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辅导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64.23 KB
- 文档页数: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建筑风格;2. 使学生了解房屋建筑的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相关技术规范;3. 引导学生了解房屋建筑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房屋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房屋建筑结构、选用合适建筑材料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专业自信;2.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美学、生态环保、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价值观,认识到建筑对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建筑行业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专业知识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未来深入学习建筑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学基本概念:建筑的定义、分类、建筑风格及其特点;2. 建筑设计原则: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形态美学、生态环保;3. 建筑施工流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4. 建筑材料: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用途及选用原则;5. 建筑图纸: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6. 建筑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7. 建筑与人文环境:建筑文化、地域特色、人文关怀。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房屋建筑学基本概念及建筑风格;第二周:建筑设计原则及空间组织;第三周:建筑施工流程及建筑材料;第四周:建筑图纸绘制及分析方法;第五周:建筑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住宅是供家庭日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造环境。
因此,设计人员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地方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生活要求的住宅。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应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师生都应当充分重视。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明确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特作如下指导。
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①通过该次设计能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独立解决有关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并能表现出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设计、绘图、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暖、电各工种之间的责任及协调关系,为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我国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本次设计。
先经过老师讲课辅导、答疑以后,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完成主要工作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再进行答疑、审图后,每位学生必须将全部设计图纸加上封面装订成册。
二、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在选定的住宅设计方案基础上,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要求3号图纸有12~16张左右或2号图纸6~8张左右,具体内容如下:1.施工图首页和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首页一般包括: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门窗表、装修做法表等。
总说明主要是对图样上无法表明的和未能详细注写的用料和做法等的内容作具体的文字说明。
总平面图主要是表示出新建房屋的形状、位置、朝向、与原有房屋及周围道路、绿化等地形、地物的关系。
可看出与新建房屋室内、底层地坪的设计标高士0.00相当的绝对标高,单位为米。
2.建筑平面图应标注如下内容:①外部尺寸:如果平面图的上下、左右是对称的,一般外部尺寸标注在平面图的下方及左侧,如果平面图不对称,则四周都要标注尺寸。
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房屋建筑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房屋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房屋建筑模型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房屋建筑的兴趣,增强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自豪感。
2.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了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房屋建筑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房屋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及其特点。
2. 房屋建筑结构与材料:讲解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及其性能,参照课本第三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各种建筑结构及材料的优缺点。
3.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介绍房屋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过程。
4. 房屋建筑与环境:探讨房屋建筑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系,引用课本第五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 房屋建筑设计与评价:分析房屋建筑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结合课本第六章内容,让学生学会评价和改进设计方案。
6. 房屋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绘制:教授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房屋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参考课本第七章内容。
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概念,如建筑风格、结构类型、建筑材料等。
2. 使学生了解房屋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建筑规范,以及与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历史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模型制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建筑想法。
2. 提高学生分析建筑图纸和建筑方案的能力,学会评价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建筑设计和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沟通、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房屋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观念,同时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基本概念:包括房屋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风格、结构类型、建筑材料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建筑的基本概念》2. 房屋建筑设计原则与规范: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规范以及与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原则与规范》3. 建筑历史与文化: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建筑历史与文化》4. 建筑表达方法:学习运用绘画、模型制作等方法表达建筑想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建筑表达方法》5. 建筑图纸与分析:分析建筑图纸,理解建筑方案,评价设计合理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建筑图纸与分析》6. 建筑设计与制作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建筑设计和制作任务。
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设计【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设计展开讨论。
在通过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引出了教学案例设计的重要性。
