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常用药物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4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用于处理产科急诊情况的药物。
这些药品在产科急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匡助医生和护士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产科紧急情况,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用途:1. 氧气:氧气是急救中最基本的药物之一。
在产科急诊中,氧气袋和面罩可用于赋予孕妇补充氧气,以维持氧气饱和度,保证胎儿的供氧。
2. 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可用于产妇因过度宫缩或者宫缩过于频繁而引起的宫颈开口不全或者产程延长。
阿托品能够减少宫缩,从而减轻产妇的疼痛,并有助于促进产程的发展。
3. 心电图监测仪:心电图监测仪用于监测孕妇的心电图,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检测任何异常心律。
这对于产科急诊中浮现心脏问题的孕妇非常重要,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严重后果。
4. 环孕酮:环孕酮是一种黄体酮类药物,常用于维持妊娠的稳定。
在产科急诊中,环孕酮可以用于治疗早孕出血或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妊娠相关并发症。
5. 乙酰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常用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它可以匡助降低孕妇的血压,预防并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6. 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的药物。
在产科急诊中,孕妇可能因为呕吐、腹泻或者过度出汗而导致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
氯化钠注射液可以用来纠正体液和电解质的不平衡。
7. 紧急剖宫产药物:紧急剖宫产药物包括催产素和麻醉药物。
催产素可用于加速产程,麻醉药物可用于产妇的麻醉和疼痛缓解。
这些药物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匡助医生快速进行剖宫产手术,保护产妇和胎儿的生命。
请注意,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具体使用药物以及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产科急救处理。
总结起来,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用于处理产科急诊情况的药物,包括氧气、阿托品、心电图监测仪、环孕酮、乙酰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和紧急剖宫产药物等。
妇产科急救药品妇产科急救药品是指用于处理妇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的药物。
这些药品在妇产科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匡助医务人员迅速处理各种妇产科急症,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以下是一份针对妇产科急救药品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妇产科急救药品及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一、药品名称:妇产科急救药品二、药品分类:妇产科急救药品主要包括止血药、抗感染药、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等。
三、常用妇产科急救药品及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1. 止血药- 药品名称:氨甲环酸- 适应症:用于妇产科手术、产后出血等情况下的止血。
-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次500毫克,每日2-3次。
-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
2. 抗感染药- 药品名称:头孢菌素- 适应症:用于妇科感染性疾病,如盆腔炎、宫颈炎等。
-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次1-2克,每日2-3次。
-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3. 镇痛药- 药品名称:芬太尼- 适应症:用于妇产科手术、宫缩疼痛等情况下的镇痛。
-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次50-100微克,根据需要可重复使用。
- 不良反应:偶见呼吸抑制、低血压等。
4. 抗过敏药- 药品名称:氯雷他定- 适应症:用于妇产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毫克,每日1-2次。
- 不良反应:偶见头晕、口干等。
四、注意事项:1.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妇产科急救药品,严格按照用法用量使用。
2.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相关药品,使用过程中如浮现过敏反应应即将停药并就医。
3. 镇痛药和抗过敏药使用时需注意对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妇产科急救药品。
总结:妇产科急救药品是处理妇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使用止血药、抗感染药、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等药品,可以有效处理各种妇产科急症,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在使用妇产科急救药品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处理妇产科急症。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引言概述: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医疗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品,它们具有快速、有效地处理产科急救情况的特点。
合理使用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可以有效地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相关内容,包括止血药品、镇痛药品、抗感染药品、镇静药品和抗过敏药品。
正文内容:1. 止血药品1.1 血管收缩剂:血管收缩剂如酚妥拉明可以通过收缩血管来止血,常用于产后出血的急救中。
1.2 凝血剂:凝血剂如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等可以促进血液凝结,对于产生大出血的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2. 镇痛药品2.1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可以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2.2 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可以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产妇的疼痛。
3. 抗感染药品3.1 抗生素: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以抑制或者杀死细菌,防止感染的扩散。
3.2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产科急症有重要作用。
