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 出 药 剂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2
浸出药剂2、汤剂含义: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影响质量的因素:中药品种、饮片炮制、中药粒径、煎药器具、煎药火候、煎煮用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特殊中药的处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榨汁)3、中药合剂含义: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取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特点:1、保证制剂的综合疗效,吸收快;2、剂量小,口感好;3、携带、保存、服用更方便。
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水提醇沉)→浓缩→分装→灭菌→成品质量要求:成品应澄清,可加一定的附加剂;蔗糖含量≤5%;※4、糖浆剂含义:系指含有药物、中药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
分类:单糖浆(浓度85.0%g/ml OR 64.71%g/g)、药用糖浆、芳香糖浆。
工艺流程: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配制发:热熔法(单糖浆、不含挥发性、受热稳定)、冷溶法(含挥发性)、混合法(药物与单糖浆混)注:需加防腐剂、※5、煎膏剂(膏滋)含义: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特点:1、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2、以滋补为主。
分类:糖膏(加糖)、蜜膏(加蜂蜜)。
工艺流程:炼蜜、煎煮→浓缩→收膏(相对密度1.4)→分装→成品。
炼蜜的目的在于使糖的晶粒熔融、除去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
质量要求:加炼蜜或糖的量不超过清膏的3倍。
※6、药酒与酊剂含义:药酒: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可加糖和蜂蜜、着色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不含毒100ml=原药材20g;含毒100ml=10g)制备方法:药酒: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回流热浸法。
酊剂: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7、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含义:流浸膏剂或浸膏剂系指中药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两种剂型。
浸出药剂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内容简介1.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了解汤剂研究及剂改的进展;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剂的生酶发酵、混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
第一节概述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茶剂等。
●大部分中药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等剂型也是浸出制剂的进一步制剂。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阿片酊含多种生物碱,镇痛、止泻;吗啡,镇痛,无止泻功效。
●芒果叶浸膏有较好的镇咳作用;芒果苷镇咳作用消失。
●“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四逆汤的强心升压效应优于方中各单味药,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煎煮,糖、蜜缓和药性)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煎煮(高温)破坏有效成分②污染细菌,甚至发霉变质③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外观和药效④液体制剂体积大⑤液体制剂的稳定性不如固体制剂浸出制剂分类●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含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部分)等●含糖浸出制剂:一般系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将水提液进一步浓缩处理,加入适量蔗糖(或蜂蜜)或其他辅料制成。
如煎膏剂、糖浆剂●无菌浸出制剂:无菌浸出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备成无菌制剂。
如注射剂第二节汤剂●汤剂●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液体药剂。
煮散:以药材粗颗粒制成的。
饮:以沸水浸泡药物,服用时剂量与时间不定或者宜冷饮者。
浴剂、熏蒸剂、含漱剂●汤剂主要供内服第二节汤剂●优点●能够随证加减处方、可以发挥方中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吸收快、制备简单。
第六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浸出药剂的特点①体现方药复合成分的综合疗效,符合中医药理论,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⑤部分浸出药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二、浸出药剂的分类根据提取溶剂不同,浸出药剂可分为:①以水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如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等;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酒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和浸膏剂。
