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光伏电站设计与设备选型(ppt 64页)
- 格式:ppt
- 大小:9.33 MB
- 文档页数:64
复杂山地的柔性光伏布设及桩位选取摘要:本文针对复杂山地柔性光伏项目中光伏布设及桩位选取等关键环节,结合实际项目方案编制中的经验,对设计流程进行总结与综述,为后续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1 概述门头沟下马岭电厂光伏项目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下马岭电厂北侧山地,总装机量6138.66 kWp,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技术,克服了不良地质条件,解决了柔性光伏在复杂山地区域布设的难题,最大限度利用了有限的山体空间,降低了工程综合造价,取得了较好实践效果。
2 设计过程2.1 工程地质条件下马岭电厂建于1958年,电厂建设前,对珠窝水库至电厂主厂房间引水隧洞所在范围及周边山体区域进行了详尽的地质测绘和勘察工作。
根据《下马岭水电站初步设计书第三卷工程地质条件》,本地区底层为下寒武纪之下马岭层与景几岭层,另有玢岩与霏细岩岩床侵入体。
主要岩体如下:玢岩:为中性火成岩侵入体,新鲜面灰绿色,风化面呈黄褐色。
主要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有时含铁矿与其他矿物等。
呈明显斑状结构,斑晶为长石,石基成分以云母及暗色矿物为主。
柱状解理发育,风化较深。
霏细岩:为中性火成岩侵入体,分布于秦玉沟内厚约20公尺。
新鲜断面为灰绿色,风化后呈黄褐色。
组织致密为细晶质,成分肉眼观察不清。
岩性较坚硬,比玢岩难风化,但与玢岩无明显界线,二者呈过渡形式。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根据资料可知,本项目山体部分场址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适宜进行光伏发电系统建设。
但由于电厂建设时期开挖引水隧洞,导致山体中部有较大范围的开挖碎石堆积区域,厚度约3~5m,不适宜作为光伏支架基础的地基,需不布设或采取跨越方式避开。
2.2 光伏建设方案山地光伏位于电站北侧山坡,项目所在地山体陡峭,地形较为复杂,平均坡度约30°,局部可达40°,山体生长有密集灌木丛,高约1.5~2.0m,大型机械难以行进,山体覆土约20cm,下部为硬质基岩。
若按传统地面光伏施工,需要进行除草、场地平整、开辟道路等工作,打桩等工作,施工量和施工难度都非常大。
手把手教您学会山区型光伏电站布置(三)
前面介绍了两种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光伏方阵的布置,即场地有南北向坡度或场地有东西向小坡度时的间距计算。
看看下面这张图,这可是纯山区型光伏电站了,这可这么布置呢?图3-1 山地光伏电站照片
要想布置的话,首先要实测地形图了,对于山地复杂性地形,地形图的比例最好是1:500了,而不是平坦地区的1:2000了。
拿到地形图之后,就需要根据自然坡向划分区域了,即:将相似坡度及朝向的坡面划为一个区域,以便于分别进行布置。
图3-2 山地型光伏电站区域划分
接着对每个区域的东西向坡度和南北向坡度进行测量和计算,这样就能得到表3-1:
表3-1 各区域山坡倾角及朝向(规定朝正南为0,朝东为负,朝西为正)区域编号山坡倾角(°)山坡朝向(°)东西向坡度(°)南北向坡度(°)1-11-21-3···············2-12-22-3···············。
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判断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结构的腐蚀程度。
对弱腐蚀地区,地下水位以下采用表面涂刷防腐蚀涂层等措施;对高腐蚀地区,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掺入抗硫酸盐的外加剂、掺入钢筋阻锈剂、掺入矿物掺合料,表面涂刷防腐蚀涂层等措施。
(二)支架系统的选择目前,国内光伏电站主要采用最佳倾角固定式、水平单轴跟踪式、斜单轴跟踪式及双轴跟踪式等支架系统。
固定式安装支架成本相对较低,制造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安装难度小,且支架系统基本免维护。
固定式支架系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且支架系统基本免维护。
固定式支架系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自动跟踪式成本较高,制造工艺较高,跟踪电机易损坏,运行不稳定,特别是湿度较大的场所维护、维修量较大。
为避免遮挡,跟踪式支架系统阵列之间前后左右的间距较大,约提高了50%的占地面积,加大了投资成本,但发电量较最佳倾角固定式相比有较大的提高,理论计算在20%~30%左右。
目前,某地已投入运行的跟踪式支架系统逻辑运行更简单,更可靠,是值得借鉴的。
因此,应从地形条件、占地面积、运行可靠性、设备价格、建成后维护费用、故障率以及发电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对“渔光互补”、沿海滩涂等湿度较大的地方不建议采用自动跟踪式系统,因为自动跟踪式系统支架基础主要为钢筋混泥土条形基础,在鱼塘、藕塘、滩涂上不易施工,而且湿度大,电机容易受潮烧毁,且维修不方便。
四、汇流箱设计及安装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通常根据阵列的排布选用两种规格的汇流箱,即12进1出和16进1出或者两种规格搭配。
设计时应优先选用回路多的。
汇流箱应具有切除故障电流的功能,进线侧采用光伏专用直流熔断器保护,出线侧一般采用直流低压塑壳开关保护,出线侧不建议采用熔断器保护。
汇流箱应配有光伏专用浪涌保护器,正负极应有具备防雷功能。
汇流箱内应配有监测装置,具有通信接口,可以实时监测并上传各进线分支的直流电流、输出总电流、母线电压及总输出功率、各分支熔断器与直流低压塑壳开关的状态,及各进线分支异常报警灯。
(PPT简化版)山地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概述报告一、背景介绍本项目旨在利用山区的土地资源,建设光伏电站,以实现能源互补和可持续发展。
光伏电站将通过利用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能,供应给当地居民和企业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项目目标1. 提供清洁能源光伏电站将通过光电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满足山地地区的能源需求。
通过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建设光伏电站将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该项目将提供建设、维护和运营光伏电站所需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3. 实现能源互补山地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将与当地传统能源系统相结合,实现能源互补。