4. 镇静药品4.1 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静和安抚作用,适合于紧急情况下的镇静处理。
4.2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氟马西尼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产生镇静效果,常用于产科急救中。
5. 抗过敏药品5.1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以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过敏反应,对于药物过敏等情况有重要作用。
5.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过敏反应,适合于严重过敏情况的急救处理。
总结: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产科医疗急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合理使用这些药品可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在进行产科急救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
同时,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症,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种类、作用、用法以及常见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一、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种类1. 氧气:氧气是产科急救中必备的药品之一。
它用于孕妇和胎儿的呼吸困难、窒息等急症情况。
氧气可以通过面罩、鼻导管等途径给予患者。
2.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常用于孕妇患有心绞痛或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血管病变的情况。
硝酸甘油可以舌下含服或经皮肤贴剂给药。
3. 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胺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产程中的阵痛和产后伤口缝合的疼痛控制。
普鲁卡因胺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4. 硫酸镁:硫酸镁是一种镁盐类药物,常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子痫前期和子痫等产科急症的处理。
硫酸镁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5. 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种维生素B9的衍生物,常用于孕妇患有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情况。
甲氨蝶呤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二、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作用和用法1. 氧气的作用和用法:氧气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维持孕妇和胎儿的正常呼吸功能。
使用氧气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氧气流量和给氧方式。
2. 硝酸甘油的作用和用法: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和降低血压。
硝酸甘油通常以舌下含服或贴剂贴在皮肤上给药。
3. 普鲁卡因胺的作用和用法:普鲁卡因胺可以通过局部麻醉作用减轻产程中的阵痛和产后伤口缝合的疼痛。
普鲁卡因胺可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4. 硫酸镁的作用和用法:硫酸镁可以促使子宫收缩,控制产后子宫出血和处理子痫前期和子痫等产科急症。
硫酸镁通常以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5. 甲氨蝶呤的作用和用法:甲氨蝶呤可以补充维生素B9,改善孕妇患有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情况。
甲氨蝶呤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三、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常见副作用和禁忌症1. 氧气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使用氧气时,可能会出现氧中毒的副作用,如头痛、呕吐等。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物,用于处理产科急诊病情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出血、缓解疼痛、预防感染等,保护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用于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的药物。
在产科急救中,它常用于补充产妇因大量出血而失去的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压和电解质情况来确定剂量和速度。
2.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是一种用于紧急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危象或产后出血的药物。
它能够收缩血管,提高血压,减少出血。
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避免过度收缩血管导致血流不畅。
3. 硫酸镁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常用于产科急诊中处理子痫前期发作和产后子痫的症状。
它具有镇静、抗痉挛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并控制病情。
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避免使用过量导致镁中毒。
4. 红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是一种用于预防新生儿眼部感染的药物,常用于产后新生儿眼部护理。
使用时,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尽快涂抹在眼睛内侧,以预防感染。
同时,应注意避免药物进入婴儿口腔和鼻腔,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 甲状腺素片甲状腺素片常用于处理产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甲减危象。
它能够补充甲状腺激素,提高代谢水平,缓解症状。
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情况来确定剂量和使用频率。
6. 阿托品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是一种用于处理产后子宫出血的药物。
它能够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减少出血。
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避免使用过量导致副作用。
7. 乳酸林格氏液乳酸林格氏液是一种用于处理产后代谢性酸中毒的药物。
它能够补充碱性物质,调节酸碱平衡,提高血液的pH值。
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来确定剂量和使用频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规定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或错误使用。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妇及新生儿的急救情况。
