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8
必修三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三语文必背知识点精选2篇(一)1. 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需要注意理解古文的意义,弄清古文的上下文关系,理解古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可以通过拆句,分析字词含义,推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古文的阅读。
同时要注意积累古文的固定搭配和常用词语,熟悉古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
2. 古诗词欣赏:学习古诗词要注意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手法。
可以通过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来理解诗词的含义。
同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熟悉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3. 文言文写作技巧:文言文写作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古文词语和句式,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可以通过模仿古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掌握古文的表达方式。
4.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古代文化常识要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学习古代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名篇名句来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5. 古代文学名篇:必须熟读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了解其情节和主题,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可以通过解读名篇的语言风格和情节结构来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
6. 古代文学名家:要了解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和创作思想,如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等。
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和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来理解他们的艺术追求和文学风格。
7. 修辞手法: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寓言、对仗等。
可以通过解析古诗词和古文的修辞手法来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8. 文化常识: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可以通过阅读史书、地理书和相关文化书籍来积累相关的知识。
必修三语文必背知识点精选2篇(二)必修三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了解文言文常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如“以”、“为”、“者”等词的用法,以及“夫”、“然”、“故”等语气助词的用法。
高中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1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内涵(识记,小题)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影响,作用)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2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表现)途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塑造人的表现,优秀文化影响)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争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科技与教育在文化竞争中的地位 (1)有关科技发展的指标,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2)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3)无论就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都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4)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经济和文化意义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1) 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p >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中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研究。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中- 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2.原子的化合价与键型- 化学键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 化合价:单负离子化合价为负;单正离子、单元素、单原子分子化合价为0;其他离子化合价为带电荷数的绝对值3.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组成与性质:单质、分子、离子、离子团-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共有结构第二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定义: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离子方程式、离子-分子方程式2.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征-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反应的稳定性与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表面积、温度、催化剂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反应焓变、焓变的公式、内能和焓第三章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态定义: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平衡常数、反向反应、高温时平衡常数变化、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2.影响平衡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利用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3.离子产生的计算- 反应物浓度和列出平衡常数公式求解方法第四章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电离与弱电解质分解- 电解质:可在溶液中被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强电解质:电离度近乎100%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分解:化学平衡问题,使用“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做法2.电化学电池- 原电池:单纯金属棒、金属溶液、电解质溶液三部分组成- 常见电池:干电池、汽车蓄电池、太阳能电池3.电化学的应用- 做电解质的处理:电沉积、电化学定向沉积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积累1、酿醋用醋酸杆菌,好氧细菌,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发酵过程中无气体释放。
2、酿酒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先有氧呼吸使酵母菌数量增多,再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3、泡菜,酸奶用乳酸杆菌是厌氧细菌,发酵过程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4、腐乳用毛霉是好氧真菌。
5、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固体培养基加了琼脂,琼脂不提供碳源和氮源。
6、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7、培养基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法8、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对微生物计数,此方法为活菌计数法,得到的菌落数比实际活菌数少,原因: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对微生物计数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该方法的统计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因此比实际活菌数目偏大。
9、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发酵罐内发酵10、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增殖,选择愈伤组织中的高产细胞系进行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细胞增殖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和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的原理都是: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用灭活的病毒诱导11、利用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可以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该诱导过程经历了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用抗体检测的方法筛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能产生专一抗体也能无限增殖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先诱导两种植物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优势。
13、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物理高一必修三必背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三主要讲述了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知识,其中包括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中的恒定磁场和变化磁场、电磁感应中的感生电动势以及电磁振荡等。
这些知识点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至关重要,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第一部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也是电磁现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生电动势。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代表感生电动势,Φ代表磁通量,t代表时间,d/dt为对时间的微分运算。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解释许多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现象,比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发电和感应电磁铁等。
第二部分:恒定磁场和变化磁场在电磁感应中,磁场的变化对感生电动势有重要影响。
当导体与恒定磁场相互作用时,只有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或者磁场发生变化时,才会产生感生电动势。
这是因为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磁通量会随着导体运动而改变,从而导致感生电动势的产生。
另一方面,当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例如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或者磁场的面积发生变化,也会导致感生电动势的产生。
第三部分:电磁感应中的感生电动势在电磁感应中,感生电动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感生电动势指的是由于磁场变化产生的电场力使电子在导体中发生移动从而产生的电动势。
根据电磁感应过程的不同,感生电动势可以分为自感生电动势和互感生电动势。
自感生电动势是指在单个导体中,由于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互感生电动势是指在互感器或变压器中,不同的线圈之间由于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的产生对于电磁感应的应用非常重要,例如在变压器中,通过感生电动势可以实现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的能量转换。
