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药物分析实验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授课专业:制药工程

总学时:36 学分:2 实验课时:36

修读学期:第三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实验等

课程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方法评价。

建议教材:侯晓虹编,《药物分析实验》,沈阳药科大学社,2002年。

参考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释(1990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3]刘文英主编,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年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药物分析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效能指标的评价。

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般杂质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葡萄糖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 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

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内容和方法检查药物中的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 4.学时:4

实验二药物中的杂质检查

(特殊杂质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2).掌握薄层层析法用于特殊杂质检查的一般操作。

3.实验内容:

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原料)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点样采用微量注射器进行,在距薄层板底边2.5cm处开始,点样应少量多次点于同一原点处,原点面积应尽量小。

(2)采用倾斜上行法展开,展开剂应浸入薄层板底边约1cm深度。

(3)碱性四氮唑蓝试液应临用新配。新鲜试剂应呈黄色,颜色如变深者不宜使用。(4)显色后,应立即检视斑点,并用针头定位,以便记录图谱。

实验三苯巴比妥的鉴别、区别(微晶

反应)及含量测定(银量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熟悉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条件。

(2).了解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的原理及微晶反应的观察。

3.实验内容:

(1)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

(2)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和微晶反应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在接近终点时,反应较慢。因此在近终点时需逐滴加,充分振摇,待银白色浑浊出现30秒钟不褪,即为终点。

(2)近终点时,观察出现的浑浊较难掌握,可以黑色背景衬托观察,终点较为明显。

实验四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提取

中和滴定法)及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提取中和法及其操作注意点。

(2)掌握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方法。

3.实验内容:

提取中和法及其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对氨基苯甲酸检查中,用乙醚提取或洗涤醚层时,应将水层分清,否则普鲁卡因带入乙醚中,使结果偏高。

实验五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硫酸阿托品在pH 3.6时,与溴钾酚绿定量地结合成有色络合物(离子对),可被氯仿定量提取,并在420nm处呈最大吸收。

(2)本实验所有溶液和试剂都应准确吸取。比色时应遵循平行的原则。

(3)振摇要充分。放置氯仿层澄明后才能分取。

(4).分液漏斗活塞处应涂甘油淀粉糊为润滑剂。

甘油淀粉糊配制方法:可溶性淀粉9g,加甘油22g混匀,加热至100℃,保持30分钟,

不断搅拌至透明,冷却即可。

(盐酸硫胺)的含量测定

实验六维生素B

1

(重量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有关重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进一步建立“量”的概念。

(2) 掌握维生素B1硅钨酸重量法的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3.实验内容:

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盐酸硫胺)的含量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 溶液经煮沸后应立即滴加沉淀剂(特别是最初几滴更应缓慢滴加,以便得到颗粒较大的沉淀)。边滴边搅拌以免局部过饱和同时注意勿使溶液溅出。

(2) 沉淀剂加入后应煮沸2~5分钟为佳并趁热过滤。

(3)用煮沸的热盐酸分次洗涤烧杯中残留的沉淀并转移至坩埚中,由于沉淀颗粒很细比重轻容易浮于液面沿器壁“向上爬”,应将洗涤液沿玻棒(悬空放置)注入,切勿沿壁注入。

(4) 所得沉淀吸湿性较大,根据供试品重量和换算因子事先计算沉淀重量,以便加速称量。

(5) 注意空坩埚和沉淀恒重平行原则(如恒重温度,放置冷却时间,坩埚称量顺序等等)。

实验七维生素B1片剂的含量测定

(差示分光光度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差示分光光度法消除可能存在干扰的原理。

(2) 熟悉ΔA法的基本测定方法。

3.实验内容: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片剂的含量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 缓冲液(pH7.0):取磷酸二氢钾0.68g,加氢氧化钠(0.1mol/L)29.1ml,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2) 盐酸液(pH2.0):取盐酸9ml,加水稀释成100ml。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0ml,即得。

(3) 所给测定波长仅供参考,可照“测定波长的选择”项下自行测定。

(4) 本实验线性范围为10~30μg/ml,其回归方程:

ΔA=0.002+0.0213C,r=0.9996

实验八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旋光、折光与快速分析方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利用旋光法、折光法及快速检验法考察一批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

(2)学习旋光法、折光法、快速检验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

旋光、折光与快速分析方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九头孢拉定胶囊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药物的基本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3.实验内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拉定胶囊的含量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在不同的仪器上使用时得到的色谱图略有差异。因此上述方法规定的流动相可能需要调整。

