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烧杯、搅拌棒1根、红糖、冷水、热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1.师:出示一些药片,将它放入水中,仔细观察,这些药片要开始怎样呢?(溶解)同学们觉得药片溶解的速度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加快药片溶解的速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老师想加快溶解速度,请大家想想办法。
2.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3.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那你们这些办法是不是真的有效呢?二、教师引导,尝试探究(一)以加热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
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们这节课用红糖做实验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大家说一说,你们怎么证明加热水的比加冷水溶解得快呢?(引出对比实验)师:相同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水,另一个加冷水)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课上叫做对比实验。
师:现在就按照同学们刚才说的,老师来做这个实验,看我做得对不对。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食盐溶解对比实验,知道可溶性的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计正确的对比实验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搅拌、水温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小组准备:两个烧杯、两个搅拌棒、水、食盐、小勺、溶解快慢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导入新课。
师:早上我们有一些学生,早上经常不吃早饭,这样呢,很容易患上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很容易就出现昏厥。
如果现在有一位同学,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急需一杯糖水,我们现在有一些冰糖和一杯水,怎样快速的得到一杯糖水,来拯救我们的同学呢?(教师用急切、紧张的口气、表情描述)生:可以用筷子快速的搅拌,可以用热水,用筷子将冰糖捣碎,也可以在放入之前将冰糖砸碎,再倒入水中。
(板书:搅拌、温度、颗粒大小)师:哇,你们好厉害,一下子就说出了三种方法,你们的生活经验好丰富呀。
这三种方法呢,都是我们现在的猜测和生活经验,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怎么办呢?生:做实验。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做实验来探究一下,学习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活动一“搅拌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1、今天我们以食盐为例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禁止去品尝食盐等任何东西。
如果你积极地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那么我就会发你一颗水果糖,但是这个水果糖先不可以吃。
等我同意的时候才可以吃哟。
第一个同学告诉我们,搅拌有可能影响食盐的溶解速度,那我们就先一起来探究搅拌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好,现在呢,我们怎要设计实验。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可以把食盐放入水中。
然后用玻璃棒搅拌。
师:我们做这一个实验可以说明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吗?生:不可以,我们需要用两个烧杯,做两个实验。
师:说的很好,我们呢?需要做两个实验,那么这两个实验,怎样操作呢?需要哪一些需器材?生:2个烧杯、2个玻璃棒、食盐、勺子。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夷陵区冯家湾小学杨凤琴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碾碎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三、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四个烧杯、搅拌捧1根、白糖4包、热水、矿泉水一瓶、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师:方糖两块、方便杯二个、一次性筷子、矿泉水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大胆猜测情景导入: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科学课,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看是什么?(师高举两袋大小不一方糖)是的,是糖。
糖不多但老师想让班上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回答,放到水里,变成糖水),(老师演示将糖放到一瓶矿泉水里)谁想到的这个方法,我让他最先享受,(师倒糖水给学生喝)说说,味道怎么样?(生说没味道)师:为什么水没味道呢?(生可能会说糖没有溶解)师:是吗?我们来看看,(师拿起矿泉水瓶子给学生看,发现方糖沉在水底)师:真的,糖还沉在水底,没有完全溶解,哪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糖快点溶解呢?生可能会想到如摇一摇、搅一搅、用热水(师相机板书:搅拌、用热水……)师:这些方法可以吗?我们选一个来试试看,(师又重新用一个方便杯倒上学生准备的热水,放上小方糖,用筷子快速搅拌)我们还是让想到办法的同学先尝一尝。
(学生尝),味道怎么样?(生可能会说有点甜)师:为什么现在有点甜呢?(生可能会说糖溶解了)师:是吗?我们来看看,糖真得变小了很多(变没了),糖完全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教师指导,初次探究1、师:(高举两种溶液)现在我们能肯定地说,之前这块糖溶解的慢就是因为没有搅拌,后面这块糖溶解得快就是因为搅拌了吗?生1:是的。
《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溶解得快与慢》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验“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及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方糖、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生3:(把水果糖捣碎。
)生4:(把水果糖捣碎,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
《溶解的快与慢》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的基础上来研究、研究“如何加速溶解”,学生已经成立了科学的溶解观点后,对溶解的进一步延长,它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鉴于这一课,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主要要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能否被搅动。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要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如何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单想到的是搅拌,由于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照实验下手,到学生自行设计“如何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要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如何加速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定——考证——证明”的科学研究过程。
二、学情剖析我们学生大多数是从边远山区搬家来的乡村家庭孩子,因受环境及文化领域的限制,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比较浅易,知识不可系统,自主研究的能力不强,好多方面需要教师指导。
从学生的年纪构造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全部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喜爱着手但不可以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依据学生的这些现状,对照实验又是证明各样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才接触这样的的研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本课的组织教课过程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课目的:1、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能否被搅动等要素相关。
2、初步感觉对照实验的意义,亲自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要素的乐趣。
四、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研究影响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取决要素。
难点:感觉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五、教课准备:每组四个杯子、一个量杯、一根搅拌棒、一块抹布、水槽、热水、放糖、水果糖等六、教课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纳启迪式、小组合作研究式、沟通议论式、模拟实验法等。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五课时《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溶解的快与慢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5课。
