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绕口令、谜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28
教学课件——绕口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汉语口语表达训练》教材第四单元“趣味语言游戏”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绕口令的学习与实践。
绕口令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旨在锻炼学生的发音准确度、语速和语言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至少三个绕口令,并能流畅地朗读。
2. 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发音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绕口令的快速、准确朗读。
教学重点: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绕口令音频、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趣味绕口令视频,引发学生对绕口令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绕口令的定义、起源及作用,让学生了解绕口令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三个典型的绕口令,分析其发音特点和节奏感,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绕口令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发音错误。
5. 小组竞赛:组织绕口令朗读竞赛,评选出“最佳发音奖”、“最快速度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绕口令。
六、板书设计1. 绕口令的定义、起源及作用2. 三个典型绕口令及发音特点3. 学生分组练习及竞赛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并背诵三个绕口令,下周课堂上进行展示。
2. 答案:课后提供绕口令文字资料,学生自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言节奏感等方面,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搜集更多有趣的绕口令,并在课堂上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引入其他趣味语言游戏,如成语接龙、谜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绕口令的快速、准确朗读。
2. 例题讲解:发音特点和节奏感的分析。
3. 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
大班语言猜谜编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第四章《趣味语言游戏》中的“猜谜编谜”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谜语的结构和特点,学习如何编写简单的谜语,通过猜谜语的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谜语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技巧。
2. 培养学生通过猜谜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言游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谜语的编写技巧,猜谜语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谜语的结构认识,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谜语卡片、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谜语卡片,引导学生猜谜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谜语的魅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谜语的基本结构,讲解谜语的编写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猜谜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谜语的解法,引导学生分析谜底与谜面的联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谜语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猜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主编写谜语,与其他同学互相猜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谜语的基本结构2. 谜语的编写技巧3. 谜语的解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三个谜语,至少包含一个动植物类谜语、一个物品类谜语和一个数字类谜语。
2. 答案:教师批改作业后,给出答案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谜语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游戏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谜语的编写技巧2. 猜谜语的思维方式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互动环节的组织5. 作业设计及答案解析一、谜语的编写技巧1. 谜语的构成:谜面、谜底、谜眼。
2. 谜语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