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生界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亚五国煤炭资源综述包莹莹【摘要】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褶皱带以北,主体为哈萨克地块,局部为土兰地块,南部边缘属板块缝合带山系,又以三条缝合带划分5个板块,分别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欧板块、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和青藏—中伊朗板块。
其中,石炭系煤层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吉克地块(阿姆河地块)等古生界地质单元上,侏罗系煤层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
目前,中亚五国均发现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836.704亿t。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Kazakhstan, Uzbekistan, Kirghizstan, Turkmenistan and Tadzhikistan situated to the north of Alps-Himalayan orogenic folded belt. The principal part is Kazakh massif, locally Turan massif, south margin belongs to plate suture zones mountain system. Taking the three suture zones has divided the area into five plates:Siberian plate,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east European plate, Tarim-Karakum plate and Qinghai-Tibet-middle Iran plate. In which, 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distrib⁃uted in Paleozoic geological units such as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and Tadzhiki massif (Amu River massif);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Mesozoic basins. At present, all the five countries have found coal resources, predicted resources 83.67 billion tons.【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6(028)008【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中亚;沉积盆地;煤炭资源;分布;资源量【作者】包莹莹【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6.21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国家,它们形成了一个政治文化大体相同的中亚五国地区。
周德庆微生物学笔记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插入)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 Animalia:植物界 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3、三界(域)系统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archaebacteria)。
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
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 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吐哈盆地由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叠加复合而成,具有双层基底。
沉积盖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体。
按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点,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四个构造区。
盆地构造特征具有初期伸展,主要成盆期压缩的特点。
构造演化分为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
标签:吐哈盆地;构造特征;构造演化1 概述吐哈盆地富含煤炭资源,埋深浅于2000m的资源量达5300×108t,并且是一个煤成油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并称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1,7]。
自晚石炭世形成以来,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为了全面、系统对吐哈盆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这里对吐哈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构造演化史进行了详细分析。
2 构造单元划分吐哈盆地内,中、新生界地层倾角多在20°~60°之间,逆冲断层、纵弯褶皱等挤压性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以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为主[2]。
以“南北分带,东西分块”为划分原则,可将吐哈盆地划分为五个一级构造单元和四个构造区。
分布为吐鲁番坳陷构造单元、艾丁湖斜坡构造单元、了墩隆起构造单元、哈密坳陷构造单元和南湖戈壁隆起构造单元;喀拉乌成构造区、博格达构造区、哈尔里克构造区和觉罗塔格构造区(图1)[2-4]。
3 吐哈盆地构造演化史吐哈盆地于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开始了盆地的发展,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三个演化阶段(表1),形成了中、新生代地层叠合的内陆盆地[5-8]。
