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综合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151.86 KB
- 文档页数:13
五年级上册1一5单元数学总结五年级上册1-5单元数学总结一、知识点概览1. 数与计算: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数的概念,学习了如何进行大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如何进行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2. 图形与几何:学生开始探索二维和三维图形的属性,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以及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3. 数据分析初步:学生开始接触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
4. 数学广角: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数学谜题,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如鸡兔同笼问题、烙饼问题等。
二、重点与难点解析1. 大数的四则运算:由于数字较大,学生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因此,需要加强大数的读写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存在困惑。
需要加强图形的识别和特征分析,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基本概念。
3. 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较为复杂。
需要强调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 数据分析初步:部分学生在数据整理和描述过程中容易出错。
需要加强数据可视化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关系。
三、综合应用与提高1. 综合应用题:通过解决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数学思维训练: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谜题和趣味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数学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学习方法建议1. 多做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2. 勤于思考:遇到问题时,要积极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
3. 归纳总结:及时归纳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后续的查漏补缺。
五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数的认识1.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及其表示。
2.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
3.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和表示方法,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
数量关系1.数量关系的认识:数与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和大小关系,数的排列和比较。
2.小学代数:解方程、综合运用等。
3.二元一次方程组:代数方法和平衡法。
容积与重量1.容积的认识:容积的基本概念,容器的容积。
2.容器的比较和计量:容器的比较,容积的计量。
3.单位换算:方便得计算各种容量。
4.重量的认识:质量的基本概念,物体的重量。
5.计量质量:物体重量的计算,重量的单位。
6.单位换算:方便得计算各种重量。
图形学习1.平面图形的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平行线、相交线等概念。
2.图形的基本要素:面积、周长、等边、等角等。
3.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四边形的性质、分类和计算。
4.圆的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和计算公式。
数据的统计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统计数据,数据整理。
2.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频数、频率、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3.直方图和折线图:数据的可视化表示。
附加应用1.珠心算:两数之和、枚举分解法。
2.魔方、拼图:培养想象力、空间认知等能力。
总结五年级数学上册包含了数的认识、数量关系、容积与重量、图形学习和数据的统计等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系统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合理的选择教材和辅导工具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注重练习积累经验,方能真正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覃老师编姓名:总积分:第一单元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练习1: 4.5÷0.96○4.5 4.5÷1.2○4.5 4.5÷1.0○4.5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5、商的近似数: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取积、商的近似值,究竟要保留几位小数,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决定。
如果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位小数;如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位小数……然后按()法取近似值。
1、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以“元”为单位,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即可。
2、在实际情况中,取近似值时还可能用到“进一法”如:装油,铺地砖。
“去尾法”如做衣服,做蛋糕等。
3、取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6、循环小数问题:1、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
例如:5.67,8.54。
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例如:5.67245…,5.6767…。
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
例如:0.333…,5.6767…,4.123123…。
4、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1.7.364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2.7.395保留整数是();精确到百分位,要看()位是否满5,约是()。
3.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3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人民币的兑换1.如果一美元换取人民币6.31元,600元人民币大约换取()(保留两位小数)美元;123美元换取()元人民币。
2.王叔叔到日本出差,他带了12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日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小伟的叔叔到香港旅游时,买了一部手机,折合人民币多少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4.张阿姨从泰国旅游回来,还剩1500泰铢,能换多少人民币?(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在○中填“>”“<”或“=”。
7.26÷1○7.26 0.56÷0.99○0.56 12.2÷1.2○12.2 循环小数1.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0.666… 1.4848… 4.252525 0.1875875…2.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7.循环小数0.3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2.4666……的循环节是()。
0.445○0.4 7.34○7.223 3.567○3.567 0.4333○0.43 3.047○3.047 3.785○3.578 6.3.181818……是循环小数,还可以记作(),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7.把6.16,6.16,6.16,6.166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应用题1.妈妈将5.9千克绿豆分装在一些小袋中,要全部装完,每个袋子最多可装0.8千克,至少需准备几个袋子?2.每套校服用布2.2米300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3.用10千克红豆做豆沙包,一个豆沙包要用0.06千克红豆,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豆沙包?4.用80米的彩带包扎礼盒,每个礼盒用彩带1.3米,这些彩带可以包扎多少个礼盒?3.两只大熊猫3天吃了 36.12kg 竹子,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了多少千克竹子?4.周老师带了 200 元去买奖品,他先花66.5元买了25 本笔记本,剩下的钱用来买钢笔。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积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乘积进行四舍五入。