这些药品的选择应根据产科急救的特殊需求和紧急程度来确定。
以下是一份常用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清单,供参考:1. 氧气:用于急救产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窒息等情况。
常见的供氧设备包括氧气面罩、鼻导管等。
2. 心脏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用于产妇或者新生儿心跳住手时进行心肺复苏。
3. 疼痛缓解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剧痛缓解。
4. 抗凝药物:如低份子肝素、肝素钠等,用于预防产后血栓形成。
5. 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治疗或者预防感染。
6. 抗痉挛药物:如破水素、阿托品等,用于治疗产妇子宫痉挛或者子宫颈扩张不良等情况。
7. 补液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用于补充产妇或者新生儿的体液。
8.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用于治疗产妇或者新生儿的过敏反应。
9. 抗高血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用于治疗产妇的高血压疾病。
10. 抗宫缩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用于治疗产妇宫缩过于频繁或者过于强烈的情况。
11. 制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用于治疗产妇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症状。
12.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等,用于治疗产妇产后抑郁症。
13. 制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盐酸氯米特等,用于治疗产妇呕吐症状。
14. 血液凝固剂:如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用于治疗产妇或者新生儿的出血问题。
15. 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用于治疗产妇或者新生儿的发热和疼痛症状。
以上药品仅为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产妇或者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并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护理操作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产科急救药品的使用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擅自使用。
在紧急情况下,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寻求医疗机构的匡助,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品通常用于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高血压疾病等紧急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1. 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常见的剂量是静脉注射5%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毫升,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剂量。
2. 氧气:用于缓解产妇呼吸困难或缺氧的情况。
通常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气,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3. 甲氨蝶呤: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剂量为静脉注射10-50毫克,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剂量。
4. 去甲肾上腺素: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剂量为静脉注射0.5-1毫克,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剂量。
5. 环丙孕酮:用于治疗早产或妊娠高血压疾病。
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定,通常为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6. 氨茶碱:用于治疗产妇哮喘或呼吸窘迫。
剂量为静脉注射,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7. 硫酸镁:用于治疗子痫前期和子痫。
剂量为静脉注射4-6克,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剂量。
8. 羟丙基淀粉: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剂量为静脉注射,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9. 肾上腺素: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剂量为静脉注射0.5-1毫克,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剂量。
10. 乌拉地尔: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剂量为静脉注射,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但请注意,使用这些药品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
如果您遇到产科急症或紧急情况,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症状和药物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和药物治疗。
妇产科常用药物及护理妇产科是专门针对妇女和儿童的医学领域,因此药物和护理措施需要针对妇女和儿童的特殊需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妇产科药物和护理措施。
常用药物:1.促排卵药:用于治疗排卵障碍和不孕症。
常见的促排卵药包括克罗米芬、丽格通、促性腺激素等。
2.孕激素:用于维持妊娠、预防流产和早产。
孕激素包括黄体酮、17-α-羟孕酮等。
3.剖宫产前药物:包括止血药物和抗感染药物。
常见的止血药物有盐酸酚妥拉明、快速补救药物有戈泰宁;常见的抗感染药物有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
4.人工流产药物:主要有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药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孕妇常常需要额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叶酸、铁剂等。
常用护理措施:2.产时护理:根据孕妇的疼痛程度,提供相应的止痛方法例如无痛分娩、盆底肌放松等;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协助产妇排尿和清洁。
4.新生儿护理:进行新生儿的血液筛查,提供婴儿护理指导,包括喂养、卫生、生长发育等。
5.妇女健康教育:提供妇女健康知识的宣传,例如月经卫生、避孕措施、乳腺自我检查等。
此外,妇产科护理还包括对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例如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合适的抗生素、疼痛缓解药物、物理治疗等。