3.1 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构造环境(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印支期构造运动)。
在此作用下,晚二叠世时期,新疆的古天山隆起,盆地内出现了中高山地形,导致盆地周缘博格达、哈尔里克、觉罗塔格三个造山带隆升,成为物源区。
同时,晚二叠世、三叠纪期间的强烈持续区域挤压应力作用过程,致使造山带山体沿盆缘深断裂向盆地方向发生了强烈的冲断推覆作用,结果盆地基底受到了冲断构造负荷作用发生沉降成为沉积区,最后形成挤压型前陆盆地。
初一生物五界系统分类生物五界系统分类是生物学中对生物世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所有的生物按照特定的特征和组织方式划分为五个层次: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
这种分类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
1. 动物界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动物,是最广泛的生物界。
动物通常是多细胞的,有机体体内具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系统。
动物可以根据是否有脊柱和体温来进一步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2. 植物界植物界包括所有的植物。
植物是多细胞的,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食物。
植物具有细胞壁和叶绿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植物界根据是否有导管分为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非维管植物包括苔藓和藻类等。
3. 真菌界真菌界包括真菌和霉菌等。
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体,它们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和吸收营养来获取能量。
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分解和循环有机物的重要角色。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的真菌,生活在有机物上并能产生菌丝和孢子。
4. 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
原生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核,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
原生生物可以通过分裂或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原生生物包括原藻、滑菌和变形虫等。
5. 细菌界细菌界包括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
细菌无核膜和细胞器,形态多样,可以根据形状划分为球形细菌、杆状细菌和弯曲细菌等。
细菌通常是单细胞的,可以通过分裂或共生方式进行繁殖。
细菌在地球上广泛存在,有些细菌对人类和环境有益,也有些细菌会引起疾病。
总结:生物五界系统分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方式来理解和组织生物多样性。
通过将生物按照特定的特征和组织方式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物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历程。
生物五界系统分类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
第一类地质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
潍坊市所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单元。
第一辑地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
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
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
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
属鲁西地层分区的有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潍城、坊子、寒亭和昌邑、安丘的西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太古界泰山群;上元古界(震旦亚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下元古界;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中生界三迭系。
属鲁东地层分区的有高密、诸城、五莲和昌邑县东部,安丘县的东半部。
出露的地层是下元古界胶南群,五莲群和粉子山群;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莱阳组)、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
辖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泰山群(Art) 分布于沂山凸起和汞丹山凸起。
上部和下部为泥砂质碎屑岩建造,中部为碎屑--火山岩建造,岩石普遍受中高级变质作用,属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强烈。
根据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
万山庄组(Artw)分布于临朐县辛山、蒋峪一带。
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和各种混合岩。
1
生物的五界系统
历史上,人们曾先后提出过不少生物分
类系统。1969年由魏泰克(1924—1980)提出
的五界系统得到多数生物学家的承认,他提
出的主要分类依据是细胞的结构和营养类
型。五界系统将生物分成两个总界:原核生
物总界和真核生物总界。原核生物总界中,
只有一个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总界
中又分为四个界,它们是原生生物界、植物
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图19,表3)。
表 3 五界生物的主要特征
