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层次序号,规范写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文文稿次序号使用范一、区分两种体例的次序号根据国家准等相关定,中文文稿的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文稿的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号,不同次的数字之加下点相隔(即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点,如“ 1” “1.1 ”“ 1.1.1 ”⋯⋯。
2.人文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次序号,即第一用“一、”,第二用“(一)”,第三用“ 1.”,第四用“( 1)”。
(不,在有些刊物的人文文稿也采用科技文稿的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次序号均可使用。
但一般情况下人文文稿是不要科技文稿的次序号好。
)在一部稿中,当章、改“章号 ?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 3”,第三章第二写“ 3.2 ”)表达,允在其下的次采用“一、”、“(一)”、“ 1.”⋯⋯的序号。
除此之外,两种体例的次序号均不允混用。
4.“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用逗号“,”。
5.“一”、“二”、“三”等后面用号“、”。
6.“ 1”、“ 2”、“ 3”和“ A”、“ B”、“ C”等后面用墨点“.”(墨点直接在上找),而不用号“、”或其他。
7.序号如加括号,如(1)(2)( 3)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第1级── 1第2级── 1.1第3级── 1.1.1第4级── 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 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 1. ”,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用“(1)”,括号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不能再加“、”或“,”。
应用文稿中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在日常公文写作中,常遇到层次序号无法匹配(如:“1”“2”“3”……后面加顿号“、”)、使用错位(如:不用“一”“二”“三”而直接使用“(一)”“(二)”“(三)”)、格式有误(如:层次序号前是否空个字格)、体例杂糅(如:“1”“1.1”“1.1.1”与“一、”“(一)”“1.”……两种层次混用)等情况,所有这些不规范的写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效果。
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一)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二)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面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超过4级,即:第1级——1第2级——1.1第3级——1.1.1第4级——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通常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面加“、”,而非“,”或“.”;第一层用“(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第一层用“1.”,那个小黑点可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用顿号“、”。
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序号的正确表达&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一.序号序号Sequ enceNumber,有顺序的号码,如数字序号:1、2、3……,大写汉字也算数字序号,如:一、二、三……序号可以清晰的分清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序号作文章的小标题。
我们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论文中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目前较多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
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
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一些资料,在此谈谈有关数字序号的用法,对序号规范写法作一详细说明: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2.”“3.”;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数字序号级别一览表:(二)理科类论文的正文层次标题序号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第1级——1第2级——1.1第3级——1.1.1第4级——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
“一、”“(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
公文层级序号的正确写法
公文层级序号的正确写法依次为:一级标题用一、一、1、1.1或(1)等形式体现;二级标题用(一)、(二)、(三)等形式体现;三级及以上标题需要单独占行,无缩进格式。
具体格式如下:
一级标题:一、一、 1 一、 1.1(顶格)。
二级标题:(一)(一) 1 (顶格)。
三级及以上标题:需要单独占行,无缩进格式。
此外,公文格式还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二号小标宋体字,居中。
主送机关:三号仿宋体,居右,后标全角冒号。
正文:三号仿宋体字,每段起首空两字,可适当调整行距,全文可适当调整段间隙。
成文日期:右空四个字,用汉字书写。
发文机关标识:居中,“报告”字样处加下划线,线下数值可改。
签发人:可加可不加,后面不冒号。
签发人名称应为全称。
页边距:上为3cm下为2.5cm左为3.7cm右为2.5cm。
装订要求:左侧装订,不掉页。
以上是公文层级序号及公文格式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 1.”,第四层用“(1)”。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 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 “1.”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 4 级,即:第1 级——1第 2 级—— 1.1第 3 级—— 1.1.1第 4 级—— 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 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 4 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 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 2 格书写。
“一、”“(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一)”而直接用“ 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
中文文稿层次序号使用规范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中文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但一般情况下人文类文稿还是不要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为好。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4.“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5.“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6.“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该墨点直接在键盘上找),而不该用顿号“、”或其他。
7.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第1级──1第2级──1.1第3级──1.1.1第4级──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不能再加“、”或“,”。
中文文稿层次序号使用规范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中文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但一般情况下人文类文稿还是不要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为好。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4.“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5.“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6.“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该墨点直接在键盘上找),而不该用顿号“、”或其他。
