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顺序查找代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顺序表的查找c语言代码
顺序表是一种线性表,它的元素在物理上是连续存储的。
在顺序表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下标,也称为索引,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顺序表中的元素。
顺序表的查找是指在顺序表中查找某个元素是否存在,并返回其位置或者不存在的信息。
顺序表的查找可以分为两种: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
顺序查找是从顺序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遍历完整个顺序表。
二分查找是在有序的顺序表中进行的,每次将查找区间缩小一半,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查找区间为空。
下面是顺序查找的C语言代码:
```c
int sequential_search(int *a, int n, int key)
{
int i;
for (i = 0; i < n; i++)
{
if (a[i] == key)
{
return i;
}
}
return -1;
}
```
这个函数接受三个参数:一个整型数组a,数组的长度n,和要查找的元素key。
函数返回key在数组a中的位置,如果不存在则返回-1。
顺序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O(n),其中n是顺序表的长度。
在最坏情况下,需要遍历整个顺序表才能找到目标元素,因此顺序查找的效率不高。
如果顺序表是有序的,可以使用二分查找来提高查找效率。
顺序表的查找是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操作之一,也是算法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查找算法,以提高程序的效率。
数据结构实验完整代码目录一、顺序存储的线性表 (2)二、单链存储的线性表 (4)三、栈 (7)四、队列 (8)五、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 (10)六、霍夫曼树 (11)七、图的建立和遍历 (17)图的邻接矩阵表示 (17)图的邻接表表示 (20)八、图的最小生成树 (23)九、图的最短路径 (28)十、顺序查找表 (31)十一、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34)十二、哈希表 (36)十三、插入排序 (41)十四、交换排序-冒泡排序 (44)十五、交换排序-快速排序 (45)十六、简单选择排序 (45)十七、堆排序 (46)一、顺序存储的线性表typedef struct{char name[10];char no[10];double grade;}Student;typedef struct{Student *elem;int length;int listsize;}SqList;void Display(SqList *L){int i;for (i=0;i<L->length ;i++){cout<<i+1<<":姓名"<<L->elem[i].name<<",学号:"<<L->elem[i].no<<",成绩:"<<L->elem[i].grade <<endl;}cout<<"请选择菜单项:";}SqList *CreateList(){SqList *L;L=(SqList*)malloc(sizeof(SqList));if(!L) cout<<"建立线性表失败!";else cout<<"建立线性表成功!";return(L);}int InitList(SqList *L){int i;char name[10],no[10];double grade;L->elem=(Student *)malloc(ListInitSize * sizeof(Student));if (!(L->elem)) cout<<"初始化表失败!";L->length = 0;L->listsize = ListInitSize;cout<<"请输入要录入信息的学生个数:"<<endl;cin>>i;if (i>(L->listsize)){L->elem =(Student *)realloc(L->elem ,i*sizeof(Student));}for (int j=0;j<i;j++){cout<<"请输入第"<<j+1<<"个学生的信息:"<<endl;cin>>name>>no>>grade;strcpy((L->elem+L->length)->name,name);strcpy((L->elem+L->length)->no,no);(L->elem+L->length)->grade =grade;L->length ++;}cout<<"信息录入完成!";return 0;}int Insert(SqList *l){Student e;int i,j;Student *newbase;cout<<"请输入要插入的位置:";cin>>j;j--;cout<<"请输入学生信息:";cin>>>>e.no>>e.grade;if(l->length==l->listsize){newbase=(Student*)realloc(l->elem,(l->listsize+ListIncreasement)*sizeof(Studen t));if(!newbase){cout<<"出错!";return 0;}l->elem=newbase;l->listsize+=ListIncreasement;}for(i=l->length;i>=j;i--){l->elem[i+1] = l->elem[i];}l->elem[j]=e;l->length++;cout<<"插入成功!";return 0;}int Delect(SqList *L){int i,j;cout<<"输入删除信息的位置:";cin>>j;j--;cout<<"删除的信息为:姓名:"<<L->elem[j].name<<",学号:"<<L->elem[j].no<<"成绩:"<<L->elem[j].grade<<endl;for(i=j+1;i<=L->length;i++){L->elem[i-1]=L->elem[i];}L->length--;cout<<"请按回车继续"<<endl;getchar();getchar();cout<<"删除成功!";return 0;}二、单链存储的线性表typedef struct Student{char name[10];char no[10];double grade;}Student;typedef struct LNode{Student data;LNode *next;}LNode,*LinkList;void CreateList(LinkList &l){l=(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if (!l) cout<<"建立失败。
