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排序
- 格式:pptx
- 大小:121.75 KB
- 文档页数:8
C语⾔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法排序、折半法排序⽂章⽬录1、选择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是指每次选择索要排序的数组中的最⼩值(这⾥是由⼩到⼤排序,如果是由⼤到⼩排序则需要选择最⼤值)的数组元素,将这些数组元素的值与前⾯没有进⾏排序的数组元素值进⾏互换代码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声明⼀个数组和两个整形变量,数组⽤于存储输⼊的数字,⽽整形变量⽤于存储最⼩的数组元素的数值与该元素的位置,在我的代码中实现为a[] temp position。
代码具体如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m,n,k;printf("please input the length of the array:");scanf("%d",&k);int a[k];int temp;int position;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array:\n");for(m=0;m<k;m++){printf("a[%d]=",m+1);scanf("%d",&a[m]);}/*从⼩到⼤排序*/for(m=0;m<k-1;m++){temp=a[m]; //设置当前的值为最⼩值position=m; //记录当前的位置for(n=m+1;n<k;n++){if(a[n]<temp){temp=a[n]; //如果找到⽐当前的还要⼩的数值,则更换最⼩的数值与位置position=n;}}a[position]=a[m];a[m]=temp;}for(m=0;m<k;m++){printf("%d\t",a[m]);}return 0;}结果如下2、冒泡法排序冒泡法排序就是值在排序时,每次⽐较数组中相邻的两个数组元素的值,将⽐较⼩的(从⼩到⼤排序算法,如果是从⼤到⼩排序算法就是将较⼤的数排在较⼩的数前⾯)排在⽐较⼤的前⾯在代码实现的过程中:声明⼀个数组与⼀个整型变量,数组⽤于存放数据元素,整型变量⽤于交换时作为中间变量。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的相关解析,如下所示:
解析:选择排序思路如下,设有10个元素a[1]~a[10],将a [1]与a[2]~a[10],若a[1]比a[2]~a[10]都小,则不进行交换,即无任何操作。
若a[2]~a[10]中有一个以上比a[1]小,则将其中最大的一个,与a[1]交换,此时a[1]中存放了10个中最小的数。
依次类推,共进行9轮比较,a[1]~a[10]就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存放了。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里分为四部分:(附图注解)
第一部分键盘输入10个数:
第二部分输出键盘录入的10个数:
第三部分排序逻辑:
第四部分排序后的10个数:
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拓展知识6-1 选择排序在【例6-2】冒泡排序的算法中,整个排序过程共进行了N-1趟,总的比较次数为N*(N-1)/2次,而每次比较后都可能做交换操作,总交换次数大约是比较次数的一半,特别对原N个数据已是降序排列的极端情况,每次比较后都要做交换操作,这些交换操作降低了算法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大大降低了交换次数,这种方法就是选择排序。
1.选择排序法的基本思想先从a[0],a[1],…,a[N-1]中选出一个最小数记为a[p],若p≠0,将a[p]与a[0]交换,这样比较一轮后,最小数放在了a[0]中;再从a[1],a[2],…,a[N-1]中选出一个最小数a[p],若p≠1,将a[p]与a[1]交换,经第二轮比较后,把第二小的数放在了a[1]中;如此进行下去,便可将N个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1)整个排序过程共需N-1趟;(2)第i趟共比较N-i次;(3)每趟最多交换一次。
2.第i趟排序过程先认定a[i]最小,即记p=i;再从j=i+1开始,将a[j]与a[p]比较,若a[j]<a[p],将j赋给p,即p=j,继续将下一个数与a[p]比较,直到a[N-1] 与a[p]比较完毕,a[p]中存放的就是a[i],a[i+1],…,a[N-1]中最小的,如果p≠i,就将a[i]与a[p]交换,第i趟排序结束。
程序代码(只给出选择排序函数SelectSort)如下:(1)void SelectSort(int a[N])(2){(3)int i,j,p,temp;(4)for(i=0;i<N-1;i++)(5){(6)p=i;(7)for(j=i+1;j<=N-1;j++)(8){(9)if(a[j]<a[p])(10)p=j;(11)}(12)if(p!=i)(13){(14)temp=a[p];(15)a[p]=a[i];(16)a[i]=temp;(17)}(18)}(19)}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相比较,冒泡排序需要交换的次数多(平均交换N*(N-1)/4次),而选择排序最多只需要N-1次交换。
总结4种常⽤排序(快排、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排序)⼀、选择排序1. 概念理解:最⼩的数值与第⼀个元素交换;在⼀个长度为3的数组中,在第⼀趟遍历3个数据,找出其中最⼩的数值与第⼀个元素交换最⼩的元素与第⼀个数交换(注意:这⾥的第⼀个数是指遍历的第⼀个数,实质上是数组的第⼆个数)第⼆趟遍历2个数据,找出其中最⼩的元素与第⼀个数交换⽽第三趟则是和⾃⼰⽐较,位置还是原来的位置2. 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O(n^2)3. 例⼦://选择排序function selectionSortFn(arr){console.log('原数组:['+ arr +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for (var j = i+1; j < arr.length; j++) {if (arr[i] > arr[j]) {var temp = arr[i];arr[i] = arr[j];arr[j] = temp;}}console.log(arr);}return arr;}var initArr = [10, 4, 8, 3];selectionSortFn(initArr);我们看⼀下打印的结果:![选择排序]原数组:[10,4,8,3][3, 10, 8, 4][3, 4, 10, 8][3, 4, 8, 10][3, 4, 8, 10]结合概念就很好理解了。
