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拍摄角度
- 格式:docx
- 大小:27.47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校园微电影拍摄制作技巧微电影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在校园里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爱。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校园微电影创作是一项很好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微电影拍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1. 剧本独具匠心一个成功的微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剧本,而这个剧本要独具匠心。
好的剧本需要在情节、人物、语言和思想上都有着极高的创意和内涵,能够把观众吸引到故事里来。
在制作校园微电影时,可以尝试运用多种元素,比如情感、幽默、哲思等,把故事打造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让人深入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2. 摄影技术要求高微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因此摄影技术成为影片质量的关键。
摄影技术包括镜头运动、拍摄角度、光影运用等方面。
对于刚刚接触微电影拍摄的学生而言,可以先学习简单的基本拍摄技巧,例如清晰的画面、流畅的镜头运动和合适的角度。
同时,拍摄时要注意光线的使用,尽可能选择自然光线,或者通过人工设备来补充灯光,确保画面的明暗适宜,符合情境需求。
3. 合理运用音乐音乐元素在电影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也在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微电影中,音乐需要与画面中要表达的内容相衬,营造出一种协调和谐的氛围,为影片加入情感和气氛。
在选择音乐时,需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要表达的情感以及电影节奏,选择合适的配乐,以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4. 角色表演生动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是制作微电影中的关键要素。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和行为举止,全神贯注地呈现人物形象。
有时,演员还要在紧张、疲劳、饥渴或饥饿的情况下表演,尽可能的展示角色的真实情感和感觉。
因此在校园微电影制作中,需要着重培养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情感感染力,通过排练和表演训练,提高表演的自然度和真实度。
综上所述,制作校园微电影需要注意以上一些技巧,把剧本、摄影、音乐和演员表演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部既有故事情节、情感共鸣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具有创新性和观赏性,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之一。
短视频拍摄角度如何选择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拍摄出吸引人的短视频成为了许多人的追求。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拍摄角度的选择。
一个好的拍摄角度可以让平凡的场景变得独特,让普通的人物展现出魅力,让简单的故事充满张力。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短视频拍摄角度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拍摄的主体和主题。
比如,如果拍摄的是一个人物,那么要考虑是突出其面部表情还是展现其整体动作;如果主题是自然风光,是要展现广阔的全景还是聚焦于某个细微的局部。
明确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地选择角度。
平拍角度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与人眼的视线高度相当,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在拍摄人物时,平拍能够清晰地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拍摄人物的对话场景,平拍可以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真实的交流氛围。
对于一些建筑或者景物,如果想要展现其真实的比例和形态,平拍也是不错的选择。
仰拍角度则可以让主体显得高大、雄伟。
当拍摄高楼大厦时,仰拍能够突出其高耸入云的气势;拍摄人物时,仰拍能够拉长人物的身形,使其看起来更加挺拔、有力量。
比如在拍摄篮球比赛中球员的跳跃投篮动作,仰拍可以强化动作的张力和高度,增加画面的动感。
俯拍角度则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野。
它可以展现出场景的全貌和布局。
比如拍摄城市的街道,俯拍能够呈现出道路的走向和车辆的流动;拍摄人群活动,俯拍可以展示出人群的分布和整体的氛围。
在一些美食短视频中,俯拍可以完整地呈现出美食的摆盘和色彩搭配,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美食的魅力。
侧拍角度能够展现主体的侧面轮廓,强调其线条和形态。
拍摄人物行走或者跑步时,侧拍可以突出其动作的节奏感;拍摄汽车飞驰而过,侧拍能够展现出车身的流线型。
除了以上常见的角度,还有一些特殊的角度选择可以为短视频增添独特的魅力。
比如低角度拍摄。
将相机或手机贴近地面,以极低的角度拍摄,可以创造出一种新奇的视觉效果。
比如拍摄宠物奔跑,低角度可以突出宠物的腿部动作和速度感;拍摄花朵,低角度可以让花朵显得更加高大、娇艳。
