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背景PPT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830.00 KB
- 文档页数:5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浪花》教学目标1.了解《浪花》这篇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浪花》诗歌;2.掌握诗歌的朗诵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课堂教案和教学PPT;2.《浪花》诗歌的印刷材料;3.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铺垫本节课的学习。
导入活动: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浪花》这篇诗的作者——吴文英,并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和主题。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这篇诗的背景和主题内容。
朗读诵读(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浪花》的诗歌内容,并进行逐句朗读,让学生听一遍。
2.教师再次进行整体的朗读,并鼓励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习理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浪花》这首诗进行逐句理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思考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并发表意见。
表达训练(20分钟)1.针对《浪花》这首诗,教师提供一系列的表达训练,包括填空、画图、写意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并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表达成果。
深化学习(15分钟)1.教师介绍与《浪花》相关的诗歌、文章或图片,增加学生对这个主题的更深入了解。
2.学生进行阅读和观察,并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总结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浪花》诗的读后感;2.背诵整首《浪花》。
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或水族馆,增加对《浪花》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直观感受;2.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或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节课《浪花》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杨朔雪浪花》PPT课件1、名目生平与创作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
出版散文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茶花赋》、《杨朔散文选》等.中短篇小说集《中国人民的脚步声》、《大旗》、《杨朔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和《洗兵马》(上部)。
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朔散文选》,再版《三千里江山》;翌年出版《杨朔短篇小说集》。
从《香山红叶》开头他由通讯特写走向抒情散文。
《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皆为他这种“诗意散文”的代表作。
文化大革命中,杨朔遭到残酷熬煎,于1968年8月3日含冤去世,终年58岁。
《雪1、老泰山形象分析浪形象:侧面烘托〔虚写〕勤劳热心;花——正面描写〔实写〕——显出他饱经风》霜、朴实豪爽;赏析今昔对比的描述〔虚实相间〕——歌颂新生活的奇特。
外貌2、:高大坚固,一把花白的胡子,眉目神气,显得清朗、肤浅;外表看起来只有60岁,事实已70岁。
开朗、热忱,乐于助人;见识广,人生阅历丰富;多才多艺;宠爱劳动、宠爱生活;坚毅不屈;不宠爱名利,甘于平凡。
寓意:通过记写一个勤劳热心的老渔民的今昔对比,表现他内心世界的奇特,歌颂了像他一样的“千万朵浪花”即千万个一般劳动者以及新生活的奇特。
《雪2、主题思想:浪《雪浪花》通过“我”表达“老泰山”的花故事,抒写了一个抱负化、英雄化的人物,》散文的主题思想也带有60年月的鲜亮颜色。
作品在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火红的赏晚霞的背景上,勾画出老泰山人老心红、析勤勤恳恳地为大伙服务,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奇特形象,从中寄予着对千千万万一般劳动者的缕缕情思和深情礼赞。
《雪3、艺术特色:浪〔1〕浓郁的诗3、情画意。
少女戏花水的情景。
》〔2〕工于“诗艺”,言意潇洒。
赏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剪栽炼字。
析〔3〕擅长“升华”,卒章显志。
从“一朵浪花”到“很多浪花”。
名目生平与创作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