数据结构顺序表代码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数据结构的顺序表代码,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顺序表以及其特点和常用操作。
顺序表是一种基于数组实现的线性数据结构,其特点是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可以支持快速随机访问,但插入和删除元素比较麻烦。
下面是一份简单的顺序表代码:```#define MAXSIZE 100 //定义顺序表的最大长度typedef struct {int data[MAXSIZE]; //用数组存储顺序表的元素int length; //顺序表的当前长度} SeqList;// 初始化顺序表void InitList(SeqList *L){memset(L->data, 0, sizeof(L->data)); //初始化所有元素为0L->length = 0; //长度为0}// 插入元素bool ListInsert(SeqList *L, int pos, int val){if(pos < 1 || pos > L->length + 1 || L->length == MAXSIZE) //判断是否越界或者表满return false;for(int i = L->length; i >= pos; i--) //从后向前移动元素L->data[i] = L->data[i - 1];L->data[pos - 1] = val; //插入新元素L->length++; //长度加1return true;}// 删除元素bool ListDelete(SeqList *L, int pos){if(pos < 1 || pos > L->length) //判断是否越界return false;for(int i = pos - 1; i < L->length - 1; i++) //从前向后移动元素 L->data[i] = L->data[i + 1];L->length--; //长度减1return true;}// 查找元素int LocateElem(SeqList L, int val){for(int i = 0; i < L.length; i++){ //遍历顺序表找到元素 if(L.data[i] == val)return i + 1;}return 0;}// 获取元素int GetElem(SeqList L, int pos){if(pos >= 1 && pos <= L.length) //判断是否越界 return L.data[pos - 1];elsereturn -1;}// 输出顺序表void PrintList(SeqList L){for(int i = 0; i < L.length; i++)printf("%d ", L.data[i]); //输出每个元素printf("\n");}```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顺序表代码实现,包括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获取和输出操作。
实验五查找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各种查找方法及适用场合,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
2、增强上机编程调试能力。
二、问题描述1.分别利用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方法完成查找。
有序表(3,4,5,7,24,30,42,54,63,72,87,95)输入示例:请输入查找元素:52输出示例:顺序查找:第一次比较元素95第二次比较元素87 ……..查找成功,i=**/查找失败折半查找:第一次比较元素30第二次比较元素63 …..2.利用序列(12,7,17,11,16,2,13,9,21,4)建立二叉排序树,并完成指定元素的查询。
输入输出示例同题1的要求。
三、数据结构设计(选用的数据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实现形式说明)(1)逻辑结构设计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采用线性表的结构,二叉排序树的查找则是建立一棵二叉树,采用的非线性逻辑结构。
(2)存储结构设计采用顺序存储的结构,开辟一块空间用于存放元素。
(3)存储结构形式说明分别建立查找关键字,顺序表数据和二叉树数据的结构体进行存储数据四、算法设计(1)算法列表(说明各个函数的名称,作用,完成什么操作)序号 名称 函数表示符 操作说明1 顺序查找 Search_Seq 在顺序表中顺序查找关键字的数据元素2 折半查找 Search_Bin 在顺序表中折半查找关键字的数据元素3 初始化 Init 对顺序表进行初始化,并输入元素4 树初始化 CreateBST 创建一棵二叉排序树5 插入 InsertBST 将输入元素插入到二叉排序树中6 查找 SearchBST在根指针所指二叉排序树中递归查找关键字数据元素 (2)各函数间调用关系(画出函数之间调用关系)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R; int length;}SSTable;typedef struct BSTNode{Elem data; //结点数据域 BS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BSTNode,*BSTree; typedef struct Elem{ int key; }Elem;typedef struct {int key;//关键字域}ElemType;(3)算法描述int Search_Seq(SSTable ST, int key){//在顺序表ST中顺序查找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
数据结构顺序查找与折半查找1,顺序查找顺序查找⼜称线性查找,它对顺序表和链表都适⽤。
(1)以下给出相关函数1 typedef struct{2 ElemType *elem; //元素存储空间地址,建表时按实际长度分配,0号单元留空3int TableLen; //表的长度4 }SSTable;5int Search_Seq(SSTable ST,ElemType key)6 {7 ST.elem[0]=key; //把要查找的关键字放在0号位置,称“哨兵”8for(int i=ST.TableLen;ST.elem!=key;i--) //从后往前找9 {10return i; //若表中不存在关键字为key的元素,将查找i=0时退出循环11 }12 }在上述算法中,将ST.elem[0]称为“哨兵”。
引⼊它的⽬的是使得Search_Seq内的循环不必判断数组是否会越界。
因为满⾜i=0时,循环⼀定会跳出。