7.序号如加括号,如(1)(2)(3)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第1级──1第2级──1.1第3级──1.1.1第4级──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不能再加“、”或“,”。
关于公文层次序号的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
第一种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
第一层为“一、”
第二层为“(一)”
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1)”
若有更小的层则用“①”,“①②③必须为同一段”。
第二种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
第1级——1
第2级——1.1
第3级——1.1.1
第4级——1.1.1.1
序号应左侧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
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
“一、”“(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日常使用过程中,要么不匹配(如“1”“2”“3”后面加顿号“、”),要么使用错位(如不用“一、”“二、”“三、”而直接使用“(一)”“(二)”“(三)”,或者格式有误(如层次序号前面是否空2个字格),或者体例杂糅(如“1”“1.1”“1.1.1”与“一”“(一)”“1.”两种层次序号混用),这些不规范的用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效果。
公文写作使用正确顺序号解决自动编号问题一、文稿撰写、文件录入和文字排版的正确顺序号为:第一级;一、二、三、四……第二级;(一)(二)(三)(四)……第三级;1.2.3.4.……(注意:阿拉伯数字后不是顿号“、”,是圆点:“.”)第四级;(1)(2)(3)(4)……二、去掉自动编号。
在word中书写文件,如没有对序号进行设置,当回车时就会出现自动编号。
只有不使用自动编号,排版才会十分自如。
去掉自动编号的方法是:打开“工具/自动更正选项/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去掉“自动编号列表”勾选即可彻底去掉自动编号。
三、解决多种字体和序号问题。
自动编号是有其方便的一面,但对于整篇文章排版会带来诸多的不便,特别是从多个文档中复制粘贴到一起的文件,除了字体不一,格式混乱之外,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序号不同。
解决办法:将文件全选复制粘贴到记事本中,选取自动换行,统一格式后,再从记事本中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排版。
在office2007版本中word 如何去掉自动编号第一种办法:文字录入时即时去掉自动编号:当在office2007版本中word 中输入文字时,当输入第一个编号后,回车即会出现第二个编号,同时第一个编号左边会出现一个小图标(如下图):将鼠标对着小图标,即出现一个小三角下拉箭头,同时出现自动更正选项按钮:点击小三角下拉箭头,即会出现如下图的下拉菜单,点“撤消自动编号”即可在本文中去掉本级自动编号。
第二种去掉自动编号的办法(彻底去掉自动编号):一、单击word中左上角的“Office 按钮”,然后单击对话框下方的“Word 选项”。
二、在“Word 选项”对话框中,单击“校对”,然后单击“自动更正选项”。
三、选择‘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去掉”自动编号列表“勾选。
序号的正确表达&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一.序号序号Sequence Number,有顺序的号码,如数字序号:1、2、3……,大写汉字也算数字序号,如:一、二、三……序号可以清晰的分清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序号作文章的小标题。
我们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论文中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目前较多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
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
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一些资料,在此谈谈有关数字序号的用法,对序号规范写法作一详细说明: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 ”“2.”“3.”;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数字序号级别一览表:(二)理科类论文的正文层次标题序号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如“1”,“1.2”,“1.2.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只要细心一些,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并不难掌握。
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第1级——1第2级——1.1第3级——1.1.1第4级——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
“一、”“(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
序号的正确表达&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一.序号序号Sequence Number,有顺序的号码,如数字序号:1、2、3……,大写汉字也算数字序号,如:一、二、三……序号可以清晰的分清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序号作文章的小标题。
我们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论文中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目前较多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
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
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一些资料,在此谈谈有关数字序号的用法,对序号规范写法作一详细说明: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 ”“2.”“3.”;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数字序号级别一览表:(二)理科类论文的正文层次标题序号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如“1”,“1.2”,“1.2.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
文档层次序号的表达规范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1)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3”,第三章第二节写为“3.2”)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一)”“1.”……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4级,即:第1级——1第2级——1.1第3级——1.1.1第4级——1.1.1.1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4级:第一层用“一”后加“、”,而非“,”或“.”;第二层用“(一)”,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第三层用“1.”,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第四层用“(1)”,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2格书写。
“一、”“(一)”“1.”这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
管理制度格式及文体规范
第一条正文字体排版
(一)制度标题:华文中宋、小二号字、不加粗、居中、1。
5倍行间距、段前1行、段后1。
5行;
(二)正文标题:小三号仿宋GB2312字体(加粗)、居中、1。
5倍行间距、段前0。
5行、段后0.5行
(三)正文:每自然段开始左空2个字距(首行缩进),回行顶格,采用小三号仿宋GB2312字体。
第二条格式排版
(一)一般文件每面排22行,每行28个字(缩进左3。
1字符、右2。
27字符)。
(二)段落格式行距为1.5倍,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
(三)制度文件需加页眉、页脚,用小五号仿宋GB2312字体,页眉采用居左标注制度名称,居右标注制度编号,页脚应设“页码”,选择居中位置,“1/3"形式.