(2)超声波提取过程中时常有发热现象,因此,宜加入少许冰块。

(二)、考核方式:

采用实验理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含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70%,笔试成绩占30%),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30

(四)实验项目汇总: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药物分析实验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授课专业:制药工程 总学时:36 学分:2 实验课时:36 修读学期:第三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实验等 课程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方法评价。 建议教材:侯晓虹编,《药物分析实验》,沈阳药科大学社,2002年。 参考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释(1990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3]刘文英主编,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年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药物分析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效能指标的评价。 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般杂质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葡萄糖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 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 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内容和方法检查药物中的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 4.学时:4 实验二药物中的杂质检查 (特殊杂质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2).掌握薄层层析法用于特殊杂质检查的一般操作。 3.实验内容: 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原料)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点样采用微量注射器进行,在距薄层板底边2.5cm处开始,点样应少量多次点于同一原点处,原点面积应尽量小。 (2)采用倾斜上行法展开,展开剂应浸入薄层板底边约1cm深度。 (3)碱性四氮唑蓝试液应临用新配。新鲜试剂应呈黄色,颜色如变深者不宜使用。(4)显色后,应立即检视斑点,并用针头定位,以便记录图谱。 实验三苯巴比妥的鉴别、区别(微晶 反应)及含量测定(银量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熟悉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条件。 (2).了解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的原理及微晶反应的观察。 3.实验内容: (1)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 (2)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和微晶反应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杭太俊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 【课程编码】 A2060Z119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68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药物分析主要是研究化学合成药物和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同时亦涉 及生化药物、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为了全面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在药品的生产、保管、供应、调配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分析检验。药物分析学,通常是指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辨别药物的真伪、检查药物的纯度和测定药物的含量。药物质量的优劣,使用剂量、方式是否合理,使用后是否安全有效,还应以临床征象和实际疗效来决定。所以,配合医疗需要,开展临床药物分析,研究药物进人生物体的吸收、分布、代、排泄等过程,研究药物的作用特性和机制等,从而达到合理用药,更好地发挥药效。综上所述,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药品质量的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及临床药物分析工作。这些都为更好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研究发现新药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概念,掌握常用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能够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结合理化特性,掌握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法之间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有一定的能力。此外,还应掌握体药物分析的特点与方法。 (教学要求)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容三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容和介绍一般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8学时,即理论课,68学时,实验40学时。

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 对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 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根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编制 一、前言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 药物分析的基本要求: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近代检测技术载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初步的能力。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绪论(1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学习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国家药品标准 第三节、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第四节、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掌握:性质、任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定义 2、熟悉: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定义。 教学难点:国家药品标准 第一章药典概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典的内容与应用,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了解主要国外药典概况。【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药典的内容与进展 1.凡例 2.正文 3.附录 4.索引 第二节、主要国外药典简介 1.美国药典 2.英国药典 3.日本药局方 第三节、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1.取样 2.药物的鉴别 3.药物的检查 4.药物含量的测定 5.检验报告的书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授学时】 1学时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4学时)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间目标轨道分布规律; 2、掌握TLE数据格式分析方法; 3、掌握空间目标高度分布特性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实验环境 Matlab或C语言 三、实验原理 1、空间目标及其分布 空间目标广义是指离地球表面120公里以外空间的所有目标,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本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目标系指环绕在地球周围数万公里内的人造天体,包括卫星、平台和运载,以及上述目标解体后形成的空间碎片。对这些人造目标进行监视属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范畴。 根据有关研究,环绕地球的空间目标数目大约为35,000,000,其中大小在1~10cm的约110,000个,大于10cm的在8000个以上。目前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可对30cm以上的空间目标进行例行的日常观测,对10cm以上的目标可能观测到,但不能保证例行的日常跟踪。上述空间目标中,到2008年8月24日,被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编目过的空间目标数目为33311个,其中21597个已经陨落,11714个仍在轨。 } 空间目标都有一定大小、形状,运行在一定轨道上,使得每一空间目标都有其独特的轨道特性、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奠定了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和识别的基础,尤其是在用航天器一般都有特定的外形、稳定的轨道、姿态、温度等特性,是空间目标识别的主要技术支撑。 空间目标监视的核心任务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获取空间目标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运动参数等重要目标信息,进而确定目标威胁度、警戒空间碰撞、提供安全告警信息,是实施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的基础。其中在空间目标的识别过程中,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是主要依据,而其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则是对其轨道特性的进一步补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地位及任务;掌握中国药典的基本知识。 2、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3、了解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编写简介;了解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简介。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鉴别的概念、特点及内容。 2、熟悉药物鉴别的方法。 3、了解物理常数及其测定方法。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的纯度概念;药物中杂质的来源;药物中杂质限度检查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一般杂质 与特殊杂质的概念;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杂质检查的原理与注意要点。 2、了解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第四章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定量分析中的有关计算。 2、熟悉药物分析中使用的常见分析方法。 3、了解分析方法的验证。 第五章药物制剂检验技术 教学目标: 1、掌握一般制剂分析中的片剂、注射剂分析有关内容。 2、熟悉制药用水的分析;药物稳定性试验。 3、了解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分析。 第六章典型药物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芳酸及其酯类、胺类、磺胺类、巴比妥类、杂环类、生物碱类、甾体激素类、维生素类、 抗生素类典型药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其质量控制方法。。 2、熟悉糖类和苷类药物的性质及质量控制。

