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
- 格式:pdf
- 大小:715.02 KB
- 文档页数:13
样品化学位移化学位移是用来描述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并以溶解度曲线表示。
根据溶液中某一组分所产生的变化可绘制相应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溶解度都与同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一、什么是化学位移二、影响样品化学位移的因素三、微量杂质和低浓度样品对化学位移的影响四、用硫酸盐标准溶液校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不必要的误差1、化学位移可能由于溶解度改变引起,因此校正结果只能表示样品的初始浓度,而不能推算出其现时浓度。
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样品处理方法,即使按同一方法校正后,测定结果仍有可能大小不同。
2、化学位移可由样品中的杂质或干扰物质引起,这种情况在使用不同方法处理样品时,最容易发生。
如果一种方法处理后测得的化学位移比另一种方法处理后的化学位移大,说明试样中杂质或干扰物质含量较高。
此外,在分析溶液时也常会遇到杂质干扰,因此除应按照方法规定进行校正外,还应采用合适的方法预先除去杂质或干扰。
3、每一种仪器、每一个操作条件及每一个数据处理步骤均可能导致化学位移的变化。
在取平均值前,可利用图形将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加以归纳,或者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操作规程,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因人为的主观因素而引起的误差。
四、用硫酸盐标准溶液校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1)用已知浓度的硫酸盐标准溶液对样品进行校正,其结果仅供参考,只能作为比较不同批号样品的化学位移时使用。
( 2)在样品中含有同分异构体的样品时,校正时应用两种不同方法,然后取其平均值。
( 3)对于强酸弱碱的样品,若样品与标准样品同属于一类型,则无需校正。
( 4)使用带有电导检测器的仪器,可对滴定的相关系数进行校正。
在早期的碳谱研究中,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
有的用二硫化碳,也有的用苯作参比。
现在与。
H-NMR谱相同,均以TMS为标准。
13C-NMR的常规谱大都是质子噪声去偶(或宽带去偶),特征是所得各种核的共振峰表现为单峰,它们的位置取决于化学位移,所以化学位移δc是13C-NMR 最重要的参数。
δC有一点和δH不同,即δC受分子间影响较小,因为H一般处在分子的边缘,邻近分子对它的影响较大,如H键、缔合等,而碳处在分子的骨架上,所以分子间效应对C影响较小,但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就显得很重要。
(1)碳原子的杂化类型δC受杂化影响很大,而次序基本与δH平行,一般情况是:CH3-CH3 δC 5.7 sp3δC<50ppmCH~CH δC 71.9 sp δC=70~l00ppmCH2-CH2 δC 123.3 sp2δC=70~100ppmCH2-O δC 123.3 sp2δC=70~100ppm(2)诱导效应电负性取代基使相邻碳化学位移δ增加,增加的大小随相隔键数的增多而减弱。
这是由于电负性基团的诱导效应,使碳原子2p轨道电子云密度减小所致。
诱导效应对直接相连碳的影响最大,即α效应。
由于碳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子的大,所以,尽管烷基为给电子基团,但是,在烷烃化合物中,烷基取代越多的碳原子,其δC反而越向低场位移。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有助于推断碳的种类,即:δ(伯碳)<δ(仲碳)<δ(叔碳)<δ(季碳) 不同取代基对β碳的影响差别不大,对1碳的影响都使其向高场位移。
这表明,除了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外,还有其它因素影响碳核的化学位移。
电负性取代基越多,化学位移越大。
(3)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对对π体系中电子云分布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碳的化学位移。
取代苯环中,供电子基团取代能使其邻、对位碳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对应碳的化学位移δ值减小,而吸电子基团取代则使其邻、对位碳的电子云密度减小,对应碳的化学位移δ值增加。
氢谱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 取代基电负性越强,δ越移向低场表3-5 与CH3连接基团(X)的电负性对其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化合物CH3X CH3F CH3OH CH3Cl CH3Br CH3I CH4(CH3)4Si 元素X F O Cl Br I H SiX的电负性 4.0 3.5 3.1 2.8 2.5 2.1 1.8化学位移δ 4.26 3.40 3.05 2.68 2.16 0.23 0τ 5.74 6.60 6.95 7.32 7.84 9.77 10图3-18 取代基电负性对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表3-6 取代效应CHCl3CH2Cl2CH3Cl -CH2Br -CH2-CH2Br -CH2-CH2CH2Br δ7.27 5.30 3.05 3.30 1.69 1.25τ 2.73 4.70 6.95 6.70 8.31 8.75多取代效应强于单取代取代效应随着键距的延长而急剧降低去屏蔽效应(deshield)2. 相连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的s成分越多,δ越移向低场“sp3”质子0-2δ321C CCCH C CHCH C CHHHHH0 δ12脂肪族o o o张力环>>>“sp 2”质子 4.5-7δ“sp ”质子 2-3δ3. 