本单元指向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前几课已经针对溶解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认识。
而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探究前一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中初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溶解的快慢》,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关注并运用对比实验,寻找出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从中鼓励学生自主经历“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一一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为下一节《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也比较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加快溶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寻找影响溶解快与慢的因素,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观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三大环节。
从“温度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探究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意识到对比实验,再到学生自行设计“搅拌或碾碎加快溶解”的研究,清楚知道并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从而证实并归纳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有较强的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科学实验也有很强的兴趣,但是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仍比较弱,较难抓住课堂上的重难点。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泡奶粉、冲感冒灵等溶解现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在上一节课《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以及上学期有关液体流动的快慢中,学生初步体验了如何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性,但是还没有有意识去关注对比实验这个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需要重点指导归纳对比实验方法。
为了解学生前概念,我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四(2)班45个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实验中注意力保持能力差异大。
2.对实验目的的关注性不强,实验习惯不佳,在实验的过程中小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只在乎实验的趣味而忽视了实验的目的,只关注实验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设计“怎样加快方糖、药片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碾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学生:食品袋装有:2袋精制白砂糖(每袋5克)、2片维生素B2(黄色)、2块速溶白方糖、半张硬纸。
6个透明杯、1支筷子、一瓶凉水、一保温杯热水、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
(教师也有一份)教师:水果糖、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设想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
鉴于学生的基础,本课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把“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作为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样本,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设计后两个实验方案,再进行验证。
为了突出对比实验的效果,方便学生对变量的控制,使探究更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在课堂的教学实施中用更容易操作、现象明显的袋装5克精制白砂糖做搅拌、维生素B2片做碾碎、速溶白方糖做用热水的溶解实验效果更好。
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也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物质的溶解情况。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溶解快、慢的三个主要因素1演示实验:把一块白方糖放入水中会怎样?溶解了吗?速度慢,怎样做才能加快它的溶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2学生猜测:搅拌、弄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板书搅拌、碎、热水)(设计意图:学起于疑,疑源于思,思能生智,从而引发探究。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执教:县河镇中心学校梁敏教学背景分析: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因素: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之前学生已学过溶解,尝试做过溶解的实验。
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溶解一些物质的经历,因此本课学生很容易想到一些溶解的办法。
因此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同时让学生亲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食盐和水果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杯子、食盐、水果糖、热水分组实验材料:食盐、水果糖、搅拌棒(筷子)、杯子、自来水、热水、小锤、实验记录单、白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1.活动: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想请一个同学尝一尝。
看尝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糖在水中溶解了)2、活动2:老师将一大块水果糖放入另一杯温水中,另找一位同学尝一尝,并说一说你尝到的感觉。
(发现水不甜,这是怎么回事啊?)3.提问: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喝到这杯冰糖水呢?(揭示本课研究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解快与慢的方法1.猜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能加快溶解学生发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说出用热水、搅拌、压碎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用搅拌和加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要证明用搅拌和加热水可以加快溶解食盐,怎样做比较科学?(在做这两个对比实验是一定要弄清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实验:(一)(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
准备两个杯中都大约30毫升水(常温)。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食盐溶解对比实验,知道可溶性的固体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水的温度,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计正确的对比实验探究溶解的快与慢与搅拌、水温,颗粒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小组准备:两个烧杯、两个搅拌棒、水、食盐、红糖、小勺、溶解快慢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导入新课。
师:老师有个朋友叫做花仙子,花仙子很爱喝糖水,花仙子有个朋友叫做小百合,今天花仙子要去小百合家做客,小百合就在想,我要怎样招待我的朋友呢?同学们可以给她点建议吗?(生:给她准备一杯糖水。
)小百合就准备了一杯水,在里面放了一块大大的冰糖,花仙子一喝,怎么不甜呢,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糖没有溶解)同学们有什么办法怎样快速的得到一杯糖水呢?生:可以用筷子快速的搅拌,可以用热水,用筷子将冰糖捣碎,也可以在放入之前将冰糖砸碎,再倒入水中。
(板书:搅拌、温度、碾碎)师:哇,你们好厉害,一下子就说出了三种方法,你们的生活经验好丰富呀。
这三种方法呢,都是我们现在的猜测和生活经验,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怎么办呢?生:做实验。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做实验来探究一下,学习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活动一“搅拌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1、学习科学不能只靠猜测,还需要用具体的实验来证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要用到的实验仪器。