微电影拍摄技巧三篇篇一:微电影拍摄高级六大技巧第一技巧:拍摄前观察环境摄像前要先注意周边的状况,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考虑哪些场面用多长焦段的镜头。
另外,拍摄时可千万不要大意,时刻不可忘记周边或是身后的状况,特别对背后的沟渠、马路等要引起重视,不要脚踩空或来往车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很多经验丰富的拍摄老手,都常常会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被拍摄的景物及人物上,而没有留意到其他的危险状况,在移动位臵的过程中发生了摔跤、碰撞甚至跌落深处的意外第二技巧:场面宏大摇镜头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轴(镜头横向或纵向移动)的拍摄方法。
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画面叫摇镜头,摇摄一般有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两种方法。
首先确定摇拍摄的起始画面和终止画面,将身体朝向终止画面,平稳地握住摄像机,两脚分开稳定地站立并使摄像机朝向终止的拍摄方向,然后转动身体至起始画面的位臵,此时开始拍摄。
拍摄时,身体缓慢、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镜头的过程。
注意在拍摄时,身体的转动一般不要超过90度,否则将使拍摄变得十分紧张,而且不容易保持稳定。
很多人在应用摇摄时往往把握不好转动的速度和角度,使画面抖动不顺畅,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摇摄的要领:1、拍摄静止物体时摇慢慢起动,摇动时保持恒定速度,然后慢慢减速停止。
在始末两端采用缓冲的方法来减少抖动。
2、要避免频繁摇动来拍摄所有想拍的景物。
3、摇摆速度要适当,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来说摇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4、不要摇得太远。
手持状态下,自然角度最好不超过90度。
5、在水平或垂直摇动过程中不要停机,否则会变得很突然。
6、不要过多使用摇动,摇动应少于整个拍摄的1/3。
如何在微电影中强化画面感官体验,增加观众代入感?随着微电影的兴起,影片的制作和观看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微电影的特点是短小精干,以情感、细节、故事情节为主要元素,关注故事情节的转折和人物情感描写。
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必须要有强烈的画面感官体验和代入感,这样才能打动观众的心弦,引发共情。
那么如何在微电影中增加画面感官体验,强化代入感呢?一、选用合适的题材和场景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
好的故事情节需要有紧凑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和现实感强的场景。
如果选用的题材和场景与观众的现实生活很接近,那么观众就会有更强的代入感,更容易体验到与影片角色类似的情感和感受。
二、打造高品质的画面微电影的画面和音效是直接影响观众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为基本的是使用高清摄像设备和高质量的音效设备,确保镜头稳定,拍摄角度合理,画面鲜明、明亮,声音清晰、动听。
三、运用镜头语言增强画面感官体验镜头语言是指影片中的打光、动作、取景、剪辑等手法,运用这些手法可以增加画面感官体验,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到影片中。
1. 照明照明是影片拍摄中最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照明可以让影片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影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举例来说,如果某一场戏中主人公面对很重要的事情,可以使用明亮的灯光增加主人公的背光照亮场景,表示主人公心中发生的变化或传递一种希望的信号。
2. 动作动作是微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运用动作可以让微电影的画面感官体验更加强烈,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从拟定剧本开始,应仔细考虑玩家角色的动作,力求所有动作自然流畅,不自主地带领着观众进入到微电影场景和故事情节之中。
例如,当主人公正在挣扎时,镜头可以将主人公的表情放大,将视线聚焦在主人公身上,让观众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压力与痛苦。
3. 取景微电影中的取景是建立在画面感官体验上的,如果不好的取景会让观众感到反感,影响观看效果。
如何选择好的取景位置取景角度和镜头视角,在选定影片拍摄场景后,应根据故事情节确定好镜头视角,根据角色心理状态和感受进行册拍,以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到画面的情感。
微电影策划书拍摄思路3篇篇一《微电影策划书拍摄思路》一、主题确定选择一个富有情感、引人入胜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例如梦想追逐、友情的考验、爱情的抉择等,确保主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故事梗概围绕主题构建一个完整且有起伏的故事。
比如,主角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遭遇各种挫折与困境,但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实现梦想。
或者是讲述一段真挚的友情在面对利益冲突时经历考验,最终得以升华的故事。
三、角色设定设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主要角色和若干配角。
主角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配角要能对故事发展起到推动或衬托作用。