酸性质子 10-12δR C OO HRC OO H作用和O 电负性拉电子效应的双重影响氢键的影响和可交换质子 能够形成氢键的质子(-OH ,-NH2)化学位移可变表3-7 可变化学位移的质子Acids RCOOH 10.5-12.0δ Phenols ArOH 4.0-7.0 Alcohols ROH 0.5-5.0 Amines RNH 2 0.5-5.0 Amides RCONH 2 5.0-8.0 EnolsCH=CH-OH≥15形成氢键的数目越多,质子的去屏蔽效应越强 氢键数目通常是浓度和温度的函数R OOHO R O H δδδ游离羟基(稀溶液)0.5-1.0δ 形成氢键(浓溶液)4-5δ可交换质子(活泼氢)H H R O H a+R'O H b R O H b+R'O H aR O +R O H+H SOLVSOLVR O +SOLV SOLVR O+3. 共轭效应sp 2-1s C-H 键,C 原子具有更多的s 特征,s 轨道的吸电子能力大于p 轨道C H 4.03C H H OCH 33.886.27C C HHC HO CH 35.90OH H6.73C HO H7.81p-π共轭,邻位H 的电子密度增加(正屏蔽),δ值减少π-π共轭,邻位H 的电子密度减少(去屏蔽),δ值增加CH 2H 2CH 2C H 2C H 2CH 2CCH 2CH 2CH 2H 2C2.631.551.080.700.515. 相邻基团电偶极矩和范德华力的影响 当分子内有强极性基团时,它在分子内产生电场,影响分子内其余部分的电子云密度,从而影响其它核的屏蔽常数。
单项选择题1、可用来检测红外光的原件是.热电偶.硅二极管.光电倍增管.光电管2、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少量的空气.大量的空气3、某化合物受电磁辐射作用后,振动能级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射线4、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丰度为100%,这种峰称为.准分子离子峰.基峰.分子离子峰.亚稳离子峰5、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6、关于MS,下面说法正确的是().质量数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A,B,C三种说法均不正确.质量数第二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强度最大的峰为分子离子峰7、在化合物CH3CH2CH2Cl中,质子存在的类型共为.二类.无法判断.三类.四类8、色谱流出曲线中,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理论塔板数.扩散速度.传质阻抗.分配系数9、色谱分析法中的定性参数是().保留值.半峰宽.峰面积.基线宽度10、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O, 质谱图上出现m/z59(基峰)m/z31以及其它弱峰m/z73,m/z87和m/z102. 则. E. 己醇-2.乙基丁基醚.正己醇.二丙基醚11、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取的基准物是.正构烷烃.正丁烷和丁二烯.正庚烷.苯12、分子式为C9H9ClO3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为().4.6.5.213、某一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在3300~2500cm-1处有一个宽,强的吸收峰,下列物质中最可能的是.CH3COCH3.CH3CH2CH2OH.CH3CH2CHO.CH3CH2COOH14、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振动能级跃迁.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转动能级跃迁15、高效液相色谱中,属于通用型检测器的是.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16、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 B. 1,5-己二烯. D. 乙醛.2-丁烯醛.乙烯17、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温度.固定液的沸点18、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m/z 为15 和29.m/z 为29 和95.m/z 为95 和93.m/z 为93 和1519、下列不适宜用核磁共振测定的核种是.12C.15N.31P.19F20、CH3CH2Cl的NMR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小.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高.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频率高21、根据范第姆特议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22、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的色谱分析法为.分配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23、在核磁共振中,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随原核而变.不变.逐渐变大.逐渐变小24、CH3CH2Cl的NMR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小.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高.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频率高25、最适于五味子中挥发油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是.TLC.LC-MS.CE-MS.GC-MS26、塔板理论不能用于.