针对儿童的妇产科护理,除了提供常规的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特别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喂养、免疫接种等。
在妇产科药物和护理中,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清楚了解每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并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护理措施也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保持清洁、无菌和安全。
总结起来,妇产科常用药物主要包括促排卵药、孕激素、剖宫产前药物、人工流产药物和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
妇产科护理包括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和新生儿护理。
对于药物和护理的应用,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妇产科急救药品妇产科急救药品是指用于处理妇产科急诊情况的药物。
在妇产科急救中,合适的药品可以提供紧急的救治和缓解症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份关于妇产科急救药品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急救药品概述妇产科急救药品是一类专门用于处理妇产科急诊情况的药物。
这些药品可以用于急救、止痛、抗感染等目的,以提供紧急的治疗和缓解症状。
妇产科急救药品的使用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二、常见的妇产科急救药品及其作用1. 孕酮注射液:孕酮是一种黄体酮类似物,可用于维持和支持妊娠。
在妇产科急救中,孕酮注射液常用于治疗妊娠早期出血、流产威胁和胎盘功能不全等情况。
2.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甲氧氯普胺是一种抗呕吐药物,常用于妇产科急救中处理妊娠呕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
3. 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可用于处理妇产科急症中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
4. 张力性气胸急救药品:张力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胸腔疾病,常见于妇产科手术中。
急救药品包括胸腔穿刺针和胸腔引流管,用于紧急处理胸腔积气,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5. 抗生素:在妇产科急救中,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妇科感染、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
三、妇产科急救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使用药品,遵守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时间。
2. 注意过敏史,对于已知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
3. 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受潮。
4.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结语妇产科急救药品是处理妇产科急诊情况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这些药品时,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注意事项,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
妇产科急救药品引言概述:妇产科急救药品在妇产科急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药品能够帮助医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处理各种妇产科急诊病例,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五类常用的妇产科急救药品,包括止血药物、镇痛药物、抗感染药物、抗惊厥药物以及催产药物。
一、止血药物:1.1 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能够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1.2 血管收缩剂:如酚妥拉明,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1.3 血液凝固剂:如凝血酶原复合物,能够促进血液凝固,止血效果显著。
二、镇痛药物:2.1 麻醉药物:如芬太尼,能够迅速缓解产妇的剧烈疼痛。
2.2 镇痛药物:如吗啡,能够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受。
2.3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能够在产妇局部麻醉,减轻疼痛。
三、抗感染药物:3.1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治疗感染。
3.2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治疗病毒感染。
3.3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能够抑制真菌的生长,治疗真菌感染。
四、抗惊厥药物:4.1 苯妥英钠:能够减轻或阻断癫痫发作。
4.2 地西泮:能够缓解癫痫发作引起的紧张和焦虑。
4.3 氯硝西泮:能够迅速缓解癫痫发作,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
五、催产药物:5.1 前列腺素:能够促进宫颈软化和宫缩,引发分娩。
5.2 催产素: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分娩进程。
5.3 人工破水:通过穿刺羊膜,引起羊水破裂,促进分娩。
结论:妇产科急救药品在妇产科急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迅速处理各种妇产科急诊病例。
止血药物能够有效止血,镇痛药物能够缓解产妇的疼痛,抗感染药物能够治疗感染,抗惊厥药物能够缓解癫痫发作,催产药物能够促进分娩。
医生在使用这些药品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合理使用妇产科急救药品也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妇产科急救药品妇产科急救药品是指用于妇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下的药物。
这些药品在妇产科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控制出血、预防感染等,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妇产科急救药品及其作用:1. 镇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急性疼痛,减轻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
2. 抗出血药物:如酚磺乙胺、尼可地尔等。
这些药物可以促使子宫收缩,控制产后出血,防止大出血导致的危险情况。
3. 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妇产科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导致严重并发症。
4. 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孕妇的血栓形成,降低孕妇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5. 抗痉挛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疼痛和不适。