四、拍摄场景根据故事需求,精心挑选合适的拍摄场景,如城市街道、校园、家庭等,场景要能够营造出与故事相符的氛围。
五、拍摄手法1. 运用多种镜头语言,如特写镜头突出人物情感或重要细节,全景镜头展现环境和氛围。
2. 合理安排镜头的移动和切换,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连贯性。
3. 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呈现故事。
六、音乐与音效1. 选择贴合主题和情绪的音乐,在关键时刻增强情感渲染。
2. 加入真实自然的环境音效,提升观众的沉浸感。
七、拍摄进度安排1. 制定详细的拍摄日程表,包括场景准备、演员到位、设备调试等环节。
2. 合理分配拍摄时间,确保高效完成拍摄任务。
八、后期制作1. 精心剪辑影片,使故事节奏紧凑、流畅。
2. 进行色彩校正和画面修饰,提升影片的视觉效果。
3. 添加字幕和特效,增强影片的专业性。
九、宣传推广1. 制作精彩的预告片和海报,吸引观众的关注。
2. 利用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篇二《微电影策划书拍摄思路》一、主题确定选择一个有深度、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主题,例如梦想与坚持、友情与成长、爱情与牺牲等。
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情感吸引力,以便能够触动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观众。
二、故事梗概围绕主题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故事要有明确的起承转合,包括主角的目标、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情感的起伏以及最终的结局。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分析影视摄影与制作是现代电影与电视剧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影视作品的呈现过程中,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拍摄角度与镜头语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一、拍摄角度的选择拍摄角度指的是电影或电视剧中镜头所处的位置和高度。
拍摄角度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观众对场景和角色的感受和理解。
不同的拍摄角度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1. 高角度高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上,往下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用来强调被拍摄对象的卑微和无助感,常用于表现人物弱小、被控制或者环境压迫的情节。
例如,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经常会以高角度来增强观众对其恶劣行径的厌恶感。
2. 低角度低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下,往上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让人物或物体显得庄重、威严或具有崇高感,常用于表现英雄人物或者强者的形象。
例如,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英雄们常常以低角度镜头出现,以彰显其力量和正义感。
3. 俯视角度俯视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上,垂直向下拍摄。
这种角度常用于展现整体场景或大规模人群。
通过俯视,观众可以获得全局的视角,感受到场景的广阔和人群的众多。
例如,在战争影片中,俯视角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庞大。
4. 仰视角度仰视角度指摄像机位于被拍摄对象之下,垂直向上拍摄。
这种角度可以被用来让观众感受到被拍摄对象的威严和崇高,也可以突显出人物的力量和决心。
例如,在史诗片或巨型怪兽题材中,仰视角度能够增强观众对怪兽的震撼感。
二、镜头语言的运用镜头语言是指通过使用不同的摄影方式和技巧来表达故事内容,引导观众在感受、理解以及思考上达到导演预期的目的。
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1. 倒计时镜头倒计时镜头常用于悬疑或紧张的情节中。
通过以秒表或时钟为背景,将时间逐渐减少的方式,引发观众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例如,在犯罪片中,倒计时镜头经常用来增加故事节奏感和紧迫感。
2. 迷雾镜头迷雾镜头通过增加雾气或烟雾效果,使画面显得朦胧,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制作微电影的技巧和经验分享微电影是指一种持续时间在5-30分钟的电影作品,通常用来传达一种情感、思想或者特殊的概念。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微电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如果你也想制作一部微电影,那么本文分享一些技巧和经验,帮助你达到更好的效果。
1. 剧本的写作剧本是微电影创作的灵魂,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就需要编写一个好的剧本。
要重点考虑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台词和情感表达等因素。
首先,故事情节必须真实、有趣、引人入胜。
可以通过找一个好的故事发生在你周围的人身上,或者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把它转换成一个适合微电影的故事。
其次,角色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角色都需要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以便更好地驱动剧情发展。