塔板高度计算.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塔板数计算.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7、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色谱分析法称为.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28、某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m/z 29,43,57等离子峰,IR图在1380,1460和1720cm-1位置出现吸收峰,则.烷烃.醛.醛或酮.酮29、若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为标准加入法时,消除的干扰是.基体干扰.光散射.分子吸收.背景吸收30、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KBr 晶体在4000~400cm-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在4000~400 cm-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KBr 在4000~400 cm-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31、在以硅胶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中,若用某种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则在展开过程中迁移速度慢的组分是.极性大的组分.极性小的组分.挥发性大的组分.挥发性小的组分多项选择题32、液液分配色谱中,对载体的要求是().与固定相之间有着较大吸引力.多孔.惰性.对被测组分有一定吸附力33、质谱中常用的质量分析器有().电磁式双聚焦质量分析器.Q.磁式单聚焦质量分析器.MALDI34、测试NMR时常用内标为TMS,它具有以下特点().硅的电负性比碳小.结构对称,出现单峰.TMS质子信号比一般有机质子信号处于更高场.沸点低且易溶于有机溶剂35、高效液相色谱中,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对被分离的组分有适宜的溶解度.黏度大.与检测器匹配.与固定相不互溶36、气相色谱中,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固定液性质.柱长.柱温.载气种类37、使质子化学位移值出现在低场的原因().形成氢键.去屏蔽效应.屏蔽效应.与电负性大的基团相连38、醇类化合物形成氢键后,vOH吸收峰的特征表现为().峰位向高频移动,且峰强变大.峰位向低频移动,在3300~3500cm-1.形成氢键后vOH变为尖窄的吸收峰.峰强增大,峰形变宽39、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载气有().氦气.氮气.氧气.氢气40、属于色谱-质谱联用的技术是().GC-FTIR.LC-FTIR.LC-MS.CE-MS41、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柱压效应.分子扩散项.涡流扩散项.传质扩散项42、在X射线,紫外光、红外光、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关于X射线的描述正确的是.波长最长.波数最大.波长最短.频率最小主观题43、纸色谱法参考答案:纸色谱法是以滤纸作为载体,以吸着在纸纤维上的水或其他物质做固定液,以有机溶剂为展开剂,根据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析法。
nmr 化学位移
(最新版)
目录
1.核磁共振 (NMR) 简介
2.化学位移的概念和原理
3.化学位移的应用
4.化学位移的测量方法
5.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正文
核磁共振 (NMR) 是一种用于研究分子结构的分析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探测分子中不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 NMR 中,化学位移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吸收位置。
化学位移是指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共振吸收时,其吸收频率与磁场强度的比值。
在 NMR 中,化学位移通常以 ppm 为单位表示,即与参考物质(通常是 TMS) 的共振吸收位置相比,该原子核的共振吸收位置发生了多少 ppm 的偏移。
化学位移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结构、构象、立体化学、分子动态学等方面。
例如,在分子对接中,化学位移可以用来计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从而确定分子的结合方式。
化学位移的测量方法通常使用核磁共振仪。
在实验中,先将样品与参考物质一起放入核磁共振仪中,然后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测量样品和参考物质的共振吸收位置。
通过比较样品和参考物质的化学位移,可以确定样品中不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子核的类型、磁场强度、温度、溶剂等。
不同类型的原子核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会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此外,温度
和溶剂也会对化学位移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会影响分子的热运动和磁矩。
