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微教案微学习任务单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数词和量词》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任务指南1.课题名称:(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词和量词》2.达成目标:了解数词和量词,并能初步赏析古诗文中的数量词。
3.学习方法建议:听讲、讨论。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了解数词量词和数量词;赏析《凉州词》《咏雪》中的数量词。
二、微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一首诗,全共诗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部用上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你知道这首诗为什么朗朗上口,令人难忘?解析: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描写一路的景物,通俗自然,脍炙人口,着实让人难忘。
三、知识清单(一)数词量词和数量词的概念1.什么叫数词?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多少。
数词有基序数和序数词两类。
(1)基数词。
基数词表示数量的具体大小,如“一、二、三、四……”,常用于计量某个物品或单位的多少。
(2)序数词。
序数词则表示不同事物之间排列的先后次序,例如“第一位、第二个、第三个……”。
2.什么叫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如“个、对、壶、瓶、盘、顿、只、滴、条……”常用在数词后边。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1)名量词。
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如“一个人”中的“个”。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如“看三次”中的“次”、“看三天”中的“天”。
3.什么叫数量词?数词和量词连用时的合称。
如“一双鞋”中的“一双”、“一群人”中的“一群”……数量词包括不定数量词和数词。
(二)数词量词和数量词的用法注意1.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但是古汉语以“数+名”直接组合为常,现代也仍然保留某些古汉语说法,例如“一草一木”。
2.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
例如:名量词:个个/件件/张张。
动量词:次次/趟趟/回回。
3.数词和量词的语序一般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
例如“三个苹果”、“五条鱼”等。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语序也可以颠倒,例如“苹果三个”、“鱼五条”等。
微课设计说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课程名称:排球一一正面双手垫球知识点来源:排球学科:体育与健康年级:五年级(水平三)教材版本:人证~ 1.学习目标设计:认知目标:认识到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运动中的基本动作,对该项目技术水平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提高运动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吃苦拼搏精神,以及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2.任务(问题)设计:基本问题任务:①了解到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在排球中的运用。
②掌握垫球前的准备姿势,手型选择。
③掌握垫球技术的动作要领。
组合问题任务:①徒手垫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帮忙纠错。
②垫固定球练习,③自抛自垫练习,④对墙垫球练习,⑤一抛一垫练习,⑥相互垫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固定持球。
可以两人一组,一人帮忙纠错。
可以两人一组,一人帮忙纠错。
两人一组,一人配合抛球。
两人一组。
疑难问题任务:①触球部位错误。
②手臂没有夹紧,手腕没有下压。
③腿部蹲、伸动作不到位或者没有动作。
④手臂垫球弯曲,没有伸直。
⑤垫球手臂抬得过高、过低。
3•学习支架设计: ①利用微课视频,放到平板、手机和电脑上观看。
②通过视频让学生模仿练习,自主学习。
③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垫球完整动作。
④利用手机拍摄完整垫球动作进行观看,对比正确的动作,进行纠错。
⑤设计自主评价表,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
4.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设计:①集体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与初步模仿徒手练习。
②小组讨论练习方法,进行两人一组合作训练。
③用手机记录过程,并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开展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
5,学习评价设计: ①设计评价表,促进学生互助互学,快速掌握垫球技术知识要点。
② 对评价表进行统计并分析,找出垫球技术重、难点,并解决。
③课后在班级群分享学习成果,利用社交软件,进行点评和学习。
6.学生如何使用任务单的指导① 依照任务流程,分组反复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垫球技术的构成。
《偏正短语》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任务指南1. 课题名称:(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偏正短语》2. 达成目标:了解偏正短语概念及分类,能正确使用偏正短语。
3. 学习方法建议:听讲、讨论。
4.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偏正短语的类型;偏正短语的误用;偏正短语与并列短语的区分。
通过训练达成目标。
二、微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短语。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这样的几篇课文:《土地的誓言》《一棵小桃树》《伟大的悲剧》,这些课文的标题都是由短语构成的,而这些短语,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偏正短语。
三、知识清单(一)偏正短语1.什么是偏正短语?由结构助词“的”和“地”连接起来的短语就属于偏正短语。
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定语叫“偏”,后面的中心词叫“正”。
它的声音\这样的地方\精神的宁静\最小的花苞好奇地问\不断地流着\默默地生长\千百次地挣扎2.偏正短语的类型。
偏正短语按语法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名词性偏正短语、动词性偏正短语、形容词性偏正短语。
(1)名词性偏正短语。
其构成形式为:定语+中心语(名词)。
定语是名词性中心语的修饰语,对中心语起描写或限制作用。