6. 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如叶酸、铁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孕妇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预防贫血和其他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
在使用妇产科急救药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使用药物,遵循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2. 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过热的环境中,以免药物失效。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 在使用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总之,妇产科急救药品在妇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这些药品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控制出血、预防感染等,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注意药物的保存和副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品的使用可以帮助维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并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及其作用:1. 氧气:氧气是产科急救中最常用的药品之一。
它用于缓解孕妇的呼吸困难,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以维持孕妇和胎儿的正常氧合水平。
2. 心脏酶:心脏酶是用于处理心脏疾病和心脏衰竭的药物。
在产科急救中,如果孕妇出现心脏病发作或心脏衰竭的症状,心脏酶可以帮助恢复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3. 血液凝固剂:血液凝固剂主要用于处理孕妇出血的情况,如子宫出血或胎盘早剥。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凝固血液,止血,并防止进一步的出血。
4. 抗生素:抗生素在产科急救中常用于处理感染性疾病。
例如,如果孕妇出现子宫内感染或其他感染症状,抗生素可以用于控制感染并预防并发症。
5. 镇痛药:在产程中,孕妇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
镇痛药可以用于缓解产妇的疼痛,提供舒适和缓解。
6. 催产药物:催产药物用于帮助加速产程,特别是在产程延长或胎儿窘迫的情况下。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宫颈扩张,加速分娩过程。
7. 抗凝剂:抗凝剂主要用于处理孕妇出现血栓形成的情况,如深静脉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预防相关并发症。
8. 高血压药物:在产科急救中,如果孕妇出现高血压危机,高血压药物可以用于降低血压,减少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这些药品在产科急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使用这些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循药品的使用说明和剂量。
任何产科急症都应该立即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
产科急救药品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急症和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清单,供参考:1. 氧气:用于急救中维持孕妇和胎儿的氧供应,提供急救环境中所需的氧气浓度。
2. 心肺复苏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用于产科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
3. 血管活性药物:如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等,用于产科出血、休克等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提高血压和血流灌注。
4. 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肝素等,用于预防和治疗产科血栓形成,特别是剖宫产等手术后。
5. 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用于治疗产科感染,如子宫感染、尿路感染等。
6. 止血药物:如盐酸酚磺乙胺、纤维蛋白原等,用于产科出血的紧急控制,帮助止血和减少出血量。
7. 镇痛药物:如可待因、吗啡等,用于产程中产妇的疼痛缓解,提供舒适的分娩体验。
8. 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用于产科癫痫发作和产后子痫的急救处理。
9.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甲氧氯普胺等,用于产科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减轻过敏症状。
10. 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用于产科紧急情况下的镇静和控制患者的情绪。
以上是一份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清单,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进行操作,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此外,产科急救药品的储存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药品的有效期应定期检查和更新,过期药品应及时处理。
药品的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产科急症和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进行操作,同时注意药品的储存和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紧急情况,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药品名称: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二、药品简介: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紧急情况,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这些药品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救治孕妇和胎儿。
三、常用产科基本急救药品:1. 催产药物:用于催产或加速分娩过程,如催产素、催产素类似物等。
2. 抗出血药物:用于控制产后出血,如妇炎洁、人纤维蛋白原等。
3. 镇痛药物:用于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如可待因、吗啡等。
4. 抗感染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 补液药物:用于补充孕妇失血和体液,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
6. 抗过敏药物:用于治疗孕妇过敏反应,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
7. 解痉药物:用于缓解产妇子宫收缩痉挛,如硝酸甘油、乌头碱等。
8. 心血管药物:用于处理孕妇心血管紧急情况,如硝酸甘油、阿托品等。
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正确使用药品。
2. 药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可随意更改。