界 细胞类型 营养方式 细胞数目 运动特点 举例
原核生物界 原核细胞 自养或异养 单细胞或群体 多数不能运动,少数用鞭毛运动 细菌、蓝藻
原生生物界 真核细胞 自养或异养 单细胞或群体
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 草履虫、衣
藻、变形虫
真菌界 真核细胞 异养,吸收养料 单细胞或多细胞 绝大多数不能运动 酵母菌、蘑菇
植物界 真核细胞 自养,进行光合作用 多细胞 不能自由运动
葫芦藓、松、
杨、桃
动物界 真核细胞 异养,摄取食物 多细胞 绝大多数能够自由运动,海葵、珊瑚等少数
种类营固着生活。
蚯蚓、蝗虫、
鲫鱼、马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bàogào)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gōngchéng)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地质工程实习(shíxǐ)报告篇1一、实习(shíx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xuéhuì)野外地质勘测的根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到达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根本图件,以利于稳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稳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根底。
顶岗生产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某年毕业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认识实习目的实习目的:国际贸易专业认识实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外贸改革、开展的状况,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并对涉外企业公司的业务内容、性质和流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能初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发...工程地质实习要求和目的实习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根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普通生物学(学生整理)前言:1、生物的统一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序性、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应激和运动、进化和适应、繁殖和遗传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对环境有适应性2、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是什么1)有必要地组成物质,能合成有机物的碳、氢、氧、氮等元素2)生命需要适中的光和热,温度过高,碳原子的化学键被破坏;温度过低,又会使生物过程停顿3)有液态水,这是生物体绝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4)有大气,一是大气通过紫外线照射和电火花合成有机物;二是保护生命不受陨石和宇宙射线损伤细胞:1、细胞学说提出的年份和科学家: 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创立2、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特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质体无,异养营养有,自养营养细胞壁无有(纤维素和果胶质)大的中央液胞无有(代谢调节作用)其它中心体胞间连丝分裂时的收缩环分裂时的细胞板3、生物膜的特点是什么,流动镶嵌模型是怎么说的?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具有两个明显的特性,即膜的流动性和膜的不对称性功能:分界;调控物质进出;信息传递、细胞识别及免疫流动镶嵌模型:1)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2)组成膜的蛋白质和脂质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是不均匀的3)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4、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哪些?原核生物(支原体除外)、真菌、植物(包括藻类,除了裸藻)5、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线粒体不含DNA的细胞器是哪种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6、植物细胞与细菌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它们的壁物质成分也一样吗?植物:纤维素、果胶质;细菌:肽聚糖;真菌:成分复杂,由葡萄糖、甘露糖、几丁质、蛋白质等物质组成7、不被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是什么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8、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网架,维持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微管——支持作用,参与形成纺锤丝、鞭毛、中心粒;微丝——细胞运动;中等纤维代谢和繁殖:1、何为“肥料三要素”?N、P、K缺氮:植株浅绿、基部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某些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生物。
非生物界构成了生物生存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及对环境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生物界。
