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教案。-设计概论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421.50 KB
- 文档页数:39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工业革命的关系,以及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
重点:现代设计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难点:设计与美术的区别与联系核心知识点:设计的本质、现代设计的趋势、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创新点: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介绍第3章设计的基本原理(8学时)讲授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风格与流派、设计的色彩与构图、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风格与流派、设计的色彩与构图、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的创新与评价、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
重点:设计的基本原理难点:设计的创新与评价核心知识点: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设计的材料与工艺、设计的创新与评价创新点:设计的实用性与美学性的介绍第4章设计的实践与应用(12学时)讲授设计的实践方法、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实践方法,包括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案例分析、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
重点:设计的实践方法难点:设计的商业模式核心知识点:设计的应用领域、设计的市场营销、设计的商业模式、设计的社会责任创新点:设计的案例分析的介绍第5章设计的未来(8学时)讲授设计的未来趋势、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跨界融合、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设计的未来趋势,包括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跨界融合、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设计的未来趋势难点:设计的跨界融合核心知识点:设计的创新思维、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创新点:设计的跨界融合的介绍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设计概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设计美学》,作者:XXX,出版社:XXX参考书目:1.《设计的心理学》,作者:XXX,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设计思维》,作者:Tim Brown,出版社:XXX3.《设计的艺术》,作者:XXX,出版社:XXX设计概论》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旨在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并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进行知识性介绍和理论探索。
设计概论教案高中生物适用年级:高中生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设计过程;2. 掌握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实践。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定义及分类;2. 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美观性、经济性、实用性;3. 设计方法:头脑风暴、草图绘制、模型制作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2. 讲解设计的定义及分类,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广泛性和重要性;3. 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白设计的目的和要求;4. 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让他们体验设计的过程。
第二课时:1. 讲解设计方法,包括草图绘制和模型制作,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2. 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实践,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作;3. 学生展示设计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增强学生对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及设计过程报告;2. 学生的设计实践表现及展示评价;3. 课堂参与度及表现评价。
扩展活动:1. 参观设计展览或设计工作室,了解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实践情况;2. 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比赛或活动,提高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3. 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设计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
教学反思:设计概论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多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建立对设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设计概论教案》章节一: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3. 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设计的基本原则;3. 设计的流程;4. 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设计的流程;4.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章节二:设计原则教学目标:1.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2. 学会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内容:1. 设计原则的定义和分类;3. 设计原则的应用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原则的定义和分类;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设计原则;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设计原则的应用方法;4.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创意设计。
章节三:设计流程教学目标:1. 理解设计流程的意义;2. 学会运用设计流程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1. 设计流程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设计流程;3. 设计流程的应用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流程的定义和分类;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设计流程;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设计流程的应用方法;4.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设计流程进行设计。
章节四:设计分类教学目标:2. 掌握各类设计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分类;2. 各类设计的特点;3. 各类设计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分类;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类设计的特点;3.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各类设计的应用;4.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章节五:设计师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师的定义和职责;2. 掌握设计师的技能和要求;3. 了解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
教学内容:1. 设计师的定义和职责;2. 设计师的技能和要求;3. 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
《设计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概念、分类和原则,掌握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设计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设计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功能。
2. 设计的分类: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3. 设计的原则: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对齐性、亲近性等。
4. 设计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创意构思、设计方案、制作与实施、反馈与改进。
5. 设计的方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草图绘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流程。
2. 难点:设计方法的创新运用和设计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图片、案例等)。
2. 投影仪、白板、教学用具(如彩笔、卡片等)。
3. 学生作业样本、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分别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流程,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方法进行创意构思和设计方案的制作。
4. 讨论:分组讨论设计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设计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设计作品的质量:考察学生对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设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原理和方法。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概论教案范文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DESG101
学分:3
课时分配:48学时(18讲授学时,30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概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从而为他们在设计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创作提供基础。
二、课程内容
1.设计概论概述
-设计的定义与特征
-设计领域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设计思维与创新
-设计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创新与设计的关系
-创新方法与工具
3.设计原则与要素
-设计原则的种类与应用
-设计要素的概念与应用
-设计原则与要素在实践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4.设计方法与过程
-设计方法的种类与选择