第二节汤剂一、汤剂的特点1.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需要;2.制法简便,以水为溶剂,价廉易得,奏效又较为迅速。
缺点:味苦量大、必须临时制备等。
二、汤剂的制备(一)汤剂的制备要点1.汤剂制法汤剂制备采用煎煮法。
2.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煎药器具:传统多用陶器,也可选用搪瓷煎器、不锈钢或铝锅。
医院煎药多采用电热或蒸汽加热自动煎药机。
煎煮溶剂:大多使用自来水或制药纯水,加水量头煎一般为中药饮片量的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
煎煮火候:应沸前武火,沸后文火。
煎煮时间:通常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
一般煎煮2~3次。
(二)药料的特殊处理先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药类、贝壳类和甲骨类中药;先煎、久煎方能去毒或减毒的有毒中药和水解产物方能奏效的中药;某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
后下: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含热敏性成分,久煎降低疗效的中药。
包煎:易浮于水面的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易沉于锅底的六一散等药物细粉;煎煮过程中易糊化、粘锅焦化的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附有较多绒毛的中药。
烊化:阿胶、饴糖等胶类或糖类中药。
另煎:贵重中药,如西洋参、鹿茸等。
冲服: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如牛黄、三七等。
三、汤剂典型品种举例例旋覆代赭汤【处方】旋覆花(包煎)9g 代赭石(先煎)15g 党参12g 制半夏9g 炙甘草5g 生姜12g 大枣4枚【制法】先将代赭石置煎器内,加水350ml,煎1h。
中药剂学:浸出制剂(1)概述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当的溶媒与方法,取药材或饮片,经浸提得到的提取液或经浓缩制成膏状、干膏状的一类制剂称为浸出制剂。
浸出制剂的类型,按所用的洛媒来分,一般可两类:一类为用水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汤剂、浸剂、浓煎剂、煎膏剂等;另一类为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的浸出制剂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等。
此外,中药的糖浆剂常采用水浸煮、浓缩后加入蔗糖的制备方法,与煎膏剂排在一起叙述;汤剂、浓煎剂列入调剂部分;中药注射剂虽亦先经浸提,但因需特殊处理,故专门论述。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此类制剂能保持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故符合中医药理论。
②因经去粗取精的过程,故与原药材相比可减少服用剂量。
③部分浸出制剂如浸膏、流浸膏等常作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浓缩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
浸出制剂的缺点:部分浸出制剂不适于贮存,久贮后易污染细菌、霉菌等,如汤剂、糖浆剂;又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具有流动性,久贮后虽不易发生染菌发霉,但运输、携带时玻璃容器易损,瓶塞若封闭不严溶媒易挥发,有时产生浑浊或沉淀;浸膏剂若存放的环境或场所不当可迅速吸潮、结块,不利于制备或包装,制备其他制剂时,可影响粉碎、制粒、成型、包衣等一系列的质量不稳定,应特别加以注意。
(2)酒剂与酊剂:酒剂又名药酒,系用白酒浸提药材而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
(白酒含乙醇量约为50~60%)。
酒剂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内经素问》载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为指治病的药酒。
酒剂,为了矫味,常酌加适量的冰糖或蜂蜜。
酒本身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因此酒剂通常主用于风寒湿,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
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不宜服用。
酊剂系指药材用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经浸提或溶解药物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多数的酊剂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酊剂的浓度一般随药物的性质或用途而异,用普通药物制成的酊剂浓度为20%(g/ml),含毒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10%(g/ml),如属已知有效成分者,可用含量测定或生物测定的方法,标定其规格标准;也有少数按照历来的成方规定或医疗习惯,制成适宜的程度。
中药浸出制剂的名词解释中药浸出制剂是一种制备中草药的方法,通过将中草药材料与溶剂接触一段时间,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从而制备出浸出液。
中药浸出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1. 中药浸出制剂的原理中药浸出制剂是基于溶解和分离原理的制剂方法。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