在光伏电站无法供应足够电能时,可通过传统能源系统进行补充;而在光伏电站产生过剩电能时,可将其纳入传统能源系统。
4. 可持续发展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资源,具有可再生和持续性的特点。
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可为山地地区提供长期稳定的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规划1. 地点选择项目地点应充分利用山地区域,选择太阳资源充足、土地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地区。
同时,需考虑电站与电网的连接便捷性。
2. 建设规模根据当地能源需求和太阳资源情况,确定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
需考虑电站容量、板块数量、电站布局等因素。
3. 技术选型选择适合山地地区的光伏电站技术,考虑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等不同技术类型的优劣势。
同时,确保选用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4. 环保措施建设光伏电站时,要注重环保保护。
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该项目将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光伏电站具有长期稳定的发电能力,可为当地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宜的电力。
2. 环境效益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光伏电站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关键设备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在光伏电站项目中,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对于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发电效率及投资回报具有重要影响。
(一)光伏组件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
在选择光伏组件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性能参数:1、转换效率:即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
高效率的组件可以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电能。
2、温度系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受温度影响,温度系数反映了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
选择温度系数较低的组件有助于减少高温环境下的性能损失。
3、耐候性:光伏组件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二)逆变器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在选择逆变器时,应关注以下性能参数:1、转换效率:逆变器的转换效率直接影响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
高效率的逆变器可以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
2、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范围:MPPT是逆变器优化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关键技术。
选择具有宽MPpT范围的逆变器可以适应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组件性能变化。
3、可靠性:逆变器是光伏电站中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对于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应选择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的高可靠性逆变器产品。
(三)支架系统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支架系统是支撑光伏组件并使其保持最佳倾角和朝向的重要设备。
在选择支架系统时,应关注以下性能参数:1、结构强度:支架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承受风、雪等外力作用,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和稳定。
2、耐候性:支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抗紫外线、氧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山地光伏电站设计与设备选型引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了新兴的能源供应方式。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丰富的能源形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特殊的自然环境对光伏电站设计和设备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针对山地地区的光伏电站设计和设备选型进行深入探讨。
设计要点地形适应性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存在着坡度大、地势起伏等特点。
因此,在光伏电站设计中,需要考虑地形对光伏板的安装和布局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如固定安装、跟踪安装或倾斜安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的地形特点,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建设条件山地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与平地地区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情况进行光伏电站设计。
例如,在高海拔的山区,需要考虑到气温变化大、氧气稀薄等因素对光伏电站设备性能的影响。
同时,还需考虑到山地地区的土壤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限制。
电网接入光伏电站设计中,电网接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电网接入连接的困难性较大。
