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日本(1)
- 格式:pdf
- 大小:157.5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是对日本的基本了解,为学生深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了解日本。
在教材编写上,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强调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地图的阅读等基本地理技能,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对日本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较强,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周边国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日本地理特征的分析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日本的风光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特征。
3.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日本的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日本”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说明】地理复习旨在使学生能将有代表性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掌握区域整合的复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重点完成2.3.4.5的拓展与整合。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能分析出日本和台湾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异同。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通过材料分析日本和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三、教学过程问题2:当飞机飞到日本上空时,透过窗户向下俯视,惊奇的发现日本和台湾的自然地理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来总结一下吧!归纳小结:两地区在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有相同点,并总结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过渡:两地气候的共性是都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你能找出这种气候类型吗?问题3:朋友说可以到日本享受北海道的滑雪,看大型的机械化耕作,你认为纪实中有不实之处吗?说说你的理由过渡:在日本看不到大型的机械化耕作,在哪些地区可以看到呢?小结:日本是岛国面平原面积小不能大型的机械化,美国和中国东北平原因为平原面积大耕地多,能够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两个地区自然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生进行慧眼识气候环节,辨认候类型,归纳气候特点。
个别学生交流分析原因。
学生快速回顾所学到的地区并交流原因。
让学生明确利用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的方法。
设计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通过组间相互补从多方面总结自然地理的相同点。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课文翻译】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
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
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
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
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
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
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
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
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笔记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1. 中国的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2. 中国的疆域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海岸线长约万多千米。
二、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市、自治县)
乡(镇、民族乡)
2.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3.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 人口
人口总数约14亿,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等。
2. 民族
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
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状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
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一起看看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欢迎查阅!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教案1【教材回放】1.画出达尔文试验的示意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2.画出詹森试验的示意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3.画出拜尔试验的示意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4.画出温特试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比试验图,写出试验现象和结论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育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耀,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D.不生长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在麦田中喷洒肯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
请依据所学内容分析缘由。
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整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试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试验处理。
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看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2)、试验结果猜测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
第三章 第一节 日本
(第1课时 自然环境特点和文化)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日本的文化特点
【知识储备】
1.知识链接
(1).阅读第66页到第68页的内容。
2.预习检测
根据课本P66 3-1图,完成下列填空。
(1).日本在五带中位于 带,四面临海。
(2).日本领土由 、 、 和 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
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 ________岛面积最大。
在课本图中标出四个大岛名称。
(3).日本的居民主要是 族,通用 语
(4).请在课本图3-1中标注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沪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
和日本海,并将其填注到下面空白图中
【学习过程】
一.日本的位置、概况
1.日本位于 的东部,东部濒临 洋,西北部隔 海与 、
、 及韩国相望。
2.日本面积 万平方千米,人口 亿人,是一个典型的地狭人
纬度位置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东京36 °N 3.7°25.1°21.4°1610mm 北京40 ° N -4.7°26.1°30.8°636mm 稠的国家,海岸线 ,形成很多优良港湾。
二.日本地形特征1.日本的地形以 、 为主,沿海平原 , 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2.日本最高山峰是 山,它是一座 火山。
3.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提示: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 ,隆起成山,
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三.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1.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 带和 带 气候。
2.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1).
气温:冬
季,东京比北京 (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 (多还是少)。
总结: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较为 夏季较为 ,降水比较
3.思考: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从上述几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特征?归纳总结:日本是一个四多( 多、 多、 多、 多)、三少( 少、 少、 少)、一海( 季风气候)的岛国。
四.日本东西融合的文化
阅读该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堂练习】
1.接亚洲的地理区位划分,日本届( )
A.东亚地区
B.东南亚地区
C.南亚地区
D.中亚地区
2.日本地形3/4以上是( )
A.平原、高原
B.山地、丘陵
C.盆地、山地
D.山地、高原
3.下列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受海洋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首都东京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C.与亚洲大陆同纬度位置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D.全国都处在东南亚季风区范围内
4.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5.下列属于日本传统服装的是 ( )
A.旗袍
B.唐装
C.礼服
D.和服【当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