第七章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简介 教学目标: 1、掌握中药制剂样品的前处理意义及方法;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 2、熟悉制药用水的分析;药物稳定性试验。 3、了解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分析。 第八章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简介 教学目标: 1、熟悉微生物限度检查;熟悉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法。 2、了解无菌检查;生化药物效价的生物测定法;了解药品的安全性检查。 第九章体内药物分析简介 教学目标: 1、熟悉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特点;熟悉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2、了解兴奋剂的检测。 第十章药物分析与新药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新药研发的主要过程。 2、了解药物分析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z104021 总学时/总学分:96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48 适用专业:药学开课单位:药学院药学系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 2、课程目的: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 准的情况,了解某些近代检测技术载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 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国家药品标准 第三节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第四节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 2.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性质、任务,了解其发展。 2、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内容。 3、熟悉药物分析的基本程序。 4、了解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意义。 第一章药典概况2学时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第二节中国药典的内容 第三节国外药典简介 第四节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2.教学要求 1、熟悉掌握中国药典的内容和进展。 2、了解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及日本药局方等国外药典。 3、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第三节鉴别方法 第四节鉴别试验的条件 2.教学要求 1、熟悉药物鉴别实验的内容。 2、掌握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三节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2.教学要求 1、熟悉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2、掌握药物中杂质检查的要求,杂质限量的概念和检查方法,杂质限量计算方法。 3、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4、熟悉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4学时 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

液质联用实验报告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液质联用的原理及作用; 2、了解该液质联用仪器适用的样品种类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液质联用(HPLC-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质谱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去质量。电喷雾电离(ESI)是质谱方法中的一种“软电离”方式,它的原理是:在强电场的作用,引发正、负离子的分离,从而生成带高电荷的液滴。在加热气体(干燥气体)的作用下,液滴中溶剂被汽化,随着液滴体积逐渐缩小,液滴的电荷密度超过表面张力极限时,引起液滴自发的分裂,即“库仑爆炸”。分裂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的进一步变小,最终导致离子从带电液滴中蒸发出来,产生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进入质谱仪。由于ESI的电离方式可以产生多电荷离子,大大拓宽了测定物质的分子量的范围。四级杆(Quadrupole)主要起选择离子的作用,其后的碰撞池可以将通过四级杆选择的母离子碎裂成子离子,从而获得更多的结构信息。气相离子能够被适当的电场或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按照荷质比的大小进行分离有赖于质量分析器。与其他质量分析器相比,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和质量范围宽等优点(因为大分子离子的速度慢,更易于测量),分辨率也可达到万分之一。 3、实验仪器 Aglient 6510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LC/MS 4、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样品的LC-MS图如下图1所示,结合表1前可知,该物质为软骨藻酸。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原理 及应用 上机实验

练习1:利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表面 1.1 启动ArcMap并激活地统计分析模块 单击窗口任务栏的Start按扭,光标指向Programs,再指向ArcGIS,然后单击ArcMap。在ArcMap中,单击Tools,在单击Extensions,选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复选框,单击Close按扭。 1.2 添加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条到ArcMap中。 单击View菜单,光标指向Toolbars,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 1.3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层 一旦数据加入后,就能利用ArcMap来显示数据,而且如果需要,还可以改变没一层的属性设置(如符号等等) 1.单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Add Data按扭。 找到安装练习数据的文件夹(缺省安装路径是C:\ArcGIS\ArcTutor\Geostatistics),按住Ctrl键,然后点击并高亮显示Ca_ozone_pts和ca_outline数据集。 3.单击Add按扭。 4.单击目录表中的ca_outline图层的图例,打开Symbol Selector对话框。 5.单击Fill Color下拉箭头,然后单击No Color。 6.在Symbol Selector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 点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Save按扭。新建一个本地工作目录(如C:\geostatistical),定位到本地工作目录。