第四部分:电磁振荡电磁振荡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电磁感应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当电路中包含一个电容器和一个线圈时,通过改变电容器中的电荷分布或者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就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磁振荡。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一些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必修三中会学习一些文言文的篇章,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重点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和文化背景。
2.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必修三中会接触到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3.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必修三会包括一些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学习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思想内容。
4. 文学理论基础: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系统性研究,必修三中可能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概念,如文学的类型、功能、创作手法等。
5. 写作技巧:高中语文必修三会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如叙事、描写、议论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6. 文学史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作品。
7. 文化常识:学习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礼仪、风俗习惯等。
8.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9. 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10.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文学,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深入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高一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的书面语言,广义上包括先秦时代至清代中叶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具有古代汉语的特点,包括典雅、正式、讲究平仄、形式多样等。
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了解上下文,理解主旨:通过全面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2.熟悉常用词语: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如“吾辈”、“尔等”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3.注意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常常较复杂,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
4.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需要注意识别和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鉴赏一、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审题:理解古诗文的题目,了解诗文的写作时代和背景,从而理解诗文的意象和内涵。
2.朗读: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而把握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3.词句品味:仔细品味古诗文中的优美词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作品对比:对比不同的作品,不同诗人的作品,形成对古诗文的整体把握和比较分析。
二、古文阅读的重要性1.拓宽视野:古文代表了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智慧,通过阅读古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2.培养审美能力:古文中充满了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通过欣赏古文,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古文作为优秀的范例,可以借鉴其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单元:修辞与写作一、修辞手法的分类1.比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使语言更富有形象和感染力。
2.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3.排比:通过将同类事物并列起来,以增强修辞效果和强调。
4.对偶:通过呼应的语句结构和韵律,形成一种对称美感。
5.反问:通过提出疑问或反问,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写作技巧与方法1.文采斐然:在写作中,注重修辞和表达的艺术性,使文字更具有感染力和美感。
2.情景交融:通过描述场景和人物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必修三语文必考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1.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内容、结构、修辞手法等,抓住核心要点;
2.对于不懂的古文词汇、句子结构等,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内容推测其
意义;
4.注意文史常识,了解古代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帮助理解古文文本。
文学常识: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程,以及文学流派、作家代表作品等;
2.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风格和体裁,如诗、词、曲、赋等;
3.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4.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能理解其
主题、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
现代文写作技巧:
1.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注意写作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注意段落的过渡和连接;
4.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注意语法和标点的准确使用,避免语句不通顺或语法错误。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如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考点、现代文阅读中的推理和文本分析、现代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分析等,都是必修三语文考试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做练习,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知识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高一必修三政治必背知识点(一)高一必修三政治必背知识点详解第一章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共同富裕、全民共享、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计划经济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公有制•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消除剥削、达到阶级的消亡和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第二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动力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党要全面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核心是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党的领导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推进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上是《高一必修三政治必背》的相关知识点详解,涵盖了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等内容。
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者、也、乎、矣、焉、哉、与、所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3. 特殊句式的理解-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等4. 文言文篇章结构分析- 记叙、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辨析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文文章类型及其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2.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鉴赏-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4. 文章结构与行文逻辑三、写作技巧与方法1. 写作基本要素- 主题明确、材料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准确2. 写作类型与技巧-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 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跑题、结构混乱、语言空泛等四、文学常识与作品欣赏1. 中国古典文学重要作品概述-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2. 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3.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五、语言知识与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辨析、成语用法等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谓宾、定状补等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4.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六、古诗文背诵与默写1. 必背古诗文篇目2. 背诵技巧与方法3. 默写注意事项七、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1. 阅读理解题型分析- 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2. 答题技巧与策略- 快速阅读、关键词定位、逻辑推理等八、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1. 教育部门对语文必修三的课程标准2. 考试大纲要求3. 备考策略与方法以上是“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大纲,您可以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扩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证。
在撰写时,注意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并保持逻辑连贯性。
最终的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格式规范的Word文档,方便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文化的内涵包括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文化活动包括文化的生产、传播、研究、积累的过程。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目的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这表明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其中交往行为表现为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交往方式则与价值观念、风俗惯和文化程度等有关。