这样才能使观众能够和角色产生共鸣,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最后,台词和情感表达应该是自然的。
不要让角色说出那些不真实的话语或情感,这会影响观众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到微电影的收视率。
2. 摄影和音乐的选择摄影和音乐是微电影中最能够表现主题的元素。
它们不仅仅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还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深度思考。
因此,合适的摄影和音乐是制作微电影必不可少的。
在选择摄影样式和音乐时,要确保它们与剧本和故事情节相符。
例如,如果你想表现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那么可以使用柔和、温暖的色调和轻柔的背景音乐。
此外,拍摄时也要注意摄像技巧。
可以使用不同的镜头、角度和对焦点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在微电影中,镜头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创造很多视觉上的效果,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观众感到厌烦。
3. 合理分工和时间安排制作微电影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任务,需要设计、导演、摄像、剪辑、音频和视觉特效等工作人员齐心合作,才能确保制作的顺利进行。
因此,合理分工和时间安排非常重要。
在策划阶段,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并在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大致时间安排。
确保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最终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和达到预期的成果。
简述拍摄角度
在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影视作品中,拍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影响观众的观感和理解。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拍摄角度。
1. 高角度:拍摄者站在高处向下拍摄,使被拍摄者显得较小,场景空旷。
常用于表现被拍摄者的无助、弱小,或向观众展示场景的整体规模。
2. 低角度:拍摄者站在低处向上拍摄,使被拍摄者显得较高,形象威严。
常用于表现被拍摄者的权威、威严,或强调某个物体的巨大。
3. 中景:拍摄者站在与被拍摄者同一高度,居于中间位置,呈现出较为平衡的画面。
常用于人物场景的表现,使观众更加接近角色。
4. 远景:拍摄时距离被拍摄者较远,拍摄范围较广。
常用于展示整个场景或人群,以及强调被拍摄者的孤独或无助。
5. 特写镜头:将被拍摄者的某个部位或物体特写出来,以突出重点。
常用于表现情感细节或强调物品的重要性。
以上几种拍摄角度是影视作品中常用的。
在实际拍摄中,还需要根据场景需要和导演意图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
- 1 -。
第004期:电影摄影角度的意义文|华冶夫直奔主题!电影常见的摄影角度有三种:水平角度、仰角度和俯角度,见下图:图:从左至右,水平角度、仰角度和俯角度水平角度是最常见的摄影角度。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用水平角度拍摄的。
俯仰角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可能用到。
不过,我们还是从俯仰角度谈起吧,至于原因,看完本文你自然就明白啦!仰角度:夸大人物力量感,赋予人物崇高、伟岸、强势的含义。
图:仰角度拍摄的军人队列做个试验。
双手握拳,右拳放到眼前,左拳伸向远方。
是不是觉得右拳变大、左拳变小了!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人眼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效应,会夸大近距离物体的体积,缩小远距离物体的体积。
作为人眼的模拟,摄影机也是如此。
在仰拍角度下,人物的腿部距离镜头较近,头部距离镜头较远,在近大远小的透视效应下,腿部会显得十分粗壮,头部比例则会缩小,形似正立的三角形(左图)。
正立三角形,给人以强势稳固、进取向上的象征。
因此,在仰角度下,即使原本气质平淡的人物,也会立刻霸气外露(右图)。
图:《高考1977》2009 江海洋影片《高考1977》中,农场的大学生们奔赴高考考场,途中延误了时间,眼睁睁看着进城的火车驶离车站(图1-3)。
正当大家万分绝望之际。
农场场长老迟(孙海英饰)驾驶拖拉机及时赶到(大仰角拍摄),拯救了这帮孩子的命运(图4)。
紧接着是一个仰拍的特写镜头,孙海英是不是立刻有了救世主的霸气范儿?图:《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 姜文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大角度仰拍作为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深邃的蓝天,仰拍下的汉白玉雕像,把我们迅速带入狂热个人崇拜的文革背景中,为主人公马小军的成长环境注入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再举一个仰拍环境的例子,来自影片《寻枪》。
警察马山丢枪后,四处奔波寻找,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极大角度仰拍的牌坊,马山渺小的身影从牌坊下走过。
图:《寻枪》2002 陆川怎样理解这个镜头的含义呢?首先得搞清楚牌坊是干什么用的。
微电影拍摄流程今天咱就来唠唠微电影拍摄那点事儿,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哦,咱一条一条慢慢说。
前期准备。
咱得先把剧本整好呀!这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个设计图一样。