1.4 利用缺省值创建表面 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Wizard。 2.点击Input Data下拉箭头,单击并选中ca_ozone_pts。 3.单击Attribute下拉框箭头,单击并选中属性OZONE。 4.在Methord对话框中单击Kriging. 单击Next按扭。缺省情况下,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Ordinary Kriging和Prediction Map被选中. 6.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单击next按扭。 7.点击next按扭。

药物分析A卷及答案

天津医科大学学年一学期 药学、制剂专业药物分析课程考试及答案(卷)一、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学科。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杂质限量: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一般杂质: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在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填空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反应有银镜反应、铜盐反应。适用于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 .药物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溴量法可用来测定含有双键、酚羟基结构的药物。 .中国药典(版)测定维生素含量采用的是三点校正法。 .的中英文全称分别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钯离子比色法可用于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其依据是该类药物结构中含有。 .区分巴比妥与含硫巴比妥可采用铜盐反应和紫外检测。 .的英文全称为。 .对法进行准确度考查时,回收率一般为;容量分析法的回收率一般为。 .绿奎宁反应可用于位含氧喹啉衍生物的鉴别,例如奎宁。 .阿司匹林片剂(中国药典版),采用的是双步滴定法,该方法可以消除制剂中水杨酸和酸性稳定剂的干扰。 .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有机碱药物常用的滴定剂是高氯酸,常采用的溶剂是醋酸,常用的指示剂是结晶紫,硫酸根的干扰可通过计算方法消除,在非水介质中硫酸根呈一级电离。.芳酸的碱金属盐的药物可用双相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链霉素鉴别的特征反应式麦芽酚反应,其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是坂口反应。 .用戊烯二醛反应鉴别异烟肼是针对结构具有γ或β位被羧基衍生物取代的吡啶 .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检查室利用水杨酸具有酚羟基,可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高铁盐反应呈紫色。 .中国药典版规定中两个分析物分离度应符合要求是指大于或等于. .阿司匹林特殊杂质检查中溶液澄清度检查是检查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此类不溶物包括:苯酚、水杨酸苯酯、醋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 三、选择题(括号内有答案) . 某一药品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对该药品中氯化物进行检查时,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加水过滤后,依法检查 . 加氯仿使药物溶解后,依法检查 . 加乙酸乙酯使药物溶解后,依法检查经炽灼后,依法检查 . 某一药品有色,对该药品中的氯化物进行检查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加焦糖,调色后,依法检查 加标准比色液,调色后,依法检查 经过化学反应,使药品褪色后,依法检查

药物分析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71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64/4 开课学期:5 适用对象:药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制剂学、药理学 内容简介: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与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相关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药典概况和国外药典简介、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杂质检查和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等。二是学习各种不同结构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的分析方法,包括药物结构与其分析方法的关系。三是学习药物制剂(包括中药)的质量标准的特点及质量控制方法。四是学习最新分析测试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研究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探索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主要阐述化学合成药物或化学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不包括有关毒理学,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等分析内容)的一门课程。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为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建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概念。掌握药物及其制剂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中最新检测技术的进展。熟练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熟悉主要国外药典中有关药品的质量标准。熟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掌握我国药典收载的常见类型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掌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比较各分析方法之间的优劣和具备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熟悉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药物分析中使用的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及其评价。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性质与任务,药物分析学科在整个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全面药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有关文件。 第一章药典概况 掌握药典“凡例”的解释,学会使用药典附录和药典索引,了解药典正文的基本内容和中国药典的进展。了解主要的国外药典。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GIS空间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标准文案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姓名_任富祖_学号_134130412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3级GIS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指导教师_董铭_ 开课学期 2014 至_2015 学年_下学期 上课时间 2015_年 3-6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图一 (三)空间分析 (1)在界面中观看加载进来的两个面图层,发现在安徽省境界外仍然有湖的存在,而在省外的是我们不考虑的,所以我们要将它删掉。如图二所示

图二 (2)选择“arctoolbox”中“extract”选项下的“clip”选项,将“湖”当做输入 图层,“城市区域”当做裁剪图层。如图三 图三 (3)图层输出了以后,发现湖在省外的部分都没有了,打开“湖—clip”的属性表, 点击字段下面的自动计算更新一下数据,发现数据和以前的也不一样了。如图四,当 所以数据都更新好之后进入下一步。

