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37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一)引言概述: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它研究了药物在人体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并在临床应用中指导合理用药。
本文将从时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进一步阐述其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时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 时辰药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内容3. 时辰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时辰药理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5. 时辰药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二、不同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 晨型药理学与夜型药理学的差异2. 昼夜节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3. 时辰对药物吸收、分布和排泄的影响4. 时辰对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5. 不同时间点用药的风险评估及临床指导意义三、合理用药的时辰调整原则1. 药物在人体内的时辰分布规律2. 不同药物类别的时辰调整原则3. 基于疾病特点的时辰用药策略4. 考虑饮食影响的时辰调整建议5. 不同人群的时辰用药个性化指导四、时辰药理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1. 不同时间点用药的治疗效果对比2. 利用时辰药理学优化疗效的实践经验3. 时辰药理学对副作用的影响及规避策略4. 不同时间点给药对药物耐药性的影响5.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指南的关联性及应用前景五、总结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深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合理调整用药时辰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时辰药理学有望为个体化治疗、精准用药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为医学进步和患者福祉做出贡献。
文末总结:本文从时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不同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合理用药的时辰调整原则。
此外,还探讨了时辰药理学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总结了时辰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时辰药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用药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核心研究机体的生物规律、药物的代谢特点、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与机体作用的时间规律。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调节、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峰谷值。
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具有了昼夜节律性变化。
现在根据时辰药理学,临床对于一些药物选择最佳时间给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季节与临床用药[1]中国的传统医学对于时辰药理学也有着较早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许多古典医学专著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等都有着大量与季节有关的用药方法的记载。
比如“冬季不宜用白虎、夏季不宜用青龙”、“冬宜补中益气、夏宜祛风疏气”等。
在用药时间上,中医古方中也有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五更服用、晌午服用、不择时间服用等记载。
2.时间与临床用药2.1 早晨或上午起伏式给药2.1.1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高峰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开始下降,午夜0点降至最低。
如果把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与人体的生理节律性同步,既可获得最佳疗效,又减轻了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研究表明,将传统的每日分次给药方案改为每日上午7:00-8:00一次给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长期用药患者突然停药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
对于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可采取隔日疗法,将两天的总量于一天上午7:00-8:00一次给药,这种给药方法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患者尤为适合。
2.1.2 降压药正常人24h动态血压(ABPM)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即6:00-10:00、16:00-18:00血压最高,达到峰值,午夜02:00-03:00降至最低谷。
传统的一日三次等剂量等时间间隔的给药方法虽然能使血浆中药物浓度保持恒定,但是不能平稳降压。
患者在血压达高峰时,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易发生脑出血,而血压最低时又易发生脑动脉供血不足,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和冠脉血栓。
八类常用药物的时辰药理学与临床给药时间1.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
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
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2.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3.强心苷类药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
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
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
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4.他汀类药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