3. 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4. 使用药品时要注意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孕妇在使用药品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五、药品的副作用和禁忌症:1. 不同药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使用时需注意观察。
2. 孕妇在使用药品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其他疾病情况,以免使用禁忌症药物。
六、总结: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必备的药品,能够迅速处理产科紧急情况,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在使用药品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正确使用药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药品的保存条件。
同时,孕妇在使用药品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和过敏史,避免使用禁忌症药物。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诊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品具有快速、安全和有效的特点,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控制出血、保护母婴安全。
以下是一份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清单,包含了常见的药品及其主要作用:1. 催产药物:- 催产素(Oxytocin):用于促进宫缩,加速分娩进程。
- 环前列素(Prostaglandin E2):用于宫颈成熟和宫缩的诱导。
2. 止血药物:- 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用于止血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 血小板浓缩剂(Platelet Concentrate):用于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
3. 镇痛药物:- 美沙酮(Methadone):用于镇痛和镇静,缓解产妇的疼痛感。
- 氯胺酮(Ketamine):用于全身麻醉和镇痛。
4. 消炎药物:- 青霉素(Penicillin):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产科感染。
5. 抗凝药物:- 肝素(Heparin):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6. 抗过敏药物:- 氯雷他定(Loratadine):用于缓解过敏症状,如皮疹和荨麻疹。
7. 补液药物:- 晶体液体(Crystalloid Solution):用于补充体液和维持血容量。
- 血浆(Plasma):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以上仅为常见的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清单,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这些药品时,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此外,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储存和保管也非常重要。
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
同时,药品的有效期应经常检查,过期的药品应及时处理。
总之,产科基本急救药品在产科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务人员应熟悉这些药品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救治,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过程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妊娠、分娩和产后期间可能浮现的急救情况。
这些药品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的特点,能够及时救治产科急症,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以下是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药品的名称、作用、用法、剂量等信息,以及一些常见的急救情况和相应的药品推荐:1. 氧气:用于产科急救中的氧气供应,可改善孕妇和胎儿的氧合情况。
通常使用面罩或者鼻导管赋予,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2. 心肺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用于心跳骤停或者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
剂量为0.5-1mg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
- 硫酸镁:用于产后子痫前期的急救,可降低血压,预防痉挛。
剂量为4-6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3. 血管活性药物:- 氯胺酮:用于紧急剖宫产的全身麻醉诱导。
剂量为1-2mg/kg静脉注射。
- 甲硝唑:用于防治妊娠期感染、预防早产。
剂量为500mg口服,每日3次。
4. 止血药物:- 硫酸亚铁:用于产后出血的急救,能够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剂量为0.2-0.5g静脉注射。
- 氨甲环酸: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急救,能够增强子宫收缩力。
剂量为0.2-0.4g静脉注射。
5. 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用于防治妊娠期感染,如尿路感染。
剂量为2-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
- 头孢菌素:用于防治产后感染,如产褥热。
剂量为1-2g静脉注射,每日2次。
6. 镇痛药物:- 吗啡:用于产后镇痛,缓解产后疼痛。
剂量为2-10mg静脉注射。
- 丙米嗪:用于产后镇痛,减轻宫缩疼痛。
剂量为10-25mg肌肉注射。
以上是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一些常见药物及其用法、剂量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指南进行药物选择和使用。
此外,产科急救药品的存放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应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定期检查和更新药品库存。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产科基本急救药品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是指在产科急救中常用的药品,用于处理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
这些药品的使用可以帮助控制症状、缓解疼痛、防止并发症以及保护母婴的安全。
下面是一份产科基本急救药品清单,包括药品名称、作用、用法和剂量等详细信息。
1. 氧气- 作用:提供氧气供给,改善氧合,维持母婴的正常呼吸功能。
- 用法: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吸入。
- 剂量:根据患者的氧合状态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2. 心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作用:用于早期诊断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监测心脏酶的水平。
