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利用 NetWaker 启动远程计算机

怎样利用 NetWaker 启动远程计算机

怎样利用 NetWaker 启动远程计算机
怎样利用 NetWaker 启动远程计算机

怎样利用NetWaker 启动远程计算机

一、硬件设置

1.被控机的硬件需求

实现网络开机,需要主板、网卡、电源3个设备支持。首先需要查看主板使用说明书,查看主板是否支持Wake-Up On Internal Modem(WOM)或者Wake-up On LAN(WOL)技术,如果支持就说明主板支持远程开机。能否实现远程唤醒,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部件就是支持WOL的网卡,远端被唤醒计算机的网卡必须支持WOL,而用于唤醒其他计算机的网卡则不必支持WOL。另外,当一台计算机中安装有多块网卡时,只须将其中的一块设置为可远程唤醒即可。

除此以外,电脑必须安装有符合ATX 2.03标准的ATX电源,+5VStandby电流至少应在720mA以上。有的早期电源可能只设计到500mA,在进行网络开机时,某些耗电较大的网卡可能会无法启动。

2.CMOS设置

首先需要进行CMOS和网卡设置,启动计算机,进入CMOS参数设置。选择电源管理设置“Power Management Setup”菜单,将“Wake up on LAN”项和“Wake on PCI Card”项均设置为“Enable”,启用该计算机的远程唤醒功能。有些网卡需要通过跳线将“Wake-on-LAN”功能设置为“Enable”。

将WOL电缆的两端分别插入网卡和主板的3芯插座中,将网卡与计算机主板连接起来。如果主板支持PCI 2.2标准,只要开启“Wake on PCI Card”功能就可以了,无须使用WOL电缆连接。然后启动计算机,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并完成网卡的网络连接设置。

3.获取被控端网卡的MAC地址

在Windows 9X系统中,单击“开始→运行”,输入“winipcfg”命令。弹出“IP配置”窗口,在下拉列表中选择“PCI Fast Ethernet Adapter”,此时显示在“适配器地址”栏中的文字即为该网卡的MAC地址。

在Windows 2000系统中,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md”命令,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命令提示符。在c:\>下输入“ipconfig /all”命令后出现的Physical Address就是MAC地址。

记下这个地址。关闭计算机。

二、远程开机

完成以上工作后,在主控端电脑上运行NetWaker,将被控端的MAC地址填在相应的栏目内,点击开机按钮,你就可以看到被控的主机开始启动了!