化学位移是 NMR 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于描述分子中不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讲教师:胡高飞 7.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
三、氢键对δ的影响
Hydrogen Bonding Deshields Protons
分子形成氢键后,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产生去屏蔽效应,化学位移移向低场, δ增大。
分子内氢键:
O O O H
C H 3•在水杨酸甲酯中,由于强的分子内氢键作用,NMR 吸收信号中 O-H 约为 14 ppm ,处于非常低场。
•注意形成了一个新的六元环
分子间氢键:
化学位移取决于形成了多少氢键 醇的化学位移可以在0.5 ppm (自由OH )至约5.0ppm (形成大量氢键)间变化
氢键拉长了O-H 化学键并 降低了质子周围的价电子密度 - 去屏蔽效应导致NMR 谱中化学位移移向低场
O
H R O R H H
O R
(a)10kg/L ,(b) 5kg/L ,
(c) 0.5kg/L ,乙醇
溶剂CCl4,T =40℃
O
C
O R H H C O O R •羧酸具有强的氢键 – 形成了二聚体 •对于羧酸 O-H 吸收在NMR 谱中化学位移位于10 ~ 12 ppm ,一般处于最低场
四、H核交换对δ的影响
化合物的质子分为可交换氢和不可交换氢
与 N、O、S等原子连接的氢称为可交换氢,又称活泼氢与C、Si、P等原子连接的氢称为不可交换氢
CH3COOH a+H b OH b CH3COOH b+H a OH b
δ观察=N aδa+N bδb
N-摩尔分数
δa、δb-分别为H a与H b纯品
的化学位移值
四、H核交换对δ的影响
活泼氢:R-OH δ=0.5-5.5
Ar-OH δ=4.0-7.7
RCOOH δ=10.0-13.0
R-NH2δ=5.0-8.0
Ar-NH2δ=3.5-6.0
R-CO-NH2δ=5.0-8.5
R-SH δ=1.0-2.0
Ar-SH δ=2.8-3.6
五、溶剂对δ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溶剂,化学位移也会发生变化,强极性溶剂的作用更加明显。
溶质与溶剂间相互作用(如形成氢键)。
此外,温度、pH值、同位素效应等因素也会影响化学位移的改变。
NMR 谱图中质子化学位移表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H -NH CH 2F
CH 2Cl
CH 2Br
CH 2I
CH 2O
CH 2NO 2 CH 2Ar CH 2NR 2 aCH 2S C C-H C=C-CH 2 CH 2-C-
O C-CH-C C C-CH 2-C C-CH 3
RCOOH RCHO C=C H
TMS
H CHCl 3 , (ppm )
Downfield
Upfield Deshielded Shielded
化学位移计算(经验公式)
一、烷基化合物的 δ 值
1.25为CH 2的基本值
1.50为CH 的基本值 ∑σ为各基团屏蔽常数之和
δCH2=1.25+ ∑σ δCH =1.50+ ∑σ
化学位移计算(经验公式)
各种取代基的 值
取代基δ取代基δ取代基δ取代基δ-R 0.0 -I 1.4 -NH2 1.0 -COOH 0.8 -C=C- 0.8 -OH 1.7 -NR2 1.0 -COOR 0.7 -C≡C- 0.9 -OR 1.5 -NO2 3.0 -CN 1.2 -Ar 1.3 -Oar 2.3 -SR 1.0
-CI 2.0 -OCOR 2.7 -SHO 1.2
-Br 1.9 -
2.9 -COR 1.2
OCOAr
例题:计算化合物BrCH2CI中亚甲基氢的化学位移解:δ=1.25+1.9+2.0=5.15(实测值δ5.16)
二、烯氢的δ值
δC=C-H=5.25+R同+R顺+R反R同-与H同碳上的取代基 R顺-与H顺式的取代基 R反-与H反式的取代基取代基对烯氢化学位移的影响参数
二、烯氢的 值
例题 计算化合物 解:δH a =5.25+0.97+0.36+0=6.58(6.46)
δH a =5.25+1.38+1.41+0=8.04(7.83) 中H a 和H b 的化学位移 C =C Ar H b H a
COOH
三、苯环氢的δ值
δ=7.27-∑S i
7.27-未取代苯氢核的δ值
∑S i-邻、间、对位取代基对苯氢核δ值影响的相对值之和
取代基对苯氢核化学位移的影响参数
取代基 S 邻
S 间 S 对 取代基 S 邻 S 间 S 对 -NO 2
-0.95 -0.17 -0.33 -CH 2OH 0.1 0.1 0.1 -CHO
-0.58 -0.21 -0.27 -CH 2NH 2 0.0 0.0 0.0 -COCI
-0.83 -0.16 -0.3 -CH-CHR -0.13 -0.03 -0.13 -COOH
-0.8 -0.14 -0.2 -F 0.30 0.02 0.22 -COOCH 3
-0..74 -0.07 -0.20 -CI -0.02 0.06 0.04 -CPCH 3
-0.64 -0.09 -0.30 -Br -0.22 0.13 0.03 -CN
-0.27 -0.11 -0.3 -I -0.40 0.26 0.03 -Ar
-0.18 0.00 0.08 -OCH 3 0.43 0.09 0.37
-CCl 3
-0.8 -0.2 -0.2 -OCOCH 3 0.21 0.02 -CHCL 2
-0.1 -0.06 -0.1 -OH 0.50 0.14 0.4 -CH 2CI
0.0 -0.01 0.0 -NH 2 0.75 0.24 0.63 -CH 3
0.17 0.09 0.18 -SCH 3 0.03 0.0 -CH 2CH 3
0.15 0.06 .018 -N(CH 3)2 0.60 0.10 0.62 -CH(CH 3)2
0.14 0.09 0.18 -NHCOCH 3 -0.31 -0.06 -C(CH 3)3 -0.01 0.10 0.24 OH O
OCH 2CH 3 CH 3 CH 2 O O CH 3 4 5
7
2 例题 计算下面化合物的苯氢核的化学位移。
解:δ2=7.27−0.17−0.43−
−0.09−−0.3=7.06(7.10) δ4=7.27 −0.17−−0.64
−−0.09−0.37=7.467.65 δ5=7.27 −0.43−−0.64
−−0.09−0.4=7.177.30 δ7=7.27 −0.50−0.43−−0.09−(−0.30)=6.7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