- 用法: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 剂量:根据实验室的指导进行操作。
3. 紧急剖宫产药物- 作用:用于紧急情况下进行剖宫产手术。
- 用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进行调整。
4. 前列腺素类药物- 作用:用于诱导宫缩,促进宫颈扩张,帮助顺利进行分娩。
- 用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分娩进展进行调整。
5. 抗凝血药物- 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产科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 用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进行调整。
6. 抗生素- 作用:用于治疗产科感染,预防感染的发生。
- 用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程度进行调整。
7. 镇痛药物- 作用:用于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 用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
8. 血液制品- 作用:用于治疗严重产科出血,纠正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 用法: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 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出血程度进行调整。
以上是一份产科基本急救药品的清单,这些药品在产科急症和紧急情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使用这些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使用药品时应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有效的应用。
产科常用药物缩宫素【适应症】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了解胎盘储备功能(催产素激惹试验)。
【规格】1ml:10单位【用法用量】(1)引产或催产??静脉滴注,一次2.5~5单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每1ml中含有0.01单位。
静滴开始时每分钟不超过0.001~0.002单位,每15~30分钟增加0.001~0.002单位,至达到宫缩与正常分娩期相似,最快每分钟不超过0.02单位,通常为每分钟0.002~0.005单位。
(2)控制产后出血每分钟静滴0.02~0.04单位,胎盘排出后可肌内注射5~10单位。
【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或水滞留。
【禁忌】骨盆过窄,产道受阻,明显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有剖腹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者及脐带先露或脱垂、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宫缩过强、子宫收缩乏力长期用药无效、产前出血(包括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子宫过大(包括羊水过多)、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证。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应慎用:心脏病、临界性头盆不称、临界性头盆不称、曾有宫腔内感染史、宫颈曾经手术治疗、宫颈癌、早产、胎头未衔接、孕妇年龄已超过35岁者,用药时应警惕胎儿异常及子宫破裂的可能。
(2)骶管阻滞时用缩宫素,可发生严重的高血压,甚至脑血管破裂。
(3)用药前及用药时需检查及监护:①子宫收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②孕妇脉搏及血压;③胎儿心率;④静止期间子宫肌张力;⑤胎儿成熟度;⑥骨盆大小及胎先露下降情况;⑦出入液量的平衡(尤其是长时间使用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于催产时必须明确指征并在密切监测下进行,以免产妇和胎儿发生危险。
【药理毒理】本品为多肽类激素子宫缩药。
(1)刺激子宫平滑收缩,模拟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作用,导致子宫颈扩张,子宫对缩宫素的反应在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加,足月时达高峰。
(2)次子乳腺的平滑肌收缩,有助于乳汁自乳房排出,但并不增加乳腺的乳汁分泌量。
【贮藏】二、米索前列醇片【适应症】本品与米非司酮序贯合并使用,可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早期妊娠。
【规格】0.2mg【用法用量】在服用米非司酮36~48小时后,单次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
【不良反应】部分早孕妇女服药后有轻度恶心、呕吐、眩晕、乏力和下腹痛。
及个别妇女可出现潮红、发热及手掌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
【禁忌】1、心、肝、肾疾病患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2、有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者,如青光眼、哮喘及过敏体质者。
3、带宫内节育器妊娠和怀疑宫外孕者。
【注意事项】1、本品用于终止早孕时,必须与米非司酮配伍,严禁单独使用。
2、本品配伍米非司酮终止早孕时,必须医生处方,并在医生监管下有急诊刮宫手术和输液、输血条件的单位使用。
本品不得在药房自行出售。
3、服药前必须向服药者详细告知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治疗或随诊过程中,如出现大量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服药后,一般会较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部分妇女流产后出血时间较长。
少数早孕妇女服用米非司酮后,即可自然流产,约80%的孕妇在使用本品后,6小时内排出绒毛胎囊。
约10%孕妇在服药后一周内排出妊娠物。
5、服药后8~15天应去原治疗单位复诊,以确定流产效果。
必要时作B超检查或血HCG测定,如确认为流产不全或继续妊娠,应及时处理。
6、使用本品终止早孕失败者,必须进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米索前列醇对妊娠子宫收缩作用,除用于终止早孕外,孕妇禁用。
【药物副作用】1、抗酸药(尤其是含镁抗酸药)与本品合用时会加重本药所致的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2、有联用保泰松和本品后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潮热、兴奋、一过性复视和共济失调。
3、与环孢素及泼尼松联用可降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药物毒理】米索前列醇具有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
与米非司酮序贯合用可显著增高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
米索前列醇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分泌。
三、硫酸镁【适应症】可作为抗惊厥药。
常用于妊娠高血压。
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
【规格】10ml:2.5g【用法用量】1、治疗中重度妊娠高血压征、先兆子痫和子痫首次剂量为2.5~4g,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以后每小时1~2g静脉滴注维持。
24小时总量为30g,根据膝腱反射、呼吸次数和尿量监测。