最小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单一DNA链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有20-30m长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基本特性1.除病毒以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构成生物体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均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过程。
3.生物均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毕生中都要通过从小到大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形态构造和生理机能都要通过一系列变化,才干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裔,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均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生物在繁殖时,普通都产生与自身相似后裔,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同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备遗传性才干保持物种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区别。
生物变异性才干导致物种变化发展。
(二)动物基本特性: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营养。
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尚有许多新种被发现,预计生物总数可达万种以上。
对这样庞大生物类群,必要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整顿,这就是分类学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近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门峡市地质遗迹调查报告地质遗迹即在地球历史时期,因为内力地质作用与歪理地质作用而产生的,展现地质历史演化的整个过程与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
这也是当前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与演变条件中的重要依据。
也是人们获取、了解更多的地质历史知识背景的重要参数。
地质遗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地质遗迹工作非常重要。
为了全面掌握三门峡市地质遗迹分布现状,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提供依据。
标签:三门峡市地质遗迹调查报告2010年12月,三门峡市财政局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精神下达了“两权价款地质环境类”项目——“三门峡市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资金为100万元,承担单位为三门峡市矿业开发中心。
三门峡市矿业开发中心与具有相应资质和技术力量的三门峡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联合实施该项目”。
本文主要针对三门峡市地质遗迹情况给出了调查报告。
地质遗迹调查1三门峡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根据《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2010年10月试行稿)》(国土资源部,2010),遵循科学性、自然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学科和成因为特征为主要依据,从管理和保护的角度将地质遗迹划分基础地质大类、地貌景观大类及地质灾害大类,然后依据学科和成因将大类划分为类,依据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再把类划分为亚类。
1.1基础地质大类1.1.1地层剖面类三门峡市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中地层剖面主要有层型剖面、典型剖面和地质事件剖面等3个亚类。
第一、即层型剖面。
层型剖面又分为中元古界宽坪岩群广东坪岩组(Pt2g.)次层型剖面、中元古界宽坪岩群谢湾岩组(Pt2x.)次层型剖面、中元古界高山河组(Pt2g)次层型剖面、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2mn)典型剖面、新生界第四系三门组(Qp1s)典型剖面、新生界第四系午城黄土(Qp1w)典型剖面等。
第三、地质事件剖面。
地质事件剖面又分为:崤熊运动界面、岩石剖面、火山岩剖面、变质岩剖面、构造剖面、不整合面等。
植物学考研必备核心知识点绪论一、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一)、地球生命的起源1-创世说;2-自然发生说;3-天外起源说。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并经长期进化延续至今,即“生命的进化起源说”。
(二)、生物界的划分对于生物界划分出现如下系统:1〉两界系统: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Linnaeus)根据能运动还是固着生活、吞食还是自养把生物界划分为两界。
两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s)(能运动,异养);植物界(Plantae)(固着,具细胞壁,自养)。
2〉三界系统: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
据此1886年由赫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系统,把具色素体、眼点、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低等植物独立为一界,加入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菌类、低等藻类、水绵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3〉魏泰克的四、五界系统195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四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四界系统植物界真菌界(Fungi)动物界196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细菌和蓝藻从原生生物界中独立分出,而把生物界划分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蓝藻,细菌)原生生物界五界系统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4〉六界系统:1979年陈世骧根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将生物分成3个总界的六界的新系统。
