低剂量原则:尽量避免接收到辐射剂量较高的辐射,遵循“尽量少,尽量远,尽量短”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3. 个人防护: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例如穿戴适当的防护服、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等,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4. 辐射监测:定期对辐射工作环境和辐射设备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环境和设备符合辐射安全标准,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教育和培训:提供相关的辐射防护教育和培训,让人们了解辐射的危害、控制方法和自我防护技巧,以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和能力。
6. 相互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辐射防护研究成果和经验,制定国际标准和指南,以促进全球的辐射防护工作的发展。
总的来说,辐射防护原则旨在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通过合理控制辐射剂量、加强个人防护、定期监测和教育培训等措施,确保辐射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行业资料:________ 辐射防护的三个准则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8 页辐射防护的三个准则辐射防护三原则包括: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
辐射实践正当化是指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
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项实践是正当的。
辐射防护最优化(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ALARA,合理可能尽量低)在实际的辐射防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在对几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应当运用最优化程序,也就是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后,应当将一切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和可耐受的区域分界线。
它也是辐射防护最优化的约束上限。
做这个约束限制的本意在于群体中利益和代价的分布不均匀性,虽然辐射实践满足了正当化的要求,防护也做到了最优化,但还不一定能对每个个人提供足够的防护,因此,对于给顶的某项辐射实践,不论代价与利益分析结果如何,必须用此限值对个人所受照射加以限制。
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考核办法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管理,切实做好各种事故及障碍的防范工作,第 2 页共 8 页杜绝输、配电线路各种事故及障碍的发生,按照安全生产重奖重罚、奖惩分明的原则,依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范围: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
二、考核:1设备异常:1.1 10kV线路发生接地:1.1.1未发现接地原因扣2分;1.1.2对于未发现接地原因又在8小时内造成线路跳闸或隐瞒故障原因扣3分。
1.2 66kV线路发生接地:1.2.1未发现接地原因扣6分;1.2.2对于未发现接地原因又在8小时内造成线路跳闸或隐瞒故障原因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