(整理)自动控制综合设计_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

自动控制综合设计 ——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 指导老师: 学校: :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四系统总体方案及思路 1系统总体结构 2控制机构与执行机构 3控制规律 4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5系统的开发平台 6系统的主要特色 五具体设计 1系统的硬件设计 2系统的软件设计 六系统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一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汽车的普及造成了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严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恶化,造成交通事故频发,但专家往往在分析交通事故的时候,会更加侧重于人与道路的因素,而对车辆性能的提高并不十分关注。如果存在一种高性能的汽车,它可以自动发现前方障碍物,自动导航引路,甚至自动驾驶,那将会使道路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与改善。本系统即为实现这样一种高性能汽车而设计。 二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背景知识 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汽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通畅、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三系统的控制对象 (1)系统中心控制部件(单片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频率最高可达到25MHz,能保障系统的实时性。 (2)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均应采用抗干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技术、电磁兼容性分析、数字滤波技术等。 (3)系统具有电源实时监控、欠压状态自动断电功能。 (4)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 1:硬件自检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的硬件是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就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POST。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就会终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2:启动程序 硬件自检完成之后,BIOS就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 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被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项是“设定启动顺序”。 主引导记录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启动,否则则不可以启动控制权被交与“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这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1: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第511-512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做"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的16个字节,由6个部分组成: (1)第1个字节:如果为0x80,就表示该主分区是激活分区,控制权要转交给这个分四个主分区里面只能有一个是激活的。 (2)第2-4个字节: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柱面、磁头、扇区号等等)。 (3)第5个字节:主分区类型。 (4)第6-8个字节:主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刘建昌等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较模拟系统有何优点?举例说明。 解答:由计算机参与并作为核心环节的自动控制系统,被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设计和控制灵活,能实现集中监视和操作,能实现综合控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例如,典型的电阻炉炉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炉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下:电阻炉温度这一物理量经过热电偶检测后,变成电信号(毫伏级),再经变送器变成标准信号(1-5V或4-20mA)从现场进入控制室;经A/D 转换器采样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与计算机内部的温度给定比较,得到偏差信号,该信号经过计算机内部的应用软件,即控制算法运算后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的数字量,再经由D/A转换器将该数字量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作用于执行机构触发器,进而控制双向晶闸管对交流电压(220V)进行PWM调制,达到控制加热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电阻两端电压的高低决定了电阻加热能力的大小,从而调节炉温变化,最终达到计算机内部的给定温度。 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字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是通过编程的方法来实现的,所以很容易实现多种控制算法,修改控制算法的参数也比较方便。还可以通过软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些控制软件可以反复、多次调用。又由于计算机具有分时操作功能,可以监视几个或成十上百个的控制量,把生产过程的各个被控对象都管理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便于集中监视、集中操作管理。计算机控制不仅能实现常规的控制规律,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记忆、逻辑功能和判断功能,可以综合生产的各方面情况,在环境与参数变化时,能及时进行判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控制,必要时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进行人工干预,这些都是传统模拟控制无法胜任的。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可以利用程序实现故障的自诊断、自修复功能,使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程序代码存储于计算机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外部干扰而改变,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上述优点。 1.2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解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由数字控制器、D/A转换器、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测量变送环节、采样开关和A/D转换环节等组成。 被控对象的物理量经过测量变送环节变成标准信号(1-5V或4-20mA);再经A/D转换器采样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利用其内部的控制算法运算后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的数字量,再经由D/A转换器将该数字量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作用于执行机构触发器,进而控制被控对象的物理量,实现控制要求。 1.3应用逻辑器件设计一个开关信号经计算机数据总线接入计算机的电路图。

WindowsXP启动过程概述

WindowsXP启动过程概述 从按下计算机开关启动计算机,到登入到桌面完成启动,一共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 预引导(Pre-Boot)阶段; 2. 引导阶段; 3. 加载内核阶段; 4. 初始化内核阶段; 5. 登陆。 每个启动阶段的详细介绍 a) 预引导阶段 在按下计算机电源使计算机启动,并且在Windows XP专业版操作系统启动之前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预引导(Pre-Boot)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计算机首先运行Power On Self Test (POST),POST检测系统的总内存以及其他硬件设备的现状。如果计算机系统的BIOS(基础输入输出系统)是即插即用的,那么计算机硬件设备将经过检验以及完成配置。计算机的基础输入输出系统(BIOS)定位计算机的引导设备,然后MBR(Master Boot Record)被加载并运行。在预引导阶段,计算机要加载Windows XP的NTLDR文件。 b) 引导阶段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引导阶段包含4个小的阶段。 首先,计算机要经过初始引导加载器阶段(Initial Boot Loader),在这个阶段里,NTLDR 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从实模式转换为32位平面内存模式。在实模式中,系统为MS-DOS保留640kb内存,其余内存视为扩展内存,而在32位平面内存模式中,系统(Windows XP Professional)视所有内存为可用内存。接着,NTLDR启动内建的mini-file system drivers,通过这个步骤,使NTLDR可以识别每一个用NTFS或者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分区,以便发现以及加载Windows XP Professional,到这里,初始引导加载器阶段就结束了。 接着系统来到了操作系统选择阶段,如果计算机安装了不止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多系统),而且正确设置了boot.ini使系统提供操作系统选择的条件下,计算机显示器会显示一个操作系统选单,这是NTLDR读取boot.ini的结果。(至于操作系统选单,由于暂时条件不够,没办法截图,但是笔者模拟了一个,见图一。) 在boot.ini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boot loader]