中草药的药效往往是由这些活性成分决定的。
而这些活性成分在中草药材料中通常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如蛋白质结合、多糖结合等。
中药浸出制剂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活性成分从中草药材料中解离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药效。
2. 中药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中药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草药材料的准备、浸泡、浸出、过滤等步骤。
首先,选择优质的中草药材料,并进行质量鉴别与检验。
然后,将中草药材料投入特定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浸泡,使草药与溶剂接触。
浸泡的时间通常需要根据具体药材而定,一般在几小时到几天之间。
接下来,经过浸泡的药材与溶剂进行充分的混合,使活性成分溶解于溶剂中。
然后,通过过滤等操作,将浸出液中的固体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中药浸出制剂。
3. 中药浸出制剂的应用中药浸出制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中医临床上,很多中药制剂的制备都采用中药浸出制剂的方法。
例如,中草药的煎剂、浸膏以及一些外用溶剂提取的药膏等。
此外,中药浸出制剂还可以作为中草药的前处理方法,用于制备其他中药制剂,如丸剂、颗粒剂等。
由于中药浸出制剂具有提取效果好、浓缩度高、易于保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的制备和应用中。
4. 中药浸出制剂的优势与挑战中药浸出制剂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可以提高中草药的药效,使其活性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中药浸出制剂可以更好地控制草药的剂量,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中药浸出制剂制备过程相对简单,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浸出制剂的制备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草药材料的质量影响着中药浸出制剂的质量,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保证草药的质量稳定性和纯度。
浸出药剂总结引言浸出药剂是指通过浸渍、浸泡等工艺将药剂溶解于溶剂中,以实现从固体物质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过程。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浸出药剂的选择、应用领域以及一些常见浸出药剂进行总结和讨论。
浸出药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浸出药剂对提高浸出效率和提取物质的纯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选择浸出药剂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 溶解度浸出药剂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较高的溶解度意味着更多的药剂可以被溶解,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因此,选择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浸出药剂是重要的。
2. 选择性浸出药剂的选择性指的是它对目标物质的提取程度。
有些药剂可能对多种成分具有提取能力,而有些药剂则对某些特定成分更具选择性。
根据提取物质的特性,选择具有适当选择性的药剂可以提高提取成分的纯度。
3. 对环境的影响浸出药剂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选择环境友好的药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选择可生物降解的药剂或无机盐溶液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浸出药剂的应用领域1.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浸出药剂常用于提取食品原料中的有益成分,如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浸出咖啡豆中的咖啡因等。
此外,浸出药剂也用于提取植物中的芳香物质,以用作食品添加剂或香料。
2. 制药工业浸出药剂在制药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用于从天然草药中提取有益成分,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植物中的抗氧化剂等。
此外,浸出药剂也可以用于制备药物中间体,从而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3. 环境保护浸出药剂在环境保护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使用适当的浸出药剂,可以从废水中提取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以净化废水。
此外,浸出药剂还可用于提取和回收废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常见浸出药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浸出药剂及其应用:1.水:作为一种普遍的溶剂,水被广泛用于浸出食品原料和天然草药中的有益成分。
浸出药剂北京中医药大学蔡程科内容简介1.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了解汤剂研究及剂改的进展;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剂的生酶发酵、混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