除此之外,引⼊“哨兵”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判断语句,从⽽提⾼算法的执⾏效率。
(2)算法效率分析当每个元素查找概率相同时,平均查找长度ASL=(n+1)/2, 查找不成功时,需要⽐较整个顺序表,所以⽐较次数时(n+1)次,从⽽顺序查找不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n+1)。
2.有序表的顺序查找(假设从⼩到⼤排列)有序表的顺序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与⼀般的线性表⼀样,即(n+1)/2.当查找失败时,待查找的元素为key,当查找第i个元素时,发现第i个元素的对应的关键字⼩于key,但第i+1个元素对应的关键字⼤于key,这时就可以返回查找失败的信息。
查找失败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SL=n/2+n/(n+1).3.折半查找前提:折半查找仅适⽤于有序的顺序表。
折半查找原理:将给定的key与中间元素⽐较,直到查到要找的元素。
以下是相关函数1int Binary_Search(SeqList L,ElemType key){2int low=0,high=L.TableLen-1,mid;//low指向表头,high指向表尾,mid中间值3while(low<=high)4 {5 mid=(low+high)/2;6if(L.elem[mid]==key) //中间值等于要查找元素7return mid;8else if(L.elem[mid]<key) //要查找元素在中间值右边9 low=mid+1;10else11 hign=mid-1; //要查找元素在中间值左边12 }13 }查找成功的时间复杂度为log2n,平均情况下⽐顺序查找效率⾼⼀些。
顺序表基本操作的实现代码1. 顺序表简介顺序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通过用一组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元素,从而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每个元素在内存中占据固定的空间大小,并按照顺序依次存储在表中。
顺序表有两个重要特点:固定容量和线性有序。
在顺序表的基本操作中,我们需要实现插入、删除、查找和遍历等功能。
这些操作的实现代码通常都比较简单,但需要考虑到许多细节问题。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思路和代码。
2. 顺序表的数据结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定义顺序表的数据结构,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结构体来完成:``` #define MAXSIZE 100 // 顺序表的最大容量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SIZE]; // 存储元素的数组 int length; // 当前元素个数 } SqList; ```其中,MAXSIZE为顺序表的最大容量,data数组用于存储元素,length表示当前元素个数。
3. 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实现3.1 插入操作插入操作是将一个元素插入到顺序表的指定位置。
对于非空的顺序表,我们可以在指定的下标位置前面插入。
这需要将原位置以及后面的元素全部向后移动一位。
具体实现思路如下:``` bool Insert(SqList &L, int i, int e){ // 首先判断i的值是否合法 if (i < 1 ||i > L.length + 1 || L.length >= MAXSIZE){ return false; } // 将i及其后面的元素全部向后移动一位 for (int j = L.length;j >= i; j--) { L.data[j] = L.data[j -1]; } // 在i的位置插入元素e L.data[i - 1] = e; L.length++; return true; } ```在这个实现代码中,我们首先判断i的合法性,然后循环将i及其后面的元素全部向后移动一位,然后在i的位置插入元素e。
数据结构查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查找算法,包括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并通过实际编程实现和性能比较,分析它们在不同数据规模和分布情况下的效率和适用场景。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 38,开发环境为 PyCharm。
实验中所使用的数据集生成工具为 numpy 库。
三、实验原理1、顺序查找顺序查找是一种最简单的查找算法,它从数据结构的开头依次逐个比较元素,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遍历完整个数据结构。
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2、二分查找二分查找要求数据结构是有序的。
通过不断将查找区间缩小为原来的一半,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确定目标元素不存在。
其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3、哈希查找哈希查找通过将元素映射到一个特定的哈希表中,利用哈希函数计算元素的存储位置,从而实现快速查找。
理想情况下,其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1),但在存在哈希冲突时,性能可能会下降。
四、实验步骤1、数据集生成使用 numpy 库生成不同规模和分布的数据集,包括有序数据集、无序数据集和具有一定重复元素的数据集。
2、顺序查找实现编写顺序查找算法的函数,接受数据集和目标元素作为参数,返回查找结果(是否找到及查找次数)。
3、二分查找实现实现二分查找算法的函数,同样接受数据集和目标元素作为参数,并返回查找结果。
4、哈希查找实现构建哈希表并实现哈希查找函数,处理哈希冲突的情况。
5、性能比较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数据集,分别使用三种查找算法进行查找操作,并记录每种算法的查找时间和查找次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顺序查找在无序数据集中,顺序查找的性能表现较为稳定,查找时间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线性增长。
但在有序数据集中,其性能没有优势。