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第一章 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又称数字控制系统,是指计算机参与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既:用算机代替模拟控 制装置,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 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部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是由主机、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软件部分: 软件是各种程序的统称,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2.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数据处理、操作指导控制系统;计算机对被控对象不起直接控制作用,计算机对传感器产生的参数巡回检测、处理、分析、记录和越限报警,由此可以预报控制对象的运行趋势。 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一台计算机可以代替多台模拟调节器的功能,除了能实现PID 调节规律外, 还能实现多回路串级控制、前馈控制、纯滞后补偿控制、多变量解藕控制,以及自适应、自学习,最优控制等复杂的控制。 ③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由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级DDC 计算机, 完成直接数字控制功能;第二级SCC 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提供的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必要的运算,给DDC 计算机提供最佳给定值和最优控制量等。 ④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基本控制单元,经高速数据通道与上一级监督计算机和CRT 操作站相连。 1.3.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主要区别是什么?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主要区别:计算机控制系统又称数字控制系统,是指计算机参与 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既:用计算机代替模拟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和控制。 与采用模拟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系统相比较,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 (1)控制规律灵活,可以在线修改。(2)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 (3)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 (4)可以得到比较高的控制精度。 (5)能同时控制多个回路,一机多用,性能价格比高。 (6)便于实现控制、管理与通信相结合,提高工厂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7)促进制造系统向着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 图1.3-2 典型的数字控制系统 给定

服务器启动的6种方式

服务器启动的6种方式 Oracle 9i的数据库服务器有6种启动的方式,如表3.3所示。表3.3 服务器启动的6种方式 方式特点 正常启动启动装载和打开数据库,用户可以进行正常访问 不装载启动在未装载数据库的情况下启动服务器,由于未打开数据库,所以不允许用户访问 装载启动启动服务器并装载数据库,但不打开数据库。不允许用户访问 强制启 动 强制启动未能正常关闭或正常启动的服务器 限制会话启动只有具备“限制会话”(Restricted Session)系统权限的用户才能连接到数据库 只读启动只读方式只允许用户查询打开的数据库,因此不可能进行联机数据库修改 正常启动 (1)如图3.40所示。 (2)出现如图3.41所示的【启动选项】界面。单击“确定”按钮。 (3)服务器启动完毕,出现如图3.42所示的界面。 (4)正常启动例程后,例程状态绿灯亮,表明数据库已经正常打开可以进行连接访问,如图3.43所示。

不装载启动 (1)如图3.44所示为【启动选项】界面。单击"确定"按钮。(2)出现如图3.45所示界面,单击"关闭"按钮。 (3)如图3.46所示。

(3)如图3.46所示。 (1)如图3.47所示为【启动选项】界面。 (2)出现如图3.48所示界面。 (3)例程状态黄灯亮,【启动】单选钮被选中,如图3.49所示。

强制启动 (1)以“SYSDBA”身份登录【SQL Plus】。 (2)在【SQL Plus】中执行“startup force;”语句,出现如图3.50所示界面,说明例程已经被启动,数据库被装载和打开。 限制启动 (1)如图3.51所示为【启动选项】界面。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次作业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8年09月10日01点4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计算机与计算机或智能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地的连线,称为() A.内部总线 B.外部总线 C.PCI总线 D.ISA总线 2.分散型控制系统综合的四C技术其中有()。 A.分散控制 B.集中控制 C.控制技术 D.信息处理 3.通过一个信息帧传送的信息字段,是通讯中的实质性内容,也就是()。 A.应用层 B.消息层 C.物理层 D.链路层 4.Bitbus的电气接口采用的是平衡传送的()标准。 A.RS-232 B.RS-485 C.RS-422 D.IEE-488 5.按字符传送数据的方法称为()。 A.同步传送 B.异步传送 C.网络传送 D.远传 6.外界干扰的扰动频率越低,进行信号采集的采样周期应该越()。 A.长 B.短 C.简单 D.复杂 7.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要在()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A.微秒级 B.纳秒级 C.毫秒级 D.一定 8.数字量输入通道主要由()、输入调理电路、输入地址译码等组成。

