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上肢损伤的作业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43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作业治疗简介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指为患者功能的复原,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业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患者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是患者由医院走向社会的桥梁。
目前作业治疗部开展的治疗项目和服务如下:上肢功能训练:包括脑卒中、脑外伤、神经损伤、肌腱损伤术后、上肢骨折、类风湿关节炎等导致手功能障碍的治疗和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脑瘫、大脑发育迟缓、老年痴呆症等认知功能训练。
压力治疗:烧伤及术后疤痕的预防和治疗。
支具(矫形器)及辅助具:为脑卒中、脑外伤、神经损伤、肌腱损伤术后、上肢骨折、关节畸形的患者提供矫形器治疗,并为由各种原因引起生活自理困难的患者提供辅助具。
ADL训练: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和咨询指导。
评估及测量:上肢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失认症及失用症的评估、记忆力评估、智力测量等)及智力残疾鉴定、各类成人及儿童心理测验(情绪、人格、认知方式、应对方式等)、ADL评估等。
语言治疗: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口吃等评估及治疗。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作业治疗项目操作规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是作业疗法一个主要的工作内容。
治疗师的责任是训练和教给患者如何在现有的身体条件下完成各种ADL。
患者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ADL 的方法,而且必须学会如何发现阻碍完成某一种作业活动的问题所在以及寻觅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适应症、病种:因发育障碍、疾病或者创伤而导致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
病种: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脑瘫、一氧化碳中毒、老年性痴呆、脊髓损伤、脊髓炎、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
2.周围神经损伤。
3.骨骼运动系统损伤或者术后:骨折、脱位、各种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
4.任何由于手术而导致的或者需要手术的功能障碍。
5.烧伤。
6.心肺疾病。
7.发育迟缓、发育缺陷。
学习障碍。
二、禁忌症严重痴呆患者;疾病处于急性期患者;全身状态不佳、病情发展期或者体力差难于耐受训练者;危重症。
心肺肾肝功能严重不全等需绝对歇息者。
三、评定常用量表:Barthel 指数评定、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家务能力评定量表、Katz 指数评定、PULSES 评定、修订的Kenny 自理评定、加拿大作业活动测量 (COPM)。
四、治疗方法:(一) 挪移障碍的康复训练(1) 卧姿即良姿位摆放①偏瘫患者卧姿要针对病理变化,抑制异常模式的正确姿式,即上肢保持肩胛骨向前,肩前伸,伸肘;下肢保持稍屈髋,屈膝,踝中立位。
②截瘫患者要保持下肢位置正确,即伸髋并稍外展,伸膝但避免过伸,踝背伸,双下肢之间放1—2 个枕头,以防髋内收、股骨内侧髁和踝受压。
③四肢瘫患者:仰卧位肩可以放置在内收、中立位或者前伸的位置,伸肘,腕背伸约30-40 度,手指稍屈曲,拇指对掌。
侧卧位下方上肢前屈,伸肘,前臂旋后,上方上肢的肩膀前屈,稍屈肘,前臂旋前,在胸壁和上肢之间放1 个枕头。
④烧伤患者:摆放总原则是对抗可能挛缩的方向摆放。
手臂受伤描述【导语】手臂受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可能由于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疾病等原因导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手臂受伤的描述、急救措施、治疗方法、康复护理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手臂受伤。
【受伤部位及症状】手臂受伤的部位通常包括手腕、肘关节、肩关节等,受伤症状可能包括疼痛、肿胀、瘀血、功能障碍等。
根据受伤程度的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
轻度受伤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轻微肿胀,重度受伤可能导致关节脱位、骨折等严重后果。
【急救措施】在面对手臂受伤时,首先保持冷静,避免慌乱。
对于轻度受伤,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2.休息,让受伤手臂得到充分休息;3.冰敷,用冰袋包裹受伤部位,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消肿;4.适当压迫,用干净纱布包扎受伤部位,减轻出血和渗出。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手臂受伤,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1.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肌腱损伤等,可采取物理治疗、按摩、康复训练等方法;2.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采用石膏固定、手术内固定等方法治疗;3.关节损伤:如关节脱位、关节扭伤等,可通过复位、关节固定、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
【康复护理】康复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3.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4.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预防措施】预防手臂受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2.做好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减少运动损伤;3.佩戴护具,如手腕护腕、肘关节护具等,保护易受伤部位;4.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结语】手臂受伤在生活中难以避免,掌握及时就医、积极康复的原则至关重要。
在面对手臂受伤时,要学会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根据受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康复期间要注重护理,预防措施也不能忽视。
作业治疗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作业治疗定义作业治疗(Occupation Therapy,OT):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到达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作业治疗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脊髓损伤、脊髓炎等。
2、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神经炎等。
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肌腱断裂、韧带断裂、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截肢、颈椎病、强制性脊柱炎、腰腿痛等。
