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85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函授毕业论文

题目论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作者唐玉琳

2011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选题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正文目录┈┈┈┈┈┈┈┈┈┈┈┈┈┈┈┈┈┈┈3 一、艺术特色

(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3 (二)、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5 (三)、寻找隐藏于ft水古迹的文化意蕴———————————5 (四)、将散文与小说结合追求小说化效果——————————6 二、美学特色

(一)、对传统了历史文化的探讨——————————————8 (二)、开创了新型散文典范———————————————9 注释┈┈┈┈┈┈┈┈┈┈┈┈┈———————————————10 参考文献┈┈┈┈┈┈┈┈┈┈┈┈┈┈┈┈┈┈┈┈┈┈——11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唐玉琳

内容提要: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其散文美

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

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特色与美学风格的两个

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

是叶,这三者共同浇灌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当代文坛,谈到散文

不能不谈余秋雨。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

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

的热烈欢迎。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 11 次,可见

其散文的魅力。”[1]

一、艺术特色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

合的文化散文,借ft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

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一)、对传统散文观念的突破。

1、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

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

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从而导致其散

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比如

其《白发苏州》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传统的写法,无非是先介绍苏州有哪些美好

的景点,这些景点的美学特征,然后再抒发一点主体的感怀完事。”[2]然而,《白发苏州》的写法全不是这样。作者并没有介绍人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苏州美景,“苏州”在作品中就是一个已经综括了全部苏州

美景的情感符号,一个言说的起点,围绕着它,作者所着重强调的,是主体对这

一人间之美的多维穿透。文本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苏州摆放到世界背景上

突出其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黯淡:“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 200 周年,洛

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

2、以感性的意象衬托、推导象征性意象,大胆借助“想象”艺术复现为传

统正史所不载的,已经淹没在历史阴影之中的历史瞬间或历史画卷。《道士塔》

中王道士的所作所为可以说纯粹是作家借助于史料虚拟的某种历史情境;《一个王

朝的背影》浓墨重彩所编织的更是清王朝三百年历程中不足为外人道的心灵秘史。

如果说传统散文中的想象是一种技巧,想象的至多是一个场景,一两个细节,像

余秋雨这种大规模地、整体地运用想象修复一段历史运动轨迹的做法,在虽然可以

接纳想象但决不能虚构的散文中还是不多见的。

3、从体裁上考察,余秋雨的散文无论是“苦旅”系列抑或是“ft居”系列,

均属于“游记”。“游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古典时代,ft水游记在

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了那一文苑中极为光亮的一部分。然而,到了本世纪末期,ft水游记却渐渐地趋向了黯淡,个中的原因当然也很复杂,最为表面的不外乎这

样几种:

(1)、随着物质文明特别是摄影摄像技术的高度发展,影视、摄影已部分地

取代了游记的职能;此外,交通的发达,也使世界的距离相对缩小,在古人那里很

难亲历的自然风光在今天已如家门前的风景,唾手可得。

(2)、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而来的,是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与征

服已极尽最大限度,即大自然在今天基本上已是人化的自然,人们对之至少在心

理上已不如过去那么陌生,而是相当熟悉。因此,古人在探索大自然奥秘时所特

有的那份新鲜、惊奇、困惑、激动在今天基本上已不复存在。

(3)、游记偏重于临摹自然ft水的外在形态,再挤逼出一两点主体感悟的表

达程式已相当陈旧,再也激不起读者的审美兴趣,等等。诸如此类,均使得今天

的游记越来越不好写了。因此,必须另辟蹊径,而余秋雨的探索,又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新的艺术经验。这就是,突破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

单套路,将游览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现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从而突出了作家所要开掘的,与本次游览相关的内容。比如《庐ft》、

《贵池滩》、《青云谱随想》,作家在这些地方的游览过程已不重要,也无意全面摹

拟那里的具体风光、景点,而侧重关注那里的文化型态。

(二)、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

“在余秋雨的笔下,闪现出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都是才

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蹇的人,苏东坡、范仲淹、柳宗元等。他们都具有高贵又苦闷的灵魂,他们因富有才华和个性而不容于朝廷,受到小人的诋毁。他们被冷落、被流放、被贬谪。”[3]他们的生命力受到挤压和摧残。但是,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险恶条件之下,都有不变的文化良知。恶劣的环境没有折服他们,相反,反而磨

练了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更大的智慧,绽发出更灿烂的文明之花。

《苏东坡突围》中苏辙指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作者描写了伟大诗人

苏东坡一次次地被小人诋毁,一次次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但是,他始终

没有放弃对文化的探索,相反,官场的失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

学创作中,事实证明,他的大多数优秀作品是在被贬谪的时候创作的。作者通过对

传统文人的悲剧性命运的展示,使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文明史是一部苦难

深重的文明史,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和专制制度及愚昧野蛮不断进行抗争的搏斗史。

(三)、寻找隐藏于ft水古迹的文化意蕴

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景物为题名,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关注景物的自

然现象,多以个人的感情抒发和自我表现为主,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透过这

些现象,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正如作

者所说的:“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ft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ft水,而是一种人文ft水。”这就与以前或

偏重于时代精神的激扬,或沉迷于个人感性生活的抒发的散文有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开辟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的艺术空间。如《阳关雪》,对阳关雪的描写其实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4]“今天,我冲着王维那首《渭城曲》,

去寻阳关了。”他们的法术,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文章。作者在此要表现的是中国

古代文人的价值和他们作品的魅力,来突出他们在官场上的尴尬与在文坛上的不朽

地位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风雨天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