图四 (4)这一步要做的是计算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就是行政区域减掉湖的面积,所以这一步我们要用的空间叠合分析中的另外一个工具“erase”。打开“arctoolbox”,点击“overlay”选中“erase”工具,双击,出现了如图五的对话框,我们选择“城市区域”为输入图层,而“湖—clip”为擦去图层,点击OK,生成了“城市区域—Erase” 图层。 图六

(5)点击右键,打开属性表,更新一下数据,这些土地的面积就是减掉湖的面积之后所剩下的了。如图七 图七 图八是之前没有减掉湖面积的属性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八 (6)添加字段“人口数”这些是从网上查找下来的资料,每个城市的总人数,知道人口数和土地面积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人口密度了。新建一个字段“人口密度”点击右键,选择“field Calculator”选择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这样字段下面就会自动计算出各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了。如图九

阿司匹林片的分析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实验目的】 ⒈了解溶出度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⒉熟悉片剂分析的项目与方法; ⒊掌握阿司匹林鉴定试验的原理及与药物结构的关系; ⒋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⒌掌握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含量的原理与操作,及容量分析法测定片剂含量的计算 方法。 【实验原理】 1.药物 O H O O O CH 3 本品为白色片;遇湿气易变质。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原理: ⑴鉴别 ①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 堇色配位化合物。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杨酸,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②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酯健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 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 ⑵检查 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a.杂质来源游离水杨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 b.检查方法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之反应生 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之对照法,极为灵敏,可检出1ug的游离水杨酸。 ⑵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分子结构中有酯健,易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片剂中为防止酯健水解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做稳定剂,因此在片剂中有酸性杂质,含量测定时为消除酸性杂质干扰,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消除酸性杂质〔酸性附加剂和降解产物〕的干扰

COOH OCOCH 3 NaOH COONa OCOCH 3 H 2 O 第二步水解后剩余滴定 COONa OCOCH3 NaOH COONa OH CH COONa 3 2NaOH H SO 2 4 Na SO 242H O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㈠仪器 试管,纳氏比色管,溶出度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25ml注射器,0.8um微孔 滤膜,酸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质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阿司匹林鉴定试验的原理及与药物结构的关系; 2. 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3. 掌握阿司匹林分析的条件及要点 二.实验原理 1.药物 本品为白色片,遇湿气易变质。本品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原理: ⑴鉴别 ①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阿司匹林加热水解生成水杨酸,可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②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加热,酯健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因此可用水解反应鉴别。

⑵检查 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a. 杂质来源 游离水杨酸为阿司匹林生产中未反应的原料或贮存过程中的水解产物。 b. 检查方法 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不与高铁盐溶液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之反应生成紫堇色,此种方法称之对照法,极为灵敏,可检出1ug 的游离水杨酸。 3.干燥失重测定法 (1)定义: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主要指水分,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 (2)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Ⅷ L)有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干燥法及干燥器干燥法,后者又分常压、减压两种。 1)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将供试品置相同条件下已干燥恒重的扁形称瓶中,于烘箱内在规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干燥温度一般为105℃。

2)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分解且易挥发的供试品。将供试品置干燥器中,利用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吸收水分至恒重。常用的有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难赶除水分的药物。在减压条件下,可降低干燥温度和缩短干燥时间。减压后的压力在2.67kPa(20mmHg)以下。 恒温减压干燥法

实验报告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实验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仪器设备 计算机,Arcgis.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三、实验任务 找出符合要求的住房区 1.所寻求的区域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离主要交通要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交通要道的要素)。 ②在商业中心的服务围之,服务围以商业中心规模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确定。 ③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④距名胜古迹500m之,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0,得到各自的分值图。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 四、实验要点及流程 1.加载缓冲区工具 点击菜单Tools—>Customize… 在“Customize”对话框选择Tools—>Buffer Wizard…,按住鼠标右键将Buffer Wizard 拉入工具栏中。 2.打开地图文档 点击菜单File—>Open,打开D:\GIS_Data\Ex1\city.mxd文件。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①在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上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②单击Option按钮,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打开Attributes of network对话框。 ③在SQL表中,设置查询条件表达式:“TYPE”=‘ST’(需点击“Field”下的“TYPE”,而后单击“Get Unique Values”按钮,则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列表框中),单击“Apply”按钮,选择出市区的主要道路(图6)。 ④对选择的主干道建立缓冲区:点击缓冲区按钮,打开缓冲区生成对话框。参数如下: A.The features of a laver:network。 B.选中Use Only the Selected Feature复选框。