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电网接入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电网规划和建设。
设备选型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直接影响电站的发电能力和稳定性。
在山地地区的设备选型中,需要考虑到组件的耐候性、抗风能力、抗震能力以及性能参数等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到组件的安装方式,如固定式安装和跟踪式安装,以确定合适的组件类型。
逆变器逆变器是光伏电站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在山地地区的设备选型中,需要考虑到逆变器的容量、效率、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到逆变器对山地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环境风险能力。
支架系统支架系统是光伏电站中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设备,对于山地地区的光伏电站来说尤为重要。
在设备选型中,需要考虑到支架系统的稳定性、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因素。
同时,还需结合山地地区地形特点和安装方式的要求,选择适合山地环境的支架系统。
山地光伏基础山地光伏基础是指在山区地形复杂的环境下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和相关知识。
由于山地地形起伏,阳光照射不均匀,给山地光伏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也有很多解决办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山地光伏的有效利用。
首先,选择合适的山地地形和坡度是成功建设山地光伏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比较适合建设山地光伏的地形包括南北朝向,平缓坡度的山坡。
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接收到足够的阳光照射,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同时,坡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安装成本和运维困难。
其次,合理布局光伏板和支架是保证山地光伏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山区山体复杂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适当的安装角度和间距来安放光伏板,以使光伏板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阳光,同时避免影响相邻光伏板的正常发电效果。
同时,支架的选择应该注重稳定性和耐候性,以确保系统能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正常运行。
此外,定期清洁光伏板也是山地光伏系统维护的重要环节。
由于山地地形多变,容易积聚灰尘、乌云和树叶,这些都会阻碍阳光的照射,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
因此,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保持光伏板的清洁状态至关重要。
另外,对于山地光伏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山区雷电活动频繁,一旦遭受雷击可能会对光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损坏。
因此,在山地光伏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最后,山地光伏系统的接入和并网也是关键任务。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光伏电站与电网的连接常常面临较大的困难,所以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选择适当的并网方式,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综上所述,山地光伏基础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山区地形特点,合理选择地点和布局,并加强维护和管理,才能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高效运行。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策略,充分利用山地光伏资源,不仅可以为山区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地光伏设计方案1. 简介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山地光伏作为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绿色能源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山地地形特点的光伏设计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地形和太阳光资源,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2. 地形分析与选择山地地形的特点是起伏不平,地形多变,这对光伏系统的布局和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山地地形的起伏也为光伏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高差和斜坡来优化光伏板的布局和朝向。
在选择山地地形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坡度和朝向光伏板的朝向与坡度决定了其接收到太阳辐射能的效率。
通常,对于大部分山地地形,选择南向坡度适中的山体较为理想,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
然而,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选择最佳的坡度和朝向。
2.2 阴影和遮挡山地地形通常存在一些阴影和遮挡物,例如山坡、山脊和树木。
这些阴影和遮挡会降低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因此在设计光伏系统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影响。
通过在地形分析中确定遮挡物的位置和高度,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光伏板布局方案。