2、治疗早产与治疗妊娠高血压用药剂量和方法相似,首次负荷量为4g;用25%葡萄溏注射液20ml稀释后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以后用25%硫酸镁注射液60ml,加于5%葡萄溏注射液1000ml中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小时2g,直到宫缩停止后2小时,以后口服ß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维持。
【不良反应】1、静脉注射硫酸镁常引起潮红、出汗、口干等症状,快速静脉注射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慌、头晕,个别出现眼球震颤,减慢注射速度症状可消失。
2、肾功能不全,用药剂量大,可发生血镁积聚,血镁浓度达5mmol/L时,可出现肌肉兴奋性受抑制,感觉反应迟钝,膝腱反射消失,呼吸开始受抑制,血镁浓度达6mmol/L时可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浓度进一步升高,可使心跳停止。
3、连续使用硫酸镁可引起便秘,部分病人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停药后好转。
4、极少数血钙降低,再现低钙血症。
5、镁离子可自由透过胎盘,造成新生儿高血镁症,表现为肌张力低,吸吮力差,不活跃,哭声不响亮等,少数有呼吸抑制现象。
6、少数孕妇出现肺水肿。
【注意事项】1、应用硫酸镁注射液前须查肾功能,如肾功能不全应慎用,用药量应减少,2、有心肌损害、心脏传导阻滞时应慎用或不用。
3、每次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定时做膝腱反射检查,测定呼吸次数,观察排尿量,抽血查血镁浓度职出现膝腱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或呼吸次数每分钟少于14~16次,每小时尿量少于25~30ml或24小时少于600ml,应及时停药。
4、用药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应及时听诊,必要时胸部X线摄片,以便及早发现肺水肿。
5、如出现急性镁中毒现象,可用钙剂静注解救,常用的为10%葡萄溏酸钙注射液10ml缓慢注射。
6、保胎治疗时,不宜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如利托君(ritodrine)同时使用,否则容易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应。
7、如遇变色、结晶、浑浊、异物应禁用。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急性镁中毒时可引起呼吸抑制,可很快达到致死的呼吸麻痹,此时应即刻停药,进行人工呼吸,并缓慢注射钙剂解救。
【药理毒理】镁离子可抑制中枢神经的活动,抑制运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肌肉联接处的传导,降低或解除肌肉收缩作用,同时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孪的外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因而对子痫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早产。
四、维生素K1【适应症】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规格】1ml:10mg【用法用量】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
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
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
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
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禁忌症】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本品的疗效不明显,盲目加量可加重肝损伤。
2、本品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
外伤出血无必要使用本品。
3、本品用于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4、本品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热至70-80o C,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澄明度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对临产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
【儿童用药】新生儿出血症;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1mg,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药物过量】药物大剂量或超剂量可加重肝损害。
【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
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五、盐酸克林霉素【适应症】本品适用于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等)所致的中、重感染,如吸入性肺炎、脓胸、肺脓肿、骨髓炎、腹腔感染、盆腔感染及败血症等。
【规格】按C18H33CIN2O5S计算4ml:0.3g【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成人一日0.6~1.2g,分2~4次应用;严重感染:一日1.2~2.4g,分2~4次静脉滴注。
4周及4周以上小儿一日15~25mg/kg,分3~4次应用;严重感染:一日25~40mg/ kg,分3~4次应用。
本品肌内注射的容量1次不能超过600mg,超过此容量应改为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速度不宜过快,600mg的本品应加入不少于100ml 的输液中,至少滴注20分钟。
1小时内输入的药量不能超过1200mg。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腹绞痛、腹部压痛、严重腹泻(水样或脓血样),伴发热、异常口渴和疲乏(假膜性肠炎)。
腹泻、肠炎和假膜性肠炎可发生在用药初期,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周。
2、血液系统: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等;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
3、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等,偶见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血清病反应等,罕见剥脱性皮炎、大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和Steven-Johnson综合征。
4、肝、肾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黄疸等。
5、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6、其他:耳鸣、眩晕、念珠菌感染等。
国内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有使用本品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和血尿,另有极少数严重病例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抽搐、肝功能异常、胸闷、心悸、寒战、高热、头晕、低血压、耳鸣、听力下降等。
【禁忌】对本品和林可霉素类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应慎用:(1)胃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本品可引起假膜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