[精品]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doc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实验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学分:2 总学时:34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制药专业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药物分析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学的实验课程。它以典型药物的检验以及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少树立起药品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物分析实验是专业课药物分析学的实验课程。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全面了解药物分析工作的程序及要求; 2.掌握药物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能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及有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木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有关的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与方法,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安排实验的步骤。实验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作好原始记录,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准确可靠的结论。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纪律,注意安全,保持整洁。 三、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药物分析实验操作规程及《中国药典》的介绍(2学时) 1.目的要求 熟悉《中国药典》的基木结构及查阅方法。 2.方法原理(略)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无) 4.掌握要点 《中国药典》的凡例及附录的主要内容。 5.实验内容: 药物分析实验操作规程及《中国药典》的凡例、附录。 实验二前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2学时) 2.目的要求 掌握一般杂质检杏的项目,限量计算方法。 2.方法原理(略)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葡萄糖,纳氏比色管 4.掌握要点 比色、比浊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5.实验内容: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可暂缺)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 总学时:82 学分:4.5 理论课学时:50 实验课学时:32 适用对象: 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和探索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学科。 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其任务是为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提供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药物分析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实验课是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论述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

GIS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 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 (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 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 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 数字等。它是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 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 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 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 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 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 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药物有效期实验报告

药物有效期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药物水解反应的特征。 2、掌握硫酸链霉素水解反应速度常数测定方法,并求出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的有效期。 二、实验原理 1、速率常数和有效期的测定 (1)比色法测浓度 链霉素是由放线菌属的灰色链丝菌产生的抗菌素,硫酸链霉素分子中的三个碱性中心与硫酸成的盐,分子式为:(C21H39N7O12)2.3H2SO4,它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结核病,本实验是通过比色分析方法测定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的有效期。 硫酸链霉素水溶液在PH4.0~4.5时最为稳定,在过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失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麦芽酚(α-甲基-β-羟基-γ-吡喃酮),反应如下: (C21H39N7O12)2.3H2SO4 麦芽酚 + 硫酸链霉素其他降解物 而麦芽酚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紫红色鳌合物,故可用比色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 (2)一级反应速率方程 该药物水解反应为假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服从以及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lg(C0-x)=k/-2.303t+ lgC0 C0——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的初浓度 x——t时刻链霉素水解掉的浓度 t——时间,以min为单位 k ——水解反应速度常数 若以lg(C0-x)对t作图应为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出反应速度常数k。(3)将测浓度转化为测吸光度 由于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的初始C0正比于全部水解后产生的麦芽酚的浓度,也正比于全部水解测得的消光值E∞,即C0∝E∞;在任意时刻t,硫酸链霉菌素水

解掉的浓度X 应于该时刻测得的消光值E t 成正比,即X ∝ E t ,将上述关系代入 到速度方程中得: lg(E ∞—E t )=(-k/2.303)t+ lgE ∞ 可见通过测定不同时刻t 的消光值Et ,可以研究硫酸链霉素水溶液的水解反应规律,以lg(E ∞—E t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求出反应的速度常数k 。 (4)药物有效期 药物的有效期一般是指当药物分解掉原含量的10%时所需要的时间t0.9。 t0.9=ln(100/90)/k=1/k·ln(100/90)=0.105/k 2、 活化能测定 测定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常数k ,则可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Ea 。 )1 1(k k ln 2 1a 12T T R E -= 三、实验所需药品仪器 1、药品 硫酸链霉素药物 1.12~1.18mol/L 硫酸溶液 2.0mol/L 氢氧化钠溶液 0.5 % 铁试剂 2、仪器 722或752型分光光度计 1台 超级恒温槽 1台 磨口锥形瓶 100ml 2个 移液管 20ml 1支 磨口锥形瓶 50ml 11个 吸量管 5ml 3支 量筒 50ml 1个 吸量管 1ml 1支 水浴锅 1个 秒表 1只 四、实验步骤 1、 调整超级恒温槽的温度为 40+0.2℃。 2、 称量0.4g 硫酸链霉素于大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00ml 蒸馏水溶解后,取50ml 约0.4%的硫酸链霉素溶液置于100ml 的磨口瓶中.并将锥形瓶放于40℃的恒温槽中,用刻度吸量管吸取2.0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0.5ml,迅速加入硫酸链霉素溶液中,当碱量加入至一半时,打开秒表,开始记录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