在分别探讨了教学案例设计的理论基础、具体步骤、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案例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整篇文章的阐述,可以看出案例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师生交流互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未来,教学案例设计将在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整体而言,本文旨在强调教学案例设计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设计、理论基础、具体步骤、特点、应用、学生学习影响、重要性、展望未来、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设计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日益成为市场热门领域。
房屋建筑学作为建筑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案例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教学案例设计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案例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案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案例设计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案例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建筑专业人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了解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及其设计要求;(3)熟悉房屋建筑学的相关规范和标准;(4)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知识;(2)利用实地考察、模拟设计等手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专业素养;(3)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学概述(1)房屋建筑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3)房屋建筑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2. 建筑物的组成与结构(1)建筑物的基本组成;(2)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 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与技术;(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及其验收标准。
4. 建筑物的规划与布局(1)建筑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建筑物布局的基本要求与技巧;(3)建筑规划与布局的案例分析。
5. 建筑物的节能与环保(1)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建筑环保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规划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建筑物等,加深对房屋建筑学的认识。
4. 项目教学法:分组进行建筑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科技信息专题论述流转和重组提供了制度基础。
土地的产权界定为交易和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反之,放开土地市场流转,产权界定的收益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能量才能迸发。
在完成农村产改确权后,成都适时把改革的重心转向积极探索集体耕地、林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成都在还权赋能的正确方向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确权的基础上,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赋予农民从土地中获取更高收益的权利。
3.3配套综合改革是土地流转的保障土地流转绝不只是单纯的流转,而是需要各方面衔接配合。
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提供了土地流转相关配套的制度安排。
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成都市不仅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中心,还推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了要素市场。
为优化城乡土地资源的配置,成都市探索了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
这些举措,为农村土地产权的流转做出了有效的、配套的制度安排,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冯贤贤,杨振之.新土地政策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N ].中国旅游报,2008-12-01(06).[2]杜宁,丛海勃.统筹城乡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战略走向[J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94-195.[3]林光旭.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21-22.[4]王薇.基于土地流转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9-13412.[5]韩江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成都模式”和“温州模式”比较与启示[J ].广西大学学报,2008,30(6):17-18.[6]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农业委员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资料汇编(一)、(二)、(三)》,2007-03.[7]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EB/OL ]./spe-cial/lianghui2009/detail.jps?id=239375.[8]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成都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9]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7-165.[10]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EB/OL ]./newsrelease/list.jsp?id=270058.[11]徐元明.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借鉴[J ].江苏农村经济,2010(3):35-37.[12]李振京,张林山.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经贸导刊,2010(5):23-25.[13]曾庆腾,王小庆.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闽西调研,2009(4):34-38.[14]李美锋.成都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调查[N ].中国财经报,2009-3-28(06).[15]周其仁等.成都统筹城乡之变——农村产权制度的新一轮改革[EB/OL ]./11/0124/17/6R6AVVGQ00253B0H_2.html ,2011-01-24.(上接第453页)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教学过程。
指导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几点体会摘要: 根据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地位和现状, 结合自己的指导体会,从课程设计的选题和指导、时间安排、强化规范学习、规范图纸和成绩评定等方面阐述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环节;提高质量;一、引言《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运用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构造方法,通过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施工图表达的能力。
课程设计是联系教材内容和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桥梁,在设计过程当中解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掌握建筑空间环境组合设计、建筑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并逐步培养空间的概念;解决建筑功能和艺术要求,创造良好的建筑艺术形象;解决建筑空间同结构、材料、设备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处理的能力。
因此,课程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他们日后的实际工作。
如此分析, 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程设计中的通常作法是选定几个有代表性的设计任务书, 学生分组(每组1-4人)按要求在两周内完成, 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加以指导。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加之很多学生主动性差,积极性不高, 他们仅仅为完成作业而应付设计, 一般仅从参考资料上获取一些信息闭门造车, 甚至是完全抄袭。
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课程设计完成后, 学生的收获并不大。
许多参加工作的学生回忆起来,认为自己在课程设计中没有明确的意图, 没有思考,模模糊糊就过来了, 根本谈不上有立意和构思,以至于许多东西还要重学。
二、指导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几点体会1、选题要适宜,引导要深入1.1 选题要适宜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的系列课堂教学, 其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设计的技巧, 而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本课程已学的理论知识,针对某一任务,设计出可较好满足要求的方案成果, 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 从而更好的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