2、二分查找二分查找在有序数据集中表现出色,查找时间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增长缓慢,体现了对数级别的时间复杂度优势。
然而,在无序数据集中无法使用。
一.查找算法:1.顺序查找:普通程序:def sequefind(l,x):k=0while k<=len(l)-1 and x!=l[k]:k=k+1if k>len(l)-1:return 0else:return ks=[2,6,7,3,9,98]while(1):key=int(input("待查找的数是:"))n=sequefind(s,key)if n==0:print("未找到")else:print(key,"是第",n,"个元素")改进程序:def improveseque(l,x):l[0]=xk=len(l)-1while x!=l[k]:k=k-1return kl=[-1,10,11,90,3,32,5,6,18,15,19,35,9,22,91,88,98]while(1):key=int(input("待查找的数是:"))n=improveseque(l,key)if n==0:print("未找到")else:print(key,"是第",n,"个元素")2.二分查找:def halffind(arr,x):l=0h=len(arr)-1while l<=h:m=(l+h)//2if arr[m]==x:return melse:if x<arr[m]:h=m-1else:l=m+1if l>h:return -1l=[3,5,6,9,10,11,15,18,19,22,32,35,88,90,91,98]while(1):key=int(input("待查找的数是:"))n=halffind(l,key)if n==-1:print("未找到")else:print(key,"是第",n,"个元素")二.排序算法:1.直接插入排序:def insertsort(l,n):for i in range(1,n,1):temp=l[i]j=i-1while j>=0 and temp<l[j]:l[j+1]=l[j]j=j-1l[j+1]=tempreturn ll=[1,4,13,-6,8,9]print(l)n=len(l)print(insertsort(l,n))2.简单选择排序:def selectsort(l,n):for i in range(0,n-1,1):k=ifor j in range(i+1,n,1):if l[j]<l[k]:k=jif k!=i:temp=l[i]l[i]=l[k]l[k]=tempprint(l)l=[1,9,65,23,4,10]print(l)n=len(l)selectsort(l,n)注:在定义函数的最后,print(list)和return list是不同的,不同之处见于最后列表的输出中。
数据结构编程实现顺序表的基本操作顺序表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它是线性表的一种实现方式,它采用连续存储结构来存储线性表的元素。
顺序表中的数据元素存储往往是数值型,它通常用于存储数组和队列等数据结构。
今天我们来学习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及其编程实现。
第一步:定义顺序表在编写顺序表的基本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先定义一个顺序表的数据结构。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结构体来定义一个顺序表的数据类型:```typedef struct {int *data; // 存储空间的基地址int length; // 顺序表的长度int max_size; // 顺序表可存储的最大元素个数} SeqList;```以上定义了一个SeqList结构体类型,包含三个成员:data表示存储空间的基地址,length表示顺序表的元素个数,max_size表示顺序表可存储的最大元素个数。
其中,data采用动态分配内存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顺序表的大小,max_size则是由用户在创建顺序表时指定的。
第二步:实现顺序表的基本操作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获取元素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操作的实现方法。
1. 初始化操作初始化操作用于创建一个空的顺序表。
它的实现方法如下:```SeqList* init_seq_list(int max_size) {SeqList *list = (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 // 申请存储空间if (!list) { // 内存申请失败printf("Error: Out of memory!\n");return NULL;}list->data = (int*)malloc(sizeof(int) * max_size); // 申请存储数据的空间if (!list->data) { // 内存申请失败printf("Error: Out of memory!\n");free(list); // 释放存储空间return NULL;}list->length = 0; // 空表长度为0list->max_size = max_size; // 顺序表可存储的最大元素个数 return list; // 返回顺序表指针}```在初始化过程中,我们先申请存储空间,然后再申请存储数据的空间,最后将顺序表的长度设为0,顺序表可存储的最大元素个数设为max_size,返回顺序表的指针。
c语言排序与查找代码在程序设计中,排序和查找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规则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而查找则是在已经排列好的数据中寻找某个特定的元素。
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算法来实现这两个操作。
一、排序代码实现:C语言中有多种排序算法可以选择,其中最常见和经典的有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等。