A.输入缓冲器 B.输入锁存器 C.输出缓冲器 D.输出锁存器 9.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中,()是指完成一次模拟量到数字量转换所需要的时间。 A.分辨率 B.线性误差 C.量程 D.转换时间 10.将采样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量化过程,执行量化动作的装置是()。 A.D/A转换器 B.A/D转换器 C.计算机 D.单片机 11.在通信线路上传输信息时,用于提高传输质量的方法中,改善信道的电性能,使误码 率降低的方法称为()。 A.差错控制技术 B.检验错误 C.纠正错误 D.自动纠错 12.数据传输通常用的方式中,用单线传输信号,以地线作为信号的回路,接收器是用单 线输入信号的方式称作()。 A.串行传输方式 B.不平衡方式 C.并行传输方式 D.平衡传输方式 13.在数字滤波技术当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数字滤波方法,其中()适用于偶然 性的脉冲干扰。 A.平均值滤波 B.中位值滤波 C.惯性滤波法 D.加权平均值滤波法 14.多变量控制系统解耦的条件是系统的闭环函数矩阵Φ(s)为()。 A.解耦矩阵 B.对称矩阵 C.对角线矩阵 D.补偿矩阵 15.一个10位的A/D转换器,其量化精度约为(),若其孔径时间为10微妙, 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旋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16HZ 。 A.1% B.0.5% C.0.2% D.0.1%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 复习题 (课程代码 252315)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只能用于单片机系统 B. 在任何控制系统中都可以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C.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不能用于自动化仪表 D.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仪表 2计算机监督系统(SCC )中,SCC 计算机的作用是(B ) A. 接收测量值和管理命令并提供给DDC 计算机 B. 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机给定值并提供给DDC 计算机 C. 当DDC 计算机出项故障时,SCC 计算机也无法工作 D. SCC 计算机与控制无关 3关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 省去了DDC 中的控制站和现场仪表环节 B 采用纯数字化信息传输 C 只有同一家的FCS 产品才能组成系统 D FCS 强调“互联”和“互操作性” 4闭环控制系统是指(B ) A. 系统中各生产环节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 B. 输出量经反馈环节回到输入端,对控制产生影响 C. 系统的输出量供显示和打印 D. 控制量只与控制算法和给定值相关 5下列缩写表示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的是(D ) A PLC B. PLD C. GAL D. FPGA 6多路开关的作用是(A ) A. 完成模拟量的切换 B. 完成数字量的切换 C. 完成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切换 D. 完成模拟量或数字量的切换 7采样-保持电路的逻辑端接+5V ,输入端从2.3V 边至2.6V ,输出端为(A ) A 从2.3V 边至2.6V B. 从2.3V 边至2.45V 并维持不变 C. 维持在2.3V D. 快速升至2.6V 并保持不变 8 CD0541的INH 端接地,C 、B 、A 端依次接101B ,(C )被选通 A IN/OUT 至IN/OUT4共5个通道 B. IN/OUT4通道 C. IN/OUT 5通道 D. 没有通道 9 CD4097的INH 端接+5V ,C ,B ,A 端依次接111B ,(D )被选通 A X 组的IN/OUT7通道 B. Y 组的IN/OUT7通道 C. X 组和Y 组的IN/OUT7通道 D. 没有通道 10 DAC0832的REF V 端接-5V ,OUT1I 接运算放大器异名端,输入为1000000B ,输出为(B ) A +5V B. +2.5V C. -5V D . -2.5V 11在第18题的基础上,再接一级预算放大器构成双极性电压输出,输入C0H 时,输出为 (A )