第三条结构层次
正文中结构层次依次为“第一章"(仅用于涉及内容较多的制度正文,不适用于附件)、“第一条”(连续编号)、“(一)”、“1。
”、“(1)”。
第四条附件及目录
(一)制度文件中如含有附件,需附目录,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个字距用小三号仿宋GB2312字体标识“附件”,后标序号、冒号及名称,附件如有序号可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附件1: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二)附件内容应与文件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文本首页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用五号仿宋GB2312字体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三)附件需加页眉、页脚,同制度要求一致,需将制度编号改为附件编号。
公文常用序号层级、标点、年份、格式的规范总结(经典整理)本文总结了公文常用的序号层级、标点、年份、格式规范。
其中,人文类文稿序号的级别顺序一览表如下:一、(一)1.(1)①或1)A.或(A)a.或(a)二、(二)2.(2)②或2)B.或(B)b.或(b)三、(三)3.(3)③或3)C.或(C)c.或(c)三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尾不加标点。
段前要求序号前面空两格排写,序号层次不能跨级别使用。
科技类文稿序号的级别顺序一览表如下:第1级第2级第3级第4级备注1×××1.1×××1.1.1××。
1.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写标题或内容。
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加括号的序号。
段前要求序号前面顶格排写,序号层次不能跨级别使用。
在公文中,序号与标点的搭配使用也有规范要求。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后面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用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
用“甲”、“乙”、“丙”、“丁”表示顺序时,“甲”、“乙”、“丙”、“丁”之后分别用顿号。
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
年份的正确书写也是公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应该用汉字数字来书写成文时间,如“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要写在六角括号“〔〕”内,而不应该用“()”或“[ ]”,如XXX办字〔2005〕5号。
最后,符号的使用也需要遵守相应的规范要求。
1.连接号和破折在文章中,使用连接号时应该使用“~”,而不是使用“——”或者“―”。
例如:2008年3月~4月。
2.字间顿号字间顿号是用来表示相邻两个数字连用的,有时候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
文稿中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一、区分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
根据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文稿的层次序号有两种体例:
(1 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 (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 , 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 1” “ 1.1”
“ 1.1.1”……。
(2人文类文稿一般沿用公文的层次序号,即第一层用“一、” , 第二层用“ (一” ,第三层用“ 1. ” ,第四层用“ (1 ” 。
(不过,现在有些刊物的人文类文稿也采用科技类文稿的层次序号,亦即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可使用。
在一部书稿中,当章、节改为“章号 . 节号”的形式(如第三章写为“ 3” , 第三章第二节写为“ 3.2” 表达时,允许在其下的层次采用“一、” “ (一” “ 1. ”……的序号。
除此之外,这两种体例的层次序号均不允许混用。
二、科技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科技类文稿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 4级,即:
第 1级—— 1
第 2级—— 1.1
第 3级—— 1.1.1
第 4级—— 1.1.1.1
序号应左顶格书写。
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号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
容。
层次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要超过 15个字,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三、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的规范写法
人文类文稿的层次一般也不应超过 4级:
第一层用“一”后加“、” ,而非“, ”或“. ” ;
第二层用“ (一” ,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 ;
第三层用“ 1. ” ,那个小黑点要到“插入”菜单里“特殊符号”中的“标点符号”去找,不能用键盘上的小数点,更不能图省事而用顿号“、” ;
第四层用“ (1 ” ,括号后面不能再加“、”或“,” 。
若文中还有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人文类文稿层次序号应左起空 2格书写。
“一、” “ (一” “ 1. ”这
三个层次应与标题独占一行,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四、注意层次序号表达规范的其他细节
(1人文类文稿若层次较少,可省略“ (一”而直接用“ 1. ”作为第二层次,这样层次感更明显。
若层次标题不必独占一行或者该层次没有标题,应直接使用“ (1 ”这种层次序号而省略掉中间的层次序号。
(2 科技类文稿的各层次内部, 若再需要分点叙述时, 可用“ (1 ” 这种层次序号;更小的层次则用“①”这种层次序号。
(3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 “ (1 ”这种层次序号之
后是本段标题,标题末用句号或冒号或空 1字,其后接写正文, 不另起一段。
如果没有本段标题,则序号之后直接写正文。
(4不管是人文类文稿还是科技类文稿, “①”这种层次序号必须共用于同一段中,即“①……②……③……”必须同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