第一节概述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
●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茶剂等。
●大部分中药的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丸、膜剂、软膏等剂型也是浸出制剂的进一步制剂。
浸出制剂的特点①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阿片酊含多种生物碱,镇痛、止泻;吗啡,镇痛,无止泻功效。
●芒果叶浸膏有较好的镇咳作用;芒果苷镇咳作用消失。
●“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四逆汤的强心升压效应优于方中各单味药,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
②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煎煮,糖、蜜缓和药性)③用量减少、服用方便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煎煮(高温)破坏有效成分②污染细菌,甚至发霉变质③贮存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外观和药效④液体制剂体积大⑤液体制剂的稳定性不如固体制剂浸出制剂分类●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含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部分)等●含糖浸出制剂:一般系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将水提液进一步浓缩处理,加入适量蔗糖(或蜂蜜)或其他辅料制成。
如煎膏剂、糖浆剂●无菌浸出制剂:无菌浸出制剂是指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备成无菌制剂。
如注射剂第二节汤剂●汤剂●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液体药剂。
煮散:以药材粗颗粒制成的。
饮:以沸水浸泡药物,服用时剂量与时间不定或者宜冷饮者。
浴剂、熏蒸剂、含漱剂●汤剂主要供内服第二节汤剂●优点●能够随证加减处方、可以发挥方中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吸收快、制备简单。
●缺点●久置易发霉,携带不便,脂溶性与难溶性成分难以煎出完全,挥发性与热敏性成分损失,共沉淀成分损失。
第二节汤剂●汤剂的制法●先在药材饮片或粗颗粒中加适量的水浸泡适当时间,然后加热至沸腾,并维持微微沸腾状态一定的时间,滤取煎出液,药渣再依法重复操作一到两次,合并各次煎出液。
●影响质量因素●药材品种:中药材同名异物,伪劣药材●饮片炮制:增效、减毒、改变药性●煎药器具:导热均匀,耐酸碱;金属离子催化反应●煎药热源:先文后武,注意防止某些成分水解直接高温杀酶●药材粒径:适度。
粒径太小、含粘性物过多煎后不易滤过●煎煮用水:纯净杂质少,硬度小防止有效成分钙镁离子沉淀●煎煮次数:成分性质,药材质地,投料量、煎煮工艺与设备;解表药与滋补药●煎煮时间:2~3次,基本达到浸提要求;次数多,杂质多,能耗大第二节汤剂●特殊中药的处理●先煎:矿石类、毒性药(附子)、某些先煎有效药(水解产物有效)●后下:芳香挥发成分、久煎分解或作用减弱●包煎:花粉类(疏水性强)、含粘液质多药物、含绒毛药物●烊化:胶类或糖类药●另煎:一些贵重药物●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榨汁:鲜汁应用者第二节汤剂●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酸碱中和、取代、水解、聚合、缩合、氧化、变性等化学反应,合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煎合并不完全等效于方药的合煎。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增溶而增效●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第二节汤剂●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增溶而增效当归承气汤煎液中磷脂含量不同对大黄总蒽醌溶出率的影响:当归用量↑,汤液磷脂含量↑,大黄总蒽醌溶出↑麻黄、银花、当归组方,通过改变当归用量以控制煎液中磷脂的含量,观察磷脂对麻黄碱、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当归用量↑,麻黄碱和绿原酸的溶出率↑柴胡皂苷d含有醚环,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开环转变为柴胡皂苷b2,在柴胡方剂中若同时含龙骨、牡蛎,由于它们能中和汤液中的酸性物质,抑制柴胡皂苷d向b2的转变,柴胡皂苷d 的含量明显增高。
第二节汤剂●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成分挥发或者沉淀而减效柴胡桂枝汤中桂皮醛的煎出量通常为原药材含量的5%以下;采用回流煎煮,则含量达54%。
说明回流煎煮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甘草与黄连共煎,多半苦味消除,同时产生沉淀,这是因为2分子berberine和1分子甘草酸中的两个葡萄糖醛酸的羧基以离子形式结合成盐而生成沉淀;黄连、黄柏所含的小檗碱与黄芩苷都能产生沉淀反应;大黄中的鞣质也能与小檗碱生成沉淀;黄芩苷与麻黄生物碱结合也沉淀。
第二节汤剂●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消除或者降低毒副作用附子、甘草、干姜-四逆汤单用附子强心升压作用不强,且可导致异位性心律失常,甘草、干姜无强心作用;四逆汤,强心升压作用显著,且能减慢窦性心率。
●产生新的化合物麻黄汤中的麻黄碱能与桂皮醛、氰基苯甲醛等醛类成分作用生成新化合物,现巳分离出单体,且具有各原成分类似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汤剂●汤剂剂型的改进研究进展剂改原则-中医药理论指导、提高疗效剂改程序制剂学研究:处方来源、剂型选择、剂量确定、工艺的选择。