计算机的启动方式(冷启动、热启动、复位启动)、注销、待机)_汇总

一:计算机的启动方式 ①冷启动, 指计算机在没有加电的状态下初始加电, 一般原则是,先开外设电源, 后开主机电源, 因为主机的运行需要非常稳定的电源, 为了防止外设启动引起电源波动影响主机运行, 应该先把外设电源接通, 同时应避免主机启动后, 在同一电源线上再启动其他电器设备, 如: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 而关机时正好相反, 应该在关闭计算机程序后, 先关主机后关外设, 这样可以防止外设电源断开一瞬间产生的电压感应冲击对主机造成意外伤害。 ②热启动,计算机在 DOS 状态下运行时,同时按下“ ctrl ” “ alt ” “ del ”三个键 , 计算机会重新启动,这种启动方式是在不断电状态下进行计算机的程序启动,所以也叫做热启动。但是在 WINDOWS 窗口下不能进行如此方式的启动,这样硬盘会由于来不及保存数据造成再启动的不正常, 甚至引起硬盘的损坏, 对于熟练计算机操作的用户经常在程序停止响应后, 通过这三个键来调出任务管理器, 从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正在执行的程序, 强行关闭停止响应的程序, 对于死机的情况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连续两次敲击三键产生热启动, 当然, 重启动后系统会立即对硬盘进行检测和修复,大多情况下都会正常修复,也有修不好的时候, 您只有自认倒霉了! ③复位启动,指在计算机停止响应后(死机 ,甚至连键盘都不能响应时采用的一种热启动方式, 一般在主机面板上都有一个复位按钮开关, 轻轻按一下即可, 计算机会重新加载硬盘等所有硬件以及系统的各种软件,当然它的威胁不亚于热启动。 复位启动按钮,一般标有“ Reset ”英文字样。 二:冷启动、热启动的区别 计算机启动的最终目的是把操作系统从磁盘装入内存之中, 并且在屏幕上给出提示符 (DOS 系统或者在屏幕上出现桌面(Windows95系统及更高版本。 在冷启动方式下,机器将进行全面自检,最后完成操作系统的引导。 热启动方式下,只对机器作局部的自检,内存等部分不作自检。

电脑启动过程详解!!!

电脑启动过程详解 1.当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这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生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些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查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电脑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实际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 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2.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查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内存有问题 (此时只会检查640KB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嗽叭发生声音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的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3.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超始地址通常设在 C0000H,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会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4.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SO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5.接着系统BIOS将检查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然后开始测试所有RAM,并同时在屏莫显示内存测试的速度,用户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6.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7.标准设备检查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8.到这一步为止,所有硬件都已经检测配置完毕了,多数系统BIOS会重新清屏并在屏幕上方显示出一个表格,其它概略地列出了系统中安装的各种标准硬件设备,以及它们使用的资源和一些相关工作参数。 9.接下来系统BIOS会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一种手段,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启动电脑时都能够看到"updata ESCD … Success"这样的信息, 不过某些主板的系统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dnwos 9x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dnwos 9x在启动过程中会把ESCD数据修改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启动时,既使硬件配置没有发生改变,系统BIOS也会把ESCD的数据格式修改回来,如此循环,将会导致在每次启动电脑时,系统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机器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出相关信息的原因。 10.ESCD更新完毕后,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将进行它的最后一项工作,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启动顺序从软件,硬件或光驱启动,以从C盘启动为例,系统BIOS将读取并执行硬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接着从分区表中找到第一个活动分区,然后读取并执行这个活动分区的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 IO.SYS这是DOS和widnows 9x的IO.SYS(或NT的NTLDR)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统数据,然后将显示出我们熟悉的蓝天白云,在这幅画面之下,widnwos 将继续进行DOS部分和GUI(图形用户界面)部分的引导和初始化工作. 上面介绍的便是电脑在打开电源开关(或按RESET)进行冷启动时所要完成的各种初始化工作,如果在DOS 下按Ctrl Alt DEL组合键,(或从windows中选择重新启动电脑)来进行热启动,那么POST过程将被跳过去,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是在人工控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对自动控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下面对人工操作与自动控制作一个对比与分析。 图1-1所示是一个液体贮槽,在生产中常 用来作为一般的中间容器或成品罐。从前一个 工序出来的物料连续不断地流入槽中,而槽中 的液体又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或包装。当流 入量Q i(或流出量Q0) 波动,严重时会溢出或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简单办法,是以贮槽液位为操作指标,以改 变出口阀门开度为控制手段,如图1-1所示。 当液位上升时,将出口阀门开度开大,液位上 则关小出口阀门,液位下降越多,阀门关得越 小。为了使液位上升和下降都有足够的余地,选择玻璃管液位计指示值中间的某一点为正常工作时的液位高度,通过改变出口阀门开度而使液位保持在这一高度上,这样就不会出贮槽中液位过高而溢出槽外,或使贮槽内液位抽空而发生事故的现象。归纳起来,操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检测用眼睛观察玻璃管液位计(测量元件)中液位的高低。 ②运算、命令大脑根据眼睛所看到的液位高度,与要求的液位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正负,然后根据操作经验,经思考、决策后发出命令。 ③执行根据大脑发出的命令,通过手去改变阀门开度,以改变出口流量Q0,从而使液位保持在所需要高度上。 眼、脑、手三个器官,分别担负了检测、运算/决策和执行三个任务,来完成测量偏差、操纵阀门以纠正偏差的全过程。 若采用一套自动控制装置来取代上述人工操作,就称为液位自动控制。自动 下面结合图1-2的例子介绍几个常 用术语。 ①被控对象需要实现控制的 简称对象,如图1-2中的液体贮槽。 ②被控变量对象内要求保