师:为什么要用到两个烧杯呢?为了做对比试验,下面我们就来用对比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今天我们以食盐、红糖为例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禁止去品尝食盐、红糖等。
第一个同学告诉我们,搅拌有可能影响食盐的溶解速度,那我们就先一起来探究搅拌是否加快食盐的溶解?好,现在呢,请同学们来齐读一下我们的实验步骤。
师:这两个实验的条件是一模一样的吗?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公开课(溶化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简析教材提供了四个活动素材:哪一个溶化得快;溶化快与慢的比拟记录表;加快方糖溶化的研究;糖块溶化的时间记录;我加了一个课后拓展研究:“如何加快洗衣粉的溶化〞。
教学方法1、哪一个溶化得快?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搅拌与不搅拌〞“加热水和加冷水〞两个比照实验,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便于观察,把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改为红塘,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照得出“搅拌和温度都对溶化有影响〞的结论,并学会“如何进行比照实验〞。
2、加快方糖溶化的研究。
先商量“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方糖的溶化?〞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了解了怎样使方糖溶化得快的方法。
3、糖块溶化的名次记录〔吃糖比赛〕。
“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化得更快呢?〞前一局部研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体验并说说不同的方法溶化糖块时舌头的感受,记录不同方法溶化完同一种糖块的先后次序。
尝试商量得出:糖块又咬碎又搅拌,为什么能溶化得更快的科学道理。
4、教师在本课最后局部安排了“怎样加快洗衣粉溶化〞的自主研究活动。
教师让学生在充分商量明实在验方法和步骤的根底上,再课后自主实验活动,让他们再次经历比拟科学、标准的比照实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搅拌、用热水、把要溶化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比照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加快溶化的方法。
课前打算:1、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红塘、塘块;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溶化〞,现在你们能说说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溶化?这节课我们研究溶化的快与慢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哪一个溶化的快?1、用哪些方法可以使糖溶化的快些?假设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你们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指导各组制定研究方案〔假设,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3、商量怎样做“搅拌与不搅拌〞“加热水和加冷水〞的比照实验。
“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1〕打算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杯子;〔2〕取两份同样多的红塘;〔3〕把两份同样多的红塘分别放入两个杯中;〔4〕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课件出示〕。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
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设计“怎样加快食盐和水果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
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
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杯子、食盐、水果糖、热水
分组实验材料:
食盐、水果糖、搅拌棒(筷子)、杯子、自来水、热水、小锤、实验记录单、
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1.活动: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想请一个同学尝一尝。看尝后说一说你的
感觉。(糖在水中溶解了)
2、活动2:老师将一大块水果糖放入另一杯温水中,另找一位同学尝一尝,
并说一说你尝到的感觉。(发现水不甜,这是怎么回事啊?)
3.提问: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喝到这杯冰糖水呢? (揭示本课研究课题—
溶解的快与慢)
二、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解快与慢的方法
1.猜想: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能加快溶解
学生发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说出用热水、搅拌、压碎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用搅拌和加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
要证明用搅拌和加热水可以加快溶解食盐,怎样做比较科学? (在做这两
个对比实验是一定要弄清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实验:(一)
(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一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中都大约30毫
升水(常温)。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
杯水。
(2)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二)
(1)取30毫升热水(60度以上)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
时放入水中。
(2)观察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4、小组讨论:通过实验你的发现什么?实验又证明了什么?
5、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1、提问:水果糖(冰糖)溶解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控制这些影响因素,
使水果糖的溶解更快一些?(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三)
(1)小组合作制定一个除搅拌、加热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
解?
(2)将一颗碾碎的水果糖放入一杯热水中,一颗没碾碎的水果糖放入另一
杯热水中。
(3)观察哪一杯中的水果糖溶解的快一些。
(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研究,通过实验你发现什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三、小组交流回报:学生分别汇报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实验发现
的问题,实验证明的问题。
四、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热水、搅拌、压碎的方法可以加
快溶解。
五、拓展与应用
1.现在你能想办法快速喝到一杯甜的水果糖水吗?
2、我想制作一瓶肥皂液玩吹泡泡游戏,你有办法快速制作出来吗? 课上交
流后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尝试。
3、游戏: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很出色,老师奖励大家玩吃糖游戏:每人一颗
水果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嘴里溶解水果糖,看看谁快,但不允许囫囵吞枣,
注意安全。吃完糖后交流一下吃糖的方法。
4、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加快溶解的现象,比如喝咖啡的时候,小调羹有
什么用?炒菜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锅里放盐比较好?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究
有关溶解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溶解的快与慢
搅 拌 加 热 碾 碎
不同条件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一颗碾碎一颗不碾碎
相同条件 水量 水量 水量
水温 食盐的数量 水温
食盐的数量 放入的时间 放入的时间
放入的时间 不搅拌 不搅拌
溶解的快与慢实验记录 组 月 日
方法 不同条件 相同条件
搅 拌 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水量、水温、食盐的数量、
放入的时间
加 热 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水量、食盐的数量、放入的
时间、不搅拌
碾 碎 一颗碾碎一颗不碾碎
水量、水温、放入的时间、
不搅拌
结论 搅拌、加热、碾碎都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可溶
物)
溶解快与慢的对比记录二
溶 解 过 程 碾碎 不碾碎
溶解的快慢
快 慢 快
慢
我的发现 碾碎对溶解快慢有影响
实验说明
颗粒的大小与物体(可溶物)溶解的
快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