4、心肺系统疾病:如慢性损伤性肺疾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作业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上肢功能的发展,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发育,所以我们经常能够在作业治疗室看到正在打麻将、夹豆子、包饺子等各种日常生活活动。
在作业治疗师眼里,作业治疗所需要的器具已经不仅仅是木插棍,滚筒,磨砂板了。
可以是喝完水的矿泉水瓶,也可以平时娱乐用的扑克牌。
作业治疗常见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1、Shuffle cards and deal one by one. 洗牌2、Practice lacing and tying a bow on a shoe.系鞋带3、Tie knots and untie them.系、解领带4、Pick up coins, buttons, marbles or othermiscellaneous objects froma "junk drawer." (Try sorting objects in to small containers.) Try using tweezers to do this.拾起硬币、按钮、弹珠等,或者试着用镊子。
5、Take a handful of coins, marbles, seeds, nuts, bolts,etc. and try to drop them from your hand at one time.尝试扔硬币、石子、螺栓...6、Hold an object in your hand and rotate it in as many directions as possible.握住一样东西,然后不同方向旋转。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一、肱骨干骨折1、概述及损伤名称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为肱骨干;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3~5%,多发于30岁以下成年人;按发生部位可分上、中、下1/3;肱骨干中段后方有桡神经沟,其内桡神经紧贴骨面行走;肱骨中下段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1骨折原因与类型1、直接暴力常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型骨折;2、间接暴力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型或螺旋型;3、旋转暴力新兵训练中,少数新战士投手榴弹突然间前臂及肱骨远端向前及内旋,而肩部及肱骨近端未能前旋,不协调应力作用于肱骨中段,导致投掷的扭转螺旋骨折;骨折线为螺旋型;2移位原理肱骨干上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之上,骨折近段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园肌牵拉向前内移位,骨折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图1;肱骨干中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骨折远段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图2;肱骨干下部骨折,骨折远段移位随前臂及肘关节位置而异;骨折后病人常将前臂贴胸前,引起骨折远段内旋;3临床表现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及中下段后外侧桡神经沟内经过,该处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掌指关节不能自主伸直等;伤后上臂立刻出现疼痛、肿胀、皮肤瘀血斑、积血、畸形、上肢活动障碍的等;二、肘部骨折与脱位1、概述及损伤名称肘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髁上骨折,即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生率在所有儿童肘部骨折中达到50% -80%;其常常由于出血、组织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屈肘角度过大使间室内压力过大,直接阻断组织微循环或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管挛缩而出现肌肉神经缺血症状,造成其难以复位且不稳定;该类骨折还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尺神经的损伤时有发生;国外学者有报道医源性神经损伤占总病例的%,其中尺神经损伤81%属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它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肘内翻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不全及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和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2、临床表现常有局部外伤或或患儿跌倒外伤病史,肘部疼痛、肿胀、皮肤瘀斑或张力性水泡,肘部向突出半屈位,局部压痛明显,手触之有摩擦音及骨折端严重的屈曲型骨折,折断可能穿透皮肤,外磨形成开放性骨折;三、上肢骨折的康复措施1、早期康复早期阶段为骨折后 1 2 周;此阶段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萎缩;由于此时患肢肿痛明显、骨折断端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应该以患肢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部位邻近的近端、远端关节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具体采取如下康复措施:1. 保证营养供给;2. 使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3. 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不引起关节活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通俗点说就是用力绷紧和放松,以此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4. 进行主动或和被动活动应远离骨折部位的关节;5. 进行卧位保健体操,如使用骨科床的吊环等进行心肺功能训练;6. 纠正不良体位,防止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2.中期康复中期阶段指骨折 2 周至骨折临床愈合;此时患肢肿胀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日趋稳定;除了继续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外,应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骨折部位邻近的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活动,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硬,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如病情允许,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当骨折处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后,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并由 1 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累计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所以最好于固定 2 周左右就开始关节面不负重的主动运动,防止关节内粘连;1. 继续临床治疗及护理;2. 