•特殊情况:当两个小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小,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大,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大;如果两个因数都比1大或都比1小,那么积比1大或比1小。
2.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商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商进行四舍五入。
•循环小数: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如果结果是一个无限重复的小数,那么这个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例如,1÷3=0.333…。
•除法的性质: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2.简便计算:利用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估算:对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
(三)用字母表示数1.代数式:用字母和数字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得到的式子。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二、空间与图形(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底×高。
2.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底×高÷2。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梯形的面积1.梯形面积的计算:(上底+下底)×高÷2。
2.特殊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梯形变为三角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加练习一、内容描述本学期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涵盖了整数、小数、分数、比例、面积和体积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并巩固所学内容,本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加练习》旨在梳理本学期所学的核心知识,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将全面梳理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数的认识与计算(大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简易方程),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数据统计与概率初步等。
每个知识点都将进行详细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基础知识。
二、知识点总结数的认识: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数的四则运算等。
重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理解位值的概念。
代数初步: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等代数基础知识,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理解等量关系。
几何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理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准确读取统计图中的数据,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空间与图形:对图形的运动(平移、旋转等)和位置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能准确描述图形的运动和位置。
解决问题:复习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常见的实际问题类型。
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1. 数的认识与计算自然数的认识: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数序。
熟练数出某个数的上一个数或下一个数,特别是在特殊数的周围进行灵活跳跃式的数数和点算,例如靠近整百、整千数的数列计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是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考核,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掌握考试所要求的知识点是很关键的。
下面给出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四则运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中,四则运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考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正确地完成四则运算题。
二、分数和小数。
考生们要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包括分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概率、比例和表达式的算法。
三、计数和算术。
考生们要学会求和、统计、单位换算等计数运算,包括计数、百分比和分数的计算,以及基本的算术概念,如因式分解、指数和对数的概念。
四、形状和空间。
考生们要学会熟练使用图形和空间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线段、平面和立体等类型的图形,及其形成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
五、数轴。
因为数轴的数字梯度和面积可以更好地揭示数学关系,考生们要学会利用数轴来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轴坐标系的基本原理,学会计算数轴上不同点的距离和面积。
六、数列和函数。
考生们要学会分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学会求解函数的极值、拟合曲线学会等函数的计算和使用。
七、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考生们要学会利用素数和基本概念计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使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求解多项式、分数和方程组。
八、数量关系。
考生们要学会根据模型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用表格和图形表示数量关系,学会求解规律性问题,学会利用算法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各位考生在考试前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勤奋是考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3个1.5相加。
0.3×4表示4个0.3相加。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的意义是:求1.5的101.5×1.8(整数部分不是0)的意义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越乘越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越乘越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①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③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既: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8.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9.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24×5=120 125×8=1000第二单元位置10.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后行(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11.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一、精打细算、打扫卫生。
(2)二、谁打电话时间长。
(2)三、商的近似数。
(3)四、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4)五、循环小数问题。
(4)七、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5)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6)第一单元真题卷及答案 (14)一、精打细算、打扫卫生。
18.9 ÷6 = 3.15(元)计算方法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二、谁打电话时间长。