-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与流程
-设计项目管理与评估
5.设计与社会责任
-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设计与文化传承与创新
-设计与社会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设计概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式教学:通过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概论理论,进行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
3.讨论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和创新思考。
4.模拟演练式教学:利用角色扮演等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
1.课堂小测: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设计概论教案高中生物课件
一、课程主题:设计概论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理解设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3. 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提高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
1. 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2. 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 设计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4. 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设计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式: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实例分析与案例研究;
3. 设计练习与实践操作;
4. 小组合作与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设计概念和原则的讲解;
2. 设计要素和方法的介绍;
3. 讨论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设计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
5. 分组进行设计练习和实践操作;
6. 小组展示和讨论交流。
六、教学评价:
1. 设计练习和作业的评定;
2. 学生参与和表现的评价;
3. 设计思维和创造力的评估;
4. 教师反馈和建议的总结。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学时:36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是:具备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
2、主要学习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条件与限制因素,造型设计原理与人机工程学问题,以及与造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形式美法则,设计美学、图解思考和消费文化等问题,达到对将要从事的专业训练与未来的职业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设计活动及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3、本课程在前置课程的基础上,为园林/景观设计(综合)、室内设计I(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前置课程:素描、速写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园林种植设计、环境设施与铺装设计、室内设计I(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二、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设备要求电脑、投影仪等。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法,讲授与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安排系统讲授、分组讨论等内容。
五、考核内容、要求、形式本课程为《理论性课程》,重点考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分值为:平时成绩(含出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
考核方式上采取终结性考试。
1、考核内容、要求(1)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材料、结构力学与造型设计。
(2)现代主义设计与技术美学思想。
(3)后工业社会的各种设计美学新观念。
2、考核形式:闭卷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教材1、《现代设计概论》古大治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二)参考书1、《关于人类事物的科学》(美)赫伯特・A•西蒙著(杨砾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2、《20世纪风格与设计》(美)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罗筠筠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一一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祜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4、《包豪斯》(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5、《设计一一现代主义之后》(英)约翰•沙克拉编卢杰,朱国勤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6、《世界现代设计》(ModernDesign1864---1996)王受之著艺术家出版社1997年版7.《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古大治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年版。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的英文名称:The summary of design课程编号:学分: 3 学分适用对象:艺术设计各专业一、课程地位和作用:设计概论属于设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归于理论课门类。
它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这些是他们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例如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
同时加强学生的艺术敏锐度和想象力,而这些又都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为其他学科服务为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同时兼顾本学科的特性。
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知识,以便在设计制作时避免“盲目”。
主要采用授课的方式,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特长,即以实践的方式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另外,还利用各种展示法,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直觉认识。
此外,参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作用十分明显,因为可以加强学生在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设计概念第一节何谓设计第二节设计的产生第三节设计的类别第四节“设计”与“设计概念”第五节广阔的设计领域第二章设计行为第一节设计行为的性质第二节设计行为的特征第五节工业设计工作范畴、设计类型与特点第六节工业设计的地位与作用第三章设计目标第一节设计目标的定义第二节设计目标的层次第三节设计目标与设计行为第四章工业设计程序第一节计划准备阶段第二节构想阶段第三节设计复核与选定阶段第四节定稿设计阶段与试生产及商品化阶段第五章设计意识第一节什么是设计意识第二节为什么要强调设计意识第四节工业设计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第六章工业设计的工作原则、要求与评价标准第一节“适用、经济、美观”原则第二节设计要求第三节工业设计评价标准第四节工业设计师第七章工业设计概念第一节定义第二节工业设计的内容、目的与原则第三节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及传统产品设计区别第八章设计因素第一节形成设计工作的结构第二节设计的思维空间第三节设计因素第九章世界工业设计的生产和发展第一节工业设计萌芽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及新艺运动第二节现代主义和包豪斯第三节美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第四节英国和日本的工业设计发展第五节战后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发展第六节设计风格简介第七节我国工业设计简况第八节设计观念简介四、课时分配:五、考核形式:为严格的闭卷考试。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授课班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趋势。
2.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的基本概念2. 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3. 设计的基本原则4. 设计的方法与技巧5. 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设计概论课程的意义与目的。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设计领域的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设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解释设计的定义、范畴和作用。
2. 阐述设计的基本要素,如功能、形态、材料、色彩等。
三、介绍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趋势(10分钟)1. 回顾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古代设计到现代设计。
2. 分析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如可持续发展、智能化、人性化等。
四、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15分钟)1. 介绍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简洁性、功能性、美观性、实用性等。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
五、讲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介绍设计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原型设计等。
2. 阐述设计技巧,如色彩搭配、形态设计、材料选择等。
六、设计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方法与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七、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设计任务,如设计一款手机、一款家居用品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八、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反思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资源:1. 教师PPT2. 设计案例图片、视频3. 设计相关书籍、网站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设计作品的质量3. 学生对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