3. 光伏系统组件选择在选择光伏系统组件时,应综合考虑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适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光伏系统组件:3.1 光伏板光伏板是光伏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在选择光伏板时,应考虑其转化效率、耐久性和适应性。
对于山地光伏系统,可选择柔性光伏板来适应不规则的地形。
3.2 逆变器逆变器将光伏板输出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以供给电网或负载使用。
逆变器的选择应考虑其稳定性、效率和适应性。
对于山地光伏系统,可选择具有防护功能和适应不稳定电网条件的逆变器。
3.3 支架系统支架系统用于固定和支撑光伏板,使其能够稳定地面对太阳。
在选择支架系统时,应考虑其稳定性、耐久性和可调性。
对于山地光伏系统,可选择具有可调节角度的支架系统,以适应地形的不规则性。
山地光伏电站建设要点随着光伏电站逐年增加,日照好、地势平坦、建设条件好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依靠农业、湖泊、山地等建设条件次之的土地逐渐成为光伏电站的土地建设资源,尤其以山地光伏电站建设,近年逐步增加。
1山地光伏电站特点山地光伏电站是指在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条件下建设的光伏电站,建设地表起伏不平、朝向各异、局部伴有山沟,地形可使用面积不规则、分散,设计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发电效率减少等特点。
2山地光伏电站设计难点根据资源情况、山体地形条件、周围环境,在满足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如何选择组件、逆变器、支架安装方式、系统设计方阵排布、阵列遮挡计算、防雷接地设计、集电线路跨渠跨沟设计、场内道路、给排水,优化系统效率、保证电站有较好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这些都是光伏电站的设计难点。
3山地光伏电站设备选型山地光伏电站设备选型在选择组件、汇流箱、箱变、可调支架需注意外,比较重要的是逆变器选型。
目前可用于山地的逆变器有四种,A型组串式逆变器(40KW)、B型山地形集中式逆变器(500-630KW)、C型常规集中式逆变器(500-630KW)、D型集散式逆变器(500-630KW)。
四种逆变器各有特点,现简单介绍四种逆变器适用情况供行业能人士参考。
A型组串式逆变器(40KW)组串式逆变器单台容量小,适合山地电站的应用,相对可以带来更高的发电量。
但由于组串式逆变器单台容量小,建议小型山地光伏电站使用,如在大型山地形地面电站使用组串逆变器达上千台后,容易造成系统谐波震荡,给电站带来一定安全风险。
B型山地型集中式逆变(500-630KW)山地型集中式逆变器适用于大型山地电站,多组MPPT的逆变器设计是针对山丘电站开发的方案机型,保持集中型逆变器在经济性、稳定性、和电网友好性的优势同时,将同一朝向布置的组件规模控制在125KW,兼顾了设计施工的可行性和运营发电的高效性。
C型常规集中式逆变器适用于常规平坦地形逆变只有1-2路MPPT,易受现场各种复杂情况的影响,导致MPPT跟踪曲线出现多个波峰对系统寿命、发电量都有影响。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 DQ-001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20MW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2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3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4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4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5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5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8-006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7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8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9
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20MWp山地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编号:DQ -007。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设备选型(低压0.4KV电压等级并网)赵新亮(限交流使用)转载、复制请注明作者概述分布式光伏电站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
分布式光伏电站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
第一节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单位安装位置1光伏组件块/个/片屋顶2光伏支架套/KW/W/具体数量屋顶3并网逆变器台屋顶4直流汇流箱(如有)面屋顶5交流汇流箱(如有)面屋顶/室内靠近并网点6并网计量箱(如有)面室内靠近并网点7低压并网配电箱(如有)面室内靠近并网点8直流线缆米屋顶9交流线缆米10监控系统(如有)套室内11气象站(如有)套屋顶12光伏支架基础(如有)\屋顶◆ 1 光伏组件的分类◆光伏组件分为晶体硅光伏组件和非晶硅光伏组件◆晶体硅光伏组件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组件◆以下为示意图片单晶硅和多晶硅放在一起示意图非晶硅光伏组件非晶硅光伏组件种类繁多,主要特点是弱光性良好,缺点是相同面积下发电量小于晶硅光伏组件,成本大于晶硅光伏组件,主要应用于特殊场合,不适用常规屋顶光伏发电。
◆ 2 光伏组件的选型◆(1)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选用在单位面积下装机量达到最大化的光伏组件,即单块光伏组件面积/尺寸越大,安装容量越大。
◆(2)通常我们选择的晶硅光伏组件多为60片电池片封装板型,多晶硅功率在250~280Wp之间,单晶硅功率多在280~300 Wp之间;也可以选用72片电池片封装板型,多晶硅功率在290Wp~300Wp之间,单晶硅功率在310Wp~320Wp之间。
◆(3)具体选择方式是根据屋顶可安装面积计算使用哪种尺寸光伏组件可达到最大的安装量,在常规情况下我们多选择60片封装板型,尺寸范围1640/1650/1652*986/990/992*35/40/45/50。
◆(4)单晶硅光伏组件适用连续阴雨天3天以上的区域,其特点是弱光发电优于多晶硅光伏组件,成本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