微机的启动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微机的启动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分为若干步骤。 一、微机启动第一阶段:电源开启阶段 第1步:按下电源开关。如果市电供电正常且主机电源开关正常,则220V、50HZ的市电输入到微机的主机电源中。 第2步:主机电源开始工作,将220V、50HZ交流电转换为±5V、±12V、3.3V等规格的直流电,并发送一个PG(Power Good)信号触发微机各部件开始工作。输出电压和电流值偏高或偏低均会引起微机工作不正常;其他电压输出正常,但PG信号不正常,微机也不能启动。 二、微机启动第二阶段:POST自检阶段 第1步:系统各部件进行初始化。 如果主机电源无故障(即上述第2步正常通过),则主机电源输出电压给CPU、主板及其他设备供电,各设备开始进入准备工作阶段。表现为以下一些现象: ①主机电源指示灯点亮; ②硬盘进行脱机自检:硬盘指示灯点亮,在安静环境下能听到硬盘有“嘀嘀嘀”的自检声,这种自检是硬盘的脱机自检,这是硬盘本身的功能,该自检过程不受CPU或其他设备的控制,只要给硬盘加电即进行,脱机自检完成后,硬盘指示灯熄灭; ③光驱指示灯闪亮一下即灭。有些光驱指示灯呈一直点亮状态,此过程表现为一种颜色(一般为黄色)变为另一种颜色(一般为绿色),然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④键盘的三个指示灯(Num Lock、Caps Lock、Scroll Lock)一起闪亮。 与此同时,电源输出的PG信号触发CPU内的各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段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复位,然后主板的ROM BIOS开始将自己的例行自检程序装入内存并准备执行自检过程。 由于是主板的BIOS本身将存储在其中的例行自检程序装入内存并执行,并不需要外部干预,因而将这一过程称为“Power On Self Test”,简称POST,即加点时自检之意。 自检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检测微机各主要部件(CPU、时钟、计数器等)是否正常; ②根据微机CMOS RAM中存储的配置信息去查找相关配置,并检查实际硬件设备参数与CMOS的设置信息是否一致; ③检查系统的即插即用设备,并将这些设备一一登记。 运行POST的基本条件是CPU、主板上的ROM BIOS、主板上的其他关键性部件及内存(至少16KB)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其中任一个工作不正常,则微机不能开始进行POST自检过程。 POST自检过程又可分为很多步,按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第2步:主板上的ROM BIOS将其中的POST自检程序装入内存,并开始执行POST例行程序。 第3步:检查计数器、刷新定时功能及其他主要系统部件是否工作正常。 如果不正常,系统处于黑屏死机状态,可能会有报警声音。正常则进入下一步。 第4步:检查显卡显存的状态、视频信号和同步信号。 如果不正常,系统会处于黑屏死机状态,并可能会有报警声音。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一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 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 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