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三通常指的是《政治生活》这一模块,以下是为您梳理的必背知识点: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1)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3)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民主决策(1)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必修三必记知识点1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细胞内液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细胞外液组成。 2、由_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盐 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_、温度。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_和_血浆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组织液_和淋巴 。 11、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有一定限度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停止。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_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_兴奋_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9、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0、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_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1、当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当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话,是大脑皮层H区域受损。
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语文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大全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1 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单细胞生物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 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体液的组成: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4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 ;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 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 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中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1)血浆蛋白 (2)血红蛋白 (3)葡萄糖 (4)氨基酸 (5)Na+ (6)尿素(7)载体 (8)呼吸酶 (9)抗体 (10)唾液淀粉酶 (11)H2O2酶 (12)二氧化碳 (13)胰岛素 7、、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 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与 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8、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9、、稳态的调节机制: 10、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1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3、 —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反射弧 — 传导兴奋 的组成 —分析综合信息产生传导新兴奋 — 传导兴奋 —由 和 组成,接受兴奋做出反应 2
4、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结构 (短,多) 突起 (长,少) 5、神经元之间的结构是 。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 向的;静息时膜内为 膜外为 ;兴奋时膜内为 ,膜外为 。 7、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中的 以 方式把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与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方向是 ,原因是
10、2写出下列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书本20页) 下丘脑: 脑干: 大脑皮层: 小脑: 脊髓: 11、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2、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大脑皮层的 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伤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 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 ,但不会 )。 13、观察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写出各区的功能 W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
15、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来源 去向
血糖
16、健康人的血糖值为 17、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 和 两种激素来调节。这两种激素分别由 细胞和 细胞合成分泌。 18、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是 19、完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当机体受寒冷刺激 ↓神经冲动 下丘脑 ↓分泌
↓ 垂体 ↓分泌
↓ 甲状腺 ↓分泌
↓ 细胞代谢 此分级调节过程中也存在着 机制,从而使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 20、激素调节的特点:(1) (2) (3) 。 21、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靶器官是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靶器官是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靶器官是 22、(1)激素弥散全身,但只对的靶细胞,靶器官起作用。 (2)激素只是改变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3)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3、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哪三对?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4、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有哪两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25、 激素 等化学物质(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 等),通过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6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 的共同调节。以 调节为主 4
27、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及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28、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所有的感觉中枢都在 29、、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 (尤以 骨骼肌 和 肝脏 产热为多) 30、人体热量散出主要通过 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 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 3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产热量 和 散热量 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2、体温平衡的意义: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3、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 和 ,两者对体温调节起 协同作用。两者可增加产热的原因是促进 ,增加产热量。 34、人体温调节方式是 。 35、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 36、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 ,渴觉中枢是 。 37、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 ,该激素由 (器官)释放。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靶细胞)是 ,具体作用是 ,从而 尿量,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 38、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39、免疫系统组成 ①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 或 的场所。人体内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 、扁桃体、脾、淋巴结等。 吞噬细胞等 三者都来源 ②免疫细胞 于 细胞 (迁移到 中发育成熟) 中的 淋巴细胞 细胞的增殖 B细胞 (在 中发育成熟) 分化。
③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 (由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 细胞分泌)、 溶菌酶等。
40、免疫系统功能: 5
4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4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过程
关系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43、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4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45、艾滋病:全称为 ,简称 。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简称 )。 致病机理: 侵入人体后与 相结合,破坏 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6
传播途径: 、 、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_____ ②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 ③光照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吗? ④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实质原因是: 具体解释为:在 的照射下,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 发生 (即生长素由向光一侧运向背光一侧),造成 一侧的生长素多于 一侧,又由于 (即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使得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的 一侧的生长素多于 一侧,造成 一侧生长速度快于 一侧,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3.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 4、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 , 如 5、、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6、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分析---------顶端优势现象。 (1)顶端优势是指 优先生长而 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比较生长素含量情况:甲____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对甲和乙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长素类似物的来源是 的化学物质,作用是具有与 相似的生理效应。举两例 8、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上可用于① ② ③ ④ 9、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最大的是 ,然后是 ,其次是 10、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促进果实发育的激素是 。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哪三种类型? 3、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中(1)不同种类植物的样方大小一样吗? (2)取样的关键是 (3)取样的方法有 、 (4)这种方法是不是只适合植物吗 如不是,那么还可以适合什么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4、标志重捕法适合什么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5、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