例如:①“晶莹的露珠”“雪白的背心”(定语“晶莹”和“雪白”,主要起描写作用)②“钢筋结构”“呢子外衣”(定语“钢筋”“呢子”,主要起限制作用)③那一年冬天/一双手/这位朋友/那天晚上(指示代词、数词、量词或其中两项的组合作定语)④作家的宠物/变化的规律/黑黝黝的大山/大家的东西(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作定语)⑤(冻得发紫的)嘴唇/(黑暗潮湿的)山路/(十分破旧的)衣裤/(不动脑筋的)人/(我朋友的)的房间/(二十年以前的)事(短语作定语)(2)动词性偏正短语。
其构成形式为:状语+中心语(动词)。
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时间、处所、对象等。
例如:①轻轻地飘/完全赞成/笑眯眯地说/积极响应/立刻出发(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时间)②天亮之前到达/从北门出去(表示时间、处所、对象的状语往往由介词短语充当)③[曾经][感激地][对她]说(动词前面可以只有一个状语,也可以有几个递加的状语)(3)形容词性偏正短语。
《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任务指南1. 课题名称:(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假设复句·条件复句》2. 达成目标:了解并能辨析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
能准确地使用这两种复句。
3. 学习方法建议:听讲、练习。
4.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认识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及其各自的分类和区别。
通过训练达成目标。
二、微课导入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要是你去,我也去。
②只有你去,我才去。
思考: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吗?“你”“我”都去了吗?为什么?明确:意思一样,没有去。
句①表达的是一种假定的情况,第一个分句成立的话,那第二个分句也就成立。
句②是说“我去”的条件是“你去”,在这个条件下才会有“我去”的结果。
我们把这两个复句分别叫做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复句。
三、知识清单(一)认识假设复句1.什么是假设复句?假设复句,又称假设句。
指分句之间具有假设关系的复句。
前边的偏句提出一句假设的情况,后面的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之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用“如果(假如、要是、倘若、若是)……就(那么、那就、那么就、便)”等关联词语表示。
2.假设复句的分类。
假设复句分为一致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
(1)一致假设复句。
一致假设复句是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设成立,结果就成立。
一致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
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例如:①如果所谓集体、法人的利益总是“重如山”,个人的利益总是“轻如毛”,那么消费者永远改变不了被损害的地位。
②假如细细地闻,你就会发现酒里蕴含着一种幽幽的香气。
③要是几天不回去看看女儿,他就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干不成!④倘若回到老家,这种机会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一致假设有时不用关联词语。
例如:不把这件事情忘掉,你永远走不出感情的误区。
任务单j q x 和ü 相拼规则
1
“微课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jqx和ü相拼规则》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让学生掌握jqx和ü的相拼规则(拼则去眼睛分开就把眼睛加上)。
3.学习方法建议:
(1)看:要认真观看老师创作的微视频。
(2)思:在观看动画的时候要做到:勤思、善思、反思。
(3)记:要记住jqx和ü相拼的要点、记易错点和方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外(学习知识):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
课堂内(内化知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生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复习jqx的发音。
(2)ü和jqx相拼有什么变化?和n、l相拼有变化么?
(3)当ü作为介母或者作为üe和ün的一部分出现和jqx 相拼时有什么变化?
(4)当ü和jqx分开时又有什么变化?
学习任务二
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资源链接
四、困惑与建议(由学生填写)。
微型课介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市XX中心小学的XXX,任教学科体育,我微课介绍的内容是《蹲踞式起跑》。
这节课的设计与创新理念相结合,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六个方面,接下来我详细的为大家介绍。
指导思想:以学生健康为第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教材分析:蹲踞式起跑是一项典型且普通跑的运动项目,是小学三至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和发展身体协调性及快速奔跑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让学生在奔跑中体验跑的正确动作。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认真,模仿性强,学习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快,集体荣誉感强,他们以掌握起跑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起跑的动作要领还不熟悉。
综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基本技术,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
能力目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行为。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要达到以上三点教学目标,重点是上下肢协调配合、难点:起跑动作自然、协调、摆腿、摆臂自然有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要运用情境导入法、讲解示范法、体会法、纠正错误法进行教学。
新课伊始,通过播放的比赛视频,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打破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生动。
利用课件,在图片上圈画出身体重点部位规范的技术动作,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明确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体会练习,教师及时对学生做出错误的技术动作进行纠正,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蹲踞式起跑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而掌握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活动及相应的体育比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