⼆、冒泡排序1. 概念理解:依次⽐较相邻的两个数,将⼩数放在前⾯,⼤数放在后⾯。
第⼀趟:⾸先⽐较第⼀个和第⼆个数,将⼩数放前,⼤数放后,然后⽐较第⼆个数和第三个数将⼩数放前,⼤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较最后两个数,将⼩数放前,⼤数放后,⾄此第⼀趟结束。
在第⼆趟:仍从第⼀对数开始⽐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于第2个数),将⼩数放前中,⼤数放后,⼀直⽐较到倒数第⼆个数(倒数第⼀的位置上已经是最⼤的),第⼆趟结束。
Word自定义排序操作步骤在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档编辑时,自定义排序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功能。
通过自定义排序,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文档中的内容进行排序,从而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
本文将介绍Word自定义排序的详细操作步骤。
步骤一:选择要排序的内容首先,在Word文档中选择需要排序的内容。
可以是一段文字、一组列表、甚至是表格中的某一列。
确保选择的内容是你想要进行排序的目标。
步骤二:打开“排序”对话框在Word的菜单栏或工具栏中,点击“开始”选项卡。
在该选项卡中可以看到一个“段落”组,其中包含了与排序相关的功能。
点击“段落”组中的“排序”按钮,即可打开“排序”对话框。
步骤三:设置排序规则在“排序”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排序的规则。
首先,选择排序的方式,可以选择按照字母顺序、数字顺序、日期顺序等进行排序。
其次,选择是升序还是降序。
如果需要更多的复杂规则,可以点击“设置”按钮进行高级设置。
步骤四:选择排序的关键字在“排序”对话框中,可以选择用于排序的关键字。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个关键字,以满足不同的排序需求。
例如,可以选择根据标题、日期、姓名等进行排序。
步骤五:选择排序的范围在“排序”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排序的范围。
可以选择当前选定的内容、整个文档或者某个特定的区域进行排序。
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选项。
步骤六:点击“排序”在完成以上设置后,点击“排序”按钮即可开始排序。
Word将按照你的设定对选择的内容进行排序操作。
步骤七:查看排序结果排序完成后,可以查看排序后的结果。
Word会按照你的设定重新排列选择的内容,并实时显示在文档中。
可以根据需要对排序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编辑。
步骤八:保存文档最后,在完成文档的排序操作后,记得保存你的文档。
点击Word菜单栏中的“文件”选项,选择“保存”或“另存为”,将文档保存到你需要的位置。
以上就是在Microsoft Word中进行自定义排序的操作步骤。
通过使用自定义排序功能,你可以灵活地对文档内容进行排序,提高文档的组织性和可读性。
c++选择排序例题
一、题目
给定一个未排序的整数数组,找出其中从最小到最大排序后的第一个数。
二、分析
此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例如二分查找、线性搜索等。
然而,考虑到我们需要找到从最小到最大排序后的第一个数,我们可以使用选择排序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在未排序的数组中找到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从剩余未排序的元素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重复此过程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三、算法实现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数组的大小。
我们只需要遍历一次数组即可找到从最小到最大排序后的第一个数。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子文件的最后,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毕。
常用的选择排序方法有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直接选择排序(Straight Selection Sort)1、直接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①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②第1趟排序在无序区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1]交换,使R[1..1]和R[2..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③第i趟排序第i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1≤i≤n-1)。
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i]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这样,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2、直接选择排序的过程对初始关键字为49、38、65、97、76、13、27和49的文件进行直接选择排序的过程【参见动画演示】3、算法描述直接选择排序的具体算法如下:void SelectSort(SeqList R){int i,j,k;for(i=1;i<n;i++){//做第i趟排序(1≤i≤n-1)k=i;for(j=i+1;j<=n;j++) //在当前无序区R[i..n]中选key最小的记录R[k]if(R[j].key<R[k].key)k=j; //k记下目前找到的最小关键字所在的位置if(k!=i){ //交换R[i]和R[k]R[0]=R[i];R[i]=R[k];R[k]=R[0];//R[0]作暂存单元} //endif} //endfor} //SeleetSort4、算法分析(1)关键字比较次数无论文件初始状态如何,在第i趟排序中选出最小关键字的记录,需做n-i次比较,因此,总的比较次数为:n(n-1)/2=0(n2)(2)记录的移动次数当初始文件为正序时,移动次数为0文件初态为反序时,每趟排序均要执行交换操作,总的移动次数取最大值3(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