找几个有创意的小伙伴,大家凑一块儿,脑瓜子里的奇思妙想都给抖落出来。
想想故事要讲啥,人物有哪些,情节怎么发展,把这些都捋清楚了,再落到纸面上,一个精彩的剧本就差不多有啦。
还有啊,设备也不能马虎。
相机或者摄像机得准备好,要是没有专业的,手机也行,现在手机拍照功能那也是相当强大的。
再配上三脚架、稳定器啥的,让拍出来的画面稳稳当当的,可别跟坐过山车似的晃来晃去。
灯光设备也得安排上,要是光线不好,拍出来的画面黑乎乎的,那可就糟心啦。
拍摄阶段。
1. 拍摄场地。
找拍摄场地可是个技术活。
得根据剧本的内容来选,要是拍古装戏,那肯定得找个有点古风韵味的地方,像那种古色古香的庭院就挺合适。
要是拍现代都市题材的,那就选在繁华的商业街或者写字楼附近。
场地得和剧情搭得上。
2. 演员表演。
演员可是微电影的灵魂人物啊!得找那些演技在线的小伙伴来演。
在拍摄前,大家可以一起对对台词,找找感觉。
拍摄的时候,导演要多给演员一些指导,让他们把角色的情感都给表现出来。
有时候演员可能会紧张,这时候咱就得多鼓励鼓励他们,别让他们太拘谨啦。
3. 拍摄技巧。
拍摄的时候,镜头的运用也很重要哦。
近景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和细节,远景可以展现整个场景的氛围。
还可以试试不同的拍摄角度,从上往下拍、从下往上拍,说不定能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而且,拍摄过程中要多拍一些素材,别嫌麻烦,素材多了后期剪辑的时候才有更多的选择嘛。
后期制作。
1. 剪辑。
拍完了素材,接下来就是剪辑啦。
这就像是拼图一样,把一个个片段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剪辑软件有很多,选一个自己用着顺手的就行。
在剪辑的时候,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让观众的情绪跟着剧情走。
2. 配音和配乐。
配音和配乐也能给微电影增色不少哦。
如果演员的原声不太理想,可以后期再重新配音。
微电影创作中摄影技法的应用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表现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摄影技法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微电影创作中摄影技法的应用。
一、构图技法构图是微电影摄影中的基础技法,它是指摄影师用画面来表达视觉意图的艺术。
好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加美观,更能传递表达的意图。
微电影中常用到的构图技法包括:1.三分法:把画面分为三个部分,主体通常位于其中的一个部分。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让画面更加平衡。
2.主体居中: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可以突出主题。
3.对角线构图:将主体摆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可以提高画面的层次感。
二、光影技法光影是微电影摄影中另一个重要的技法,它是指在摄影中,光线和阴影之间的对比,创造出深度、层次和情感的方法。
光影技法在微电影中的应用包括:1.侧光:侧光能够突出人物的轮廓,增强造型感。
2.逆光:逆光可以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感觉。
3.强光:强光可以将主题从很多平常景色中区分出来。
三、色彩技法色彩技法是指摄影师利用色彩对画面进行恰当处理,使得它看起来更有生气、更有情感、更有感染力。
色彩技法在微电影中的应用包括:1.对比色:使用对比鲜明的颜色能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单色调:使用一种颜色的单色调能够突出主题情感。
3.暖色调和冷色调的使用:暖色能够营造出温暖的氛围,冷色可以表现出低沉和忧郁。
四、运动技法运动技法是指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运动来展现画面中被摄物体的运动和动态特征,能够有效地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常见的运动技法包括:1.跟踪镜头:跟随物体移动的一种镜头运动,能够突出物体的特征。
2.慢放和加速:通过慢放或者加速可以突出画面中某些重要的情节或者动作。
3.抖动镜头:通过抖动镜头能够增加画面的紧张感。
总之,摄影技法是微电影创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能够让画面更加优美、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只有摄影师掌握好这些技术,才能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的微电影作品。
微电影拍摄角度
独特的摄影角度是可以取得独特的心理效果的。
摄影机的
位置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角度,也能形成不同的银幕构图。
一般有这么几种:平摄、仰摄、俯摄、叙摄。
这些银
幕画面又具不同的表现力。
仰摄的银幕画面产生令人敬仰的映像。
平摄完全从正常眼光看世界。
俯摄给被摄对象一种贬抑的效果。
如在《大红灯笼高
高挂》中仰摄,俯摄的运用。
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摄影机不中断拍摄,不断地拍
摄就形成不同的构图。
同时,摄影技巧也能形成创作手段,造成不同效果的
银幕画面。
如特技摄影机解决有难度的拍摄,大规模的战争,豪华的建筑场面,一人演两个人的戏。
用模型,实物
和两次爆光等技巧。
高速摄影拍下的是慢动作,造成诗意的效果。
间隔拍摄,使人物走路象机器一样。
描写角度1、仰拍,该镜头是由下向上拍摄主体,镜头处在正常的水平线下。
这种镜头一般可以造成某种优越感,表示一种赞颂和胜利。
因为,这种镜头扩大了人物形象,使其托入空中,甚至可以以云彩作为光轮来美化人物。
2、俯拍,该镜头是由上而下的一种拍摄方法。
这种镜头可以使被摄物(包括人)显得渺小;将被摄物压降到地
面,从而使观众感到人在道德上的压抑,使人成为一种处于难以摆脱的定数中的物件,成为一种命运的玩物。
与上述相关的拍摄角度还有就是,垂直镜头。
这是一种置于头顶或脚底的摄影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