病毒细菌界六界系统蓝藻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三)、植物界的六大类群(二界系统)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现今世界上种类最多,形态构造最复杂,和人类经济生活最密切、最进化的一类植物。
全部树木和绝大多数经济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本课程的形态解剖部分将着重讨论种子植物的结构。
(四)、植物的多样性(1)种类繁多,数量浩瀚(2)分布广泛(3)形态结构多种多样(4)营养方式多样光和自养植物、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5)生命周期差别很大细菌为20-30min;草本类型多为一年、两年生植物;多年生种子植物,其中木本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
第二篇区域地质第五章地层第二节各时代地层五、新生界五、新生界是指距今6500万年以来新生代时期所形成的地层,是地史中最新的一个阶段,分为第三系和第四系两个地层单位。
第三系又分为下、上两个亚系。
(一)第三系(形成时间距今65-3.5百万年)西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区均有分布,以关中地区地层发育较全。
下第三系为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厚1200-2000米;上第三系为杂色砂质粘土、粘土夹砂砾石层,厚18-1200米。
全系含哺乳动物、介形虫、植物及孢粉化石,产石膏和建筑石料矿产。
1.西北区主要分布关中及其以北地区,洛南、商丹、山阳、安康等盆地亦有零星出露。
清水营组:石油部西安地质调查处第一地质大队1955年命名于宁夏灵武县清水营。
本区为砂岩夹粘土及石膏透镜体,厚数米至25米,命名地产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渐新世。
保德组:旧称“保德红土层”,师丹斯基1923年命名于山西保德县,本区代表剖面在吴旗县金佛坪,为粘土岩夹石膏层,总厚19-70米,不整合于下白垩统或石千峰群之上,含三趾马哺乳动物化石群,时代为上新世。
红河组:贾兰坡等1964年命名于蓝田县红河,标准剖面在蓝田县支家沟常家村,为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厚166-820米,不整合于太华群或二叠系之上,含熊雷兽、短齿兽、金星介、真星介及植物孢粉等化石,时代为始新世。
白鹿塬组:刘东生1959年命名于蓝田县白鹿塬,标准剖面在蓝田支家沟,为砂岩夹泥岩或二者互层,厚43-785米,平行不整合于红河组之上,含西安两栖犀、中国两栖犀、蓝田猴、羽叶旱梅、小叶旱梅等化石,时代为渐新世。
甘河组:国家地质总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1977年命名于户县甘河钻井,为砂砾岩与含砾泥岩互层,厚401米,与白鹿塬组接触关系不清,含盖轮藻、孢粉等化石,时代为渐新世。
冷水沟组:贾兰坡等1965年建于临潼冷水沟,为砂质泥岩与砂岩互层,厚10-81米,不整合于白鹿塬组之上,含利齿猪、狐羊、小跳兔、河星介、土星介、小玻璃介及孢粉等化石,时代为中新世。
寇家村组:刘东生1960年命名于蓝田县灞河左岸寇家村,标准剖面在灞河十里河高坡村,为泥岩和砂岩,厚29-142米,平行不整合于冷水沟之上,含复角柄杯鹿、三棱齿象、利齿猪及孢粉等化石,时代为中新世。
灞河组:刘东生1960年命名于蓝田县灞河,标准剖面在蓝田泄湖镇灞河南岸武家坡至水家嘴,为泥岩与砂砾岩互层,厚21—123米,平行不整合于寇家村组之上,含三趾马哺乳动物化石群,时代为上新世。
蓝田组:刘东生1960年命名于蓝田地区,标准剖面在蓝田泄湖镇灞河南岸水家嘴至九老坡,为钙质结核粘土岩,厚15-63米,不整合于灞河组之上,含三趾马哺乳动物化石群,时代为上新世。
樊沟组:系薛祥煦1978年在洛南县石门乡樊沟所建,为砂质泥岩和砂砾岩,厚大于170米,不整合于高山河组之上,含阶齿兽、湖口兽、猰兽等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古新世。
疙瘩庙组:系薛祥煦1978年在洛南石门乡疙瘩庙所建,为砾岩和粘土岩,厚70米,不整合于樊沟组之上,含三趾马、奇鲁兽等化石,时代为上新世。
红土岭组:系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1974年在洛南县红土岭所建,为砂质泥岩夹砾岩,厚1044米,不整合于高山河组之上,时代处理为始新世。
葡萄岭组:系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1974年在洛南县葡萄岭所建,为砂砾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厚220-580米,不整合于红土岭组之上,时代处理为渐新世。
囫囵山组:系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1974年在洛南县囫囵山所建,为砂砾岩,厚48-386米,平行不整合于葡萄岭组之上,时代处理为中新世。
李家庙组:系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1974年在洛南县李家庙所建,为砂质泥岩夹砾岩,厚881米,平行不整合于囫囵山组之上,时代处理为上新世。
山顷村组: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1974年命名于商县山顷村,为砂质泥岩与砂砾岩互层,厚784米,不整合于秦岭群之上,时代处理为渐新世。
老庄组: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1974年命名于商县老庄,为砾岩夹砂岩等,厚885米,平行不整合于山顷村组之上,时代处理为中新世。
陈家营组:陕西区调队1984年命名,标准剖面在安康县八里庙乡陈家营,为粉砂岩和砂砾岩,厚11-180米,不整合于下第三系之上,含额鼻角犀、双角犀、鼬鬣狗等化石,时代为上新世。
2.西南区分布勉县、汉中、洋县及西乡七星坝等地。
下第三系:砾岩和砂砾岩,厚150-200米,不整合于西乡群或元古代侵入岩之上,时代暂归早第三纪。
上第三系:赋存于第四系之下,为杂色粘土和粉砂层,含乳齿象、剑齿象、三趾马等化石,时代为上新世。
本省第三系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德日进和杨钟健将榆林至府谷的红色土系划为A、B、C3层,据所采化石将A层划为上新统。
1934年,杨钟健和裴文中将华县瓜坡和渭南二郎庙新生界下部红土层划归下上新统(?)。