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采样保持器LF398工作原理图如下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LF398的电路原理:放大器A2作为比较器来控制开关K的通断,若IN+的电压高于IN-的电压,则K闭合,由A1、A3组成跟随器,并向C H端外接的保持电容充电;IN+的电压低于IN-的电压时,则K断开,外接电容保持K断开时刻的电压,并经A3组成的跟随器输出至Aout。 5、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6、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

计算机启动过程

从打开电源到开始操作,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零、boot 的含义 先问一个问题,"启动"用英语怎么说? 回答是boot。可是,boot 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里的boot 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小段程序装进内存,然后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 了。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 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基本輸出輸入系統"(Basic 无效/Output System),简称为BIOS。1. 1 硬件自检 BIOS 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1. 2 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 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 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 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 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 二、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BIOS 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 个字节。如果这512 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 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这最前面的512 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2. 1 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 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第1-446 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第447-510 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第511-512 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 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 2 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题答案 (1)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复习题答案 一、知识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具体为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与生产自动化的关系;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性;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回答题: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控制过程; 答:(1) 数据采集及处理,即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2) 实时控制,即按已设计的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实时向执行器发出控制信号。 3.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和被控对象组成,计算机系统又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4.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⑴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⑵计算机控制系统修改控制规律,只需修改程序,一般不对硬件电路进行改动,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⑶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⑷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不是连续控制的,而是离散控制的。 ⑸一个数字控制器经常可以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同时控制多个回路。 ⑹采用计算机控制,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 5.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 答:(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3)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4)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二、知识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基础。具体为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过程通道与接口;掌握采样和保持电路的原理和典型芯片的应用,掌握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和D/A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选择控制用计算机系统。 回答题: 1.给出多通道复用一个A/D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2.给出多通道复用一个D/A转换器的原理示意图。 3.例举三种以上典型的三端输出电压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答:W78系列,如W7805、7812、7824等;W79系列,如W7805、7812、7824等 4.使用光电隔离器件时,如何做到器件两侧的电气被彻底隔离? 答:光电隔离器件两侧的供电电源必须完全隔离。 5.说明隔离电源的基本作用。 答:为了实施隔离技术,隔离电源可以为被隔离的各个部分提供独立的或相互隔离的电源供电,以切断各个部分间的电路联系。 6.什么是采样或采样过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高金源版课后标准答案

第1章习题 B 习题 B1-1 举例说明2-3个你熟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并说明与常规连续模拟控制系统相比的优点。 B1-2 利用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的知识,提出一个用同一台计算机控制多个被控参量的分时巡回控制方案。 B1-3 题图B1-3是一典型模拟式火炮位置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由雷达测出目标的高低角、方位角和斜距,信号经滤波后,由模拟式计算机计算出伺服系统高低角和方位角的控制指令,分别加到炮身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伺服系统,使炮身跟踪指令信号。为了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特性,高低角和方位角伺服系统各自采用了有源串联校正网络和测速反馈校正,同时利用逻辑电路实现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如偏差过大时可断开主反馈,实现最大速度控制,当偏差小于一定值后实现精确位置控制)。试将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系统原理结构图。 题图B1-3典型模拟式火炮位置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 B1-4水位高度控制系统如题图B.1-4所示。水箱水位高度指令由W1 电位计指令电压u r确定,水位实际高度h由浮子测量,并转换为电位计W2 的输出电压u h。用水量Q1 为系统干扰。当指令高度给定后,系统保持给定水位,如打开放水管路后,水位下降,系统将控制电机,打开进水阀门,向水箱供水,最终保持