1. 冒泡排序代码实现: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往后移动。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c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 - 1; i++)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if (arr[j] > arr[j + 1]) {int temp = arr[j];arr[j] = arr[j + 1];arr[j + 1] = temp;}}}}```2. 选择排序代码实现: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每次从待排序的数据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c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int i, j, minIndex, temp;for (i = 0; i < n - 1; i++) {minIndex = i;for (j = i + 1; j < n; j++) {if (arr[j] < arr[minIndex]) {minIndex = j;}}temp = arr[i];arr[i] = arr[minIndex];arr[minIndex] = temp;}}```3. 插入排序代码实现: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数据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适当位置。
Java中常用的查找算法——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一、顺序查找:a)原理:顺序查找就是按顺序从头到尾依次往下查找,找到数据,则提前结束查找,找不到便一直查找下去,直到数据最后一位。
b)图例说明:原始数据:int[] a={4,6,2,8,1,9,0,3};要查找数字:8代码演示:import java.util.Scanner;/** 顺序查找*/public class SequelSearch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int[] a={4,6,2,8,1,9,0,3};Scanner input=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你要查找的数:");//存放控制台输入的语句int num=input.nextInt();//调用searc()方法,将返回值保存在result中int result=search(a, num);if(result==-1){System.out.println("你输入的数不存在与数组中。
");}elseSystem.out.println("你输入的数字存在,在数组中的位置是第:"+(result+1)+"个");}public static int search(int[] a, int num) {for(int i = 0; i < a.length; i++) {if(a[i] == num){//如果数据存在return i;//返回数据所在的下标,也就是位置}}return -1;//不存在的话返回-1}}运行截图:二、二分查找a)前提条件:已排序的数组中查找b)二分查找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确定该查找区间的中间点位置:int mid = (low+upper)/ 2;然后将待查找的值与中间点位置的值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并返回此位置。
(线性表顺序存储)#include"string.h"#include"ctype.h"#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io.h"#include"math.h"#include"time.h"#define OK1#define ERROR0#define TRUE1#define FALSE0#define MAXSIZE20/*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typedef int Status;/*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typedef int ElemType;/*ElemType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里假设为int*/Status visit(ElemType c){printf("%d",c);return OK;}typedef struct{ElemType data[MAXSIZE];/*数组,存储数据元素*/int length;/*线性表当前长度*/}SqList;/*初始化顺序线性表*/Status InitList(SqList*L){L->length=0;return OK;}/*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Status ListEmpty(SqList L){if(L.length==0)return TRUE;elsereturn FALSE;}/*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L重置为空表*/Status ClearList(SqList*L){L->length=0;return OK;}/*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 中数据元素个数*/int ListLength(SqList L){return L.length;}/*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注意i 是指位置,第1个位置的数组是从0开始*/Status GetElem(SqList L,int i,ElemType*e){if(L.length==0||i<1||i>L.length)return ERROR;*e=L.data[i-1];return OK;}/*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1个与e满足关系的数据元素的位序。
数据结构-第九章查找数据结构第九章查找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以便能够高效地进行访问、操作和管理。
而查找,作为数据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我们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查找,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找特定的元素。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和策略,以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我们所需的信息。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查找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数据集合的开头,逐个元素地进行比较,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遍历完整个集合。