质量标准研究:中药的质量标准是一个控制标准而不是一个评价标准,应与制备工艺平行进行。
稳定性研究:考察指标。
第二节汤剂例1 麻杏石甘汤[处方] 麻黄6g 杏仁9g 石膏(先煎)18g炙甘草5g[制法] 先将石膏置煎器内,加水250ml,煎40分钟,加入其余3味药物,煎30分钟,滤取药液,再加水200ml,煎20分钟,滤取药液。
将两次煎出液合并,即得。
[功能与主治] 宣泄郁热,清肺平喘。
治热邪壅肺所致的身热无汗或有汗,咳逆气急等症。
第二节汤剂例2 旋覆代赭汤[处方] 旋覆花(包煎)9g 人参12g 代赭石(先煎)15g 炙甘草5g 制半夏9g 生姜12g 大枣4枚[制法] 先将代赭石置煎器内,加水350ml,煎1小时。
再将旋覆花布包,同其余五味药物置煎器内,共煎30分钟,滤取药液;再加水250ml,煎20分钟,滤取药液。
将两次煎出液合并,即得。
[功能与主治]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用于胃虚气逆,痰浊内阻所致的噫气频作,胃脘痞硬,反胃呕恶,口吐涎沫等症。
第二节汤剂例3 胶艾汤[处方]川芎6g 阿胶(烊化)6g 甘草6g 艾叶9g 白芍12g 干地黄12g[制法] 以上药物,除阿胶,将其余5味置煎器内,加水300ml,煎30分钟,滤取药液。
再加水250ml,煎20分钟,滤取药液。
将两次煎出液合并,置煎器内,加入阿胶,文火加热烊化,即得。
[功能与主治]补血调经,安胎止崩,治血虚寒滞所致的小腹疼痛、崩漏不止,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产后下血,淋漓不断等症。
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合剂●药材用水或者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
●单剂量包装者又称口服液。
●特点•复方合煎存效,起效快•可大量生产•浓缩与净化,服用量小•可加入矫味剂、防腐剂•不能随证加减•工艺条件要求高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制法●浸提:水或含水乙醇等●净化:水提醇沉、酶解、絮凝澄清剂●浓缩:30~60ml/日,净化后20~40ml/日●分装:加入矫味剂、防腐剂,过滤●灭菌:无菌操作、热压灭菌等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制法】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 。
法半夏、干姜用70% 乙醇作溶剂,浸渍24 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 ,加入苯甲酸钠3g 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第三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剂玉屏风口服液【处方】黄芪600g 防风200g 白术(炒)200g【制法】以上三味,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黄芪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 小时,第二次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适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
另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第四节糖浆剂●糖浆剂●指药材提取物或者芳香物之浓蔗糖水溶液。
●一般含糖量>60%(g/ml)●易发霉、腐败,常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尼泊金类、苯甲酸、山梨酸)●分类●单糖浆:蔗糖近饱和溶液,含糖量85%(g/ml)或64.72 %(g/g)●药用糖浆: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芳香糖浆:芳香物质或果汁的浓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液体药剂的矫味剂第四节糖浆剂●制备糖浆所用的蔗糖应符合《药典》规定。
●蔗糖在加热时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
●转化糖是葡萄糖和果糖的等分子混合物。
其甜度比蔗糖高,具还原性,可以延缓某些容易氧化药物的变质,较高浓度的转化糖在糖浆中还能防止在低温中析出蔗糖结晶。
●果糖易使制剂的颜色变深暗,微生物在单糖中也比在双糖中容易生长。
第四节糖浆剂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制法●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蒸馏水或中药浸提浓缩液中,加热使溶解,再加入可溶性药物,混合溶解,滤过,从滤器上加适量蒸馏水至规定容量。
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的糖浆、受热较稳定的药物糖浆和有色糖浆。
●冷溶法:室温下将蔗糖溶解于蒸馏水或含药物的溶液中,待完全溶解后,滤过。
色泽较浅或无色,转化糖较少。
因糖溶解时间较长,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微生物污染.故可用密闭容器或渗硬筒溶解。
●混合法:药物与单糖浆直接混合而制得。
注意药物状态、性质,不易溶的药物要用少量乙醇溶解或甘油稀释或滑石粉助滤。
第四节糖浆剂●质量要求1、制剂应澄清,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2、附加剂应符合有关规定,应不影响制品的稳定性,不干扰检验;卫生学检查应符合《药品卫生标准》的规定。
3、单剂量包装的糖浆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药典》规定●质量问题:长霉发酵和产生沉淀●长霉发酵:生产过程中卫生管理、防腐剂●沉淀:细小颗粒、高分子、热溶冷析、pH变化采取加入乙醇沉淀、热处理冷藏滤过、加表面活性剂增溶、离心分离、超滤等方法研究改进。
第四节糖浆剂单糖浆【处方】蔗糖850g 水适量全量1000ml【制法】取水450ml ,煮沸,加蔗糖,搅拌使溶解;继续加热至100℃,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的热水,使其冷至室温时为1000ml,搅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