运动疗法:应用 CPM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进行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加强健肢的活动,尽早下床活动,患肢由不负重到部分轻度负重,逐渐加强患肢关节活动度、肌耐力等训练;3. 作业疗法:为恢复肢体使用功能的训练,上肢着重于完成各种精细动作的训练,下肢着重于负重和行走的训练;4. 理疗:促进骨痂生长,消除局部水肿,改善循环,缓解疼痛、粘连;具体治疗有电疗、光疗、热疗等;5. 中医:针灸、中药洗剂外洗等,可起到通络、活血化瘀等效果;6. 水疗: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可在减少患肢负重量情况下行走,以缓解肿痛、改善关节活动度;7. 矫形器及支具的应用:可起到固定、保护、改善关节挛缩等作用,日常生活自理困难时可借助各种自助具;3、晚期康复晚期阶段指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骨痂已经形成,在 X 线片上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存在临近关节活动范围下降,肌萎缩肌力减弱等功能障碍;因此,特别对于早期、中期功能锻炼不足的患者,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通过康复治疗尽早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肢体正常功能;主要锻炼形式是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同时配合理疗、外用药物熏洗等,并注意全身锻炼;1. 运动疗法:如早期活动不足,关节功能障碍明显,需通过关节松动等训练改善活动度,继续加强全身肌耐力训练,可增加抗阻练习,弃拐患肢逐渐负重步行,并纠正不良步态;2. 作业疗法:继续恢复肢体的使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 理疗、中医:基本同中期阶段的方法;4. 职业康复:电脑技能培训、工作模拟训练、工作强化训练等,训练患者的原有职业能力或者获得新的工作技能,为重返工作岗位准备;四、上肢骨折的功能锻炼一般骨折后的2~3周开始进行功能训练,此时不宜做大强度的功能训练,适宜做小幅度的抗阻训练或主动训练;早期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作主动舒缩活动,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还应作伸屈指、掌,腕关节的活动,但禁忌上臂作旋转活动,以免再发生移位;在伤后2-3周,除继续早期的功能锻炼,应逐渐作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旋转肩关节即划圆圈动作,双臂上举;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增加肩外展外旋活动,双臂轮转等锻炼全身的动作;前臂尺桡骨骨折在复位固定2周内,可作前臂及上臂舒缩、握拳等动作,消肿后,作肩、肘关节活动,但不作旋转活动;4周后,加作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1早期病程小于3周采用关节松动技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肘关节活动度,同时帮助患者增强上肢、前臂肌肉力量,以被动活动和主动运动形式并举,以达到患者屈肘、伸肘时能抗重力,避免过度牵拉和剧烈被动活动,强调少量多次;2中期病程3~6周用关节松动技术,进行牵拉,松动关节力量可逐渐增强,便避免暴力;做肌力训练时,以患者的主动运动和抗主力运动为主,同时配合上肢关节活动器、肘关节活动器、腕关节活动器和使用哑铃锻炼等;3后期病程大于6周采用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尽可能加大运动量,增强重复次数,锻炼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重点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技能;。
ot康复操作技术
OT康复训练是康复中的作业疗法的简称。
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功能一种训练手法。
一般应用于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损伤,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导致的手功能障碍的病人,它的治疗主要是为了增加上肢和手功能的精细动作,连续动作和随意性动作等的功能而设计的一套治疗方案。
具体包括上肢的关节抗阻训练,被动活动训练,手功能的精细动作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磨砂板训练、滚筒训练、木插钉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等。
OT就是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也叫做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生活中比较常用,大家可能不是对它很熟悉。
但如果患者受伤了以后,主要是需要恢复其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作业治疗就是解决这方面问题。
所以作业治疗是康复之中最重要,也是比较不能忽略的环节,主要是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去恢复患者的功能。
应用一些与日常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一些训练方法来恢复患者的功能。
例如受外伤的患者会训练其去刷牙、洗脸、穿衣、上厕所,以及如何去进入工作状态,比如按电梯、打卡等。
作业治疗学一、名词解释1.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
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或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减少或恢复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及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使人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得以发展和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并贡献于社会。
2.作业表现: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
3.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种分析认识的过程。
4.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5.活动分析:是将每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然后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6.感觉运动成分:接受传入、处理信息及产生输出的能力。
包括感觉、知觉过程、神经肌肉骨骼的反射、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力量、耐力、姿势控制和总体(粗大)运动的协调等多个成分。
7.转移活动:整个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位置变化,是获得或保持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的一个基本活动。
8.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9.生产性作业疗法:通过生产性活动进行训练,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作业训练方法。
10.精确抓握:是手的拇指与示指和中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桡侧手指(示指和中指)相互运动的结果。
11.对掌活动: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
12.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顺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