这种方法对于小型数据集或者数据没有特定规律的情况是可行的,但效率相对较低。
想象一下,你要在一本没有索引的电话簿中查找一个人的号码,只能从头开始一个一个地翻,这就是顺序查找的过程。
与顺序查找相对的是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要求数据集合是有序的。
它通过不断地将数据集一分为二,比较目标元素与中间元素的大小,从而缩小查找范围。
这种方法的效率比顺序查找高得多。
比如说,要在一本按照姓名拼音排序的电话簿中查找一个人,我们可以先比较中间的名字,如果目标在前面,就只在前半部分继续查找,反之则在后半部分查找,如此反复,大大提高了查找的速度。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查找方法,还有哈希查找。
哈希查找的核心是通过一个哈希函数将元素映射到一个特定的位置。
哈希函数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哈希函数能够使得元素均匀地分布在哈希表中,减少冲突的发生。
当我们要查找一个元素时,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其可能的位置,然后进行比较。
如果哈希函数设计得不好,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冲突,从而影响查找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查找方法取决于多个因素。
数据的规模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数据量较小,顺序查找可能就足够了;但对于大规模的数据,二分查找或者哈希查找通常更合适。
数据的分布情况也会影响选择。
如果数据分布比较均匀,哈希查找可能效果较好;如果数据有序,二分查找则更具优势。
实验1 顺序表的操作一、实验要求1.输入一组整型元素序列,建立顺序表。
2.实现该顺序表的遍历。
3.在该顺序表中进行顺序查找某一元素,查找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4.判断该顺序表中元素是否对称,对称返回1,否则返回0。
5.实现把该表中所有奇数排在偶数之前,即表的前面为奇数,后面为偶数。
6.* 输入整型元素序列利用有序表插入算法建立一个有序表。
7.* 利用算法6建立两个非递减有序表并把它们合并成一个非递减有序表。
8.编写一个主函数,调试上述算法。
二、源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define ElemType int//int类型宏定义#define MAXSIZE 100//顺序结构typedef struct{ElemType elem[MAXSIZE]; //元素数组int length; //当前表长}SqList;//建立顺序表void BuildList(SqList &L){int n;printf("请输入建立顺序表的大小。
n=");scanf("%d",&n);L.length=n;printf("\n开始建立顺序表...\n");for(int i=0;i<L.length;i++)//循环建立顺序表{printf("\n请输入第%d个元素:",i+1);scanf("%d",&L.elem[i]);}printf("\n建立顺序表完毕!...\n");}//遍历顺序表void ShowList(SqList &L){int i;printf("\n开始遍历顺序表...\n");for(i=0;i<L.length;i++)printf("%d ",L.elem[i]);printf("\n遍历结束...\n");}//在顺序表中寻找X元素int FindList(SqList &L,int x){int a=0;for(int i=0;i<L.length;i++){if(L.elem[i]==x)a=1;}if(a==1)printf("1\n");elseprintf("0\n");return 0;}//判断是否对称int Duichen(SqList &L){int j,b=1,n;n=L.length;if(n%2==0){for(j=0;j<n/2;j++){if(L.elem[j]!=L.elem[L.length-j-1])b=0;}}elsefor(j=0;j<(n-1)/2;j++){if(L.elem[j]!=L.elem[L.length-j-1])b=0;}if(b==1)printf("1\n");elseprintf("0\n");return 0;}//前面为奇数,后面为偶数void PaixuList(SqList &L){int i,j,a;for(i=1;i<L.length;i++){if(L.elem[i]%2==1){a=L.elem[i];for(j=i;j>0;j--){L.elem[j]=L.elem[j-1];}L.elem[0]=a;i++;}}for(i=0;i<L.length;i++)printf("%d ",L.elem[i]);printf("\n");}int main(){SqList List;int n;while(1){printf("\n 实验一:顺序表\n");printf("\n******************************************************************");printf("\n 1.创建顺序表");printf("\n 2.遍历顺序表");printf("\n 3.在该顺序表中进行顺序查找某一元素,查找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printf("\n 4.判断该顺序表中元素是否对称,对称返回1,否则返回0");printf("\n 5.该表中所有奇数排在偶数之前,即表的前面为奇数,后面为偶数");printf("\n 0.退出");printf("\n******************************************************************\n");printf("\n请输入选择序号:");scanf("%d",&n);switch(n){case 0:return 0;case 1:BuildList(List);break;case 2:ShowList(List);break;case 3:int X;printf("请输入要查找值:X=");scanf("%d",&X);FindList(List,X);break;case 4:Duichen(List);break;case 5:PaixuList(List);break;default:printf(" 请输入数字0-5 \n");}}return 0;}三、运行结果1)程序主界面2)选择1建立顺序表3)选择2遍历顺序表4)选择3查询元素X5)选择4判断是否对称6)选择5奇数在前,偶数在后7)选择0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