水箱水位为指令水位。试把该系统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原理示意图及系统结构图。 题图B1-4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B1-5 题图B1-5为一机械手控制系统示意图。将其控制器改造为计算机实现,试画出系统示意图及控制系统结构图。 题图B1-5机械手控制系统示意图 B1-6题图B1-6为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试将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系统示意图。 题图B1-6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如何开启计算机端口及各端口作用

如何开启计算机端口及各端口作用 今天介绍一种开启或关闭计算机端口的方法,同时简单说明计算机端口的作用。对于采用windows 2000或者windows xp的用户来说,不需要安装任何其他软件,可以利用“tcp/ip筛选”功能限制服务器的端口。具体设置如下: 1、右键点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然后双击“本地连接”(如果是拨号上网用户,选择“我的连接”图标),弹出“本地连接状态”对话框。 2、点击[属性]按钮,弹出“本地连接属性”,选择“此连接使用下列项目”中的“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点击[属性]按钮。 3、在弹出的“internet协议(tcp/ip)”对话框中点击[高级]按钮。在弹出的“高级tcp/ip设置”中,选择“选项”标签,选中“tcp/ip筛选”,然后点击[属性]按钮。

4、在弹出的“tcp/ip筛选”对话框里选择“启用tcp/ip筛选”的复选框,然后把左边“tcp端口”上的“只允许”选上(请见附图)。 这样,您就可以来自己添加或删除您的tcp或udp或ip的各种端口了。添加或者删除完毕,重新启动机器以后,您的服务器就被保护起来了。如果只上网浏览的话,可以不添加任何端口。但是要利用一些网络联络工具,比如oicq的话,就要把“4000”这个端口打开,同理,如果发现某个常用的网络工具不能起作用的时候,请搞清它在您主机所开的端口,然后在“tcp/ip筛选”中添加端口即可。

附1:一些端口的详细说明 端口:21 服务:ftp 说明:f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用于上传、下载。最常见的攻击者用于寻找打开anonymous的ftp服务器的方****。这些服务器带有可读写的目录。木马doly trojan、fore、invisible ftp、webex、wincrash和blade runner所开放的端口。 端口:22 服务:ssh 说明:pcanywhere建立的tcp和这一端口的连接可能是为了寻找ssh。这一服务有许多弱点,如果配置成特定的模式,许多使用rsaref库的版本就会有不少的漏洞存在。 端口:23 服务:telnet 说明:远程登录,入侵者在搜索远程登录unix的服务。大多数情况下扫描这一端口是为了找到机器运行的操作系统。还有使用其他技术,入侵者也会找到密码。木马tiny telnet server就开放这个端口。 端口:25 服务:smtp 说明:smtp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用于发送邮件。入侵者寻找smtp服务器是为了传递他们的spam。入侵者的帐户被关闭,他们需要连接到高带宽的e-mail 服务器上,将简单的信息传递到不同的地址。木马antigen、email password sender、haebu coceda、shtrilitz stealth、winpc、winspy都开放这个端口。 端口:80 服务:http 说明:用于网页浏览。木马executor开放此端口。 端口:102 服务:message transfer agent(mta)-x.400 over tcp/ip 说明:消息传输代理。 端口:109 服务: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3 说明:pop3服务器开放此端口,用于接收邮件,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端的邮件服务。pop3服务有许多公认的弱点。关于用户名和密码交换缓冲区溢出的弱点至少有20个,这意味着入侵者可以在真正登陆前进入系统。成功登陆后还有其他缓冲区溢出错误。 端口:110 服务:sun公司的rpc服务所有端口 说明:常见rpc服务有rpc.mountd、nfs、rpc.statd、rpc.csmd、rpc.ttybd、amd等 端口:119 服务: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说明:news新闻组传输协议,承载usenet通信。这个端口的连接通常是人们在寻找usenet服务器。多数isp限制,只有他们的客户才能访问他们的新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