195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将泾河、洛河流域第三系划为上新统保德组。
1958年,张传淦将陇东六盘山地区第三系称甘肃统,时代归始新世—上新世。
1958-1966年,秦岭区测大队在陕南从区域上划出下、上第三系。
1959年,该队曾河清研究蓝田泄湖镇新生界剖面,采得三趾马等化石,首次肯定该区有上新世地层。
60年代刘东生、贾兰坡系统研究蓝田地区第三系,70年代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研究洛南和商县盆地第三系,分别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地层系统,西北大学薛祥煦等首次在洛南石门发现省内唯一出露的古新统。
1985年,《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对全省第三系作了全面划分与对比,所采用的地层单位反映在本章中。
同年,陕西地质博物馆等首次在汉中盆地发现中国汉江乳齿象等化石,从原划第四系下—中更新统底部分出上新世地层。
(二)第四系(形成时间距今3.5百万年至现代)分布西北和西南地层区,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活动领域。
地层发育完整,以河湖和风成相沉积为主,为黄土、砂砾石层、砂层和泥质层等,厚达干余米。
本省秦岭以北广布的更新世黄土构成独特的地貌景观,是研究中国黄土的重要区域。
本系生物化石丰富,有脊椎动物、介形虫、腹足类、植物、孢粉等。
蕴藏有地下(热)水、建筑原料、砂金和陶土等矿产。
1.西北区分布关中及其以北地区,洛南、商州、商南、山阳、安康等山间盆地和河谷中亦有分布。
三门组:旧称“三门系”,丁文江1918年创立于河南省三门峡。
本区分下、上两部,代表剖面在渭南沈河张家坡及宋家村水文八号井,下部为湖相粉砂与砂质粘土互层,局部为冰碛层,厚40 221米,不整合于第三系之上,含贺风三趾马、沈河縸鼠、沋河象、中国貉等化石,时代暂置早更新世早期;上部为河流及湖泊相粘土和砂土互层,夹砂砾石层,厚4-88米,平行不整合于下部之上,含三门马、剑齿象、古中华野牛、轴鹿、中国长鼻三趾马、鬣徇等化石,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
午城组和阳郭组:二者为同期异相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前者又名午城黄土,系刘东生和张宗祜1961年在山西隰县午城镇所建,本区代表剖面在洛川县黑木沟,为石质黄土夹多层古土壤和钙质结核层,厚2-84米,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于三门组之上,含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李氏野猪等化石。
阳郭组系贾兰坡等1965年在渭南县阳郭镇所建。
标准剖面在该镇西岔湾,为石质黄土或黄土状砂质土夹古土壤及钙质结核层,局部为冰碛层。
厚4—25米,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于三门组之上,含中华长鼻三趾马、桑氏鬣狗、鼢鼠、仓鼠、丽牛、四不象鹿、占中国豹等化石。
离石组和泄湖组:二者为同期异相沉积。
前者又名离石黄土,系刘东生和张宗祜1961年在山西离石县所建,本区代表剖面在彬县大佛寺沟,为黄卜夹占土壤及钙质结核层,厚14-220米,平行不整合于午城组之上,含肿骨大角鹿、丁氏鼢鼠、中国鬣狗等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
泄湖组系贾兰坡等1964年在蓝田县泄湖镇所建,标准剖面在蓝田县公王岭和泄湖镇陈家窝子。
划分为两个亚组,主要为黄土,次为粘土、砂砾石层及冰碛层,厚12 86米,平行不整合于阳郭组或不整合于第三系之上。
公王岭哑组含有著名的蓝田人及小黑熊、大熊猫、中国鬣狗、中国爪蹄兽等化石;陈家窝子亚组含有蓝田人及亚洲象、北豺、方氏鼢鼠、李氏野猪、翁氏野兔等化石。
前者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后者为晚期。
萨拉乌苏组和乾县组:二者为同期异相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前者命名于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本区为砂质粘土和砂砾层,厚5-90米,平行不整合于中更新统之上,含河套大角鹿、原始牛、纳玛象、野驴等化石。
乾县组系刘东生1960年在乾县大北沟所建,代表剖面在蓝田县涝池河,为砂土、砂粘土、砂及砂砾层,厚5-60米,不整合于泄湖组之上,含双峰骆驼、纳玛象、方氏鼢鼠、狼、鄂尔多斯大角鹿等化石。
马兰组:义名马兰黄土,安特生1923年命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马兰(栏)村,为黄土夹占土壤层,厚10—20米,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于萨拉乌苏组或乾县组之上,局部含有孢粉和蜗牛化石,时代为晚更新世。
半坡组:张玉萍等1978年命名于西安半坡遗址,为灰褐色砂土、砂质粘土,或为砂质土和砂砾层,厚1—14米,含有仰韶至西周时期的文化遗物(石器、陶器、骨器等)和遗址(墓葬、灰坑等),时代为全新世早期。
现代沉积:以现代冲洪积亚砂土、砂和砂砾石为主,厚2—40米。
龙骨岭组:陕西区调队1984年命名,标准剖面在安康县恒口龙骨岭,为粉眇和砂砾层,厚35米,含野兔、轴鹿、猞猁等化石,时代为早更新世。
太白组:系秦岭区测大队1960年在太白山所建,为冰川漂砾、块砾和泥砾,上部为黄土或砂粘土,时代为晚更新世。
五里铺组:陕西区调队1984年命名,标准剖面在安康县五里铺车站,为粉砂、灰土、砂砾层及冰碛块砾等,厚2—21米,含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时代为全新早期。
2.西南区分布汉中、西乡盆地及河谷。
下更新统:为粘土、亚粘土夹沙砾层,厚97米。
中更新统:为亚粘土、粉砂和砂砾层等,厚4-104米,含大熊猫等化石。
上更新统:为亚粘土和砂卵石层,厚20-45米,含象、鹿、牛等化石。
全新统:为砂砾石和亚粘土等,厚1-40米,含小鹿、牛等化石。
本省第四系研究以关中及其以北较详。
1911年,奥勃鲁契夫对陕北第四系作了概略划分。
1930年,德日进和杨钟健将榆林至府谷第四系划为红色土系B层和C层、马兰黄土、次生黄土,时代分别为三门期和周口店期、晚更新世、全新世。
1934年,杨钟健等将华县和渭南第四系划为三门期、周口店期及马兰期。
1 959年曾河清在蓝田泄湖镇划出三门系等。
1960年,刘东生建立乾县组,次年与张宗祜一道对关中以北第四系作r 划分。
1961年,王永焱划为下更新统粗粒沉积和午城黄士、中更新统大佛寺组粗粒沉积和离石黄土、上更新统乾县组粗粒沉积和马兰黄土及全新统。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与有关单位合作,对蓝田地区新生界作多学科专题研究,于1964年11月在西安召开现场会议,其中贾兰坡等将第四系划为下更新统三门组河湖相和似午城黄土、中更新统泄湖组下部和上部、上更新统乾县组下部和上部、全新统新石器时代文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