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各种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6
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的技术。
在信息技术选修 2 中,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板块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形式,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集成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交互。
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数字化等特点。
集成性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交互性则允许用户与多媒体系统进行互动,例如通过点击、拖动等操作来控制多媒体内容的播放。
实时性要求多媒体系统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提供流畅的体验。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将各种媒体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存储。
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多媒体作品时,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是目标性原则,明确作品的目标和受众,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内容。
其次是内容为王原则,提供有价值、准确、清晰和吸引人的信息。
简洁性原则也很关键,避免过多的冗余信息,使作品简洁明了。
还有一致性原则,包括风格、布局、色彩等方面的统一,给用户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
此外,还需要考虑布局合理性原则,合理安排各种元素的位置和大小,保证视觉平衡。
交互性原则则要注重用户体验,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和获取信息。
三、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由于多媒体数据量通常非常大,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需要采用数据压缩技术。
无损压缩能够在解压后完全恢复原始数据,常见的无损压缩算法有Huffman 编码、LZW 编码等。
有损压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数据的细节,但能实现更高的压缩比,常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压缩,如JPEG 图像压缩、MP3 音频压缩和 MPEG 视频压缩等。
在选择压缩技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数据特点来权衡压缩比和质量损失。
四、图形图像技术图形和图像是多媒体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3.2 各种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媒体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表示方法。
本课涉及到的文件格式问题,在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了解各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件格式的了解,而掌握相关计算既是学生在对文件格式了解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从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这将有利于指导他们在生活中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存储和传输多媒体数据,并根据需要转换格式或选用合适的压缩工具进行压缩。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二级理科班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动,对于操作类的课很感兴趣,因为较容易获得成功感,但对理论课兴趣不大,而且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和深度都比较大,因此,能否找到一个既能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欲望的案例十分重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本课将分两个课时进行。
三、设计理念根据诱思学科教学论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学生体验的情境,以“痞子蔡能否以最小的成本把小说、轻舞飞扬的照片、声音和生活视频发送到出版社〞这一有趣的问题为线索,以体验为红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推导—解决问题—迁移提高〞来达到教学目的。
采取直观化教学,如ASCII码、图像像素、音频采样率等本来是些很枯燥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不感兴趣二难以理解。
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结合图像分析讲解,适当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努力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突出知识的生活化应用。
如在分析像素问题时,可结合生活中有关数码相机的选购,让学生运用像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有关压缩的知识也可联系winzip、MP3歌曲压缩等来展现知识的生活化应用。
四、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本、图像、声音的数字化原理,熟练掌握相关计算;2.初步认识视频、动画的数字化原理,了解压缩的原理;3.根据媒体的数字化原理解释多媒体信息采集的思路,为下一章内容作铺垫;②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等方法了解文本、图像、声音的数字化原理;③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多媒体数据量大的特点;2.通过分析计算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五、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了解各种媒体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方法;2.熟练掌握文本、图像、声音的计算学习难点:文本、图像、声音的相关计算。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小节。
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知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各种教学活动。
课本的内容较少,且由于课本是2003年所编,内容与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然脱节。
另外,由于“班班通”的普及,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已十分熟稔。
因此,本课的内容将与现实紧密联系,结合学生多媒体技术的现实发展阶段进行讲述。
二、学生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分析、辨别能力,对于多媒体技术有兴趣,但对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认识还很模糊。
因此,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的思维,辩证的分析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广义上的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狭义的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的不同模式,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辩论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进行平行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多媒体在对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弊分析。
五、教学方法:讲解、提问、辩论赛六、教学准备1、在全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问卷调查,提前一天发放下去。
收齐后制作图表,展示分析结果。
2、倒计时软件。
3、视频素材。
七、教学过程1、案例导入:校园招聘宣传策略可行性分析(1)设置情景:北方民族大学学生会多媒体技术部的同学们正在开会,他们将决定一项重大的事宜:招纳贤才,充实新鲜血液。
现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成员,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快的招到人呢?(2)学生回答:网站、宣传栏等。
(3)教师展示六种不同方案,提问分析成本因素。
得出:利用学校宣传大屏播放招聘视频效果最好。
(4)播放招聘视频。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本节课所学的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来自第三章第2节“各种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本节主要学习两种进制即二进制与十进制。
学好这节课可以让学生懂得计算机中编码和现实世界中的数字是如何转化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位权的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换。
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能够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熟练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相互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能正确理解转换原则并应用到实际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学情分析】教材上这部分写的比较简单也很抽象,以高一学生现在的认知结构还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要让他们对“二进制对于计算机的意义”有所体验,也绝非是教师的简要陈述就能实现的。
作为高一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时由浅入深,首先给出这些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消化吸收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一猜:简单的数字:10,这是几?我认为这是2。
1+1=?数据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用二进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十进制、二进制吗?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的数制吗?生: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年12个月;一天24小时;一周7天等等....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二、新课讲解(简单介绍数制相关概念为下面讲解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做铺垫)(一)数制数制:是按一定进位规则进行计数的方法1、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2、基数:数制所用的数码个数3、位权:基数的N次幂。
常见的多媒体信息一、教材分析《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向学生介绍了多媒体制作中常见的媒体,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类型如图像、声音、视频等,了解其特点及存储格式,进而学会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表达意图。
本课是第四章、第五章的一个预览和铺垫。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一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基础,在平常实际生活中他们也会接触到大量的媒体,但都停留在初级阶段——知道是什么媒体,但对各种媒体的特点还缺乏鲜明而深刻的了解,对于如何选用适当的媒体来表现主题还不熟悉。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熟练掌握媒体信息的分类;(2)掌握各种媒体信息的特点及存储格式。
过程与方法:(1)掌握根据作品需求和媒体信息特点,恰当地选取媒体表达意图。
(2)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信息媒体的分类及特点难点:根据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五、学法指导:观摩、讨论、任务驱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提供朴初中学资料给学生观摩:一段文字、几张图片、一段声音、一段视频。
(二)新授:1、请生分析作品组成,并填表格(提问)2、知识讲解:文字:文字表达的信息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主要用于对知识描述性的表示。
如阐述概念、定义、原理以及显示菜单、标题等。
常见格式:.txt .doc .pdx图形、图像:是决定一个多媒体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
是多媒体作品最重要的信息表现形式之一。
常见格式:.bmp .jpg .psd .png声音:能直接、清晰地表达意义,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声音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之一,按其表达形式,可将声音分为讲解、音乐、效果三类。
常见格式:.mp3 .wav .midi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播放一系列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也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变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2第一章第2-1课《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在技术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遍性。
3.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2学情分析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根据不同的行业来了解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在不同行业中能够得到应用的原因的分析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媒体技术应用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辩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学习内容
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领域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实例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进行描述并归纳,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