5.1÷0.3=17(分)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1)当除数不为0且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不为0且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不为0且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三、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四、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五、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5.3…3.12323…5.7171…)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3个1.5相加。
0.3×4表示4个0.3相加。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的意义是:求1.5的101.5×1.8(整数部分不是0)的意义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越乘越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越乘越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①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②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③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既: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8.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9.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24×5=120 125×8=1000第二单元位置10.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后行(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11.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
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2.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其中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3.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16.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缩小,商随着缩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7.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6.3·2·18.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9.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20.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
21.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2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3.a×a可以写作a·a或a2,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特别地1a=a这里的“1“我们省略不写。
2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1必须是等式○2必须有未知数。
两者缺一不可。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5.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6.几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式:27.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8.方程的检验过程:29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30.公式:3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32.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33.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34.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5.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8.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必须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虚线分割成几种简单图形,把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虚线补齐成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用最大简单图形面积减几个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39.不封闭栽树问题:(1)一条路的一边一端栽一端不栽树=路长÷间隔(2)一条路的一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已知间隔数,树的棵树,求路长。
路长=间隔数×(树的棵树-1)(3)一条路的一边两端都不栽树=路长÷间隔-1(4)一条路的两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2(5)一条路的两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2(6)锯木头时间问题:锯一段木头时间=总时间÷(段数-1)40.封闭图形四周栽树问题:栽树棵树=周长÷间隔41.常见计量单位及进率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面积单位:(从大到小)平方千米(km)---公顷---平方米(m)---平方分米(dm)---平方厘米(cm)---平方毫米(mm)质量单位:(从大到小)吨(t)----千克(kg)----克(g)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时----分----秒42.常见的等量关系:综合练习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 6.3里面有()个0.7;25的1.2倍是();()的1.5倍是1.8。
2. 在○里填上“>”“<”或“=”。
4.38 ÷0.5○4.38 3.6×0.4○3.6 3.2×100○3.2 ÷0.013. 循环小数2.7252525……的循环节是(),可以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4. 360克=()千克 150分=()小时46分米=()米 3.02吨=()吨()千克5. 天平的左边放一个文具盒,右边放2瓶墨水刚好平衡。
如果一瓶墨水质量为χ克,那么一个文具盒质量为()克;如果χ=100,则文具盒质量为()克。
6.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这条底上的高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3.6分钟,如果锯成5段需要()分钟。
8. 盒子里装有3个红球,4个蓝球,5个黄球。
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小球,摸出()的可能性最大,()的可能性最小。
9. 太和镇某小学植树小分队10人参加植树活动。
男生每人栽了5棵树,女生每人栽了3棵树,一共栽了42棵树。
男生有()人。
10.根据前三个算式,直接写出第四个算式的结果:6.9×3.4 = 23.4666.9×3.34 = 223.446666.9×3.334 = 2223.44466666.9×3.3334 =()二、仔细推敲,认真诊断。
1. 如果(2,3)表示第二列第三人,则(3,3)表示第三列第三人。
()2. 0.191919是循环小数。
()3. χ=9是方程20-χ=11的解。
()4. 在计算5÷1.25时,应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5.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 如果9.5÷a﹤1,那么()。
A、a﹤1B、a﹥1C、a﹥9.52. 加工一套校服需用布料2.3米,20米布料可以做这样的校服()套。
A、8B、9C、103. 元旦期间,某电器商场销售空调χ台,销售冰箱台数比空调的2倍多10台,这个电器商场销售冰箱()台。
A、χ÷2+10B、(χ-10)÷2C、2χ+104. 一个梯形面积30平方厘米,上、下底分别为2厘米、3厘米,它的高是()。
A、6厘米B、12厘米C、3厘米5. 如图:梯形内有①、②两个三角形,则①、②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是()。
A、S①>S②B、S①<S②C、S①=S②四、看清要求,细心计算。
1. 直接写出得数3.5×0.2= 10÷0.5= 4×0.25= 0.63÷0.9=0.99÷0.01= 1.2×4= 3.9×0.1= 1.25×0.8=2. 列竖式计算。
0.18×8.05= 1.02÷3.3≈(保留两位小数)3. 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72.8÷5.6+14.9 4.6×12.3+4.6×7.713.6÷2.5÷4 0.25×3.2×12.54. 解方程。
χ+68=92.5 1.5χ-χ=2.56(χ+1.5)=13.2 ☆ 45.6 ÷χ= 4.8检验: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